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创业潮下的知行之变

创业潮下的知行之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27 05:07:26
创业潮下的知行之变
时间:2022-08-27 05:07:26     小编:

创业是一项知行合一的活动。但在不同年代、不同阶段的创业者身上,知与行的关系,却是不同的。

草莽英雄:无畏而起无知而终

上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政策刚开始松动,市场刚刚被激活,压抑已久的需求一下被释放出来,但市场上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因此,基本上只要你能造得出产品,就能卖得出去。

当时,市场上最紧缺的物资,基本都是一些附加值低的东西,你不需要懂多高深的技术也能造得出来。如此一来,在这一波创业潮中,文化程度低的跟知识精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同一时期,具有独创精神的步鑫生出任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企业飞速发展,一年后成为全省行业领头羊。1983年其事迹成为全国典型,“步鑫生神话”轰动全国。

在安徽芜湖,年广久经营傻子瓜子成为百万富翁,但他的雇工问题被有关部门质疑为“资本主义复辟”,邓小平闻知后点名保护“先不要动他”……

鲁冠球、步鑫生、年广久的崛起,缔造了“不上大学也大有前途”的神话――或许,若干年后的“差生更有前途”,就是在此基础上引申而来的吧?但总体上,这一批草莽英雄,他们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机遇和胆量、闯劲,而跟个人的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他们的知识,主要是靠以后在实践中积累。

诚然,这批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具备超出常人的行动力,但一部分人因为后续的“补课”跟不上,没能走得更远,甚至死于“胆大”。

步鑫生在被塑造成“改革明星”后,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到处作报告,甚至到部队、机关谈改革……此后在企业决策中连出“昏招”,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职。

而曾经显赫一时的年广久,现在只是一个泯然众生的个体户。商界思想家冯仑曾经问:为什么近30年来年广久一直做不起来?后来冯仑找到了答案:“我曾经在做一个节目的时候碰见过年广久,主持人让我们在题板上回答问题,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年广久不会写字,除了自己的名字。后来主持人问,改革这么多年,每个人的变化是什么。他说,我就是换了三次老婆,其他什么也没变。”

最有趣的是,有记者去采访年,到他办公室一看,除了一张麻将桌,什么也没有,连个秘书也没有。他说没本事的人才用秘书,我都能自己干,秘书哪有我干得好啊?记者问他怎么办公室里什么都没有,他说我们在打麻将的时候就把事情谈完了。

“这样一位资深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近30年来,他的企业在组织上没有任何变化,我们今天看到的他和20多年前看到的他是一样的,想法、观念都没变,你甚至会感觉时代停止了。”冯仑感慨。

相比之下,被称为企业界“常青树”的鲁冠球,极富学习精神和反省能力。40余年来,鲁冠球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有知名企业出现大起大落,他便找来该企业的所有资料,认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就如当年禹作敏被判刑后,鲁冠球三日不出,写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的文章,引起了业内的轰动和反思。

开放型经济:属于“学霸”的江湖

与早期低附加值领域内的创业者“赤膊上阵”不同,80年代中后期的柳传志、王文京、任正非等高科技企业的缔造者,以及随后的“92派”创业者,大都是体制内的知识精英。这批创业者眼界开阔,又身处于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从一开始就有着更明确的方向、更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

无论是文科生冯仑、陈东升,还是理科生柳传志,都有着很高的人文素养。因而,他们比上一代企业家更擅长表达和沟通。今天,其中不少人还扮演着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这批企业家在辞职创业前,大多在体制内拥有美好的仕途,但他们还是果断决定“换一种活法”。除了敢想敢为的魄力,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阅历,也使得他们比上一代企业家要更显理性。

这一代企业家的创业方向,侧重于填补市场空白,像联想电脑、华为通讯技术、中国诚信信用管理公司等,都属于业内翘楚。他们之前的中国“创一代”,往往在发展中不计后果地盲目扩大规模,如步鑫生和马胜利收购了一系列亏损企业,结果反被拖累;而到了这一时期,企业家们开始注重“做减法”了,从多元化归回专业化。

到2000年前后崛起的互联网的一代,创业者的教育背景更好:陈天桥只用了3年就从复旦毕业,还有不少人是海归,具有国际化视野;值得一提的是,“E时代”的创业者均接受了风投的专业辅导,开始拥抱资本市场。适逢中国加入WTO,这些初创的企业不仅要跟国际巨头竞争,而且在技术、经营管理方式上也要与国际接轨,因此,这是典型的知识引领创业实践的一代。

本刊记者通过梳理发现,鲁冠球那一代企业家的知识,起初主要侧重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92派的知识,则侧重于宏观视野,包括对各种政策、趋势的熟悉;而互联网精英一代,因为行业特殊性,脱颖而出的大佬中除了陈天桥、马云和刘强东,基本都是理工科生,他们的知识优势主要在于其专业性,甚至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技术人才。对这个新领域的企业家来说,“关系”和资源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好的服务,就能取得成功。如张朝阳和李彦宏其实都是很内向的人,却照样能在这个领域内叱咤风云。不妨设想一下,把这种性格的人放到鲁冠球所处的时代,结果会怎样呢?

92派以及李彦宏这两批知识精英的崛起,粉碎了“好学生将来是要给差学生打工”的庸见。这个时代的光环,基本上属于“学霸”们。

“互联网+”:说得漂亮也要干得漂亮

到了“互联网+”时代,新出现的创业主体基本是80后、90后。他们早在学生时代,就对“创业”这个词十分熟悉了,有不少大学甚至还开了创业类课程,鼓励在校生创业。

宗庆后那一代草根企业家,处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创业基本是谋生所需,谈不上多宏伟的目标;其后的92派及互联网这两代知识精英,创业者已不必再为生活担忧,而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到了80后、90后这一代,创业者开始出现分化――有为生活所诱的,也有追求理想的,但更多的是受到大环境的“熏陶”开始创业。

何为“被熏陶出来的创业者”?在当今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影响下,创业已成潮流。有IT界混迹5年以上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在一些热钱涌动的行业,如果混了好几年你还没组团队、没有自己的商业理想,“出门都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因此,对不少年轻人来说,创业更像一种显示存在感的宣示。

IMB公司前高管程晓华发表了一篇文章《请不要张口“资源整合”闭口“商业模式”》,文章提到,十年前他刚到北大读MBA的时候,有一位很年轻的同学大谈特谈所谓的“资源整合”。“我当时感觉自己跟他差距很大,因为我尽管是个IBM的高级物料经理,却根本不懂什么是‘资源整合’。再到后来,跟同学们逐渐熟悉了,才知道那孩子不过是一家教育机构的业务员而已。十多年过去了,上次同学聚会问起他‘资源整合’得怎么样了,结果他还在跑业务,卖课程,弄点提成啥的,张口闭口还在谈资源整合。”

85、90后这一批创业者的优势在于,更会享受生活、更注重体验,对客户的细微需求更加敏感。如出生于1986年的富二代柴可,正式创立女性生理周期推算应用app――大姨吗。目前,大姨吗已经累计一亿下载量,5000万注册用户,3000万月活跃用户;还有出生于1993年的休学创业者温城辉和他的团队开发了“礼物说”,这款为恋人、朋友、家人定制不同的送礼应用,截至目前每月交易额上千万。

最终,这一波创业者会不会比“前辈”干得更漂亮?答案在以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