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作文要创造出“美”来——发展等级的实质

作文要创造出“美”来——发展等级的实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6 03:04:57
作文要创造出“美”来——发展等级的实质
时间:2022-11-16 03:04:57     小编:

" 从2000年开始,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部分,使得高考作文向文学殿堂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今年又在基础等级里面增加了“感情真挚”一项,可见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性灵”,力求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真实情感,更加注重创新。

毫无疑问,基础等级是对作文的一般要求,发展等级则是最高要求。要写出优秀文章,攻克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全在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在《考试说明》中包含了四个大的方面: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我们对这四个方面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其实质只有一个,即创造“美”。

一、深刻透彻——创造“智慧美” 深刻透彻。《考试说明》提供了这样的参照标准: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一篇作文是否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能否得到读者的赏识,关键看它是不是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给人以启迪,引起共鸣。深刻透彻,在学生作文中,一般是通过议论和抒情来实现的。

如去年四川惟一的高考满分作文《回答》,不仅仅阐述了“一千个哈姆莱特”“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而是刻意追求深度的议论和抒情,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美。“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我喜欢丢开参考答案让思维纵横驰骋;我喜欢博览群书,看看群儒舌战;我喜欢看秋树婆娑,眼底却没有哀伤……”“就让每一颗心去读懂多姿多彩的世界,就让每一双手去开创各自绚烂的人生。

”再如另一篇满分作文《四幕剧》(江苏一考生)也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其实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在人生旅程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

”“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作文是智慧的一种外化形式,优秀的作文总是在智慧的层面上闪耀着其独特的光芒。

二、生动形象——创造“表达美” 生动形象。《考试说明》提供了这样的参照标准:善于描写,记叙生动,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写作文不能干巴巴地复制生活,而应该让生活跳出现实的界面“活”起来。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表达方法,让写作对象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跃入读者眼帘,激活读者的思维空间,唤醒读者的某种生活体验。

如去年高考优秀作文《日记两则》中的描写:“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仰视头上的蓝天、白云,环视身旁的树木、花草。啊,美丽的蓝天上朵朵白云在飘,白云美丽,却不‘拘泥于一格’,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姿态,将天空装点得碧蓝如画!树木高低疏密,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给人美的享受!身旁的花呀草呀,各有各的美处,使大自然美得非凡!”这样的描写是一种心灵的折射,正因为描写的强大折射魅力,才如此的为读者所青睐。

一般认为,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技法,其实在议论文中,描写更加熠熠生辉,成为优秀议论文的必备品质。它使议论文固有的枯燥得到了暂时的逃避,就像在茫茫大漠中突然出现了很小的一块绿草地。

如去年高考优秀作文《沧桑看云》(湖北一考生)中的记叙:“一亩快要丰收的麦子,农人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凡高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诗人看到的是色彩与海浪的组合……于是社会的物质大厦与精神大厦便拔地而起,生活便丰富坚实。”再如去年高考优秀作文《一花一世界》(浙江一考生)的议论文以这样的记叙开头:“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这些记叙都写出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构筑了议论文中的意境,为深入深刻的议论提供了契机。

三、有文采——创造“语言美” 有文采。《考试说明》提供了这样的参照标准: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意识的物质化。优秀的文章总是伴随着美的语言。

郭沫若曾把作家的语言比作“雕刻家手里的软泥,画家手里的颜料”。作为中学生,在十多年的语言学习和运用中,词语不能不说不丰富,运用过的句式、修辞不能算少。

但要使作文的语言象山泉般晶莹明澈,汩汩滔滔;如长风掠过林梢,舒卷自如,起伏有致;似静夜踏月吹箫,幽雅恬静,牵人情思;象铁骑驰过大漠,激昂豪放,扣人心弦……关键在于如何驾驭语言。第一类:壮阔式驾驭。

