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二人场子:黄土地趣舞

二人场子:黄土地趣舞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21:39:22
二人场子:黄土地趣舞
时间:2023-08-04 21:39:22     小编:

二人场子:从“斗”到“逗”

陕北秧歌中的二人场子是秧歌艺术中的精华,以一男一女表演的舞蹈形式为主。男角俗称“挎鼓子”,女角俗称“包头”。在传统的踢场子中,多表现青年男女或一对新婚夫妇间的嬉戏逗趣。旧社会,多反映夫妻间打架争斗的情节。解放后,随着新秧歌运动的影响,摒弃了严重的落后的夫权思想,摒弃了“斗”,改变为青年男女间相互爱慕的“逗”。这种由“斗”到“逗”的转变实属陕北“二人场子”的内容方面质的飞跃。

演变:与时俱进的感染力

二人场子兴起于明末清初。旧时的秧歌艺人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和婚姻制度的束缚,表达人们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简单地编创了一种即唱即说还夹武功表演的“对对戏”。后来艺人们在继承前人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增强了舞蹈性和技巧性,逐步演化为一种只舞不歌不唱的重点抒发内心情感的独具风采的民间舞蹈。

过去,受封建思想影响,这种一男一女表演中的女角却由男子装扮,俗称男扮女。因为只有男扮女才避免别人说闲话,如果单纯由一男一女表演的话,这个女的甚至有嫁不出去的风险。在陕北大地上,这种男扮女最好的表演者大概算得上已故的著名绥德籍艺人李增恒,艺名为六六旦。民间流传“宁看六六旦,不吃油捞饭”。他的扮趣美、表演美有诗为证:“老头巧把姑娘扮,挥舞彩扇百花绽,年过花甲‘六六旦’,行如流水好身段。当年进京去会演,‘六六旦’把人迷倒一大片;中南海里把艺献,主席夸完总理赞。”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二人场子逐渐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内容上表现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这种逗趣的占了主流,一个是舞蹈动作也相应地丰富了许多。此外,一男一女的表演开始逐渐取代一男与一男扮女的表演。

改革开放后,二人场子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原来的表演者多是地道的农民。后来发展为有专业人员参与的舞台艺术舞蹈。原来的表演基本是固定的动作和套路,后来逐渐演变为即兴发挥的鲜活舞蹈,吸收了多种姊妹艺术的长处。其神奇在于:即便是知名艺人“踢”同一个“场子”,一次一个样,次次不一样,所以,这种艺术的随兴美、变化美、鲜活美成了吸引人们喜欢看的重要原因。民间有诗这样赞美:“哥哥挂鼓架式硬,妹妹包头长的俊,你踢飞脚我放叉,爱坏多少年轻人。”

二人场子中经过秧歌艺人的不断探索,发展到现在,在吸引观众、感染观众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表现未婚的男女爱恋或者已婚的男女爱恋的主题方面,趣味真正浓地到了化不开的地步。在这方面,年轻艺人和中年艺人的表演各有其美。年轻艺人的表演由于体力好,腰腿灵活,所以动作更灵巧、坚持的时间相对长一些,适合年轻观众的欣赏需求。中年艺人则擅长意趣、情趣、理趣的展示与表现。中年艺人不仅有生活经验,更有舞台经验。用老百姓的话说,在打情骂俏方面不害羞,可以做到无拘无束、无遮无掩。但是,中年艺人一般体力有限,在两分钟内表演剧烈舞蹈动作可以,超过两分钟其实已经非常困难。不过在专家眼里,更青睐中年艺人的表演。

奔放的表演形式

在表演动作方面,有走有扭有摇有摆有踢,有闪有颠有柔有脆有俏,随时转换、随地变化,时而拳出云卷波浪翻,时而脚起电闪箭离弦,时而身软如柳露明月,时而步飞似风水飘船。绥德艺术家林荫先生总结其动作要领为:“劈石捣山拳”“盘臂推风掌”“抱拳蹬尘腿”“提步踏云”“喜鹊登枝”“抽身拂尘”“飞蝶扑面”“踏尘望月”“蜻蜓点水”“杨柳摆身”“风卷残云”“飞鹰扑食”“猛虎下山”“蛟龙腾空”等。

