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锋刃》对谍战剧的突破和发展分析

《锋刃》对谍战剧的突破和发展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2:30:26
《锋刃》对谍战剧的突破和发展分析
时间:2023-01-28 02:30:26     小编:冯杰

在荧屏谍战剧如日中天、争奇斗艳已经到了极致、并引起观众审美疲劳的当前,作为央视2015年开年大戏的42集谍战剧《锋刃》,仍然能够取得相当高的收视率、赢得广泛好评,究其主要原因是它对当前谍战剧的发展进行了引领和突破,在英雄情结和信仰建构方面丰富了主题内涵,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出了其主体性的建构,在电视剧品质诉求与审美提升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努力。以下,笔者对以上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一、谍战剧的概念

所谓谍战剧,一般是指以间谍、地下秘密活动为主题,包含卧底、特务、悬疑、爱情、情报交接、暴力刑讯等组成元素的一类影视剧(本文专指电视剧,如《暗算》、《潜伏》等)。作为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之一、或曰主旋律意义的生产方式之一,自2008年以来,因其歌颂隐秘战线英雄人物主旋律的置入、惊险美学意味的放大、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强烈的冲突、逼真的人物,加上大众文化消费背景下电视剧市场和制度性管理因素的推波助澜,谍战剧风起云涌,佳作迭出,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为一种成熟的类型剧,推动了电视剧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

业做出了贡献。

二、在英雄情结和信仰建构上丰富谍战剧主题内涵

《锋刃》讲述在1940年,经验丰富潜伏在天津担任汪伪南京政府特务委员会天津站主任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沈西林,因与组织失去联系而陷入孤军奋战的危险境地,但他从未放弃信仰,想方设法寻找契机获取情报,并设法传递给党。与此同时,原天津的国民党中统特务头目范江海化身为天津法租界巡捕房班头谭华,伺机取得情报以供给重庆国民党政府。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老周利用已故共产党员韩培均的养子韩子生在电话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及其为父报仇的急切心理,对其进行培养和训练,伺机传递情报。狠毒狡猾的日本占领军天津情报机关头目武田弘一则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志在摧毁包括国共两党地下组织在内的各种反日力量。天津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报战。沈西林利用特殊身份,取得日军印制假钞、零式战斗机图纸、扫荡计划等情报,通过韩子生传递给共产党。日军投降前夕,沈西林得到国民党中统与日本宪兵勾结,计划摧毁共产党地下情报网的重要情报,并迅速传递出去。老周精心布置,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沈西林则在身受重伤不省人事中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并押往北平。

谍战剧的主题一般比较单一:通过对敌我双方间谍、特工、情报人员在错综复杂艰苦备至的环境中苦苦坚持和挣扎之穷形尽相的精雕细刻和大肆渲染,揭示博弈双方最终结局,即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但是这样的主题是要通过丰富内涵来强化的,这也正是最能考验编导人员功力之所在。《锋刃》没有像某些谍战雷剧、神剧一般不顾史实和事实去胡编乱造、生搬硬套、大量制造噱头,而是瞄准了英雄情结和信仰建构这两个因子,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谍战剧的主题一般比较单一:通过对敌我双方间谍、特工、情报人员在错综复杂艰苦备至的环境中苦苦坚持和挣扎之穷形尽相的精雕细刻和大肆渲染,揭示博弈双方最终结局,即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但是这样的主题是要通过丰富内涵来强化的,这也正是最能考验编导人员功力之所在。《锋刃》没有像某些谍战雷剧、神剧一般不顾史实和事实去胡编乱造、生搬硬套、大量制造噱头,而是瞄准了英雄情结和信仰建构这两个因子,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其次,情报人员信仰的坚定建构了谍战剧的品质。这在剧中男一号沈西林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显现的格外突出。作为伪南京国民政府特务委员会天津站的主任和东华洋行经理的沈西林,在日据时期的天津是八面玲珑、到处都吃得开的人物,甚至他日日虚与委蛇的日军竹机关情报长官武田弘一都认为他是个极难对付的角色。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打入敌人心脏的中共特工。为了严格保密,确保安全,他只能通过一个单线联系人才能听到党组织的声音,然而更多时候他处于没有联系人的真空状态。他一个人孤立无援,充满无助感,苦闷、失望甚至失意。这时候支持他周旋在日本人和汉奸走狗之间的,就是他对共产主义坚如磐石的信仰了

