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11月2日至4日,中宣部在京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培训地方宣讲骨干,对做好理论研究阐释和宣讲工作作出安排。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对宣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中央宣讲团动员会精神,并就组织好各地宣讲工作,做好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大家认为,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准则》《条例》,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全党共同心声,对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大家表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准则》《条例》,围绕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组织好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更好地推动全会精神走近群众、深入人心。要着力增强宣讲针对性实效性,注重联系实际、解疑释惑,切实把全会精神讲全、讲准、讲透,引导人们深入把握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全体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发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修正更是关系重大,影响深远,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如何使《宪法》永葆权威?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是国家制定,反映社会公众意志和共同利益,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当人们看到法律一词时,首先应当想到其神圣和庄严。在广大民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头脑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法律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具有高度信仰和普遍认同,形成人人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必须崇尚法律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经过思虑判断得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私人决策或公共决策过程中,与思维有关的方式主要有政治思维、经济思维、法律思维和道德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思维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论。在法治社会中,要求人们在分析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时,要首选法律思维方式,即以合法性标准作为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当法律思维与政治、经济、道德思维发生矛盾时,应当以法律思维作为基准性思维,在合法性思维范围内尽可能地考虑政治、经济、道德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必须重视法律权威。树立法律权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党委政府主导和实施。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树立法律权威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相关部门做好树立法律权威工作的责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树立法律权威工作中的作用。对树立法律权威工作,要做到有组织领导,有目标任务,有方法要求,有检验标准,有保障措施。要动员社会各层面和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树立法律权威的工作中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触动社会的每一个份子,使树立法律权威这一社会系统工程尽早构建起来,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法治基础。
《宪法》是我国公民的最高准则,只有从制定和实施都按法行事方可成就长期伟业。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稳经济、促发展,战疫情、斗洪峰,化危机、应变局……大战大考之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新征程积蓄底气和力量。
仔细研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说,包括抗疫斗争在内的一系列胜利,展示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举世瞩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说,发射“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完成近火制动等高难度任务……未来还有许多艰巨挑战,随着逐梦深空、探索未知的步伐迈得更稳、更远,中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雄心壮志也将最终实现。
聚光灯下,翩若惊鸿的身姿演绎着中国芭蕾特有的内涵与底蕴。《红色娘子军》《牡丹亭》《黄河》等优秀作品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传扬中华文化。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新活力提供了精神支撑。
在各大高校的论坛上,“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大家热议的话题,青年人的激情因祖国的伟大成就而澎湃:“一个个高光时刻、精彩瞬间,标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关键节点”“中国拥有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力量”“因祖国骄傲,为祖国点赞”!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党和国家正努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但实现依法治国之路并非坦途,许多民生法规变成“僵尸条文”,政府干预司法事件时有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常出现……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科学立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有的社会问题无法可依,有的法律不适应社会形势,有的法律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符合。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力求使每一项问题都有法可依;使立法立足客观实际,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符合社会发展形势,解决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于每一部法律法规制定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科学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
严格执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抚乱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种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如果对这些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则无疑会助长违法者的气焰,法律的权威性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给不法分子以最大震慑,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全民守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为构筑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实现法治中国之路虽不平坦,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一定可以开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局面。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如今,我国发展已经走过本世纪第一个,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敏感。加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使得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不仅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新形势,而且将面临越来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此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依然存在?这是一个需要作出科学准确判断的重大战略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明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在全球抗疫中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另一方面,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为重要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来不是外部赋予的和静态不变的,更不意味着没有问题、挑战甚至危机;相反,重要战略机遇期一直都是动态变化的,是我国在驾驭复杂矛盾过程中,直面各种问题,审慎应对各种内外挑战甚至危机的过程中积极作为、努力争取得来的。
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来看,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特别是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中国共产党作为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跃上新的大台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作为重要支撑,我国自身解决问题和塑造环境的能力都大幅增强。只要我们能够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六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也是“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的崭新起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新论断、新部署,充分体现了以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今天,中国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只有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我们党成立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全会专门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牢固确立___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引导官兵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全军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七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这几天,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反复研读、深刻领悟,在心情振奋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引导党员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在此,结合当前企业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要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基层党组织,更应该要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等,实际上就是要求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执政理念,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和要求。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的论断,不仅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着力践行、落地生根,成为活生生的发展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在发展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因此,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依靠、动员和组织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另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要的价值理念,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着重解决好身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此而不懈努力工作。
