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事先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让文章结构更加清晰。7.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一篇好的总结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健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少许妍究和探究.
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茵素制约,新时期xx镇所面对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坚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膳,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泙的陷制,xxx小富则安xxx、xxx小进则满xxx、xxx等、靠、要xxx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伐开袥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伐,科技示饭户和专页大户教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培育水泙已不能満足农民对优质培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伐优质培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细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亊件应急体细尚不完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膳.
(四)农村缺伐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不断探嗦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饭、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对加快xx镇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义。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镇题出了xxx保稳订、抓重健、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xxx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xxx三农xxx工作,在xxx抓重健xxx和xxx强三农xxx上狠下功夫,牢牢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健、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质更加健全,综和效益明显题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质度建设.一是稳订和完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质,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厉推进农业经营体质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教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细,着力题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侬户联合与合作,变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细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处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膳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膳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原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赀金,加强赀金使用、监管,题高赀金使用效益.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按照xxx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xxx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细,题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膳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细,不断题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柿场化程度.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要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括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发展农村培育事业.完膳和落实农村义务培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培育办学条件,题高农村义务培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培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亊业.爪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健,要点加快村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健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细.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xxx文化惠民xxx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细.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题高保障标准.完膳农村五保户、xxx三孤xxx人员供养求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题高供养水泙.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嗦管理的有用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运用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膳xxx一事一议xxx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二
运行情况:
(一)农牧渔业协调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彰显政策调整成效。由于去年以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相续出台,加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连续两年增加,种植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据统计:今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2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比20xx年增加8万亩,增长。在粮食面积中水稻播种面积为53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增长6%;玉米播种面积为万亩,比上年减少万亩,减少10%;大豆播种面积为万亩,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种植14万亩,占旱田面积的21%,其中亚麻播种面积8610亩,万寿菊播种面积为6000亩,烤烟生产面积1485亩,中药材栽培面积2万亩,其它经济作物万亩,饲料饲草面积70000亩。全县农业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经生产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二是畜牧业生产增势不减、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截止5月末统计,全县黄牛饲养量50475头,生猪饲养量98975头,山绵羊饲养量36266只,家禽饲养量万只,同比分别增长%、%、%、%;肉类总产量2500吨,蛋类总产量1562吨。全县完成养鱼放养水面26000亩,驯化养鱼水面3500亩,引进名特优品种200万尾。
(二)抢农时、战低温,春耕生产在及其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全县春耕生产是在气温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等自然条件严重不利情况下开展的,起步与历年比较晚,但由于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干部和科技人员大下基层,靠前指挥,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春耕生产虽然起车晚,但育苗播种、插秧等工作基本都抓住了腰窝。水稻育苗4月8日启动,中旬进入高潮,4月末结束。水稻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末基本结束。万寿菊、烤烟育苗工作从4月中旬开始,4月25日结束。大田播种5月1日开始,5月23日完成,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目标。
(三)科技兴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去冬今春以来,全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重点是结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对以水稻新基质育苗为主的八项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全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00场次,印发资料万份,培训人数达7万人次。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按照农业部提出的《xx年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先后成立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公开招聘50名技术指导员,在9个乡镇、100个水稻主产村,培训1000个水稻生产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农户,今年全县推广水稻新基质育苗面积达14800亩,涉及农户378户。全县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4处1157亩,规划展示222个品种,为农业实施生产标准化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较大、带动较强的龙头企业和在册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8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2850人,会员和社员发展到1万人以上,共带动种、养、加等行业20多个项目的发展,预计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年创产值可达5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2万户,促进农民增收xx万元。今年,全县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1%,带动农户万户;优质亚麻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500户;中药材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800户;万寿菊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500户;落实农作物生产订单5万亩以上;养蜂订单万箱;食用菌订单200万袋。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趋于合理化,双方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也为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进展顺利,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县有农村劳动力73750人,现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245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4%。其中县内转移15869人,县外省内转移5749人,省外国内转移4108人,国外转移6724人(韩国3723人、日本2534人、其他国家和地区467人)。截止5月末,全县新转移劳动力达到1590人,仅延寿外派基地向日本输出劳务人员117人,实现劳务经济819万元,预计全年基地输出人员300以上,实现收入2100万元。通过组织全县各乡镇领导干部算帐对比等引导工作,劳动力转移工作正在成为县、乡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民工培训、市场信息、对接服务等各项工作基本走上正轨。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加快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推进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抗旱防汛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目前,共争取国家、省、市水利工程建设到位资金255万元,中和灌区配套工程和先锋水库建设工程通过省水利厅论证评审,近期开始启动;新城灌区配套工程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90万元;投资70万元抢修华炉和火星拦河坝;投资17万元解决关门山灌区渠道供水问题;投资10万元打人饮井4眼,清洗人饮井12眼;投资60万元进行水保工程修复工作;整修蚂蚁河堤防,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堤防护岸林完好率达到90%以上,汛前检查和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二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共完成造林70570亩,占市下达计划55000亩的128%。其中完成退耕还林10000亩,两荒造林13070亩,封山造林40000亩,分别完成计划的100%、261%、100%;完成薪炭林建设7500亩;完成道路绿化80公里,绿化村屯10个;完成义务植树60万株,占计划的109%;完成育苗2100亩。同时加大了护林防火工作力度,确保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春耕期间全县完成机械化整地80万亩,其中大型机械整地34万亩,小型机械整地46万亩,机械播种万亩,农机作业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
(七)扶贫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整村推进项目启动早、进展快。今年是我县第二批实施整村推进的第二年,确定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8个村、79个自然屯,立项批准97个项目,共争取扶贫资金万元。全年完成打人畜饮水井3眼,抗旱补水井6眼,修改河道一项,自来水入户项目14项33个自然屯;建农机服务队18个,购买机车54台(套),建农机车库18个720平方米;新建村屯4级砂石路2条公里,维修村屯4级砂石路13条公里;新建钢混盖板桥5座;有线电视入户16个村4350户;维修学校教室2个;已建项目配套工程18个。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结束,6月份全面实施。全省扶贫开发现场推进会将于7月份在我县召开。通过争取,今年3月1日国家扶贫办正式批准我县继嘉亚麻纺织有限公司为扶贫龙头企业,现正在为该企业申请专项扶贫贷款资金1000万元,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八)粮食销售和企业改革进展有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截止5月末,全县库存销售陈粮19981吨,占销售总任务18186吨的,提前三个月完成省、市下达的陈粮销售任务,企业实现减亏103万元。签订秋粮收购合同面积为1400亩,优质水稻600吨。目前粮食系统1441人并轨工作全面结束,企业人员缩减到264人,共筹措资金万元,保证了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并轨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县销售食盐累计613吨,上缴税金8万元,查处无碘私盐吨,进一步规范盐业市场管理,确保全县人民吃上放心盐。
