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CRTSII型无砟轨道板与CA砂浆产生离缝的原因浅析

CRTSII型无砟轨道板与CA砂浆产生离缝的原因浅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4 00:48:04
CRTSII型无砟轨道板与CA砂浆产生离缝的原因浅析
时间:2023-02-04 00:48:04     小编:

【摘要】高速铁路CRTSII型无砟轨道在施工过程中,轨道板与CA砂浆调整层出现离缝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通过对轨道板温差变形进行观测,根据观测数据对轨道板温差变形的规律进行了总结,进而浅析了轨道板与CA砂浆调整层产生离缝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关键词】 CRTSII型无砟轨道 轨道板 CA砂浆 离缝 温差 变形

1、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简介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由钢轨、弹性扣件、预制轨道板、CA砂浆调整层、连续底座板(桥上)/支承层(路基上)、滑动层(桥上)、侧向挡块(桥上)等部分组成。见下图:

桥上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图

2、问题的提出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流程如下(以桥上施工为例):滑动层→底座板→粗铺轨道板→轨道板精调→灌注CA砂浆调整层→轨道板纵连→铺轨→侧向挡块。施工过程中,在CA砂浆灌注后约10天后,轨道板和CA砂浆调整层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离缝现象,离缝位置绝大部分出现在轨道板四角部位(见下图)。

3、产生离缝现象的原因浅析

根据离缝位置绝大部分出现在轨道板四角的现象,初步分析是由于轨道板温差变形引起的。可通过轨道板变形观测进行验证。

3.1、观测方法:选择了桥上3块轨道板进行温差变形观测,每块轨道板底埋设4个温差电偶,用于测量轨道板底面温度;轨道板表面温度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千分表变形观测点6个,布置位置见下图:

轨道板温度与变形观测布置图

说明:1~6为千分表编号,位于精调爪附近; Ⅰ~Ⅳ为温差电偶编号,位于板端和板中(轨道板底)。

3.2、观测过程及观测数据

观测板号:L74984,L74985,L74986,三块轨道板于2010年7月4日早晨6点左右灌注完成并开始观测,至7月6日观测结束。

观测数据:

3.3、数据分析(说明:表中千分表数值变大表示轨道板上浮,数值变小表示轨道板下沉)

以编号L74984轨道板测量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其他两块板变化规律相似。 通过分析6块千分表读数随时间的变化,轨道板变形存在以下规律:

③、从温度监测数据中可以看出,轨道板表面温度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轨道板底部温度变化幅度,轨道板表面在升温过程中(夜间至中午),轨道板边缘向下翘曲;轨道板表面在降温过程中(中午至夜间),轨道板边缘向上翘曲。通过2天的观测数据可以推论轨道板变形每天按此规律循环。三块板2天的观测数据向上、向下变形的幅度在0.1mm至0.45mm之间。

4、数据分析总结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轨道板表面在升、降温过程中,轨道板边缘会发生方向相反的翘曲,每日一个循环。轨道板四角处于横向、纵向变形的叠加区,其变形幅值大于其他区域。当轨道板和CA砂浆调整层接触面因轨道板翘曲产生应力大于其和CA砂浆调整层的粘结力时,便会产生离缝现象。当然这只是通过现场观测数据得出的定性的分析,灌注CA砂浆后的轨道板,底表面受到CA砂浆的约束,上表面及侧面处于自由变形状态,其温差变形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并通过更为严谨的观测加以验证。

5、建议改进措施

目前的CRTSII型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在轨道板精调灌注CA砂浆后,对轨道板纵连间隔时间无明确规定。建议应及时对灌注完成的轨道板进行纵连及宽接缝砼浇注,使其连接成为整体,这样就减少了轨道板的自由变形面,进而降低产生离缝的可能。根据施工现场的观察,产生离缝的时间约在灌注砂浆后10天左右,建议在轨道板完成砂浆灌注后10天内完成纵连及宽接缝浇注。上述建议尚未得到工程实践验证,仅供参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