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及与当今社会建设的关系

论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及与当今社会建设的关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6:44:58
论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及与当今社会建设的关系
时间:2023-08-06 16:44:58     小编:黄铁青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是社会建设的探索时期,构筑了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追求社会公平与自由平等的建设目标,采取统筹兼顾与适当安排的建设布局,实行军事化动员的建设手段。通过不断探索,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与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得到重视,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公平与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但也存在诸如社会建设目标的乌托邦色彩浓厚,社会建设手段过于倾向政治运动,社会建设政策具有随意性等问题。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与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的社会建设存在着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三十年”逐步构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核。

关键词:新中国;社会建设;两个三十年

作者简介:徐德刚,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湖南 湘潭 411201)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是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的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建设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但正式提出社会建设的命题却延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此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逐步制度化。因此,全面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探索的成就与问题,对于理解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

历经百年沧桑,中华民族终于在1949年迎来新中国的建立,应当说,这一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在世界两大阵营冷战的格局下,中国创立了新国家、新制度?q?。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近三十年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不断努力探索社会建设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

1. 构筑了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

关于社会建设问题,正如有论者所云,“根本说来是一个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r?。它涉及国家建设目标是否民主富强,社会秩序是否整齐有序,人民生活是否健康幸福,社会关系是否稳定和谐等。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这三大建设构成了社会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外部面临强大的帝国主义阵营封锁,内部千疮百孔,百废亟兴,可谓内忧外患。当务之急是迅速稳定政权,重建秩序。1949年至1952年,通过镇压反革命与铲除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整顿与恢复了社会秩序;进行土地改革,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政权逐步稳定;对外不畏强权,组织抗美援朝,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心空前增强,从而构筑了开展社会建设的稳定政治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至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判断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s?。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1957年提前完成了以重工业建设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构筑了推进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文化教育领域进行根本改造,全面调整高等学校院系,重建教育系统。同时,为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旧时代的广大知识分子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改造,成为了国家的新主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文化繁荣、众志成城的景象,构筑了促进社会建设的文化基础。

2. 追求社会公平与自由平等的建设目标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推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领导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大胆探索社会建设道路。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富强民主的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则是追求社会公平,形成一种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毛泽东认为,“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总之是各得其所”?t?。换言之,政府应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生存与生活服务,国家政权应切实维护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公平与自由平等。

毛泽东认为,人民公社是解决社会公平的重要载体,由此可以消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应该平等地实现其个人价值。毛泽东倡导男女平等,主张“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使全部妇女劳动力,在同工同酬的原则下,一律参加到劳动的战线上去”?u?。

毛泽东基于革命时代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彻底摆脱官僚主义,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也应该平等。“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可摆架子”?v?。毛泽东建议“领导人员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改进规章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领导人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w?,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毛泽东认为官僚体系严重背离人民群众的利益与需求时,他不惜以发动各种运动来整顿党风,整顿干部作风,甚至不惜“以天下大乱来达到天下大治”的政治运动,以保持政治系统的纯洁性,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确保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3. 采取统筹兼顾与适当安排的建设布局

如何进行社会建设的布局,改善基本生存环境,使人民群众迅速摆脱落后状态,提高生活水平,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但现实难题是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物质生产严重不足,积累与消费矛盾严重失衡,各地区与各领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党谋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以协调各方利益的建设布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借鉴苏联模式,建设的重点是经济领域,即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原则,尽量保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但党中央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1956年毛泽东写《论十大关系》,强调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提出积极应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矛盾与新问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尤其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各个层面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关系。毛泽东要求人们“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正式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社会建设方针。无论粮食问题,灾难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指出各种适当的安排?x?。

其后,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个理论不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关经验的总结,而且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有关实践的指南?y?。进一步探索我国社会建设的道路,集中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明确“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党中央试图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组织与纪律的社会。

为了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党中央认真思考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平衡问题,即不能过分注重工业生产与农业的积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时不能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56年到1957年薄一波连续发表《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建设和生活的关系》、《基本建设必须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等重要谈话,指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领域的统筹兼顾问题。薄一波指出,“要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就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是要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4. 实行军事化社会动员的建设手段

为尽快实现社会建设目标,党中央尽可能采取军事化的社会动员。在城镇,每个单位都是一个小社会,个人高度依附单位,单位高度依附国家。这种单位制社会与计划经济是进行军事化社会动员的基本前提。