新形势:
(一)政策环境优越。中央在保持原有“一免两补”政策的基础上,在支持和保护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粮食、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及围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促增收提供最佳机遇期,主题更突出,重点更明确。
(二)农民从事各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投入力度明显增强。去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农村各业生产的原始资本积累增加,发展农业的内动力增强,信贷部门的投贷力度也明显加大。截止5月30日统计,全县春耕生产共投入资金亿元,同比增加5000万元,其中信用联社投放农业贷款亿元,同比增投4000万元,增幅33%,农民自筹5000万元,同比增加1000万元,增幅25%,这是历年来所没有的现象。
(三)农业生产标准明显提高。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1%,新增水稻育苗大棚300栋,本田育苗减少,育苗标准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新技术成果转化率高。
(四)去冬今春雪雨大,土壤墒情好。全县各大小塘坝和水库蓄水量充足,全县23座中小型水库蓄水量近8000万立方米,塘坝蓄水量1320万立方米,有利于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田渴水的问题。
(五)农业生产物资充足。今年农业机械购买力增强,保有量加大,农民投入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向上争取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50万元,农机更新资金35万元,全县农户购买大型机械积极性空前高涨。
(六)乡镇机构改革、乡村职能转换、化解乡村债务、解决中央政策与基层实际工作间的矛盾(一免两补、土地纠纷)以及乡镇公共事业和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将成为县、乡、村所面临的近一个时期内无法回避、很难解决、必须解决的工作重点。
(七)乡镇干部及涉农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一方面抽调212名机关干部组成促农工作队,重点为贫困户解决了生产资金,保证了贫困户种上地、种好地。另一方面在乡村干部及涉农干部中开展争当“五员”活动(即党在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化解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引领农民致富的信息员、新技术推广的指导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监督员),全面提高了干部服务群众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本领,确保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新问题:
(一)受“一免两补”政策和粮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初步形成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亚麻、万寿菊及其它经济作物耕种面积减少),加上龙头企业牵动力不强,基地规模小、产品深加工优势弱,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阻碍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春耕生产气候条件不利。前期气温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近期有连续发生冻害、雹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如果后期再遇早霜,可能要造成全县粮食减产、农民增收下降。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由于我县农田水利设施一直是超负荷运行,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配套,跑、冒、漏严重,蓄水能力差,今年旱改水又面积大,所以,抗春早、保春灌仍然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难点问题。
(四)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抵消了“一免两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根据市场调查,今年二铵每吨同期上涨25%,尿素上涨19%,复合肥上涨35%,农膜上涨50%;柴油每升同期上涨19%。由此造成水稻亩增加成本元,全县39万亩水稻增加生产成本万元;玉米亩增加成本元,15万亩玉米增加成本万元;大豆亩增加成本元,38万亩大豆增加生产成本万元。以上三大作物总增加生产成本万元,人均增加农业生产成本130元,加上去年农资上涨人均增加农业生产成本130元,基本上抵消了“一免两补”政策使农民人均增加的265元收入。
(五)农村土地矛盾仍然突出。目前乡镇政府领导最感头疼的事就是因土地纠纷上访的人数越来越多。一是17号文件执行难度大,按17号文件规定,户在人不在农户给予补地,使地源少的村屯很难补到土地,有地源的村屯补地也将引起更大范围的上访,此规定也与哈市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相悖。二是乡村干部对一些问题底数不清、调查了解不够、解决问题没有根本办法,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矛盾纠纷中,存在权属不明、合同不清等遗留问题,如解决不好,达不倒自己意愿便采取极端办法解决,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截止目前,全县涉及土地纠纷案件916起,涉及2925人次。其中农委接待180起,780人次;信访办270起,1269人次;司法局240起,650人次;法院226起,226人次。
(六)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出现新的困难。一方面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五保户、孤儿、伤残人员抚养每村1万元)。修路、修桥、植树造林、村级小学维护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农村“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如国家不出台相应政策,乡镇公共事业和村集体公益事业近一个时期内将处于瘫痪状态。
(七)乡村两级债务沉重,财力难支撑。多年来,由于受农村兴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乡村道路和一些达标工程的公益事业等因素,使乡村留下了大量的债务。目前,我县9个乡镇负债3291万元,乡均负债366万元。106个村负债7100万元,村均负债67万元。乡村两级共负债10391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693元。加上实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一免两补”政策后,乡村两级收入减少,许多乡村负债较重,债务的清偿越发艰难,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二、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展望。
展望20xx年,随着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问题,20xx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进一步趋好。因此,20xx年xx县县农村经济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通过近几年来大力调整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的累计效应更加显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农村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农产品价格在20xx年全面回升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整体平稳的趋势;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和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下,农村经济总量呈稳定壮大的态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受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家有关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的影响,明年全县粮食面积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预计20xx年粮食总产量仍能稳定在3亿公斤以上,能有效地保证粮食安全。
由于结构调整、产业化龙头的带动,20xx年以亚麻、万寿菊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比20xx年有大幅度增长。以肉牛为支柱产品的畜牧养殖业,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0xx年,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将更好于20xx年,在前几年结构调整积蓄力量的基础上,20xx年将呈现一、二、三产业联动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产业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的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农村基本建设的增加,农村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9%以上的增幅。
(三)农村市场持续繁荣,主要农产品价格稳中略降。
20xx年,农村市场仍将保持繁荣局面。一是农产品市场,在结构调整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增加、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壮大的带动下,农产品供应市场仍将稳定增加,特别是“菜蓝子”市场在绿色环保安全食品增长的有效带动下呈活跃态势。二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在农民收入增幅加快的有利条件下,农民购买力进一步增强,加之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20xx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仍将保持8%以上的增幅。
在20xx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惯性作用下,20xx年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整体上扬。
(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经过几年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推动力越来越强,农业自身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xx年全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问题,这为20xx年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预计20xx年全县农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6%以上。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三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赀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间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途经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输送,增多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満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伐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乿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画、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赀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泙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兴、芬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xxx牛耕马驮xxx的小农经济状况,增多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题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xxx小富即安、小进则满xxx心里,农民素质不高的近况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泙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对着缺伐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艿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泙;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柿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伐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xxx两委xxx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伐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xxx等、靠、要xxx的现像;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全盘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xxx重健设、轻管理xxx的现像十分突出.近年来,根剧各级党委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xxx重健设、轻管理xxx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平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用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间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xxx两委xxx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心余力绌;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膳、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农村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20xx年,党若干会议指示:当前农村应立足全体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体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部署,题出了要陪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文化水泙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题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色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目的。
捅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少许问题,并针对问题题出少许合理化的建义,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人来说,深入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己来自农村,捅过调研,自己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瓦.
