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玉溪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硬实力

玉溪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硬实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4:23:35
玉溪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硬实力
时间:2023-08-06 04:23:35     小编:

入刊理由:云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其“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天生丽质,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天优势,打高原牌、走特色路,正闯出一条高原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素有“滇中粮仓”之美誉的玉溪是一个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的城市,良好的农耕文化传承以及历来较高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为玉溪发展优质高效的外向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玉溪抓住机遇乘势前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跨越发展的重要助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由于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加之发展基础较为良好,如今,“农业崛起”的大幕在玉溪已经拉开。

随着近年来玉溪市认真实施“生态立市、农业稳市、工业强市、两烟富市、文化旅游兴市”战略,紧紧围绕把玉溪建成云南重要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夯基础、建基地、壮龙头、强科技、拓市场,形成了以烤烟、蔬菜、水果、花卉、药材和生猪、家禽养殖等一批具有玉溪特色的优势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优势形成持久力

仲夏时节,在素有“滇中粮仓”等美誉的玉溪市,走进县区,探访苍翠农业庄园,牧野山地草场,记者在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详细了解了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状况。一路了解下来,玉溪生态农业优美的风光、丰厚的收入和强劲的发展后劲无不振奋人心。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正一路风生水起,描绘着山清水秀、富农安民的桃源盛景。

在玉溪大地上,今天早晨还长在地里的蔬菜,后天下午就可能摆上了曼谷市民的餐桌。今天还结在树上的水果,几天后可能就会遍布东南亚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通过陆、海、空的立体通道,如今,玉溪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通江达海,出口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这是玉溪农业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演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鲜活样本。

记者从玉溪市农业局获悉,玉溪市已形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出口逐渐成为玉溪高原特色农业新亮点。

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玉溪市在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开始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回眸这场农业发展史上的变革,记者不禁感慨万千,玉溪市农业一直保持着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推进了全市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了一批跨区域的产业带和大基地。同时也为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玉溪市农产品加工及出口创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云南省处于领先地位。加之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和农民销售人才成长。多年来,玉溪市农产品不但种得好,卖得更好。龙头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运作,既保证了农产品食品安全,又树立了产品品牌,玉溪农产品销售进入良性循环。

玉溪市农业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云南全省前列。据杨正祥介绍,近年来,高原特色农业在玉溪全力推进,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建成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作用凸显;涌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名牌产品创建初见成效;开拓了较大份额市场,外向型农业框架形成;促进了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总结上述经验,主要得益于政府引领作用、基础设施保障作用、特色资源基础作用、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农民主体作用、考核奖惩激励作用,做到以精取胜、以质取胜、以特取胜、以效益取胜。尤其突出抓好以下方面工作:坚持创特色、培优势,打牢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基础;坚持建基地、扶龙头,努力把玉溪建成云南重要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坚持扩规模、强加工,努力把玉溪建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坚持走出去、拓市场,努力把玉溪建成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坚持兴科技、促创新,强化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支撑;坚持重扶持、强主体,形成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持久动力。

然而,在这样“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下,玉溪市农业部门也清楚看到玉溪市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格局尚未形成,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市,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紧缺,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玉溪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耕地面积少,规模难做大。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75亩(按二调面积计算为1.77亩),土地资源总量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空间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土地流转租金较高,每亩已达3000元以上,制约了土地的流转,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雷同,特色不明显。玉溪农业县区之间大部分产业雷同,各自的特点不突出,产业布局零散和同质性差,集中度不高,小、散、弱的问题突出,农产品土特产多,但精品、名牌较少,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高。

面对制约发展的问题,如何走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之路?当前,玉溪市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杨正祥认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特条件和最大优势,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农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找准定位是基础,扬长避短和突出特色是根本,通过规划引领做大、做强、做精、做细产业是方向。“特”是高原特色农业的“灵魂”,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有“高人一筹”的鲜明特色,才能真正“特”起来。

“全盘谋划并加快推进玉溪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业部门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从而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杨正祥说,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适应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要求的一系列新变化,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突破制约,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农业基础。

多措并举壮大农产业

莽莽高原,涌动着无限生机和创造潜能。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禀赋,为玉溪市打造和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形成了一批具有玉溪特色的优势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玉溪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方针,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的辐射源,力争把玉溪打造成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典范。按照“政府组织、企业管理、科技支撑、社会投融资、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走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抓规划,明思路。调整完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制定了玉溪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庄园等一批农业发展规划,玉溪农业局出台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确立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增收调结构,依托烤烟建产业,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巩固烟草产业、稳定粮油产业、提升蔬菜产业、加快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水果、核桃、竹子产业、打造花药产业”的建设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特色产业为导向,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县域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在种植上形成红塔、江川、通海花卉生产基地,红塔鲜食葡萄、草莓生产基地,新平、华宁早熟柑桔生产基地,元江热带花果基地,新平、元江、峨山、华宁、易门生物药基地;养殖上形成江川仔猪生产基地,红塔、新平、易门生猪生产基地,红塔、通海禽蛋生产基地,华宁、易门肉鸡生产基地。