在农村,高度组织化的农业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高度组织化与军事化社会动员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由于党具有革命时代军事化社会动员的丰富经验,在修建铁路、桥梁、水库、水渠等重大社会建设工程时,习惯采取大兵团作战,将社会动员当作政治任务,集中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如大型水利工程韶山灌区自1965年7月1日正式开工,10万民工按军队建制编制,以公社组团,下设营、连、排、班,支部建在连上,每个公社抽调一名党委副书记或社主任带队,抽两三名国家干部组成营部班子。以大队(村)为连,抽一名党支部副书记或大队长(主任)任连长。以小队(村民组)为民兵班长,班长全由入党积极分子担任,为灌区的修建提供了组织保障。正是因为这种军事化的社会动员模式,经过10个月,灌区于1966年6月2日正式通水???。对于这种社会动员手段,有论者认为,“计划体制时期,从社会建设的组织和动员机制来说,政治动员是最强大、最有效的动员力量,每一项社会建设都是作为政治任务进行部署的,每一项具体的社会建设成就都被赋予强烈的政治意义”???。由于这种军事化的强力社会动员手段,在很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我国创造出大大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积累率,呈现出一个高度组织化与纪律化的社会状态。

二、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

如前文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建设为实现公平公正与自由平等的目标,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主精神充分发扬,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自由平等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追求目标。“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毛泽东时代弘扬与发展了革命时代的民主精神,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政治建设来促进社会建设,消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让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指出:“充分的发扬了民主,就能把党内、党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众团结起来。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遇到的困难就会较快的得到克服,我们事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1957年2月,毛泽东谈到“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扬民主,毛泽东多次通过群众运动或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妇女的解放、推进了教育大众化,使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构建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

2. 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不断加强,人民素质得到提高

社会建设最终要落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落实到人民群众健康愉悦的生活,与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文盲占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穷国办大教育》,《光明日报》2009年8月26日)???。毛泽东非常重视教育普及,多次提出工人、农民要知识化、技术化。党中央着力调整与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时,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大众教育模式。在有限的财政条件下,努力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力争做到村村有小学,乡镇有中学。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级政府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各种类型的普及型文化扫盲班,创办大量工农速成中学和职业学校,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等。在文化大革命发生前,我国的教育普及与教育教学质量取得相当大的成绩。

为了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党中央在倡导体育运动时,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并把医疗卫生作为政治任务落到实处。毛泽东在《必须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中说:“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发展这项工作。”???1956年我国组织、动员群众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消除主要疾病”为主要任务的爱国卫生运动。“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危害人民的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血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脑炎、鼠疫、白喉、疟疾、天花、性病。在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即‘除四害’。”???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人均寿命――唯一能显示一国健康状况的最佳数字,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人均寿命长15岁???。 3.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安定有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产能严重不足,为安定人民的生活,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集中体现于住房、医疗、就业、孤寡老人等领域。1959年6月毛泽东指出:“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这种保障制度根据城市和农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城市,对城市职工采取“{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模式,逐步形成了计划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和单位体制下集体福利,推行住房分配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为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1962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当前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指示》,要求劳动部门、民政部门和市区街道组织尽量吸纳闲散劳动力,安排进行一些临时生产或服务性工作或家庭副业。由于就业岗位紧张,城市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凡是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组织他们下乡上山,参加现有国营农场、林场、牧场的生产。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在农村,我国形成了集体医疗保健制度,对安定农村群众的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初步形成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该体系贯彻“预防为主”,培养了大批赤脚医生和基层医疗工作人员。这项制度曾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和成功的“卫生革命”???。

毛泽东希望通过农村集体组织来解决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台了五保供养政策。该政策明确提出对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给予保吃、保穿、保烧,给予年幼的保教和年老的死后保葬五个方面的保障,简称“五保”,享受这种照顾的家庭和人员被称为“五保户”或“五保对象”。1958年全国农村享受“五保”待遇人员的人员达到519万。1958 年12 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办好敬老院,为那些无子女依靠的老年人(五保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保障、城市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尽管停留于低水平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但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由此增进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为社会稳定与人心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价值。

三、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1952年至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 64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然而,经济增长并不能掩盖社会建设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乌托邦色彩浓厚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应对国情与社情有准确与清醒的认识。从人民群众走出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深知民众疾苦,不愿看到新中国出现贫富不均,希望尽快实现公平正义,实现民主自由,把人民公社作为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和社会建设的载体,由此也产生了具有浓厚乌托邦色彩的社会建设。

