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对我国建筑企业营运资金问题的探讨

论对我国建筑企业营运资金问题的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5 02:24:11
论对我国建筑企业营运资金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1-15 02:24:11     小编:林耿仕

1 引 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也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就业机会。即将出台的国家十三五规划顶层设计中强调,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都离不开建筑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企业的营运资金是潜在的资金源泉,它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施工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因此,为了保证建筑企业的资金运作可持续,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积极构筑行业壁垒,为建筑企业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 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的定义

营运资金可分为狭义和广义概念。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企业全部的流动资金,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存货等项目,也称为营业周转资金,是企业资金中流动性最强、周转速度最快的部分,是企业正常运转和获得利润的根本保障。狭义的营运资金是个静态数据,是指在某个时点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即所谓净流动资金。净流动资金的多寡代表企业拥有的流动性地位,净流动资金越多表示净流动资产越多,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狭义的流动资金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流动资产管理,另一部分是流动负债管理。对建筑企业来说,流动资产管理主要涉及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而流动负债管理主要涉及到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等项目。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营运资金管理。

3 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垫资现象普遍,流动资金压力大

建筑业本来就属于竞争性行业,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当前经济下行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是一种不受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施工方是价格的完全接受者。建筑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或者获得更多的工程份额,垫资施工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也成为一种行业常态。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垫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投标期间垫资:投资方在发出邀标书时,要求竞标单位提供投标保证金,投标结束后,投资方会退还未中标单位的保证金,而对于中标单位,保证金被计入签订的正式建筑合同中,以工程进度款等形式返还。

2)项目启动垫资:对中标单位,投资方要求施工方提供保证金作为工程项目启动资金,保证金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返还,造成垫资施工。

3)工程期间垫资:对工程进度款的不足额支付,造成部分垫资施工。比如在双方的施工合同中约定承包方报送的月进度报表经发包人确认后,于次月支付确认工作量的70%,这样的付款条件造成承包人对当月已经完成工作量形成100%的垫资,在次月对上月已经完成工作量形成30%的垫资施工。

4)按约定形象进度垫资:在双方的施工合同中约定,如基础全部完成且发包方检验合格后开始支付进度款;或者结构封顶后按一定比例支付工程预算价款等,使得建筑企业承担垫资。

5)全额垫资施工: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发包方不向承包方支付任何工程价款,承包人自行负担工程期间的所有资金费用,只有工程项目建设完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方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3.2 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三角债严重

应收账款是营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负债表里位列货币资金之后,从理论上说,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优于其他流动资产,但实际运作中却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变现,给企业增加了资金压力。由于建筑业社会生存环境较恶劣,应收账款的数量和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几乎都高于其他行业,也是三角债的高发区。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应收账款数额和所占比例大。我国建筑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每个建筑企业为了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或者争取较高利润率就必须采用激进的营运资金政策,往往采用垫资方式承接业务,增加了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等运营成本。

2)应收账款账龄长,三角债严重。由于对投资方的资金实力调查不充分,工程竣工之后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给建筑方,进而导致了拖欠工程款。但是政府多次出台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政策,施工企业为了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不得已向银行办理贷款或承兑汇票,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施工企业拖欠工程物资供应商的款项,供应商又拖欠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又拖欠原材料供应商,形成了社会资金的恶性循环,因此,建筑业成为典型的三角债高发领域。

3)忽略应收账款的合同管理。在建筑合同签订前,缺乏对合同关键条款或内容的严格把控,一般按投资方起草的法定合同范本稍做改动就签订合同。在建筑合同签订后,未设置专人和专门机构对其进行保管、收款统计、收款登记、收款对账、收款进度对比、收款的全面跟进,出现收款条款的缺失或收款条款不执行等情况,尤其对工程尾款数额或工程质保金的确认,需要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审价或工程监理部门审核确认,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对合同的严格管理,否则由于拖欠时间太长,发生应收账款坏账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甚至,有些施工单位碍于情面或考虑到以后的长期战略合作,采取先施工后签订合同的作法,造成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投产后在预决算金额、工程量的认定等方面产生分歧,引起了大量的法律纠纷和官司,但是很难清偿甚至无法追款的结局。

3.3 营运资金内部监督机制较薄弱

监督机制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固有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中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我国建筑业在营运资金内部审计方面,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在不少的建筑企业里,由于领导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公司营业执照年检时的需要,因而存在随意撤并或精简内审机构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不设置内部审计部,只在财务部门下设内部审计,或者设立一个内审室,或者临时抽调财务人员应付检查。凡此种种,使得建筑企业的内审机构势单力薄,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常常流于形式,被管理边缘化,或者受控于管理层,缺乏独立性,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2)内部审计质量差。内审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该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而大多数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只重视事后的审计结果,忽略在项目的运行前期和整个过程中,内部审计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导致内部审计的质量较差,无法达到治标与治本的效果。