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作为基层一线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健全完善学习机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把政治问题作为修身立德、做人做事的根本问题。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筑牢思想之“堤”,增强拒腐自觉,厚植不想腐的土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七日。
通过浙大学习,我的收获很大,总结起来主要是2个感受4个收获2个转变。
一、2个感受。
学习热情高涨。县领导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带头学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领导对待学习的态度,使我们倍受鼓舞,学习热情高涨。
培训课程丰富。老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新颖,老师与学员之间互动环节增强了学习的效果,每堂课都让我感觉意犹未尽。
二、4个收获。
工作受到启发。学习班上,许多教授、老师的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老师的失败防范学,他认为防止失败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筹划工作要想坏不想好。这一观点,使我受到了启发,如果把失败防范学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去,转变思考工作的角度,把影响工作进展的风险因素找出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实现对风险的预测、预防、应对、处置,将所有失败的因素全部防范化解,那么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危机意识增强。司法改革的未来走向、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这两节课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对当前政法、综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及时更新观念和储备知识,那么就会被社会淘汰、被别人取代。
拓展了知识面。这次浙大学习,课程安排的非常全面,从国际国内形势、杭州城市建设到法律专业知识、个人思维理念都有涉猎,虽然只学到了一些皮毛,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破了题指了路,打下了基础。
认识到了不足。学习的过程也是我反思自己的过程。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工作存在惯性思维,习惯凭经验、凭老办法看问题、办事情,用心思考和探索不够,是阻碍我工作开展的短板。
三、2个转变。
转变学习态度。学习不能再落实在口头上,领导都挤时间学习法律、学习业务,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借口不学习呢。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到各综治单位、基层学,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抓工作不能再停留在打电话、下通知上了,闭门造车抓不好工作。必须走出去,到单位、到基层去,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基层工作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贯彻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篇八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从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到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新中国砥砺奋进的70年,是广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70年,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在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下更大气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才能更好服务人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证明,珍视人民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依靠人民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将为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完善、有力的制度保障。
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并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组成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行得通、有强大生命力、富有效率。“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越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就越要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制度之力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有了党的领导,就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特别是要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持续迈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推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和创新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31日对外公布。公报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大显著优势,这体现了中国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心中有数”,对中国在新时代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公报对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概括。这是迄今为止中共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做的最全面的经验总结。
这十三大优势中,既涉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政治制度,也涉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经济制度,还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制度,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用人制度等。
制度是基础,制度是法宝。中共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密的制度体系,统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稳定发展。这些制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检验,显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诸如坚持党指挥枪、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等政治制度是中共从诞生之初经历过血的教训取得的;诸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共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总结的;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中逐渐明确的。
公报中提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民族团结平等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对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延伸;“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要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是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思路。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性改革,要求在各个领域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此次公报提出的制度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如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都从各个方面把人民摆在前面。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抗震救灾、扶危济困、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种制度优势都体现出了强大的动员力和高效率,这为许多国家所羡慕和钦佩。中国的制度优势既是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来,又是同别的国家的横向比较中来,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中国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制度优势功不可没。
在新中国70年的时候,对自身制度建设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也是为未来的制度完善进行奠基。
正如公报所说,“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专家认为,先进的制度才能在民众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执政党与时俱进,有利于中国行稳致远。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
工作报告。
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践充分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正是考虑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必须以此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成就彰显优势,更坚定自信。全会全面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到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再到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些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原因和制度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履职尽责、扎实努力,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如何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了。总结历史经验、回应现实需要、面向未来使命,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如何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鲜明体现了历史发展新要求,体现了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心和决心,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这20个月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守初心坚定决心、以使命担当鼓舞信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新的辉煌,充分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实在在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心声,都充分证明,大国治理离不开坚强核心,大国发展需要新思想引领。更进一步分析,这些重大进展和成就,既是“中国之治”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之制”的生动注解。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关乎民族存亡的历史性课题。沿着近百年党的奋斗史、70年共和国的发展史、40年的改革开放史以及党的xx大以来“奋进新时代”的时间之轴,我们充分看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领导人民为之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确立并巩固了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的xx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坚持好、巩固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好、发展好。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还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取得辉煌成就,仍然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发挥制度优势,彰显政治优势,在新长征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