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重庆市渝遂高速公路云雾山隧道区地质环境调查分析

重庆市渝遂高速公路云雾山隧道区地质环境调查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3 01:29:15
重庆市渝遂高速公路云雾山隧道区地质环境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23 01:29:15     小编:

【摘 要】隧道工程的修建在促进社会交通发展的同时也对周边地质环境形成了破坏。本文通过对渝遂高速公路云雾山隧道区地质环境的野外调查,总结了隧道工程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划分,提出了隧道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建议。

【关键词】云雾山隧道;地质环境;调查

0 工程概况

1 工程地质条件

2 水文地质条件

云雾山隧道横穿沥鼻峡背斜轴部及两翼,穿越岩性主要有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少量块碎石类。由于隧址区特殊的地貌形态,“一山两岭一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内气候湿热,植被发育,雨量充沛,既是地表径流丰富,也是地下水可以不断获得必要的补充的有利条件,形成区内较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由碳酸岩岩溶水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两类组成,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由于特有的隔挡式构造条件和嘉陵江水系的切割,在槽谷内形成封闭的贮水单元,出露多处溶洞水,在槽谷南端,由于碳酸盐岩在背斜没端被须家河组覆盖,而呈埋藏型岩溶水,在南端出露三处温泉。在背斜两翼由于煤矿开采,碎屑岩孔隙裂隙水沿煤洞坑道排出,形成多处煤洞水。

3 地质环境调查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云雾山隧道的修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水资源漏失、地面塌陷、地表裂缝、房屋开裂等,其主要主要分布于隧道上方及两侧0~3000m的岩溶槽谷区,地质环境影响程总体上由隧道顶部向两侧逐渐减弱,其强弱程度与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根据地下水疏降程度以及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情况将隧址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严重影响区、中等影响区和一般影响区。严重影响区主要表现为井泉干枯、地表水干涸、地面塌陷和房屋开裂等,其主要分布于隧道穿越的沥鼻峡背斜槽谷地带的隧道顶部及两侧0~1000m的范围,由隧道顶部向北延伸至白沙河,向南延伸至陈家湾;中等影响区主要表现为地表水体和井泉等地下水露头减少过半或者当地农民饮用水点的水源减少过半,其主要分布于隧道两侧1000~1800m的槽谷区和隧道两侧0~500m的砂岩地层区;一般影响区表现为地表水和井泉等地下水露头基本无变化或部分减少或者当地农民饮用水点的水源有一定量的减少,主要分布于隧道两侧1800~3000m的槽谷区、隧道两侧500~1000m的砂岩地层区和隧道两侧0~500m的泥岩地层区。

4 结论及建议

云雾山隧道的修建引发为水资源漏失、地面塌陷、地表裂缝、房屋开裂等地质环境问题,破坏了隧址区的地质环境,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1)在新建隧道建设之前及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水环境影响,充分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方案比选,尽量避开水环境敏感点及地质特殊的地带,避免施工上难度加大和对水环境的不良扰动。确实无法避开,应充分进行地质钻探、超前地质预报等工作,以便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技术措施,保证工程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新建隧道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应规定为隧道轴两侧各1000~3000m为宜,其中特长岩溶隧道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大评估范围。

(3)尽快建立重庆市地质工程水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体系,加强对地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验收等各环节的水环境保护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促进地下工程建设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石春,陈光宗.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J].世界隧道,1998,5:8-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