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城市工业遗址的利用与更新研究综述

城市工业遗址的利用与更新研究综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5 01:14:51
城市工业遗址的利用与更新研究综述
时间:2022-12-15 01:14:51     小编:

摘 要:“工业遗址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宝贵的财富”。在与新兴的信息产业竞争中旧时的工业生产逐步衰退,一部分制造业的厂房、仓库和生产资料及用地随之被遗弃。而工业遗产和遗址的历史、科技、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是时代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人们把握近代历史,解释社会进程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证,同时也承载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保护和更新利用工业遗址,赋予其新生命,恢复其生机是现代景观亟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遗址;保护;利用更新

Abstract :"An industrial site is not a burden of the city, but it is precious wealth".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emerg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old industrial production gradually recede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workshop, warehouse ,production tools and land have been abandoned, but the uniqueness and scarcity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he different sites, and the value of their history, science, technology, culture and society is precious wealth left by the industrial age. Also i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evidence for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history ,explaining the social evolution and knowing technology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arrying person's social identity and belonging of a generation or even several generation.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challenge of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use-with updated research-the urban industrial site and give it new life to help it regain its vitality.

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Industrial site;Protection; Use and update

引言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模式、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战以后科技进步致使曾经一度火热的大工业生产逐渐衰退,用于大工业生产的场地也随之被另作他用或是遗弃摧毁甚至成为废墟。西方国家对工业遗址保护和更新利用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而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新城市建设风潮中很多工业遗址已被新城市规划或者新居民的生活痕迹所覆盖而没有留下可循痕迹。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意识到工业遗址亟待保护的重要性并热切关注研究工业遗址的保护和更新利用。然而在中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国情下工业遗址保护和利用并未被众人认知,如何保护工业遗址,如何才能合理利用工业遗址和遗产,是保留还是要更新重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和模式,且一直在找寻最好的答案。

1.工业遗址产生的原因及其概念界定

什么是“工业遗址”?2003的《莫斯科宪章》中说:“所有由工业生产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实体以及对这些实体进行的记录与研究,是工业文明的遗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给出这样的界定:“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房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 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建筑物和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生产所用的机械工具,除此之外,还包括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等。”

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段的近现代化工业建设都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见证并记录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将工业遗产定义为:“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工业遗址”应该是具有同样价值的工业时代文化衰退后所遗留的场地,以及其包括工业生产所用的遗留建筑、厂房、器具和生产活动痕迹。

2.工业遗址特点及保留更新的必要性

工业生产大多以城市中的河道、铁路、道路作为纽带,工业遗址的厂房群体、大机器工具和景观构筑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 对工业遗产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工业遗产不仅是场地空间上的财富,也是人类发展历史和城市文明的见证,是展示城市文化发展脉络最好的陈设品,同时工业时代变迁的遗留品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和惦念,更是留给后代去了解和研究历史与发展历程的重要证物。

一些大型的工业场地和建筑在经历了时代变迁之后虽然在使用功能上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但从城市区位和社会价值来看,改造更新和再利用的开发方式与推倒重建相比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也减轻了重建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有助于促进新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而且工业时代的建筑模式有着“形式追随功能”的特征,其符合工业生产的几何美学、逻辑性和建构性对今天的建筑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中某些临近河道或毗邻城市公共空间建筑风格独具一格的硕大建筑群体也可以成为未来的城市地标,是人们从景观建筑层面上认识城市的重要要素。

3.国外对工业遗址的研究及现状

在这期间跟随着理论研究的脚步西方国家实际完成的项目也是举不胜数的。如德国著名的老工业区――鲁尔区内由钢铁制造厂改造而成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法国利用雪铁龙的旧厂址改建而成的雪铁龙公园;以及伦敦码头区、鹿特丹港区、苏黎世工业区等整治改造案例等等。

4.国内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如冯・格康先生所言“这一切对新千年的建筑意味着是一个根本的变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和新科技信息发展的时代,很多传统的工业城市已经或者即将面临工业转型和更新搬迁。然而与这样的飞速发展相比目前我国所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关工业遗址保护的比例相当之小,也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重新利用的体系,对工业遗址的具体界定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公众认知也都存在严重不足,这使得不少的工业用地及其上的建筑、生产、机器工具在新城区的更新规划中被遗弃甚至毁灭。

还有一大批优秀的设计者也在对工业遗址的保护更新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如北京远洋艺术中心以及“798”艺术中心的成功,唐山“南湖公园”和上海苏州河畔旧仓库改造等设计在国际上的认可,以及万科水晶城居住区(原天津玻璃厂)等等。另外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也在政界引起关注,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曾多次提出“必须重视并保护好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迫在燃眉”。

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虽然仍然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但也得到了相较于从前较多的重视研究和探索。

5.结语

我们的工业时代本身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历程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西方国家相关研究的深度、广度和规划设计研究及其实践经验均与我国国内建设的现实需求存有一定差距的,对于遗址保护与再利用我们仍然有众多问题亟待发现和寻求解决之法,我们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快对本国工业遗址的研究脚步。除了景观、建筑、规划之外其他科技、人文、管理等学科的综合考虑和运用也是今后的研究实践道路上必须予以深化的,多学科多方向完善工业遗址的价值评定标准,拓宽对其保护更新与利用的层面及方法渠道的研究方式。 此外,目前在我国对工业遗址的利用与保护更新的意义和价值尚未形成社会共识,对于工业遗址的公众关注度还存在严重不足,社会大众对工业遗址的认知以及对其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认定仍然处于茫然状态,我们要做的除了研究实践也应该加快推广的脚步,利用媒体的力量帮助大众认知工业遗址保护和再利用的重要性和价值,纠正社会对工业遗产在认知上的误区,提高社会、政府、群众的对工业遗产利用与保护更新的关注度,逐渐培养大众的参与性,找到他们的历史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这才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最终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2] 李林、 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评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5-47.

[3] 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8):47-52.

[4]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Ⅶ) ――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J].现代城市研究,2004(7):11-15.

[5]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8):12-15.

[6] 王建国、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8-11.

[7] 天津万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万科水晶城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8).

[8]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