3)对外部审计的抵触情绪。虽然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都要进行外部审计,且理论上来讲对其监督是客观的,但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外部审计存在抵触心理及其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对管理者预期的监督、提升和改进效果。

4 加强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

4.1 加强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是建筑企业的癌细胞,将直接减少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使得现金净流量减少,严重加大了建筑企业营运资金风险。因此如何减少、盘活、优化应收账款就成为了建筑企业的头等大事。建筑企业要切实把工程项目作为管理重心,着眼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抓好资金营运特别是抓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承接项目前,管理层和法务部应该仔细研究工程合同,尤其是涉及工程价款的支付进度和方式、工程施工工期、工程尾款支付时间、违约解决方式等关键环节的合同条款。企业坚决不承揽价格偏低又没有资金保障的项目,规避可能的大量应收账风险。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承包方要及时向投资方报告工程进度,办理工程进度结算,结算工程价款,比照工程进度与资金结算的匹配,严格关注投资方的财务状况,使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有可靠的保障。如果出现投资方有严重违反合同,无法按照进度支付工程价款的问题,应该立即进行协商并关注事态的发展,避免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在工程施工完工后,积极办理完工决算报告和相关签证手续,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款力度。要与投资方充分沟通、谈判和协商,对于处于资金困难的投资方,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应对,采取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抵债、应收账款保理、债务转股权等方式,消化应收账款,盘活营运资金。

4.2 加强建筑企业商业信用筹资能力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者预收款项而形成企业间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属于自然性融资,一般都无息,具体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筹资具有容易获得、一般不提供抵押物担保、无需办理繁琐的筹资手续、企业具有较大的主动权等优点,因此建筑企业在诚信、确保如期履行各种契约关系的的基础上,谨慎使用商业信用,全面提高商业信用筹资能力,进而减轻营运资金压力。

1)充分考虑商业信用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利用财务分析方法,正确评估商业信用筹资风险,对商业信用筹资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信用政策,避免发生无法按期偿还的信用风险。

2)充分认识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影响着其它信用的发展。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商业信用管理,使重视信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理性选择,为企业信用筹资提供良好的保障。

4.3 加强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

1)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包括:做好前期营运资金计划和预算、中期的营运资金控制、后期的营运资金考核机制、年底的营运资金反馈和修订等,目的是做到对营运资金规范、合理和有序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资金统一结算中心。建筑企业的资金分散是导致建筑企业资金链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建筑企业应该建立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统一资金调度,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增强集团融资与偿债能力。

3)提高资金财务部门人员素质。人才是企业的发展根本,不少建筑企业的领导依然保持着陈旧观念,认为财会人员只是出纳和管钱,资金财务部门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随着我国的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网络银行、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财务和资金部门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建筑企业应该通过积极培养、内部选拨、对外招聘或者培训人才等措施,提高资金部门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修养,以应对我国不断发展的网络结算的快速变化,进而保证企业营运资金结算往来的安全。

4.4 加强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的内部审计

1)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只有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作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审计评价。要做到内部审计完全独立于企业经营,首先应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从建筑企业的实际来看,当前建筑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不一。我国有些大型建筑企业或上市公司几乎都设置审计委员会来指导审计部的工作,审计部都是由监事会、董事会或企业总会计师的领导。而现实中,大部分建筑企业只设立了审计部且审计部等同于一般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审制度,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董事会或者企业最高领导机构,审计人员的工作为审计委员会负责而不是为总经理和管理层负责,以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客观公正性。

2)完善内部审计职能。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已经完成上市或者正在申请上市,有的已经走出国门,成立了海外子公司分公司或者项目部等,因此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要实现相应的转变: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预算审计、决算审计转变,积极开展关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内的资金流动、营运资金管理、资本运用、负债状况等的管理审计和评价,进一步丰富内部审计内容,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和扩展内部审计职能。

3)提高营运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能否有利于建筑企业加强管理和防范风险,能否改进经营与内部控制的分析与建议,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并改善组织运营的目标,取决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结合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恪守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职业道德,才能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紧紧围绕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主动行动有所作为。

5 结 语

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筑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对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决策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营运资金管理,必须全面跟进建筑合同的签订、执行、催收账款、工程进度款、尾款和保证金等关键环节,提高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全方位把握营运资金的流转,降低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保证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