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便民网点申报工作启动。在当天的启动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和北京市商务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申报2018年度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投资补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明确了“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审批节奏、加密网点布局”的总体思路,保障高效的审批、经营环境,为企业运营创造良好的氛围,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2017年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1210个
为加快补齐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短板、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去年5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商务委制定了《关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并同步启动了当年的投资补助申报工作。按照《暂行规定》,从2017年起,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计划连续三年共安排6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北京市分两批共支持符合要求的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103个,其中新建项目81个(59个位于城六区),规范提升项目22个,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超过5600万元。项目实现了 “双覆盖”:一是分布区域覆盖了全市16个区;二是经营业态覆盖了蔬菜零售、早餐、便利店(超市)等7类基本商业便民服务。全市全年新建规范提升商业便民服务设施1210家,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1000家任务。该负责人表示:“去年的实践表明,利用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在缓解便民网点少、居民买菜难等现实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正确及时的。” 今年力求“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
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加大了基本商业便民网点建设提升任务量,总数由去年的1000个增加至今年的1400个,并明确蔬菜零售网点500个。
在3月21日的启动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和北京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商业便民服务设施投资补助的申报流程与去年基本相同,按照“市区联动、两个部门、两上两下”,申报项目由各区发改委、商务委负责征集上报,经区政府审定通过后,由市商务委从行业主管角度对项目的便民性进行核定,市发展改革委从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对项目可予支持的投资进行补助。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商业便民服务网点工作力度的要求,特别是围绕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去年投资补助申报工作结束后,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商务委深入各区有关部门及申报企业开展营商环境调研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和交流座谈,听取各区特别是企业方面对投资补助申报工作的意见、建议。针对共性问题,两部门在今年投资补助申报工作中对支持范围、申报频次和工作效率三个方面M行优化,努力创造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的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与去年相比,今年投资补助支持范围由重点聚焦蔬菜零售和早餐扩大至蔬菜零售、早餐、便利店(超市)、家政、理发等多项基本便民服务全覆盖,支持各区加大引导企业参与社区商业E中心、便民综合体等新业态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在补充“小而精”的连锁菜店、便利店的同时,打造“大而全”的一站式社区商业服务中心。
二是进一步加大申报频次。针对去年企业普遍反映的申报时间过紧问题,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创新思路,取消申报截止时限,试行“申报一批、评审一批、批复一批”,企业可全年随时申报。
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去年是利用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这一创新之举的试行之年,市、区各有关部门及有关企业尚处于对政策的熟悉与适应阶段,为确保支持项目合法合规,资金安排合理安全,个别工作环节耗时偏长。今年,市、区各有关部门将在参考、借鉴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强化沟通,紧密协作,加快节奏,提高投资补助申报工作效率。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三个方面不断优化,既反映了民意、凝聚了民智,又释放了政府对商业便民服务等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也是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落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审批节奏,加密网点布局”思路的具体化举措。主要目的是希望为企业打造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稳定、更加高效的营商环境,让提供不同便民服务的企业能够平等享受到投资补助申报机会,申报企业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能够显著增强,符合条件企业的收益面能够有效扩大,从而进一步强化企业扎根便民商业的信心,构建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创新服务、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型基本商业服务新模式,完善超大城市生活必需品和基本商业服务等基础消费托底保障的新机制。通过鼓励企业创新拓展新业态,建设统一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便民商业功能集成化、品质标准化发展,加快构建更加多元、更高质量的便民商业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增加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多元化供给,有效满足市民消费多样性需求。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商务委主动联系各社区、街道、镇、乡,充分调动基层力量,积极对接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的便民企业,给予便民商业这一微利性行业更加多样、更为精准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