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深刻启示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深刻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1 00:01:00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深刻启示
时间:2023-06-01 00:01:00     小编: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在推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一要高度重视文化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推动文化发展;二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实践;三要牢牢把握住文化建设上的领导权,并不断提高党的文化建设领导水平;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五要正确处理批判、继承、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正确的方法推动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2-0069-06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文化建设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文化发展,在取得丰硕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还形成了一系列丰富而宝贵的文化建设经验,对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文化建设中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要高度重视文化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推动文化建设

文化的发展程度首先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纵观建党95年来的文化建设发展史,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将文化建设与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紧密结合,推动其共同发展。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作用。此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因此我们党在此时期主要是从推动革命和民族解放的角度来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强调以先进文化思想来唤醒人们的斗争意识,通过文化思想工作来吸取民众参与到革命中来。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指出:“文化思想上的问题亦当注意,这是吸取知识阶级,使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工具的入手方法。”毛泽东等认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来说,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毛泽东还指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强调要建立反映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政治、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将“文化”摆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位置上来认识,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文化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而掀起了文化建O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结合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我们党同样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我们党又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党的十五大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由此进一步巩固。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形势瞬息万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科学技术也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主要从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等层面来考虑文化的重要性,推动文化发展。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针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三个“越来越”的表述,即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其扩展为四个“越来越”,即增加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还深刻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复兴。”

纵观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启示:一是文化与政党和国家发展的紧密相关,文化的发展程度首先有赖于其在政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位置,依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要始终将文化建设纳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战略位置来认识。二是文化建设必须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从我们党的文化建设历史可以看出,历史上我们党的文化建设是有着深厚基础的,是深深扎根于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任务之中,并从中获取养分和动力的。我们党的文化建设也不是单骑突进的,而是与其他各项建设相互配合、协同并进的。这启示我们,党所处的历史阶段不一样,面临的历史任务不一样,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也将不一样。我们必须从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出发,把握时代主题、紧扣时代脉搏,高举先进文化之旗,用先进文化凝聚力量,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获得深厚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养分动力。

二、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实践 文化建设是一种意识形态色彩很强的高级精神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否则,必将误入歧途。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开始,就鲜明地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并结合中国革命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党的文化建设,从而为我们党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毛泽东就指出:“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在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之后,我们党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根本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也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在文化建设中确立了“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后来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曾一度走入误区,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失去了R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背离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在文化领域拨乱反正,冲破“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相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作为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我们党相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得到繁荣发展。

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反面的教训都深刻地说明: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断推进其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文化建设沿着正确道路和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务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根本指导,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前苏联的垮台就是一个深刻教训。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指出苏联的精神“垄断”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造成的,极力倡导“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等新思维,提出“取消意识形态垄断”,推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果造成了主流文化的丧失,给苏共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巨大灾难。二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不断获得生命力,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指南。

三、要牢牢把握住在文化建设上的领导权。并不断提高党的文化建设领导水平

注重党对文化的领导,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重视的命题。我们党从早年开始就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特别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我们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文化革命也不例外。瞿秋白提出:“文艺革命上的领导权的争取,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严重任务”,一切革命的文化团体,必须“为着文化运动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而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党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权,保证了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和文化建设上的领导地位。张闻天指出:“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五四’以后,则是在一般工人阶级的领导之下了。”毛泽东也指出:“在‘五四’之后……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到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膀上。”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有了巨大的进展,在文化理论、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促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然而,在此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我们党缺少治国理政的相关经验以及理论上的不成熟,再加上受教条主义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我们党在领导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给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主要体现为没有正确处理好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过于强调和突出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而忽视了文化的审美娱乐和经济属性,忽略了文化建设应该遵循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以是否符合政治要求当作文化建设发展的唯一标准,文化沦为政治运动的工具,我们党在早前确立的文化建设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被摈弃,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度陷入误区。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强调要巩固和完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党中央多次强调尊重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再简单地让“文艺服从于政治”,提出文艺创作中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再次确立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邓小平深刻提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两手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各种不良思潮对主流文化形成了严峻挑战和冲击。对此,我们党强调要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强化阵地意识。江泽民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掌握在党手里”,“各级党委都要增强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21世纪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文化渗透,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牢牢坚持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胡锦涛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领导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讨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进行论述,指出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要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我们党95年来文化建设历程启示我们,牢牢把握和不断提高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水平能力,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文化方针和原则,什么时候文化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的文化政策错误,文化建设就会陷入误区。当前,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文化渗透,我们党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文化领域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突出、熟悉文化工作、善于把控意识形态复杂局面的现代化文化管理队伍,加强对各级文化工作领导者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的水平。二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按照政企分开原则,促进政府部T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三要加强文化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把我们党的正确文化建设思想上升为国家意志,落实为实践准则。

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文化建设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我们党的文化建设必须以人民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广大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时期,在文化建设中摒弃“左”倾关门主义,提出建立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大批文化人士和知识分子,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对此,毛泽东深刻指出:“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指导下,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以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成立了各种文艺社团,创办了多种文艺期刊,创作了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极大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主人,我们党提出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强调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毛泽东提出:“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作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出现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后来,由于反右倾扩大化和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一批知识分子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身心受到摧残,文化人才队伍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也大大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作积极性,导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得到重新确立,文化人才队伍逐渐扩大。邓小平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他还强调必须要十分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江泽民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人民的历史创作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他同样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认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方向、抓队伍建设。强调一定要有一支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高素质的宏大队伍。胡锦涛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他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文化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了解读,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牢牢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方针,高度重视文化人才的重要作用,这才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创作积极性,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给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才支撑,从而保证了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在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深刻吸取这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一要高度认识广大群众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要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我国文化前行发展的强大牵引。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创作必须坚持面向群众,关注群众、贴近生活,文化政策的出台必须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的意愿。二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和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相信群众的智慧,发动群众力量。三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人才队伍素质,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文化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的领头羊和攻坚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的中坚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五、要正确处理批判、继承、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正确的方法推动文化建设

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建党9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中既重视对封建腐朽文化的批判,又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主张在继承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对历史文化应采取既批判又继承的态度,他说:“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心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在正确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一些腐朽落后的封建文化被批判,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被吸收,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养料,从而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这条方法进一步归纳提炼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文化建设方针。新中国初期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我们主要学习借鉴了苏联的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放异彩。改革开放之后,各种西方思想文化纷纷涌入国内,一方面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为此,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认识到文化建设不可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拔根塞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批判、继承、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我们党这一正确的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了大量的外民族优秀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当前,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深刻吸收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这条历史经验。具w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发掘力度。目前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已经吸收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了外来文化,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相比,还做得不够。尤其是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还没有挖掘和提炼出来,即使挖掘出来了也没有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发掘引进力度。二要做好文化资源的整理甄别工作。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既包含了诸多精华,又包含着很多糟粕,必须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甄别,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尽快成立权威的文化评价官方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评价标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进行评价和区分,引领社会文化风尚和人们的审美品味。三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创新。一方面要大力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进步思想,充分挖掘和诠释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又要推动其内在意蕴的变革和创新,将其融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基因。另一方面要在大力引进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努力对其进行消化,使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用中国的语言进行阐述,实现创造性的转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