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析肖像画的东西融汇之路

探析肖像画的东西融汇之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9 00:00:17
探析肖像画的东西融汇之路
时间:2023-05-29 00:00:17     小编:唐卓椿

17世纪下半叶,随着天主教传教士纷纷东进,中国人从宗教人物画中开始接触了西方绘画;清末民初,西洋画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画家从中借鉴了一些优秀的创作方法来丰富中国肖像画的创作,开始了肖像艺术的东西融汇之路。

肖像画作为一个历史久远的绘画品种,在东西方的发展状况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各自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西方在15世纪随着文艺复兴人文思潮的兴起,开始了对于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的尊重,肖像画随之出现。而西方肖像画的全面发展是在17世纪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宗教的、国王的统治逐渐松散,伴随工业化以后商人阶层的出现,描绘普通人的肖像画快速发展起来。肖像画成为油画中极其重要的题材样式,几乎每个画家都画肖像。

而肖像画在中国的发展则比较晚,几经曲折,可以说至今仍是一个尚不发达的画种。中国社会长期被封建帝王统治,历史上的肖像画主要是帝王的肖像,鲜见普通百姓的日常容颜。辛亥革命以后,虽然社会的民主自由度在增强,但是中国社会在很长时间内仍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接连不断的战争使得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根本谈不上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更难奢谈肖像画。

新中国建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肖像画仍处于低谷,主要因为当时的社会不提倡肖像画,肖像画没有市场。当时的绘画主流形式是革命历史画和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国家重视的、花大力气投入的是革命历史画,并且有经费的支持;艺术理论推崇和提倡反映社会劳动生活。革命领袖和工农兵英雄成为主要的肖像画题材。在那个时代,群体是重要的,个人并不重要。除去艺术风格千篇一律的领袖像,真正的肖像画是不被重视的,甚至在某一时期,肖像画与风景画、静物画都不算重要的创作。

中国肖像画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生活的改变,我国的文艺方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肖像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比较成熟的时期。无论从人物造型和光线、色彩运用上,还是对我们当代生活和人们精神的把握上,都表现了独立性和自主性,真实反映出市场经济社会对人的尊重。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肖像画发展的最快、最好的时期,许多画家都画肖像画,一些画家更是以肖像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攻方向。新一代的画家们进一步拓展了肖像画的绘画语言,无论国画还是油画,都出现了各种风格和形式的肖像画创作。肖像画的构图、风格趋于复杂,汇集了各种表现手法,从表现人物的面容和画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受到观念性、象征性的融入,肖像画已经超越了画种本身而进入人物画创作的范畴。

在西方,肖像画一直延续着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以表现对象的个性、思想情感、经历为目标的所谓现实主义的肖像。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7世纪正规肖像画出现后,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凡戴克等画家的肖像画都是以表现对象为主,画面主要表现对象的情感、性格等,当然肖似是十分重要的。俄罗斯的油画肖像更是如此,列宾、克拉姆斯科伊等人的作品都是以表现对象为主的,而且是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经历。第二种是象征性的,这种肖像画属于现代主义绘画,莫迪利亚尼、凡高等都有很多肖像画。肖像画是以体现作者本身的艺术风格及与描绘对象情调和情感共鸣为主导,而对象的真实性处于第二位。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肖像画也基本是两种形式,后一方面更为普遍,以作者个人风格为主也兼顾对象的真实。

纵观西方艺术,其主体都是描绘人,肖像更是其中最基础的东西,直至现代艺术依然如此;当前的欧洲架上绘画虽然少了,但艺术的对象仍然是社会生活和人。而从中国画历史上看,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相当长时间里绘画的描绘主题是山水和花鸟,人是极不重要的主题。虽然人物画在唐代曾经兴盛,但以后随着山水和花鸟的兴起而衰落下去。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因受到摄影、观念艺术的影响,传统的肖像画形式已经处于弱势,但是西方肖像画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发达,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已拥有大批的肖像画名作;而中国脱离封建社会才一百多年,肖像画的历史还比较短。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对人的关注已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课题,尤其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所以肖像画的使命在中国远远没有到完结的时候。这就是我们与西方不同的地方,我们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必须和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及当前的状况结合起来,学术探讨才会有意义。

当代中国,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肖像创作都很活跃,而且现在是对人本身最有兴趣的一个时代,也是最能自由发挥的一个时代,所以在肖像画这样一个绘画品种里探索人的主题是非常有益的,画家们对这一题材是有兴趣的。

基于中国的文化因素,肖像画在中国能吸收的内容比西方丰富得多,留给我们探索的路子也十分广阔。

老一辈的油画家都曾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积极探索肖像画的东西融合问题。徐悲鸿先生很早就在油画肖像里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审美精神的深刻体悟,他的油画作品《箫声》,采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作品清新自然,充满中国的朦胧诗韵;吴作人先生1954年创作的油画《齐白石像》利用中国古代肖像画的形式,采用平面化、小写意的语言方式,是臻至完美的融汇东西的肖像作品。20世纪60年代初期,董希文先生在西藏画了一批油画肖像写生作品,基于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的综合素养,董先生在肖像写生中融进了中国的画风。他的经典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是历史画也是群像作品,其中融入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是极鲜明的。

我们对肖像画的研究,尤其是深入地对中国画和油画的相互借鉴吸收做些探讨,会促使国画家们和油画家们更加相互关注,认真地重新思考并在实践中有所发展,从而创作出形式新颖、具有生命力、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来。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肖像画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画种,该怎样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如何通过肖像画的形式去体现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在创作上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尤其是如何更好地使西方绘画精华与中国传统艺术融会贯通,是留给我们的重要课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