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本体论解析微信的哲学意蕴

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本体论解析微信的哲学意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9:32:17
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本体论解析微信的哲学意蕴
时间:2023-08-06 19:32:17     小编:唐贵林

一、我思故我在的解析

(一)命题背景

笛卡尔求学之时,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觉得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理由是笛卡尔在求知过程中认为感官的不真实性,具有欺骗性,感官将获得传给感觉,继而否定感觉的作用。假设:一个小偷深夜行窃,在人的直观感觉面前他的行为是犯罪性的;但是这个小偷所偷东西却给了流浪的老人,也就是救济他人,那么在直观感觉的面前他的行为又是具有善意的。结论:感觉无法判断事件的本质,表面的直观反映具有欺骗性。由此,笛卡尔提出一种普遍怀疑论,认为一切皆可怀疑,而怀疑本身并不是他的目的,而是通过怀疑去寻找一种无法怀疑的东西。笛卡尔认为无法怀疑的是作为思想主体的我。

(二)哲学内涵

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对其怀疑的,但是我思却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我思正在思,所以我存在。其次,海德格尔指出,笛卡尔用知觉来替换思想,这就意味着思想所思的东西只是一种表象,而不是本质,我就是一个表象者。第一个我在笛卡尔的解释中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一种精神性,而第二个我就是一种精神下的肉体性,由于我思才能证明我肉身的存在。这也就形成后期哲学家对笛卡尔的评定,二元论对立。这个思是第一确定性,而我本身的存在是第二确定性,我的思维能够存在多久,我就存在多久。那么当我停止思考的瞬间,我也就停止了存在,这显然与现代医学是矛盾的,例如:植物人己经丧失思考能力,却仍然存在。最后,其实笛卡尔提出这一哲学命题是想进一步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存在论意义

存在问题是贯穿于全部哲学的一个最为重大的根本性问题存在论或本体论,即关于存在的言说、关于存在的学说,构成了整个西方哲学史的主线。主体性在笛卡尔这里得到体现,由于我思确定了人的主体性,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思的结果,那么我作为人就是存在者的基础,这就具有超越神性,因为我不再是神所造,而是我思所造。其次,存在者己经不再是作为存在而存在,而具有一种我思的表象性。人成为主体,真理成为确信,于是人就能够支配一切存在者,从自身且向着自身赋予存在着的尺度,人就成为了存在者整体的中心了。

二、微信的哲学意义:我传故我在

(一)微信中多元世界的分享

微信,一种不同与以往的新型聊天工具,自2011年被腾讯公司推入市场便在短暂的三年内用户以数亿计算,其不再仅仅具有的聊天功能,特别在朋友圈而更具有分享生活的功效。翻开微信朋友圈,终朝采绿,不盈一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璀璨诗句的分享;从帮助公路边的一只流浪狗到社会群体对社会事件现象的深刻分析的分享;从佛家经典为人在世所做所行的心理鸡汤的分享;从周围朋友自我生活点点滴滴的记录到每日一吃一游必拍照的分享;从后期微信自我生活到商业广告的分享。

微信朋友圈直接就是个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反应,一个人分享什么样的书,一个人分享什么样的歌,一个人分享什么样的文字,一个人分享什么样的照片,用微信顷刻之间就能对一个人进行大致判断,浏览整个朋友圈就像看到了一个人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个人的思想与生活在微信面前暴露的彻彻底底。微信在此便具有了两种功能:一是对人的大致判断;二是知识的分享与收获。只需要下载微信软件,便可以浏览世界浏览他人的人生。在微信之前,我们并没有一种通讯工具将自我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当某人看了一本书,或者听了一首歌,个人认为那是自我的事情,即便将它记录下来也只是作为一种自我分享。甚至,当我们想要了解他人的生活状况时,询问都是小心翼翼,深怕让他人觉得某人刻意去揭露他人的隐私,而被了解者则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但是微信的出现,让我们形成一种将自我所做之事必分享与他人的习惯,被了解者不再是以往处于被动状态,而是一种主动分享自我生活的状态。对于这样一种在个人生活在微信世界的态度转变,笔者提出疑问:为什么微信用户者要将自我生活主动分享于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二)微信世界中的感性确定性

感性确定性又好像是最真实的知识。但是,事实上这种确定性所提供的也可以说是最抽象的、最贫乏的真理。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确定性只是确定了事物的表象,而事物在它所呈现的过程中并没有附加任何其他所以是最真实的,但是又因为仅仅是认识了表象从而这种真理也是抽象且贫乏的。微信的世界是个人世界的另一种展现,但是仅仅具有表面性,例如:拍摄者拍摄了一张照片内容是一杯咖啡、一支笔、一本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拍摄者本人在那个时刻阅读了这本书,甚至是对这本书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许那个时刻拍摄者仅仅是拍摄了一张图片而已。

电影《朗读者》中,女主角汉娜在观众席听儿童演唱后痛哭流涕,这动人的一幕从此印在了15岁的少年Mike心中。后来,考上法律系的Mike旁听一次纳粹审判,得知当年那个热泪盈眶的女人曾经要求一群囚犯为其读书,然后把他们送进毒气室。从汉娜的角度看,她并不认为自己有违人道主义,而只是以作为纳粹一族的形式去定义自我的人道主义。文字至高无上,但是人却可有可无。对于她来说,听儿童唱歌然后热泪盈眶与把儿童送进毒气室这两件事并不矛盾。审判后迈克大喊一声:让我们试着理解!试着理解那个热泪盈眶的女人为何会作出如此残忍的事情?而那个唱歌的画面仅仅是一个唱歌的画面而己,不能因为那个画面而定义这个人一生都只能做善事。

微信中的世界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是个人对于生活的一种短暂的、表象的展示。

(三)我传故我在:一种自我对自我存在的证明

为什么微信用户者要将自我生活主动分享于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古有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的命题用我正在思而作为一种不可怀疑的规定去证明我的存在,今有现代人发微信我传故我在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在现代作为主体的人,想要去寻找一种自我的存在感,便要去寻找一种工具,微信前的时代人们用在实际生活中用言谈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微信后的时代,人们用发微信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

每个微信都会有这样一种朋友,他可以将自我从早上起床到夜晚入睡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记录的丝毫不漏。又例如,郭美美炫富,将自我拥有的财富公然放在网络上;自拍者则每日刷屏发照片,那么这些行为是不是真的想炫耀自己多富多美呢?这只是一种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需要通过他人的承认来证明自己的富与美。倘若有一个人一直没有更新微信,就会引起猜测,这个人境况如何?这就是微信工具的所在,给你一个便捷的渠道去肯定自己,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证明自我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存在的证明的工具。

(四)微信,一种快捷传播知识的新型教育工具

微信不仅作为自我存在的工具也作为互联网的附属带给教育的新启示。传统意义的教育,必须有教育者、受教育、教育场所等这样基本的要素才能进行。而微信作为互联网的另一种传播形式,对于教育知识的传播,己经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教育的目的,未来,微信应不再仅仅作为分享自我生活或者聊天工具,而应作为一种启迪人智慧的新型教育媒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