三、调研方式。
采用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四、调研地点。
xx市xx县xx乡的xx村庄:。
五、调研对象。
村里各个年领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
20xx年1月12日—20xx年1月15日。
农村的经济、培育、生活情况。
从调研的最终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态有待题高.村民的经济来原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里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收入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子价格很高,除去这些费用后,收入就很少了.相对于种地来说,外出打工成为越来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经济来原之道,这种方式经济流入周期段,经济效益高,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务工者来说,外出务工很自由,而且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围,对其个人素养的题高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向城市的迈进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在村民外出务工追球经济的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正是农村剩余村民的年领分化以及留守儿童的抚养培育问题.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外出务工,留下的就主要是老太婆以及儿童,家中的农活也就落在了他们身上.老人年佬体弱,劳动能力差,对农村的农业发展多少产生了不利茵素.而且老太婆的生活缺少照看,对老人的精神慥成了一定的伤害.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只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缺少父母关爱和管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及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也不利于农村向城市化迈进的.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五
摘要:目前,龙潭镇的旅游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有待开发的领域。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规划和设计上,基本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但龙潭镇资源比较齐全,其开发潜力很大,笔者希望通过以少数民族村镇和当地特有资源为突破口,进行产品设计,并对岫岩县龙潭镇旅游现状进行说明,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龙潭镇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村镇;旅游;满族文化。
旅游集镇,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特征的集镇,它具有以区域为单位的小型化、集中化优势,往往比大区域的旅游业建设与事业化发展更具具体性与操作性。岫岩龙潭镇属于贫困村镇,其经济发展状况不良,因此该地区完全可以依赖自身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
(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
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591.8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
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000人。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
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
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一)旅游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
虽然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最终不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不能很好地为地区经济贡献力量。
(二)旅游发展的规模小,分布不均,知名度低。
目前龙潭镇的旅游发展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够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尚属空白区域,与岫岩其他许多知名景区相比,除了龙潭湾具有知名度以外,外界对其具有很少的认知。
(三)旅游配套设施匮乏。
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另外,缺少能够容纳游客的食宿和娱乐设施,到龙潭镇的相关景区旅游只能够在镇上进行补给,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
(四)资金缺乏。
龙潭镇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来支撑。而龙潭镇的旅游优势又不是十分的突出,不具备吸引核心外资的能力和条件。
(一)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
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旅游重构。对于龙潭镇的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差,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健全。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良策,首先,政府是区别于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政府对资金的筹集,政策的制定,资源的分配,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这是其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另外,让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家致富的热情,带动当地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二)资金的筹集。
第一,要借助旅游发展的政策,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旅游局的支持,申请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和贫困扶持资金。第二,实行开放性的资金运行机制,龙潭镇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政策优势,吸引省内外民间的资金投入。虽然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差,对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企业,都会尽力避免不利条件,但是依靠外来资金发展,这是旅游开发当中不能避免的趋势。第三,向海内外的民族同胞发出号召,争取海内外有志之士的帮助,以此来发展当地的民族旅游。第四,由政府主导,村民自行筹集资金开发,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
(三)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此来满足旅游产品竞争的需要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挖掘满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此,龙潭镇可以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四)丰富的民俗活动。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地旅游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熟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兼顾地方特色,让人容易识别。同时在市场环境中,民俗旅游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需求,激发不少人的旅游动机。因此,在龙潭镇的旅游开发中,既要适度又要深度,可以充分利用满族的文化优势,如可以举办虫王节、颁金节等。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婚丧嫁娶、习俗、艺术等进行开发。
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农家乐。岫岩龙潭镇极具乡野气息,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树木、农田、河流,草地等自然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城市的混凝土形成对比,这种乡镇气息成为游客观赏和旅游的关键因素。针对龙潭镇经济基础差,设施不完善等主要制约因素,龙潭镇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开发方式,实行农家乐,在本镇先开发基础条件好的村镇作为自己的门户村镇,为游客提供惬意的场地,作为试点地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做好资金积累和科学规划。同时做好已有游客的维护,在开发时树立全局的旅游观念,将欣赏自然风光和参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活动等结合,并在景区当中辅以垂钓、采摘、品尝、栽培、畜牧等互动娱乐性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让游客能够深刻的体验到农家的乐趣。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纵然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但是一些文化十分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进行恢复。开发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的繁荣和对满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面对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需要摈弃。一个国家的事物需要政策来引导,民族旅游的发展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此,政府部门应该作为文化保护主体,从政策方面加以领导和扶持。从上至下学习保护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相互统一。另外,旅游企业作为一些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也是保护的重要主体,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诚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但企业主体不能只图经济利益,而丢弃社会责任。旅游企业想要谋得长期的发展,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才是其发展之路。最后,个人也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辉煌遗产,并努力用新时代的意义去诠释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有希望。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六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
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zui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zui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七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亩,山林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原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xx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xxx村村通xxx工程,建成水泥路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二、发展尤势。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题出xxx四位一体,四区同城xxx的发展战略,一般重大项目湘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捅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题出xxx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间建设夯实基础xxx的口号,农村偭貌显暑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威,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令,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令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20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效益初步显岘,涌现了以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为代表的生态农林业示饭典型.20xx年,与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签订租赁协议,盘活了村级集体闲置资产,大力发展油茶、绿化苗木基地,发挥生态林业的典型示饭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水源保护压力大.清方村处于水库库尾,地处xx县水源保护区,保护水源的任务坚巨,责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尚未做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旅游辐射作用尚未发挥,短期内效益不明显,良好的生态尤势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发展的尤势,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是传统林业效益低.传统的一家一户粗放式经营,成本高,产出低,群众林业收入总体偏小;农村人才技术缺伐,外出务工人员多,致富能手带动农村发展少;林业生产中,毛竹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原,群众对发展经果林,苗木花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受人均山场面积偏少,山多地少和柿场风险等制约,林业集约化经营难以推广;由于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高,荒山面积少,新增林业面积的潜力不大,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外在淹没区,卢村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组道路被淹没,山货不能下山,生产生活不便,由于赀金的缺伐,部分道路年年坏,年年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较迫切.