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整个中国出现了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狂热。有论者认为,如果说毛泽东主义者对经济抱有空想的期望,那么他们在认为中国人民准备实行“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时,就更加趋向于空想了。在提高生产率运动的规模和强度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同时,毛泽东主义者也在寻求社会组织的新形式,以便完成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革命。他们发现的新形式就是人民公社???。胡乔木谈到,“1958年出现的把工农商学兵、政治经济社会结合在一种组织内的农村人民公社,企图把乡村乌托邦化”???。

尽管人民公社化运动遭遇了挫折,并不能削减毛泽东对理想社会的迫切向往。毛泽东于1966年5月7日给林彪的《“五七”指示》中,勾画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限制和逐步消灭商品的、在分配上大体平均的社会,是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封闭式的社会。建立一个逐步消灭社会分工、实现天下平等的社会。对平等的理解也逐步走向了平均主义。

为实现这种乌托邦性质的公平理想,分配体制出现严重的铁饭碗、铁工资,人为割裂城乡之间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长期维持着贫穷状态下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社会公平。这种“公平”造成了经济动力机制的削弱,社会犹如一潭死水而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2. 一切以政治挂帅

社会建设要以经济为基础,以政治为指导,以文化为依托,社会建设也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毛泽东领导时期的社会建设,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下,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而展开的。群众运动在当时是中共整合社会的基本方式和路径???。胡乔木认为,在中国的社会建设期间,有三个时期经济发展比较好,1953~1957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62~1965年,即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79年到现在,即改革开放时期???。薄一波认为,“在三十年中,往往经济状况比较好一点,有一点本钱了,就不清醒不谨慎了,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即1957年的大跃进、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1966年的文化革命等一场接一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除开上述重要的政治运动,毛泽东看到社会上重新出现的不平等现象,从1963年开始,决定在我国城乡部分地区分期、分批开展对干部进行清理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理范围是5%左右的干部群众。这是毛泽东通过现存的党和国家机构实行激进的社会改革的最后尝试???。最初清理的范围是清账目、清财务、清仓库、清分工(“小四清”),后来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大四清”)运动。同时,在城市中开展“五反”运动以及文化战线上的批判等。这些群众运动“从操作层面看,在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运作机制的情况下,采取高强度的政治动员、群众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来促进社会建设,必然会对社会建设的实际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一切以政治挂帅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迅速拨乱反正,从而扭转了社会建设的政治挂帅路径,释放被长期压抑的活力,社会迅速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3. 政策带有随意性

在进行社会建设探索的进程中,诸多建设并非依靠制度为源泉,而是凭借毛泽东的个人威望而得以推动。而且,个人权力也常凌驾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决策机制之上,缺乏稳固的制度保障与严谨的科学论证,使得决策过程出现随意性。据李锐回忆毛泽东的讲话,“我们各种规章制度,大多数,百分之九十是司局搞的,我们基本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

比如,“大跃进”时期的农村公共食堂政策就是典型的心血来潮之作,“与其说它象是五年计划那样的经济计划,不如说它是社会主义幻想的产物”???。在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状态下,严格禁止私营企业性质的经济活动,限制集市贸易,甚至连农村少得可怜的自留地也常常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受到批判。由于社会建设政策缺乏充分的评估与论证,导致了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甚至在不少地方出现饿死人的现象。经济逐步恢复后,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社会建设在发展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四、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社会建设的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清醒地认识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建设的前提,逐步把社会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协调推进。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存在着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 两个“三十年”社会建设是一种继承关系

毛泽东领导时期虽未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命题,但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使社会公平正义与自由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后,党继续坚持一贯理念,强调社会的协同进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两个“三十年”的社会建设是一种继承关系。

改革开放时期继续坚持毛泽东时期主张的公平平等等理念,同时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加强了体制与制度建设。2004年9月,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正式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社会建设问题单独作为一个问题加以强调,提出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六大领域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强调要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再次强调了社会建设问题,指出:“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作出了新的布局。可以得知,公平公正与自由平等等观念贯穿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具体建设领域依然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问题,构建一个稳定与和谐的社会。

2. 两个“三十年”社会建设是一种发展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社会建设思路进一步清晰,彻底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在住房、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使得不少人开始否定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否定毛泽东领导时期的“三十年”。实际上,这两个“三十年”的社会建设是一种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高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贡献,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简称“两个不能否定”)???。