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突出主体性建构

总体而言,许多谍战剧创作在塑造人物时往往失落其主体性。首先,人物塑造逻辑是由外在社会问题直接决定人物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乃至其社会实践的。它们过多地表现了主体如何受控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等,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人物主体的怀疑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完全脱离了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的个人能力,从而使得人物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对于社会环境的调节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它们用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刻板模式将人物的主体性抽离。例如,一描写反派人物就是粗鄙、颟顸、愚蠢、阴险、残酷、暴虐,让人物个性消融于事先已经定位完备的符号中。第三,将人物的外部实践活动集中表现为社会事件的冲突,以构成电视剧的情节卖点,用离奇的剧情冲突遮蔽人物主体的思想灵魂的蜕变历程

而《锋刃》对人物主体性地位进行了重新确立,使得作品中基本上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丰满、多维、立体的。流程透明虽然同其他谍战剧一样也有精心设置的故事悬念、流畅精密的叙事技巧,但《锋刃》中的人物没有像其它谍战剧被牵强附会的外在冲突情节所控制,也没有将信仰作为冰冷的枷锁,而是将微观的个人精神主体、思想的蜕变、灵魂的升华等生命内在历程置于宏大的暗战叙事中演绎,并在国家政治话语的隐形书写与消费主义文本的盛行之间的平衡进行巧妙施控。这种镜像与历史的融合构成的主体体验渴望与思想灵魂活动,在剧情结束后,仍以某种顽强的形式悄然存在着。这在韩子生这一形象的塑造上显得格外突出。韩子生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会学校学生,当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父亲蹊跷被杀,给他的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他改头换面,托人找了一份电话维修员的工作,一面心系为父报仇,一面继承父亲遗志接替其情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一个天真单纯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心思缜密、有勇有谋的情报人员。剧中从他对父亲的亲密感情、对邵老栓和老谭的复杂感情、对兰英的从抗拒到理解再到敬爱的亲情、对莫燕萍的朦胧情愫、对孙文娟的爱怜情感、对日本监督和日本军人的无比憎恨等诸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反映出抗战时期普通少年从自发抗日到自觉抗日的心路历程,令人信服。

四、努力提升电视剧品质诉求与审美意蕴

要探讨谍战剧的品质,就必然要追溯剧情所体现的特定历史语境、特定社会环境中文化根基对人物的影响。如果将其看做是民族文化、历史进程的实用化、通俗化的记载,那么它更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家园观念的沃土,在本土意识中折射出审美意蕴,并将之浑然弥漫于谍战剧通俗文化的整体思想之中。韩剧、美剧、英剧、日剧、泰剧中的谍战剧都在自己本土意识、文化诗性的基础上雅俗结合,形成具有各自国家文化特质的表现特征,使谍战剧因为文化的灌注而获得生命。相对而言,《锋刃》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体现出民族特性的深度与热度,体现出在镜像观照中对文化诗性进行重构的努力,将现实的复杂、历史的沉思、哲学的睿智注入其中,努力将三者相互融合交汇,追寻自身特性,发掘美感和灵性,进行审美提升。

五、结 语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形态存在,用诗性品格度量《锋刃》内在的温度和外在的高度,我们发现它首先满足了观众对谍战故事的审美守望。《锋刃》中人们为了获取情报、传递情报、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和同志所经历的一切,能够让人们在茶余饭后看电视消遣的时候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神秘体验和精神洗礼,而不再是一味视觉快餐式的欲望体验,从而在冷峻尖锐的问题折射中注入温润和柔韧,在世俗沉重的表现中融入闲适和机趣,让个体的生命、精神、命运全部在谍战剧的哲思演绎中建立起来。《锋刃》在当前的谍战剧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对推动谍战剧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