四、初步着想。
立足清方的实际,题出xxx1+2+3xxx的工作思路.即:唱响一个口号,打造二个基地,实施三个工程.
xxx一个口号xxx即xxx打造生态清方,全体建成小康xxx的口号.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xxx二个基地xxx即生态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将林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依托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和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捅过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尝试和探嗦建立1-2个高效林业基地,题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xxx三个工程xxx即建成一座桥梁,两条道路,分别是红庙村民组水毁桥梁重健工程,关塘村民组水库淹没道路提昇工程和竹坞里山场道路建设工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赀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三个工程,千方百计地破解发展中遇见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改善群众生产基础条件.
五、基层的几点期望。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上级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对农村发展有以下几点期望.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有关优惠政策,对经济林业发展进行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接,解决经济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争取项目赀金扶持,扶持教育林业发展示饭基地;整合涉农赀金,完膳山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
二是实施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陪养新型农业人才.捅过组织外出考查学习,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探嗦与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智力支持和技术力量,陪养一批农民林业发展技术人才,题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捅过加侬户的方式,大力教育和做强竹笋、花卉苗木、经果、白茶等产业,成立专页合作社,陪养经记人队伍,打造品牌文化,题高产品附加值,努厉将林业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柿场竞争力.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八
农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搞好农业经济管理是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不完善的管理机制。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已不再适用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意识谈博。另一方面,我国过去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关注还不多,现阶段还没有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在这种不完备的管理体制下,许多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执行力。这些原因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不一致,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人员缺乏农业经济意识。
3缺乏相关技术。
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技术的缺失也是制约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进程来看,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很少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这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与效率不相适应。现代社会的.运作。因此,大力发展相关技术,加强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是当前农业经济工作的重点。
4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发展,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首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包括农业教育信息、农业资源信息、农业管理信息等多个方面。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农业相关知识的获取、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具体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如传统的网络资源共享、卫星、遥感等技术。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农业生产管理自动化控制,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4.2转变管理观念。
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使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方法,而应使其实现传统管理方法的优越性。对此,我国及有关部门应注意相关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积极实施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对管人员者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讲座和系列会议,使现代管理理念深深植根于人心,提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管理农业经济。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也应重视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培训,并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苛刻的要求。此外,还应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使他们具有更好的管理能力。
4.3创新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着一个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管理体制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坚持传统管理体制与时代方法相结合,结合当前社会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形成新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在这一点上,政府应作出一定的要求,政府应加大投入,鼓励相关部门继续创新制度,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使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够成功地进行。此外,政府应继续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4.4农业经济发展展望。
在今后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取得更好的效果。转变现有的传统观念,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制定完整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经济发展更具生产力。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带动了农产品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是中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针对中国目前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加强信息、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体制、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和建设。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毛庆新单位:黑龙江省肇源县古龙镇经管中心。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九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增强农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1.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1.1.1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1.1.2农业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粮棉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1.1.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
1.1.4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1.2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2.1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传统粮棉型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林牧渔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1.2.2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
1.2.3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发挥不够。
1.2.4农产品市场发育和营销网络不健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同时,农村目前尚未构筑起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
1.2.5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制约了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这也是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1.2.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八五”期间年均增幅为18%,“九五”期间降到10%近几年来仅5%左右,而且县、市、区、乡镇村之间很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综合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缓慢是重要因素。
2.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2.1把握基本原则,突出发展重点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避免调整的盲目性。
药材、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必须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水产业要进一步加快湖、滩、库区等水产资源开发,搞好三网养殖和立体种养。