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毛泽东时期在社会建设上的问题,也不意味着掩盖毛泽东同志本人在社会建设决策上的失误。毛泽东时期所主张的公平平等具有严重的平均主义,推进社会建设采取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手段等,都是一些严重的失误。邓小平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历史是连续的,历史也是发展的。习近平在多次场合谈到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谈到毛泽东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提出,“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一代党中央对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建设制度化的蓝图。

3. 两个“三十年”社会建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内核

毛泽东时期社会建设的诸多理念深入人心,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两个“三十年”的社会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清晰的理念。社会稳定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前提,反复不断的政治运动,并不能实现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社会建设离不开三个层面的建设,在个人层面,要反对新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形成良好的责任与奉献的关系,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是毛泽东时代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法治”是社会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有力保证。在国家层面,毛泽东时代一直以“民主”为社会建设的武器,但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下,尽管力图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未能完成“富强”“文明”“和谐”的重大使命,但这些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的追求共识。因而,两个“三十年”的社会建设,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内核,也是未来需要坚守与弘扬的基本精神。

结 论

前文论述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致力于社会建设的探索,构筑了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明确了建设目标,采取了统筹兼顾和适当安排的建设布局,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前三十年”既为“后三十年”打下了基础,又为“后三十年”留下了问题???。如具有典型的乌托邦色彩,过多强调政治要素等。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虽然大量采取军事化的社会动员模式,但其着力追求平等公平等方面,却为后来者所称道。“前三十年”社会建设的不懈探索与实践,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宝贵经验。“后三十年”克服了以往过多的政治动员模式,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反哺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民生,尽量惠及民众,使中国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两个“三十年”的社会建设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核,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也是未来需要丰富、坚守和弘扬的基本精神。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社会建设成就与问题的理性反思,对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正、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成人教育的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13
" 摘 要 成人教育的创新对我国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阐述了成人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现阶段的弊端以及如何实现成人教育创新等几个问题。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成人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5-10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国学者、各级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最关心的话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前不久在省部级会议上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
剧变后东欧国家改建社会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剧变后到现在,东欧国家改建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的发展历程。剧变初,东欧国家改建社会党利用社会党国际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形象,社会党国际也积极向东欧地区扩展。后期在入盟等一系列问......
试析我国大学生社会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4
"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社会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其原因有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和政府公信力问题及部分大学生经济困难和就业难等。为此,应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如加强家庭支持系统、学校支持系统和政府支持系统的建设等,......
试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关系之间具有共同的一致性,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建设和谐校园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06
[提要] 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个人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政府信用体系三个层面上都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和中介组织信用的构建,从而最终建成我国信用体系。 关键词......
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三农”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24
www.LWLM.com编辑。 论文关键词: 经济 社会 “三农” 关系 论文摘要: 农村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在正确合理的思想 指导 之下,统揽农村社会的全......
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3-01-06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它的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文章从新农村建设的内......
关于从社会工作理念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20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思路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了两者的契合点。新农村建设可以且应该利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实务作为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手段。......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制建设
发布时间:2016-04-08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制建设”是由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三十多年以来总结的实......
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是“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企业化”。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相应组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实行企业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这既要求农机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手......
社会工作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3-12-14
(一)建立一个负责任,务实的社会工作社团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由于城市的发展, 城市生活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各种社区的发展给社会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为止,中国还不存在一个有 影响性能够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社团。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06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又是思想建设的内容,既要有法律的保障,又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社会的和谐,是由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的和谐来实......
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重视人学理论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重视 人学理论 建设 [论文摘要]当代人学理论建设,要求在学理层次上全面论说“以人为本”的建设人本身的求解思路,强调社会发展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的建设人本身的目标导向。逐步达到以人为本,追求自然、社会......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4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内涵 重大关系 [论文摘要]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处理好......
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
发布时间:2022-12-2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写毕业论文也即将结束了,大家的论文都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
发布时间:2022-09-19
【 正 文】 五十年来,在新中国的史学研究领域里,社会史研究曾经历了从冷落到恢复兴起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从这曲折的经历中,也可看到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摆脱“左”的禁锢,拓展研究层面、更新研究方法所取得的进步。 一 社会史作......
论析中国教育史研究与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中国教育史;研究;和谐社会;建设 论文摘要:在五千年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极为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历代教育家追求社会和谐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笔宝贵遗产,有待科学地研究总结。和谐......
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一)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 论文内容摘要: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安全网”,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录: 一、......
浅谈转型社会下的我国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5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行政推动;社区服务;社区参与 论文摘要:社区建设既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作者认为,就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而言,社会转型是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行政推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20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近期,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新农村建设作了深刻论述和总体部署。如何把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当前新农......
