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德清现象(下篇)

德清现象(下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0:07:15
德清现象(下篇)
时间:2023-08-05 10:07:15     小编:

德清历史悠久,山水之美与人文之厚,交相辉映。宋代葛应龙在《左顾亭记》中云:‘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应人而增凄美,故号德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下渚湖旁防风山是古防风国所在,灿烂的良渚文化于此起步。干将莫邪在此炼剑,西施范蠡在此隐匿。德清建县已近1800年,“习俗薰染,典制彬蔚”,积淀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温文儒雅的民俗民风,江南运河带来了昔日江南最大码头新市古镇的繁荣。

江南风生水起处,文风鼎盛,诗礼传家,教化一方。沈约、孟郊、管道升、俞平伯等都是德清籍的历史文化名人。自古民间注重道德之美,乡风民俗淳朴互利。在接续古今、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蚕花庙会、防风庙会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继承。

在遍地经济“奇迹”、不乏冒进的长三角地带,德清并未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喜人而固步白封,轻视文化,相反,日渐重视当地的教育事业和文化遗产。或许因此,德清才显示出一种气定神闲且不冒进的心态,实现稳步发展。德清现象也因此成其为东南现象之一。

德清是防风文化和良渚文明所在地,坐拥厚重的文化历史遗产。在此基础上,对于文化遗产进行了―系列特色的保护传承。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本,传承人是保护工作的核心。

同时,在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德清充分动员民间资本介入非遗保护和发展,让非遗传承“接地气”。此前出台实施了《扶持民办博物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整合民间资源。在此引导下'已经设有体现传统民俗民风、农耕生活的非遗展馆56个。其中包括莫干山中草药文化展示馆、水样年华婚俗文化艺术馆、后坞生活・山村记忆、金火村剪纸馆等。

校车工程

自科举取士的年代起,德清重视教育,文运繁荣。历朝进士和三元鼎甲不在少数。白唐至清,德清县出有5位状元、3位榜眼、进士187名,原武康县共出进士34名。盂郊、俞樾都是进士出身。

今日德清,身处长三角中心地带,不算得最富裕,却因大胆引进颇具特色的“校车工程”而闻名全国,成为首个国标校车覆盖的地区,校车工程获2011年度浙江省“十大民生工程”。

民间设奖

取地名“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之意,德清白古崇尚仁义道德,一直是文明故里。德清重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传承传统美德与时代需求,“民间设奖、奖励百姓”的新德行教育在民间兴起,在国内属首次。

其中,共有“孝敬父母奖”“助人为乐奖”等24个“草根道德奖”,表彰的都是“平民道德模范”。2014年,以德清县道德模范蒋引娣、封丽娟为原型的越剧《德清嫂》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德清县巡演过多次,也在国内赢得了眼泪和掌声。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慈母,她不以高大上政治化的女强人形象出现,而是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折射出每一个普通人内心的良知和生活热情。

同时,德清将道德建设与百姓日常生活结合,开展经济激励。譬如,对文明家庭在贷款上予以倾斜;发起诚信农产品T程,将“德清嫂”注册为减信品牌商标;在农村宣传、推广文明出行;为了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推出“最美医疗团队”。这些举措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更好地促进了德清社会治理和城乡一体化。同时,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引领了基层建设民间社会良性发展的风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