2.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那些生产率上升快、增收增效快,且在产业间影响力大,能带动一大批相关部门或生产的发展,能对未来经济增长起较强推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或产品生产。从农村产业化经营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应着重选择产业链中制约性强的关键环节来重点发展。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看,结构调整,应从粗放数量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围绕结构升级和产品创新.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强化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和技术.加大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二是重点推行生物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配套技术、生态农业和高效立体农业技术。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2.3规划不同区域的规模经济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科技先进,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地区毗邻环太平洋经济圈信息灵通。须利用有利条件,致力于发展两高一优、集约农业、强化与中西部地区经济联系。中部地区是我国中等发达地区,拥有重要资源型城镇和工矿企业点农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须加快生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粮油、烟等重点品种农业,发展商品畜牧业和生态林业,承东启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棉花、瓜果享有盛誉.草原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地区背靠中亚,发展外向型经济前景广阔。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早作农业、生态农业,抓紧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2.4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多渠道增加投入。同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以此促进畜牧、水产业协调发展。要积极招商引资与农民-联手开发农业资源,培植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产、销直通快道。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厂”的产业化新模式,真正实现“原料基地工厂化、养殖加工标准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利益关系股权化”。
2.5培育和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要高度重视市场对引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依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一是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行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合同、订单农业等新型营销方式。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各类流通服务组织.如农产品代理商、批发商等。三是大力抓好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连接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使之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2.6加快发展小城镇
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化升级的长远大计。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的原则,以县城和易于起步的中心集镇为突破口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投资开发建设小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规划布局合理的功能和加工贸易专业区,促进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尽快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性生产要素聚集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和农村科技,信息、文化服务中心。
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根据“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农村经济结构的总体调整思路,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在认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农民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市场适应能力等都大为增强;其次,农业内部传统的以粮棉型、数量型为特色的种植模式被打破,逐渐转变为效益型、多元化的种养模式,且日趋合理、优化;再次,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结构逐渐形成;最后,农村经济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结构发展层次低。制约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完善、发展特色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等,且尚未真正形成主导性产业的林牧渔业。
第二,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大多只经过初步加工就出售,而很少经过精细加工,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以及综合效益。另外,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有很大差距。
第三,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低。目前,我国的农业在外资的利用方面,存在着规模小、水平低的问题;而在外向型农业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带动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市场和营销渠道不健全。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市场发育不成熟,营销网络不完善;与此同时,农村的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尚未实现及时、准确、高效、快捷,给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
【论文摘要】个人所得税日益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我国个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偏低,征管制度有待健全,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逃税避税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的税收亟待改革。为此,本文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的税收改革方向:拓展税基,优化税制;完善税前扣除制度;确立以家庭和个人为对象的纳税申报主体;建立双向申报制度,改革个人所得的税收。
【论文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现状;税收改革。
6月底,全国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工资薪金免征额由每月元提高到3500元;税率由9级调整为7级,最低一档税率由5%降为3%。这将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已经开始。
一、个人所得税的界定。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以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将个人取得划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等11类。
二、我国个人所得的税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1980年个人所得税制的基础上,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围绕起征点经数次修订演变而来。尽管30余年间个税征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物价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缺陷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个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个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偏低;税基狭窄,费用扣除缺乏科学性,有失公平;征管制度有待健全,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调节贫富差距的功用逐步减弱。
(一)个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
世界上高收入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在30%以上,美国早在1994年就达到了43.16%的水平,而发展中国家的个税比重平均也在15%左右。但中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仅为3.4%,这一比重提高至6.64%,相较以上国际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周边国家,如韩国、泰国、印度、印尼的比重(一般在10—20%之间)均超过我国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个税收入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还不太现实,但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个税的贡献应逐步提高。目前,中国个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令人堪忧。
(二)税基狭窄,费用扣除缺乏科学性,有失公平。
中国现行个税主要采用分类征税模式,基准狭窄,即将应税所得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11类应税所得。这种征收模式计算简单,分别从源泉扣缴,适合于改革开放初期收入来源小且单一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纳税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若不及时调整个税分类,灵活、科学征税,容易出现多征、乱征的现象。目前,个税扣费一般只考虑个人日常支出情况,忽略了家庭相关因素、地域收入差异等影响,加重工薪阶层的负担,难以实现个税公平原则。同时,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个人纳税能力影响较大。费用扣除标准长期不变,滞后于经济的变化,现今通货膨胀、居民支出上涨,该享受低税负的人群不得不承担较高税负。
(三)征管制度有待健全,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
在所有税种中,个税纳税人数最多,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保证。目前,我国个税征纳以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对可以由支付单位从源泉扣缴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这种税收方式漏洞较大,中国九级税率档次中只有前四个税率档次实际普遍使用,后五个税率只为不足10%的高收入者设置,最高税率45%基本上形同虚设。税率越高,被征税对象尤其是高收入人群,偷税漏税的动机越强烈,于是出现了化整为零,以实物、债券、股权分配等方式进行偷税漏税等种.种现象,且屡禁不止。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七百余位居民进行调查,仅12%的受访居民宣称完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24%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了部分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逃税避税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缴制度难以落到实处,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凑效。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传递不准确,时效性很差;与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缺乏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信息共享和信息规划;执法水平不高,尚未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款的征收。
(四)调节贫富差距的功用逐步减弱。
在我国,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税收的贫富差距的调节作用在缩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收入渠道多元化、公民以现金取得收入较多、不合法收入不经银行,税务机关难于明确纳税人的实际收入。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一
在当前时期,要想缩减城乡差距,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就要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空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优化管理环节,不断的建立并且完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发挥作用,才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冯立艳单位:宾县宾州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二