增投入,稳基础。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依据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及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抓好农业产业招商,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千方百计突破金融合作瓶颈,扩大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围绕产业配套升级、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农业庄园发展要求,整合各部门资源,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农业基础和装备进一步夯实,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严监管,保安全。切实加强源头控制,推进标准化生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模247万亩、畜禽养殖基地475户、水产养殖基地17.11万亩,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整体推进县区全覆盖;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开展红塔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狠抓综合执法,加大检测检查力度,实施“检打联动”,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8.3%,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100%。实施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程,认真落实畜禽“免、检、监、驱、治、消”等综合防控措施,发生疫情果断处置,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抓改革,增活力。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3年全面完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2万亩。 创新农村“三资”管理,在全市74个乡镇(街道)、661个村(居)委会、6186个村民小组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建立了市级“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了管理、监督、查询网络化。实施草原家庭承包,在澄江、华宁、峨山、新平、元江五县组织开展农村草原家庭承包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落实草原家庭承包面积865.4万亩。

通过以上举措,玉溪农业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真正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呈现出了一派全力推进、发展迅速的繁荣势头。

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力

新平褚橙庄园、元江火龙果产业、澄江万家欢蓝莓种植……一批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种植企业的出现,为玉溪生态农业如何破题作出了示范,提供了方向,也将会引领玉溪生态农业迈向新的希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时下,玉溪高原特色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在新常态下推进玉溪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在谈及玉溪农业未来走向时,杨正祥认为,必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集群化、重点产业品牌化,把优势产业做大、把做大的产业做强、把粗放的产业做精,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迈向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2014年全国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达到“六化”定性要求和5项定量指标。如何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实现“六化”定性要求和5项定量指标,是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满足的新要求。

杨正祥给出了玉溪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按照保障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促增收”的基本任务,突出特色调结构、保护生态上品质、擦亮品牌拓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壮大龙头强产业,加快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精品型、示范型、外向型、生态型高效优质农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向品牌化转型升级、农业公共服务向社会化转型升级,把玉溪打造成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展示区、农产品加工与出口的集散区,走出一条具有玉溪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新常态下玉溪农业的发展要着重抓好七个转变,从而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杨正祥说,要紧紧围绕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六化”新要求,重点抓好“七个转变”,力争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一是推动生产导向向市场化转变。要发挥市场在农业经营中的导向作用,做好市场信息服务,推广订单农业,找准和适应产品市场需求;建设完善实体交易市场体系和农产品网上交易服务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打造特色品牌,重视宣传包装,强化产销推介,拓展和巩固市场份额。通过市场筛选产业、培育品牌、提升效益。二是推动生产主体向组织化转变。加快培育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的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尽快推动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当前,要把家庭农场作为玉溪市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突出出来。三是推动生产方式向产业化转变。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推动农业由单纯的种、养生产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拓展,接入加工业的“二产”,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玉溪市在农产品加工上,走在全省前列,但在整个生产链条中相对薄弱,要下决心把农产品加工产做大做强;同时,要抓住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建设的机遇,认真谋划好休闲农业的发展。四是推动生产要素向集约化转变。要通过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及信息等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产业效益。要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向柑桔、热带水果、蔬菜、养殖、加工等优势农业产业聚集,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中。五是推动生产手段向科技化转变。要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加快建设、应用现代农机和精深加工设备技术,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农业管理和服务效能,以科技创新服务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六是推动生产产品向生态化转变。要切实加大耕地、水等农业资源保护力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治土治水力度;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过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七是推动生产投入向多元化转变。要破除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公共财政投入的思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农业投融资方式,完善农业保险机制,促进金融、农业深度融合。完善农村权证抵押贷款机制,增强农业自身投入能力。

杨正祥告诉记者,玉溪农业曾在全省领先一步,要走出一条适合玉溪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道路,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适应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要求的一系列新变化,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突破制约,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农业基础。

对于县域经济底子薄、贫困县多的云南来讲,抓住机遇发展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跨越发展的重要助力。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之于云南的深远意义,绝不只是县域经济“发动机”,从全省的层面讲,事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大局。

莽莽滇中高原,巍巍群山列阵,在玉溪这方水土,深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已成为上上下下的一种共识和自觉。汲取传统农耕生产的精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玉溪,展现出了硬实力,走出了一条特色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