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一页日历,漂泊的心儿就会向往一刻,它在找寻温馨的家,找寻屋檐下鸟鹊的痕迹,找寻童年的歌谣,找寻记忆中家人的甜蜜。
“腊月二十三,桌子板凳到回搬”。小时候,每次听到这句话,就知道离放假、过年不远了,这几天也是最难熬的,看着新买的衣服放在衣柜里,就是可望而不可及。总是偷偷地从柜子里拿出来,在身上比划好久,转个圈圈,站在镜子前傻笑。母亲说:“过大年,穿新衣”。所以,过年之前是不能穿新衣服的。到了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戴新买的发卡,更重要的是可以挣到压岁钱,一句“恭喜发财”再磕个响头,都不用说“红包拿来”长辈们都会把准备好的红包给我们,说是压岁,据听说红包越厚就能压住岁,所以每次我们都会比看谁过年挣的红包多。可还是会忍不住,偷偷拆几个红包,买几个糖或者买些花炮,弹球什么的去玩,因为在这几天父母是不会轻易发脾气的,即使不小心把新衣服烧破了洞,或者是在土堆里滚得满身是泥,母亲也不会责骂,听爷爷说,那会不吉祥的,也就是在那几天,我会疯狂一下,会自己做主一次,到最后母亲总会说没压住岁是我偷偷花了压岁钱,然后我会难过好多天。贴对联包饺子
除夕之夜,母亲和面,父亲拌馅,爷爷奶奶和弟弟去贴对联,刚学会写字的妹妹总会说:“爷爷、爷爷福倒了、福倒了”,爷爷总是哈哈大笑“福到了,福到我们家啦”,妹妹撇撇小嘴,跑开了。等一切都准备好,我们家人都坐在炕上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包饺子,爷爷包的饺子很漂亮,奶奶说那是“将军帽”,爷爷就眼睛眯成一条线,妈妈说爸爸包的是“将军肚”,爸爸哼着小调得意洋洋,妈妈包的最漂亮,奶奶说那是“秀外慧中”,而奶奶总是趁我们不注意时包个“福气”合家欢,其实也就是块硬币。只有我们姊妹胡乱地包一气,什么小老鼠啊、小脚丫啊,最后大家都被我们惹得笑成一团,温馨的气氛一直在我们家蔓延。每每大年初一,我们姊妹几个都争着吃饺子,直到打饱嗝为止。好像总是天意弄人,福气总是被爷爷吃到,看到我们无奈的表情,家人总是笑呵呵的。据说吃到这个“福气”就代表这个人将一年都会好事连连,好梦圆圆。
祭祖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本家人会派几个代表,爬到村口的柏树上折几支柏叶,柏叶象征着长命百岁,百年好合,寄托着村里人的美好愿望。折回来在自家院子点燃一些,然后放鞭炮,据说可以避邪。本家人也就是这时就到我们家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爷爷奶奶带着子孙们端着饺子,去祭祀祖宗,磕头,说些祝福和哀思的话,然后是祭天地、祭灶王等等的,寄托着农民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大家就三五成群的组织村里的自乐班子,卯足了劲的敲,仿佛要把这一年的阴晦都吓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敲锣的,打鼓的,吹喇叭的,扭秧歌的,戴大头娃娃的,自发的组织起来。我记忆中,爸爸是敲鼓的好手,总是脱了厚厚的外衣,摇头晃脑的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转身打,掏空打,姿势优美,变换无穷。就连七十多岁的奶奶听了都忍不住扭几下,这一刻也仿佛年轻了许多,爷爷拿着旱烟袋,吧嗒吧嗒几口,笑的眼睛越细了……
农家的新年不刻意雕琢,已倍感温馨浓浓,记忆中的乡邻永远是那么质朴、和谐、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