要想确保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固的方向发展,就要积极的发展完善财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群众的切实利益,带动农村改革模式的优化发展,保证社会发展稳定,确保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农村基层党建设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财经组织稳固,促进农经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相关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促进农经执法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深化,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更新。在当前时期,要想符合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就要合理的利用民权。要真正的尊重广大群众本身的意愿,不断的深化发展会计代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体系完善,防止集体资产外流问题发生,而且要切实的完善债务体系,确保其合乎经济发展规定,切实维护群众的真实权益,带动经济组织模式优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朝着更为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三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方面也有许多成就。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能使农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在现代化农业中,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着诸多难题。本文从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当前我过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客观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对策与解决办法。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着党中央关于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也关乎着农村甚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稳定的局面。随着党中央提出的“一免三补”的政策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代农业中,农村经济管理仍存在部分问题,所以如何面对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农村经济管理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完善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土地政策;建立农村财政和资产管理制度,公开农村的财政状况;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着眼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具有高标准的专业管理队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受传统管理体系的影响较长,导致许多农村基层管理机构或队伍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他们认为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内容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对于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建立科学透明的财政制度和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都是多此一举。因此,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处理事情则应付了事,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2.2.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包括管理农村承包责任合同、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等内容,这些工作繁琐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目前缺少与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地解决土地承包合同引起的纠纷,也不能实现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工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办公经费不够充足。
一方面,我国部分农村处于负债的状况,不能按时发工资给村干部,对村干部们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干扰,有的村庄甚至处于借贷款办公的情况,久而久之便陷入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全靠政府的财政供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行政事业的收入,且农村的经济财力有限,最终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因经费不足而运转困难,甚至无法开展工作。
2.4.干部队伍不够稳定。
村内的干部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干部经常随意调换岗位,而人员调动后对于空着的岗位通常不能及时的补充。长期以来,将会使工作者内的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使许多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
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如何改善农村经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它不仅与农民的利益相关,而且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相关。因此,各地各级部门都应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切实把加强思想认识放于首位。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落实到实处,以有法可依、双方自愿和有偿不给为指导原则,加强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问题和对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逐步完善与提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从设备及经费方法对农村经济管理提供支持。所以,各级乡镇党委或政府都应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得到发展与发挥。
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武器,各级政府应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现有的运作模式,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等。建立健全相关的农村承包合同制度,监管农村负担的工作制度等有效地解决农民之间的纠纷矛盾。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落实国家各项政策。
提高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的水平,将低标准转变为高标准。政府扶持高标准的合作组织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补贴农村经济管理的经费。此外,加大对村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补贴,使最下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正常的运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运行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因此必要要增加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财政投入。
各地各级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将相关人员安排给各乡镇站,确保各乡镇里都有专业人员进行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鼓励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与思想道德素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能及时专业的解决,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能力的和政治素质较高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合理对在岗人员进行编制,确保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经费,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切实完成自身任务,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4.结语。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实际运用中,首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超强的管理队伍,其次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约束,最后需要增加财政投入,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改善农村经济管理,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作者单位:松山区城子乡政府农经站)。
参考文献。
[2]詹保林.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措施[j].吉林农业,(04)。
[3]屠依群.试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j].现代商业,2013(18)。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挑战,比如说学习的挑战、职场的挑战、家庭的挑战等等。而在这些挑战中,我们最需要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挑战,也就是挑战我们现状。挑战现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出新的领域,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二段:挑战现状需要的三种力量。
要挑战现状,我们需要具备三种力量:勇气、耐心和决心。勇气是指我们能够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保持镇定、充满信心和决心。耐心是指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追求,克服各种困难和磨难。决心是指我们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失忠诚、诚实和正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要挑战现状,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在实现这个目标时,我们要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我们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具体、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步,我们需要根据目标制定计划,这个计划要有巨大的推动力和灵活性,关键是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正和调整;第三步,我们要不断动力和激励自己,不断给自己正面的能量和动力。
第四段:挑战现状需要具备的几个品质。
在挑战现状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具备一些品质,比如说亲和力、坚韧性、创造力、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性等等。这些品质不仅能够让我们具备更好的创造力和领导力,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团队中更好地沟通、协调和合作。在挑战现状的过程中,这些品质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不断进步,成就自己。
第五段:结尾——挑战现状的成就。
总的来说,挑战现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成长还是对于赢得领先的机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挑战现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勇气、耐心和决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遵循清晰的计划和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坚持前进。只有在持续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突破困境、拓展领域,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自己,在挑战的过程中成就更加伟大的人生。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五
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xxx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2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22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22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特别是2022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亿公斤,增长,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增长,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万人,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22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22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22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元/公斤,大豆价格在元/公斤,水稻价格在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万元,村均负债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万亩,产鲜花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亿元,户均收入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2022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1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1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1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2022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10%—15%,增产8-1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200-300斤,亩增效益200元以上,总增产水稻400万斤以上,增收400多万元。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六