以社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析论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能力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社会组织是国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职能,但目前无论......
环境会计与和谐社会建设(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会计界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加强绿色生态资源监管,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文章在分析环境会......
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09
" 从中国的历史经验看,过去的平均主义走不通,福利国家道路不可取,小福利模式的局限也己突破。我们认为,以底线公平理论为基础的福利模式是可行的选择。 白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从中央到......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4
"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跨越“卡夫丁峡谷”;破解历史难题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卡夫丁峡谷”,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试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7
试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 一.社会需要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和规范的综合,也包括与这些准则和规范相关的行为与活动。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研究解决策略,对解决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廉政建设成为了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廉政建设成为各界领导人尤为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的十八大报告中,党的廉政建设也被提上了发展的主要......
“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环境质量日益退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审计因其对环境具......
公路交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本文从公路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经济对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芰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公路交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 一、公路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
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25
内容摘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建构成一个“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底线普惠”特点,中国社会保障建设和发展进入了社会治理和制度完善阶段。但是,这个制度依然存在着碎片化、监管不严、不完善、需求......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7-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不仅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10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一个亮点,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这次作为一个重头戏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一方面体现了当前解决农......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人民口中经常谈论的词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前提的社会。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也就是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
中国古代社会伦理与传统建筑设计
发布时间:2022-10-20
中国古代社会伦理与传统建筑设计 古代社会的统治者把建立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看为立国兴邦之根本,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衣食住行的各个层面都要纳入“伦理” 的制约之中, 而建筑作为起居生活和行使诸多礼仪活动的空间场所,成为社会伦理......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周边的水库建设
发布时间:2023-08-04
北京市所处的海河流域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历史上,北京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侵扰。自元代在北京建都以来,历届政府非常重视北京的灾害防治,但由于政治、经济及技术上的原因,始终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即大量水库的修建。北京周边也修建了一些著名水库,这些水库在保障北京市的安全、保证北京市的供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这些水库的修建进行梳理,以展示建国后党和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 要】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其中涉及到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问题尤为重要,已经成为首当其冲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理论 构建 创新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通过并确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探讨改革措施,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8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22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
论马克思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 要】文章从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人道主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理论进行了探索与梳理,这些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公平理论;社会保障;社会正义 一、......
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6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信息化与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讨论得十分热烈,争论得不可开交,在美与非美、文学与非文学,乃至文艺学学科的哲学根据、对象、方法与主要范畴等基本问题......
试论和谐社会建设中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23-05-0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高校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高校知识分子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高校知识分子应该肩负起“知识分子”的职责,在潜心治学的同时,以其特有的......
关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与和谐社会主义关系新探
发布时间:2023-03-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 关系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措施的提出,标志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已崭露头角。和谐社会主义是涵盖......
水利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水利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体系 水利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体系 水利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体系 来源于www. 水利促进我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原州区以科学发展为理念,坚持分区治水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
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新农村建设;新农村 经济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 政治 、 文化 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 民主 ”20个......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人民是享受国家利益的根本主体,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的需求性就是法治改革的风向标,人民的满意度就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文章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法治进步,系统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途径,以期为......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9
" [摘要]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开局
发布时间:2023-07-09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
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4-01-06
论文关键词: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元坊; 调查 和建议 论文摘要:以革命老区元坊村为调查对象,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小型座谈和个别面谈相结合等调查方法。总体上,元坊村村民保留了革命老区艰苦朴素、村民团结等的优良传......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民主社会主义在近年来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有人说它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温和的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激烈争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
论社会团体的成立
发布时间:2023-03-17
论社会团体的成立 论社会团体的成立 论社会团体的成立 摘要:所谓社会团体,根据国务院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的规定,指由公民或者单位自愿组......
当今中国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二千多年来儒学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法律,更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正是从儒学思想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比较我国与西方的不同,了解传统的文化对中国的法治发展的......
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在遭遇风险之后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因此,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社会保障;意义 中图分类......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 一.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 要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它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即是首先要弄清楚有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如果在理论上它并不存在,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研究它“是什......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公民社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公民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四个部分。公民社会具有特殊性,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章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内涵,然后对发挥公民社......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内涵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 经济 社会 发展 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内涵 ......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社会控制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指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总称。社会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关键在于社会掌握了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这些手段主要包括经......
