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人才是网络安全第一资源,只有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德育工作是国家网络安全人才战略、全国高校纷纷建立网安学院、加快网络安全一级学科建设等背景下的“及时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重要论述的体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育之,为网络安全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加快填补网络安全人才缺口的有效途径。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张晓菲博士指出,国际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由防御转为进攻,网络安全人才争夺激烈,全球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人才素质培养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供需失衡,整体上呈现“重技术、轻管理”等现实问题。纵观国际环境,历任美国政府在网络安全人才战略方面始终高度重视,甚至在整体走弱的背景下采取更加进取的人才政策,改进核心关键领域人才体制机制,以发展网络安全威慑能力。网络安全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还体现为它的特殊性。网络人才安全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在角色定位上不仅仅是技术人才,更是国家的安全卫士。这一专业独有的特性使得网络安全人才犹如一把双刃剑,容易成为敌对分子的攻击目标或利诱对象。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素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培养一批网络空间安全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如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秦安教授认为,网络攻防转换很容易,正与邪的转化也在一念之间,网络空间安全人才保持慎独性尤为重要。网络安全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政治红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艰巨使命。
二、网络安全人才立德树人工作的宗旨是对“根本问题”的回答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首要的是对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事实上,从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人才的从业要求来看,政治与道德素质越来越被摆在了第一位。网络安全人员在面对高技术的工作风险、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高利益的诱惑压力下更加要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坚守住正义的底线。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秦安教授认为,网安人才培养在传授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网络安全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文化接班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网安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根据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在“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上,要树立新思维,重视人才安全,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政治红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理论、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合格、技术精湛、德才兼修的网络安全人才,打造一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忠诚守卫者、风清气正网络文化的积极维护者、自主安全技术的勇敢探索者。在“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上,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造就一批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高素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党、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接班人。
三、培养“又红又专”网络安全人才的基本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全球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人才思想道德素质不容忽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要积极开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安全教学工作,为培养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奠定基础。首届网安人才思政教育论坛上,张晓菲博士以美国设置专业课程,开展学历教育方面为例,讲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土安全部联合发起的卓越学术中心计划推动了网络安全学历教育层次化的发展,高校实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奖学金、夏令营和竞赛等方式选拔和培养网络安全人才,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展有效的学历教育,提高网络安全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法律道德水准。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究制定一流的网络安全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形成网络安全人才专业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内容体系。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构建以先进文化凝聚人、以历史使命激励人、以时代精神感召人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此外,网络安全是个容易“交叉”的学科,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与新闻传播、法律、政治、社会学等多个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交叉性,故此,网安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借鉴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推动人才培养的工作。
(二)强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环节技术与道德的融合
网安人才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积极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载体的变革。张晓菲博士认为,通过网络安全在职教育,开展信息安全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活动,注重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搭建一个囊括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标准法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工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技术与道德相融合的新模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观。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要全面思考整个网络安全产业生态链,不断提升优化急功近利的“开门撬锁”式攻防赛,从军民融合、国家管理、自我提升三个层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环节。其次,打造人才培养的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在国家和军队层面,培养国家间对抗的尖端人才和整体攻防人才。在国际层面,建立网络空间维护部队,打造人才培养的网络空间安全利益共同体、责任公共体、命运共同体。再次,要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评估体系,采取“德能勤绩体”模式,建立具体的指标支撑的评估体系,掌握道德、法律、政治会出问题的技术环节。在实践中理解、把握网络安全人才的道德素养、法律素养、政治素养要求,让道德要求融入于技术点之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在网络安全科学技术中,还要强化集体作战、合作攻关的精神,要有平台、共享的意识,不能寄希望于单打独斗。
(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坚持党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领导,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大工作投入、改进工作形式、创新工作方法,发挥专业课教师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协同效应。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要加强思政理论的学习,有意识地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互动,并有针对性地去了解思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与思政课教师的步调一致。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技术课堂教学的法制教育和政治站位,创新企业导师与学业导师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党、团、学组织和科技社团等骨干力量的模范作用,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潜能;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强与网络安全部门的沟通,加强与网络安全企业的合作,加强高校及研究机构之间交流,探索合作方式,引导网络安全人才的健康成长。鉴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道德自律与道德能力的二律背反问题,还应加强正面的科技道德楷模教育,将“钱学森精神”、“两弹一星”人物先进事迹等有机融入网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加强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与网络道德楷模教育的结合。通过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道德模范人才的培养相结合促进网络安全的理念与技术同步发展。
(四)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在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和改善网络安全人才德育更要重视网络安全特殊人才的培养,创新网络安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微软、IBM等公司结合案例实践教学就培养了大批网络安全领域的科学家。“当前,美国通过‘军工复合体’以及网络战指战员到普通指挥作战岗位联合训练的方式,大力提升网络战指挥人员的跨域适用性”。网络黑客等负面事件发生的过程是加强网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好素材,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如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遭遇黑客攻击等均可开发成教学案例运用于教学,让学生熟悉网络安全隐患防控点和排查方法。“如美国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组织的‘网络风暴’演习,国防部网络犯罪中心举办的数字取证挑战赛等,美国众多军工企业通过赞助高校网络防御竞赛、资助学术学院、收购小型企业、刊登广告等方式甄选并培养可供职于政府的网络安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鲜活的案例教学与教育渗透,形成学生“不想黑、不能黑、不敢黑”的心理与文化认同。例如,网络信息的薄弱环节往往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尤其是网络黑客凭借着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非法访问以达到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目的。然而,黑客行为是怎么发生的?对社会、他人甚至国家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我们如何根据发生事件进行模拟实操防患?带着这些问题开展案例和事件过程分析教学,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此外,高校还需大力借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进校授课、担任导师等,结合网络安全行业的最新需求,在网络安全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战演练,建立网安人才协同育人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