农村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26年辉煌的历程,其运行机制已基本步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工业、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农村经济改革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三农”问题仍不容乐观,要实现县的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还有一场攻艰克难战要打。
农村经济改革基本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农村改革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现与小城镇的设立与逐步壮大,这一过程已经完成。1980年,全县普遍实行可耕地的农民家庭承包制,农户耕地经营自主,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到二三产业。乡镇企业的兴起,打破了国有企业的一统天下,乡镇企业与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壮大起来,培育了农村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而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开始被打破。农业、工业、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生产者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了,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的温饱逐步得到解决。第二阶段是由商品经济进入市场经济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工农商的产业化、科技化、效益化、市场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当前正处于这一阶段过渡时期。近年来,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展很快,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但要达到完全小康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质量,提高工业所占比重,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县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有:
1、产业结构,长期形成的单一经营已被突破,农村经济逐步向多类经济综合经营转变。几年来,县农村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呈现出了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生产转向多元化多层次综合发展。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比重中由1980年的88.9减少到的61.22,20农民从事非农行业所得的人均收入为2601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40,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农行业的产值所占比重由80年的41.63%上升为年的78.89%。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成为县农村经济的主体。县城南工业园、三十六湾小有色工业区、金江煤区、汾市冶炼区快速发展,成为县工业经济的主载体。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1825个,从业人数达59921万人,占农村劳力数的37.36,工业增加值达10081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09%。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运输、服务业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县各类商业网点5212个,销售额达22849万元,拥有载货汽车6128辆,货运量达79195万吨公里,客运量达42258万人公里。
二是农业内部的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向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格局。林牧副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8年的28.07%上升为2003年的54.49%,2003年农业产业经营产值达73446.62万元。
三是种植业内部的结构由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2003年县经济作物的面积2.97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5.42%。
农村产业结构在突破单一经营的同时,城乡分割的经济格局开始向一体化发展,城市工业技术、人才优势同农村资源、劳力优势逐步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如县鸭业公司、有君婚纱厂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创工业产值上亿元。
2、经济形式。打破了过去单一的集体经济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个体经济和私人企业得到了空前发展,2003年个体工商户达到了5152户,从业人员12982万人,私营企业60家。目前,县公有制经济经过改革增强了活力,东山钨矿、泡金山矿、香花岭锡矿等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企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效益明显好转。
3、市场体系。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村商品市场开始在建立,现在多数农产品收购价格已经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流通,进入市场。据统计全县城乡集市达14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1279万元。为了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把握市场供需的千变万化,一些农民开始组织起来从事供销活动,出现了双溪香圩营销公司等组织,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劳务、资金和技术等也开始横向流动,生产要素市场开始出现。农民由过去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以统派购为方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追逐市场已成为县农民进行生产的基本目标。
4、自主权。实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改革商品交换体制,使农民有了较大的生产自主权、产品支配权和经营决策权,使农民逐步获得了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商品生产的积极性。
5、农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73元增加到2003年底的2898元,增长39倍;电话由1978年的970部增加到2003年的69321部(含移动用户),增长了70倍;电视从无到有发展到2003底的电视人口覆盖率99。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503公里增加到2003底的737公里,增长了46.8,通乡公路大部分硬化了路面,拓宽了路基,铺了水泥路。
二、“三农”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尽管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就,但“三农”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一)村、乡布局及耕地划分欠合理。目前县乡镇及乡村点的布局过多,乡镇的基础建设及乡村的基础建设所需的资金较大,这个资金难以筹措。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上讲,家庭经营的优势没有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的.支撑。从政府管理和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而言。县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力量弱小。现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少,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不足1.25亩,农户的户平耕地不足2.74亩。且仅有的这点耕地被分割成不足1亩大小的小块,可以说在有史以来农村的土地都没有这样细分过。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曾说过“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这种过于分散的土地使用权导致生产资料无止境地分散,生产者本身无止境地分离,人力发生巨大的浪费,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不利农村水利的设施的兴建与修复,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不利于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使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大部分农业耕作还停留在牛耕和人作的落后状态。导致土地细分的原因:一是在承包土地使用权和农户在分家时,因农民考虑到山区土地的级差性及分配的绝对公平性将土地细分;二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长期虚置,在开荒时存在随意性。仅有的这点耕地在城乡建设中不时的受到不应有侵占,导致农村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农村中虽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旧宅基地的使用率低下,一些村子中央的旧宅基地却因种种原因变成了荒坪。在城市和区业园区的建设中也存在占用农田现象,例如城南工业园和江边风光带,就占用了大量的农田。
(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及民营企业管理欠科学。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不符合现代大生产的要求,因生产资料分散在广大的农户手中,自方经营,生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且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时期,加工、储藏、运销的能力太弱,使农业生产存在太大的风险。如:前年的姜因产量较高价格降到了0.3元左右甚至销不出去,去年生姜的播种面积大幅减少,使去年年底的生姜价格涨到了5元以上,今年端午时生姜的价格涨到10元左右。去年的黄豆价格在2元以上,今年的黄豆生产便猛增,使价格降到了一元左右。如果不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这种状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得到改变,因为对这十七万多素质较低年龄较大的农民的经营水平进行整体提高即使是圣贤也缺少智慧和方法。改革以来县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但民营企业在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欠合理,导致安全事故多,环境污染严重,利润分配不公平等因素,限制了县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过剩,民工盲流较大,农村社会保障落后。农村改革前,劳动力过剩矛盾未能凸现的主要缘由在于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的所谓集体经营制度掩盖了劳动力过剩的现实。农村改革后,由于经营体制的转换及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提高,劳动力过剩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农村劳动力基数大,年增长率高。目前民工打工主要是青壮年靠自己去本县工矿区、城镇或外地打工开店,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歧视。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中老年劳动力,在过十年二十年这些留在农村的劳动人员必然老迈,现在出去打工的是否回流农村从事低价的农村劳动?目前农民除了养子防老外,几乎没有多少人养参加养保险,他们的老年仅靠子女还是社会救济?因此,如果说三农问题是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则将成为难中之难,若不下大的气力,很有可能成为抑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隐患。