浅谈“有的放矢”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有的放矢”一词是出自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中,在文章中他将“有的放矢”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必要的思想。“的”代表中国革命,“矢”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
建国三十年来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述评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台海危机;上海公报;三原则;中美联合公报 新中国建国以来,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中美关系正常化,或者说中美关系不能从根本上好转的最大障碍就是台湾问题。回顾并分析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
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4-16
中国社会学1979年3月恢复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社会学没有自己的理论,就是一个严重的大问题。在当今世界社会学.........
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18
"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逐步建立起......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改革开放,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也随着挑战。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激荡,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思想冲击着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判......
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1]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尚不完善,要真正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漫长......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6
" [论文关键词] 农村 文化 建设 加强 [论文摘要]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村文化的全面快速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道德状况、文化基础设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十八大报告又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可见,建设文化强国是国家之需、发展之需、时代之需。文章在分析建设文化强国......
关于加强社区体育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发布时间:2023-01-24
"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育体制改革;体育观念 论文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概念,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内容。为了增进人们的健康,必须加强社区体育建设,体育体制改革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出路......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法制上的问题。“依法治国”观念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把“依法治国”观念落实到实处。这就......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维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宽领域开展交流与互动,做到资源共享;充......
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中国小农户社会保护战略
发布时间:2022-12-06
"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战略任务。而近些年来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面对超大型农民人口规模和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无论促进农业增产的单纯经济政策或者推动农村低保......
浅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 企业的责任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不断发生的民工讨薪艰难、恶性矿难事故、伪劣药品致命等严峻事件,一次又一次敲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的警钟,民众要求企业应该注重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强烈。由此可见,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
推进十三五时期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编制“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规划须着眼于问题,当前的问题主要有,社区服务与居民的需求对接还需进一步完善;物业与居民之间的冲突,存在社会稳定隐患;通过居民自身治理实现社区治理成为新的课题。“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规划应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推进社区自治,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处理好法治和自治、政府与社会、治理与培育的关系,并将其作为推进“十三五”.........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12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产生的,为了帮助劳动者过渡各种风险,保障劳动者的最低生活。社会保障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它对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由“粗放”专项“精深”,使的各级社会保险机构对......
社会成本视角下的文化建设障碍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21
一、研讨社会成本下的文化建设意义 所谓文化,一般包括语言和文字,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规范、准确的文化主体,能够很容易进行学习掌握和交流使用。杂乱无章的语言文字,不仅失去文化的严肃性、民族性和专属性,有失国家尊严,也给语言......
浅谈社会环境与未成年人德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社会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巨大冲击,法制环境、人文环境都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全社会必须加......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学承担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理想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内涵既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协调,又包括社会本身各个环节、各种因素、各种组织、各个阶层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
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2
" 论文关键词:职教公共政策; 职教发展联盟; 职教论坛; “两型社会”课程 论文摘要:高等职教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推进高等职教科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6
" 论文关键词: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机制; 政治参与意义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而政治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桥梁。本文认为,加强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总体上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加强政治文 明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指导、协调和保障;另 一方面,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利益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障碍
发布时间:2022-08-22
1.国外社会思潮的渗透与冲击 当前文化角逐在国际竞争中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大国都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并高度重视本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和传播。如德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文化外交提升为其外交的三大支柱之一;英国在2006年阐述了......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3-07-0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是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时代任务,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需要,是中国经济学人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的时代需要 进入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关注农民的生态权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农民权利保护已经进入有良知的学界,理论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党和国家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的保障日益提高。但是,农民最基本也是日益显得最重要的权利——生态权益还很少理论研究,国家对其重......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09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超越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共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从总体上讲,我们的讨论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大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法律体系、法学体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关键词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体育强国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体育强国建设有引领和导向作用。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下的体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育强国建设有助于培育公民的道德。 【关......
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7
"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论文摘要: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关系社会与“网”
发布时间:2023-06-17
关系社会是个可怕的社会。擅结关系网的人是可怕的人。如果一个社会人人以攀结关系为乐,以编织关系网作为安身立命的手段,那这个社会就是人人争做演员、人人会演戏的社会,就是那些有心计、会揣摩、有眼色、会来事者的天堂,这个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大新亮点
发布时间:2023-03-14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经中央正式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而持续地讨论。作为一个新的提法,新的表述,新的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有其崭新之处,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特别关注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
刍论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1)
发布时间:2023-02-26
社会责任会计在社会上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至今尚未建立。笔者通过走访几十个企业,从掌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第一手材料中,深感我国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本世纪末世界上出现的企业新概念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