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5 00:23:12
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时间:2023-02-05 00:23:12     小编:

【摘 要】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廊坊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环境恶化及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使该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亟待加强。我们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领导体制,建设生态道德教育队伍,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京津冀区域环境规划,大力开展周边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等各方法,培养廊坊地区农民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生态道德知识、养成生态道德行为。

【关键词】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反映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对自然的尊重,就是生态道德的本质特征,它把“人与自然是否和谐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1](p95)。生态道德教育是在横向比较、纵向扬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德育观和新的德育范型,它教导人们,不仅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人对自然环境的自然行为都要进行伦理评价。

近几年来,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态破坏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逐渐形成了传统的点源污染与新兴的面源污染并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的现状,农村环境保护压力巨大。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过程中,包括新型农民的生态道德品质,因此无论是从农村或从新农民的整体发展来看,亦或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加强农民的生态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廊坊市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困境。

1.1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1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农村的生活垃圾既有农村自身的产生出来的,也有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村生活垃圾出现了像城市垃圾一样的“趋同化”。尤其在城郊和两县的交界地带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如三河市燕郊镇西城子村旁边有一个处理燕郊地区垃圾填埋场,污染十分严重;大厂回族自治县邵府乡双臼村农村的“垃圾带”。这些垃圾堆中,各式各样的垃圾袋、食品包装袋、农膜、橡胶制品、电池、农药瓶等掺杂其中。由于这些垃圾不易降解,加上农村垃圾不像城市垃圾那样得到及时的分类处理,农村垃圾越堆越多,垃圾混杂,长久以往,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廊坊市一些地方的农村如大厂三河的肉牛养殖、广阳区北旺乡的奶牛养殖养殖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农户的农业养殖普遍规模不大,具有“散”、“乱”的特点,这加剧了环境污染。由于畜禽养殖户基本上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畜禽粪便对周边的水源、土壤和空气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农民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而在畜禽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由于选址不合理,造成畜禽粪便不能及时为农业利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理。

1.1.3农村工业污染突出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廊坊市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主要以化工、机械、建材、木材、食品等行业为主,对于解决贫困,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受制于天生的弱点,民营经济起点低,规模小,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有的企业甚至非法排放工业废料,如霸州市两家金属制品公司向林地水体倾倒工业废物,给当地造成严重的污染。[2]农村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1.4农田面源污染问题

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型农民的全面发展包含着农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不管是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新型农民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都需要生态道德教育,显示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廊坊地区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如何?对此课题组对廊坊地区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做了社会调查,就调查结果来说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廊坊地区农村居民的环境知识相对比较贫乏,获取生态知识的途径也是比较单一。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认知主要来源于零散的新闻传媒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缺乏较为广泛的摄取渠道,农民生态道德认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差,在学校里也只是在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间接地了解到的,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

生态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生态道德认知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也就是说,生态道德行为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就调查借来看,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行为存在失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民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家把治理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政府。例如农民向河里或道路上扔垃圾,这是大家都非常痛恨的事情,但是谁也无可奈何,政府组织人力、物力清除垃圾,但是村民自己却不愿意组织起来,或者自觉地处理垃圾。造成了生态行为的不主动。

2.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2.1生态道德意识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等,都是在强化生态道德意识。在培育生态道德意识的过程中,要对农民讲明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使其生态忧患意识油然而生,还要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农村生态问题主要是农民造成的。而廊坊地区位于首都经济圈内,廊坊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2.2生态道德知识教育

生态道德知识育主要是通过生态知识教育和生态道德知识教育,使受农民真正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明确善恶标准,进而培养出良好的生态道德能力。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用一些引起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的事例,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教育农民,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生态的危机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心。还要积极学习我国颁布的《环保法》等一系列法律及地方制定的旨在保护环境的法规法令如廊坊文安县制定的《农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及教育引导制度》。

2.3生态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作为生态道德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关键性环节,也是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习惯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日常行为中,农民养成的生态道德行为是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归宿。倡导农民科学合理地消费、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提倡简朴倡导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主动购买在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友好和对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克服形式主义,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廊坊地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发展对策探讨

3.1建立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领导体制

农民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对象广泛、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因而需要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社会的工作机制。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只有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导向,指挥棒的导向正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成为普遍行为。

3.2挖掘廊坊教育资源,建设生态道德教育队伍

在建设生态道德队伍时,可以大力挖掘廊坊地区的教育资源。廊坊地区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本专科及高等技校达数十家,仅燕郊就有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等6所高校,师生近10万人,其中一些院系的专业涉及生态道德教育,可以聘请从事生态专业教育的教师举办讲座,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环境保护内容纳入教学体系。通过学校教育,激发大学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遵守最起码的生态道德规范做起,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引导德育主体领悟生态学的真谛,激发其生态道德情感,促进其生态道德品质的自觉生成,不断提高生态道德行为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在校大学生设立基金项目进行环境状况调研,鼓励大学生开展“环保下乡”走向农村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3.3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

3.3.1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区域环境规划

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区域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以区域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等为约束,严格划定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线,合作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性生态廊道建设,廊坊市必须充分发挥“京津走廊”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将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区域环境规划之中,这势必然会大大加强廊坊地区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制定环境规划时,三地应当以问题为导向,寻求解决的方法,设计有效的措施,切忌“同床异梦”。规划的制定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井然有序。二是应明确谁跟谁协调、谁跟谁一体化的问题。

3.3.2大力开展周边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

在政府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如环境知识竞赛、清洁行动、生态环境污染事件讨论会等,增加公民环境保护的兴趣,培养公民生态道德情操,就是要注重讲节俭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等做起,讲节俭还要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花草树木、野生动物、人文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争做树立勤俭节约风尚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参与保护”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了解乡镇企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尤其要提高乡镇行政部门、企业领导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自觉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在农村的蔓延。

3.3.3强化媒介宣传作用

为了将生态道德深入到农民心中,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态道德宣传方法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宣传设施,如村广播台、地方电视、村宣传栏、墙上标语、露天电影等宣传生态道德。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同的村庄还应该给农民预定一些关于农村环境、农民致富的报纸、杂志。此外,要不断创新宣传类型和宣传渠道,如制作卡通画、宣传挂历、年历等,也可以在传统的节日中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演出。市相关环保部门开展创模展板巡展活动。在市集、广场等人群集中地点组织开展创模巡展活动,并深入辖区农村及乡镇企业开展宣传,广泛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师生、社区居民观看创模巡展。

3.3.4利用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进行教育

从经济角度来讲,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发展的问题, “即 ‘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当’的问题”[4](p74)。因此道德教育要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发展新产业。生态道德教育只有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激发农民学习生态知识、运用生态知识的积极性。结合乡镇规划,调整产品结构,改善企业布局。对能耗高、浪费大、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应视情况不同分别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环保达标的企业予以奖励。

3.3.5健全廊坊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农民“他律”

法律与道德虽然分属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法律与道德具有外在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法律与道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亦即内在的必然联系。”[6]因此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廊坊市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实施的重点,制定和完善规章政策。必须抓紧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法规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 [科]

【参考文献】

[2]李新苓.向林地水体倾倒工业废物6人因污染环境罪被捕[N]廊坊都市报,2014-5-5.

[4]花明等.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6]陈晓东.我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