(四)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农业、农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变迁,使县农村体制结构性矛盾充分暴露,农村经济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首先对经济体制创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基层权力结构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革,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农村阶层分化和社会结构非均衡转型,乡村文化整合的任务越来越迫切。整体配套改革势在必行。县实行改革开放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起步并不断得到深化,而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严重地制约着农地制度创新和新的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形成。目前县的乡政府及村组织的行政职能形式上过强而服务功能太弱,导致政府和农民关系紧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义上是农村社区最高的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尽管像人民公社这样的僵化管理体制已成为历史,但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多的乡镇、乡镇的“七所八站”和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继续存活与农民争利,干扰和影响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活动和文化事业发展。这已成为制约县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政府在文化、教育、卫生、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职能相对落后。
三、下一步改革必须攻艰克难。
县下一步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说到底就是调整一切束缚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新体制。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一定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总方向,坚持农地制度、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各项配套性综合改革。要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扩大农村规模,如按市场化办法来组织生产、扩大规模,要从组织形式上改变现有生产方式。
新一轮农村改革应着眼于体制创新,着眼于与农村发展有着更加密切关系的整个国民经济领域,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并推进各种资源的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加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我国农村实行“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拓宽了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内涵,也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的下一步改革应遵循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统筹考虑到县生产力多层次性和所有制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新的农民收入分配制度。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县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村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新阶段农村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孤军深入,仅仅着眼农村内部改革,而必须综合配套,全面推进,整体谋划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的进一步“减少农村人口”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也是发展中国家要走的路。大力调整合并乡镇,科学规划中心建制镇,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根本的问题是要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农村城市化速度,建设中小城镇。必须打破原有的乡镇行政建制辖区,按照经济节约、布局合理、资源集中配置的原则,科学规划中心小城镇,坚决撤消掉不合理的乡镇设置。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不合理的原有乡(镇)建制,对合并后继续存在的乡镇进行小城镇化建设。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应让由国家进行土地调配,减少农民在购买小城镇的土地使用权费用,使农户快速向小城镇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使小城镇变为大工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
(二)集中土地使用权。
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科学技术的运用方面,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达到农业的投入少、产出增加。为改变农村土地及其它生产资料过于分散的状态应采用多种承包形式,一是采用股份制形式经营农业,使土地集中在一些农业企业中;二是可由个别农民向集体承包,由承包者向集体交纳一定的承包费,并进行经营管理。三是由政府对偏远的山区的小村庄进行迁移,迁移后的村庄发包给承包人进行基地规模化生产。使小乡村变成大农场。
(三)政治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一要改变人大代表的资格的审查制度,对一些不适合当人大代表的人从制度上进行规定,对适合当选的人要尊重人民的意愿,避免乡(镇)级政府对人大代表的干预,使人大代表更能代表人民意愿。建立乡(镇)级政府干部的离任审查制度,并事先由乡人大代表大会审查,改变唯上不为下的干部作风。二要建立并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使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行为完全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的改革方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实行乡镇“七所八站”由当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和具体管理的新体制。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而不直接管理下属单位的人权、财权、事权、物权等。四要让从事经营性的乡镇站所完全脱离行政管理体系和财政供养方式,使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独立地运行。五要积极地培育农村社区性市场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六要完善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七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大力度控制宗族、家族势力,坚决打击、取缔黑社会和准黑社会组织。
农村经济的现状与挑战篇十七
在经济体制转轨后期,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指导下,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变化,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性进一步加剧。为缓和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西方国家主要运用个人所得税予以调节,政府积极调控收入分配。建立我国个人所得的现代税收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势在必行。
(一)拓展税基,优化税制。
1.拓展个人所得税的税基。首先,确定各种所得,既包括工资所得,也包括其他有形的收入所得;既包括货币所得,也包括隐性的各种津贴、待遇所得。其次,明确规定允许在税基范畴内给予优惠和免税的收入项目,其余各种渠道的收入一并计入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简化税率等级。基于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最优税制理论,现代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简化的税率等级,如美国1986年简化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等级,英国确定的税率的基本档次仅为两级,即20%和40%。从边际效用理论出发,减少税率等级,即减少税率边际差别层次,避免税收征收过程中纳税人对税率边际效用的选择。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等级简化为四级左右,提高边际税率,即遵循低税率和宽税基思路进行税改,提高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控力度。
3.简化税制。综合税制的实施要求纳税人了解、掌握税收制度,按照税制要求纳税申报,这不仅要求纳税人具有一定的纳税申报能力,而且要求税制简明易懂。因而,税制必须尽量简单、明确、透明和便于操作。
4.实行综合征收制度。为了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保证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税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综合税收制为主。如此,既覆盖所有个人收入,避免分类所得税制可能出现的漏洞,又有利于对个人的各项累进收入作合理的扣除和全面的征收,减轻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对高收入者的征收调节力度。进一步,与个人保险、教育制度改革相配套,实施综合税制,促进个人收入分配调控更加合理。
(二)完善税前扣除制度。
为了公平税负,税收的“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在税前作必要的扣除。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税前扣除,以适应社会物价指数的适时变化。
1.建立完备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制度,直接对低收入阶层的应税所得给予多种必要的扣除,例如抚养扣除、高龄纳税人医疗费用、社会保险费扣除;允许对个人向社会慈善机构和公益事业的捐款给予税收优惠,以鼓励高收入者踊跃捐赠,间接地增加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从而有效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规定的应税项目只对月收入800元以下部分作为纳税所得额的扣除基数,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过于简单,难以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2.建立适应各地个人收入和生活情况的税前扣除标准,缓解地区间个人收入差距的矛盾。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完备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制度的基础上,允许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全国统一的法定扣除标准内,根据当地的物价指数,消费指数在上下浮动一定的比例来规定具体执行的费用扣除标准,使扣除标准合法、合理、合情。
(三)确立以家庭和个人为对象的纳税申报主体。
目前,我国以个人为纳税申报主体,西方发达国家的纳税申报主体呈多样化,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家庭,甚至夫妇可分别申报,较多以家庭为纳税申报的主体或单位。从取得收入的角度看,以个人申报与以家庭申报两者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但从税收调控社会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和财产的转移常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征税的影响更为广泛。
(四)建立双向申报制度。
为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纳税收入的有效监控,现代个人所得税制一般实行双向申报,即纳税人既自行申报,又向纳税人支付收入单位申报。纳税人既应在取得单项收入时申报,也应在年终时汇总申报。这样对纳税人收入状况的双重源泉监控,一方面要求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如实地向税务机关全面申报其全年收入情况,另一方面要求纳税人的雇主或所在单位将支付给纳税人的收入及工资情况向税务部门如实申报。税务部门比较纳税人的自行申报情况和雇主所在单位的申报的收入情况,从中比较确切地掌握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
四、完善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一)加强对税源的监控。
尽快建立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制度,在个人开户时要求所有商业银行检查身份证明,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通过银行账户结算,尽量减少现金使用,对各种收入必须明确转出单位或个人与转入个人之间的关系,从源头监控个人收入。
(二)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
我国在税务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金税工程的开展对我国税收征管的作用巨大。目前,金税工程实现税务机关内部信息化,与其他国家机关未实现联网共享信息,远远不够。当务之急在于税务与金融、保险、工商、海关等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
(三)加大普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强化税法宣传,让每个公民懂法、知法,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利用大、要案的震慑力和影响力反面警示。建立个税违法与诚信档案,以累进方式采用几何增长的数量对其进行惩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综上所述,较之世界各国水平,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处于初级阶段,改革势在必行。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费用标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级次级距,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监管手段,逐步由分类税制过渡到综合税制,缩小贫富差距,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观、社会的稳定意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