如去年高考优秀作文《20世纪你美吗?》(湖北一考生)通篇采用大河奔流、一泻千里的语言,对20世纪进行叩问。“可看看巴以冲突中的流血牺牲,看看菲律宾的人质危机,人类啊,难道还要我们的心智像雨、像风,以对道德的沉沦来拯救我们这个越发脆弱的星球吗?……瞧瞧我们都干了些什么!我们把陆地变得千疮百孔,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把海洋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这种语言,笔势雄健,热情澎湃,气势磅礴。课文《白杨礼赞》《长江三峡》皆属此类。

第二类:优美式驾驭。如果壮阔式驾驭,具有“大江东去”的阳刚之美,那么这一类就是“小桥流水”般的阴柔之美了。

如去年高考优秀作文《冬的主宰》(天津一考生)有这样的文段:“一滴,两滴,远处房檐下雪融化成了一滴水珠,水珠又凝结成了一根根冰柱,使雪有了一种延续与升华,更具有力量。”“呼啸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脚下松动的冰块和不可测的深渊,一步,又一步……”这种语言清新隽永,秀丽温婉。

其辞澡虽不堆砌,但多用修辞,巧用技法,给人以才气感;其情感虽不喷涌而出,却能像幽幽山泉蜿蜒流淌沁人心脾。课文《我的空中楼阁》《荷塘月色》皆属此类。

第三类:质朴式驾驭。还生活以原汁原味,给人以平实、朴素之感。

如去年高考优秀作文《标准与答案》(北京一考生)就通篇给人以平实、真诚之美。“答案是丰富多彩,没错!这个世界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每时每刻的不确定性,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一出已排好的戏剧,正是标准的多样性,答案的千变万化才构成了我们真实而不可预知的生活。

”这类语言浑然天成,纯净如水,无求技巧而技巧自现,不工雕饰而神韵毕露,看似平淡如水,品之则情醉如血。所谓“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说诗日卒 语》)。

课文《一件小事》《琐忆》皆属此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言之美是广大学生所追求的。

要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就得要丰富自己的文学、文化积累,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和句式,多用修饰性强的语句,使言辞丰富亮丽、活泼有致。

四、有创新——创造“奇趣美” 有创新。《考试说明》提供了这样的参照标准: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奇即新,趣即味。奇趣美,就是指写出新奇独特的审美意蕴。

文贵出新。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说得好:“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

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对同一作文对象,在上百万的考生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首先,是要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韩寒的三篇新概念初赛获奖的作文,一篇写书店见闻,一篇写医院看病,一篇写理发经历,都是平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小中见大,透过现象挖掘出蕴藏在生活深处的内涵。如《读写月报》2001年3月号刊登的五篇原汁原味的考场佳作,无一不是从平凡中见奇趣。

即使是世界名著也大多是写平凡的人和事,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从平凡中发现了美挖掘了美。其次,要有独特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存在不同的角度。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新颖的角度是创新作文的内核,犹如一轮朝阳,光芒四射,使全文顿时熠熠生辉。

如去年高考优秀作文《冬的主宰》(天津一考生)就从“雪”这一特定意象切入;《日记两则》(天津一考生)从“上课”和“散心”这两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内涵。第三,要有精巧的构思。

去年高考优秀作文《四暮剧》(江苏一考生)就用三个特定镜头,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提示了生活的哲理;《瞧这一家子》(湖北一考生)通过一家四兄弟互做兼职而失败的故事,提示了“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的深刻道理。《沧桑看云》(湖北一考生)则撷取了古今中外名人对人生的不同诠释,启迪人们“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第四,形式上要创新。

去年高考优秀作文有日记、书信、故事、杂文、散文诗等等,在众多的议论文中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还有考生写了引记、题记或后记,也有考生给文章拟了几个小标题等等。

虽然这只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但却给人以新鲜感。 奇趣美,是对作品的一种深层观照,是写作者文学素质的全方位体现。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加以高度重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