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捏脊让宝宝更健康

捏脊让宝宝更健康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4 00:33:20
捏脊让宝宝更健康
时间:2023-08-24 00:33:20     小编:

“我的孙女早产,落地的时候体重不足4斤,进乳后偶尔会吐。我这个当爷爷的,主动当起了孙女的保健医生,每天给她捏脊、摸指,一直持续了40天,她终于能正常吃奶了。现在,她的妈妈常说她是铁肠胃,因为她很少闹过胃肠病,身体也非常结实。”

――“火柴棒”爷爷周尔晋

三言两语话捏脊

捏脊疗法是通过捏拿小儿脊背,对小儿脊柱正中线的督脉和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进行良性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简单地说,捏脊疗法就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达到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的作用。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整体地、双向调节内脏活动,从而起到防治多种疾病的目的。

捏脊的五大好处

1 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因为脊柱乃是大脑的外延及重要通道,大脑通过脊柱脊髓指挥内脏与四肢的活动,可谓人体的要塞与要害部位,坚持给宝宝捏脊,可以疏通这些要塞,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

2 脊柱两侧分别有17对穴位,比如脾俞、肾俞、心俞、肝俞等,经常按摩,以捏代针,可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3 从中医上讲,脊柱是人奇经八脉中的督脉。督脉的作用就是“督一身之阳气”,我们身体上的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在大椎穴上,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所以,经常捏脊,可以帮助宝宝精力充沛,有助智力发育。

4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恰好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可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比如胃肠疾病、脾胃失调、消化不良、挑食厌食等。

5 捏脊助消化安睡眠。

手把手教你如何捏脊

捏脊之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天气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关紧门窗,以便保持室内温暖,安抚宝宝的情绪,尽量让他的身体放松下来,注意力不容易被四周的环境所影响。然后,脱掉宝宝的上衣,并将裤子褪到屁股以下。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家长站在宝宝腿部一侧,活动一下手指,摩擦双手直到手心渐有温度,然后用温暖的双手轻轻抚摸一下宝宝的背部。接下来告诉宝宝:“捏脊马上要开始了,尽量让身体放松下来!”开始进行捏脊。

常规捏脊

1 调整宝宝的姿势,背部尽量保持平直。

2 家长将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握成半拳状。

3 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宝宝的尾骨处;大拇指和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这样算是完成一次捏脊。

4 按以上步骤再做6次,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6次中的任何一次中,每捏三下就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

5 最后用拇指分别在肾俞穴运用揉、按并作的手法揉按10次。

6 每次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保持在3~5分钟之内为宜。建议每天捏一次,连续6~10天为一个疗程。

对症施术选对穴

厌食、积食: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

呕吐: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穴。

便秘: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穴。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捏脊时,在手上适当涂抹一些滑石粉或爽身粉,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又能呵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将捏脊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入睡前进行,效果不错。但不建议空腹进行,且饭后不能立即拿捏,最好间隔2个小时以后开始。

●严格控制每次捏脊的时间,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建议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为宜,且中途最好不要停下。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半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宝宝,年龄过小由于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弄破宝宝的皮肤;年龄过大,此时背部肌肉渐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准从而影响疗效。

●对于情况较严重的宝宝,捏脊的同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整体疗效。

●如果宝宝出现情绪不稳,或者抵抗意识的话,就不要再强行继续了。另外,对初次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会导致宝宝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

●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很可能会因为过于哭闹,加重病情或引发意外,家长在捏脊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

●对于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由外伤而导致严重智力不足的宝宝,不适合进行捏脊治疗。

●如果宝宝近期或正患有某些急症,如感冒、发烧等,这段时间也不能进行捏脊,直到病情好转。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