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8 15:16:4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时间:2015-08-18 15:16:49     小编:

摘要:通过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创新环境5个方面设计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构建评价模型,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综合得分结果进行排名。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策略探讨。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创新能力;城市群;中部地区

城市群是在城市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集聚与扩散并行的两个阶段后形成的空间格局。城市群打破了行政界限,可以建立一个不被行政规则和垄断力量所扭曲的共同市场,能保证区域内部实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有效整合,达到区域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而发挥出巨大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联动发展。[1]因此,城市群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参与全球竞争和分工的新地域单元。中部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现已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1]

创新功能是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动力。提升中部地区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则是中部地区培育新增长极的关键,而科学地评价和认识中部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则是培育和提升其创新能力的前提。通过对中部地区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定量评价,准确认识其创新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再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策略,积极培育中部城市群的创新极,走出一条“产业转移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崛起之路,对提升中部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国外对于创新理论及其评价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但国外没有明确的“自主创新”概念,也没有专门的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城市(或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

“自主创新”概念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来的,但是国内很少有专门的城市群自主创新的研究,相关研究集中在对创新城市(或区域)的研究。国内有关创新城市的研究存在几点不足: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且大多侧重技术创新等硬指标,对城市的制度创新等软指标重视不够;二是指标体系中结果性指标较多,而对城市创新的过程指标考虑不足,在创新的贡献度方面,还欠缺有效的量化手段;三是孤立地研究城市创新,缺乏对城市群总体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更缺乏采用计量模型和方法对城市群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实证研究。

一、 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

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指标的遴选,设计出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创新环境5个方面设计指标,指标层则设计了35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在一级指标中,①知识创新是指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具体包括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也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本文从知识创新主体、知识创新投入、知识创新产出设计知识创新指标。②技术创新是指创造(或改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服务方式的活动。本文从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设计技术创新指标。③产业创新是指技术转化和应用到生产领域,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本文所用新兴产业数据仍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数据为准。④品牌创新是指通过技术、质量、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创新,赋予品牌要素以创造价值的新能力的行为。⑤创新环境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创新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力度以及社会对创新行为的态度等。本文从创新基础条件、市场环境、市场化程度3个方面设计指标。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2.评价方法及模型的选取

因子分析法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其宗旨是通过研究含有众多变量的数据结构的特点,找出少数几个能控制基本变量信息的公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与其他方法相比,因子分析中权重的确定是基于数据的基本结构而得出的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克服主观因素影响,具有较好的客观性。[3]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实证定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用矩阵表示为:

X=AZ+W・T

(2)

式中,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其元素aij表示第i个变量xi在第j个公共因子Zi上的载荷,简称因子载荷,如果把xi看成p维因子空间的一个向量,则aij表示xi在坐标轴Fj上的投影。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模型中的F来代替X,由于一般有p

二、中部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1.数据处理

表2所示的公因子含义尚不明确,较难分析,所以采用方差最大化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化旋转,经过5轮旋转后,其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旋转后3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仍然为86.521%,累计方差比没有改变,只是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从而更易于主因子在最大程度上对各指标进行命名解释。[4]

2. 计算综合得分

把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分别代入上式即可得到中部地区城市群在创新基础条件因子、创新支撑条件因子、创新产出能力因子上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见表4)。

3.评价结果分析

三、 结论与建议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且将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三个主因子,分别计算四大城市群的三个主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因子得分,并从三个主要影响因子方面对四大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的优劣势情况分别进行探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群创新基础条件(包括创新投入)、创新支撑条件和创新产出能力是衡量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的三个重要方面,而前两个条件是城市群创新能力强弱的决定因素,其中创新基础条件(包括创新投入)是根本,创新支撑条件是保障,而创新产出能力则是在前两个条件基础之上的结果,也是衡量城市群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