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高职院校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5 00:15:28
浅析高职院校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6-05 00:15:28     小编:

摘要:从中学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高职院校新生在适应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在环境适应、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生适应期问题”。若处理不当,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生活及就业,即将产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本文针对新生的适应问题提出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下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适应问题;积极心理学;教育对策

高职新生在高考失利的重创下,进入大学后,普遍对周围全新的环境产生不适应、不协调,主要表现以出现情绪障碍为主,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或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最近几年新生的心理排查结果分析来看,高职院校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1.1环境和地位的变化引起失落感

进入大学后,衡量个体价值与能力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才华、兴趣、风度、交往能力等也是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品质与风格[1]。很多新生反应,初入大学,感觉身边优秀的同学很多,自己处处不如他人。先前的好学生、班主任助手,进入大学后默默无闻,环境与地位的变化易引起新生心理失落感。且新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后期,自我意识过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事实上,由于环境和地位的变化引起的不适应,使很多新生产生迷茫、苦闷、沮丧、焦虑、消沉、颓废等消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一旦持续时间较长,将成为新生大学期间自我发展的绊脚石。

高职院校学生厌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学习方法与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基本上采用了“教师教――学生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习惯,不能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很容易陷入动机不足――强迫学习――学习受挫――动机更低的恶性循环。尽管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但高职院校学生仍然普遍反应,学习没有积极性,缺乏学习动力。得过且过的学习状态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时常发生的“学习常态”。

1.3人际关系不适应导致孤独与压抑

学生在结识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的过程中,非常期待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因缺乏换位思考而不善于交往;因班级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不知道怎么与异性沟通、交流;因个人性格特征比较内向、腼腆而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还有少数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的过程中选择了逃避、压抑的方式,对老师教学不想探讨,对问题同学不愿理睬,对室友有意见不敢指出,长此以往,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孤独、压抑的处境,继而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2]。

1.4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情绪失调

高职新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期望值反差较大,心里感到失望、苦闷。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前,自我意识过强,不肯迁就现实中平凡、有缺点的自我。因找不到自身定位,很多新生刚进校门,对学习、生活变得陌生而困难重重;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产生紧张、困惑感;对就业发展产生迷茫、失望感,整个大学生活陷入了期待与失望、紧张与迷茫的不良情绪反应。

2、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教育策略

2.1关于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主要是研究人本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因素,目的在于发掘使个体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因素。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就要求学校教师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新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观层面上,要求个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积极主观的心理体验;个体层面上,主张研究个体积极的人格,将人格进行分类,包括乐观型解释风格人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人格[3];集体层面上,主要是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作为学校教育,主要是研究学校、班级、宿舍组织系统的积极性,提出学校、班级、宿舍的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

2.2教育策略

高职新生大多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确,自我感觉“不完美”,自信心严重缺失等适应期问题。教师可通过激发新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发掘存在的积极因素,从而达到预防或转化新生在适应期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力量因素的获得不单是通过学校、教师的灌输,而是在积极的建构模式中获得的。

2.2.1良性心理暗示

高职新生经过高考失利,家人及周围环境无意间的否定,造成了他们对事物的怀疑态度,好与家人争辩,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不轻易相信别人尤其是教师、家长的意见。良性暗示心理暗示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入学后好的习惯和品质。良性心理暗示可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心理排查、主题班会、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等一系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新生采用肯定、欣赏的态度,时刻鼓励他们给予自己良性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励他们挖掘自身面对问题时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重复的良性心理暗示会改善人的情绪、精力和健康状况。

2.2.2场合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职新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正处于心理的自我,因此更关注于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高职新生的适应问题,可以采取积极心理学里的场合激励办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尊重,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感。

一般在办法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同学积极品质的肯定来帮助他们改变与同学的交往方式,促进彼此间的信任,从而改变对他人的态度,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解释来取代既往的消极解释。重要的并不是改变他人的实际行为,而是学生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与态度[4]。

2.2.3发展体验式教育

体验式教育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在学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将学校、家庭、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促进新生积极、健康的成长。首先,我们应当先引导学生通过自测、自省等方法充分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在不同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通过开展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如模拟职场、感恩教育、社会实践等,教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差距。再次,通过体验式教育活动,对于自身存在问题的学生,积极开展团体式的心理辅导,学会正确归因,教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反省。进行体验式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特征[5]。

2.2.4挫折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新生很难接受自己专科生的角色定位,面对挫折,往往表现出不自信、迷惘、敏感、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抗挫能力。而积极心理学认为,遇挫过程是悦纳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佳机会,作为高职新生,需要调节自我抱负水平,学会宣泄内心的挫败感,增强挫折认知水平,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建立起健康、和谐、快乐的人际关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