其实,再好的舞蹈动作没有表情的配合,其意趣、情趣、理趣是不能很好地展现的。二人场子的表情主要是恼与笑。当表演恼的时候,男的做一些“过分”的动作,如欲搂欲抱的动作,这时候,女的表面上害羞了,恼了。但是,内心里反而恰恰是喜的,甚至是大喜、特喜、狂喜。女的在动作上做出躲闪、躲挪、躲藏的样子,展示其独特的情致。有时,为了强化艺术效果和审美趣味,出现男扑女闪,男追女躲,男搂女避,男逗女怨,男戏女羞,男迎女进时,女突然退闪男,以为无望时女又趋前的动作。在表现这种动作时,有时至柔至狂,至妖至媚,有时如含羞牡丹,有时如水上莲花,风情万种。男的将丑角艺术、街舞艺术、杂技艺术、小品艺术融合进去,尽显狂放,女的则竭尽含羞之能事。这种美妙的逗趣情境用一首诗来表现真是再合适不过:“毛眼眼好来毛眼眼亲,爱的哥哥撑不定。端溜溜身材花眼睛,一朵莲花开水中。哥哥采花水中行,莲花飘动美死人。水灵灵脸蛋杨柳身,扑闪闪眼睛勾住魂。欲让妹子停站定,却似蝴蝶在舞动。好不容易把妹妹腰搂定,她生气打得俺肌肉疼。”艺人们通过这种表情动作的相得益彰地配合将情趣、意趣体现出来,在逗趣中展现情趣、爱趣、羞趣、妖趣、柔趣、乐趣。

二人场子在临近结束时有一个定型亮相的动作,将这种表演艺术推向顶峰。这种亮相动作有多种,一般有:女的手持彩扇跪在男的腿上,或者跪在男的背上,持续三秒钟,锣鼓唢呐突然落住。整个场地先是鸦雀无声,而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潮水般的赞叹声,把观众的惊讶和赞叹推到顶峰。这一刻,一场极为绚烂、极为美丽的爱情的火花燃烧起来,燃烧成夺目的光彩,变成了生命的绝唱。

不可否认,在乡村闹秧歌,一男一女表演这种二人场子,为恋爱者提供了平台,这是年轻人喜欢二人场子的原因。但是,在比赛类的舞台上,二人场子基本是高超艺人的专利。其实,精妙绝伦、人见人爱的二人场子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的,尤其在今天,老一辈艺人陆续离世,有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表演了。新一辈艺人只有逢年过节才出来在一些县城或者市里表演。所以有机会欣赏也是很不容易的。

二人场子是一种舞动黄土地、情动黄土地的艺术,是一种撩拨人性、展示人性的艺术,是一种抒发情怀、展示理想、再现向往、关注人生的艺术,深受百姓的欢迎。它虽然是一种无说无唱的舞蹈艺术,但是其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不少有说有唱的艺术。

二人场子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二人场子的逗趣为什么好看?其最大特点是趣味盎然,意趣、情趣、理趣通过逗趣表现出来,通过身态、神态、情态再现出来。在我看来,具体原因有:首先,秧歌队中最好的演员才能担当这种重任,他们将最精彩的表演呈现给了观众。其次,集中展现的是人性中最真实的、最隐秘的也是非常美好的情感,是人们最共同的最期盼的暖情感。再次,表演艺术中不仅集中了秧歌的精华,而且吸收了其他姊妹艺术中的精华,而且变幻莫测、变化无穷、变中见奇、奇中有趣、趣中含逗。难怪这种不说不唱的艺术胜过不少有说有唱的艺术,从美学的角度讲,那种带有全身舞蹈的动作、眼神交流的神态、出其不意的招式,锣鼓唢呐伴奏的音乐,其实将人的视觉、听觉、知觉、感觉全部调动起来,让人深度享受一种难得的舞动人性、撩拨人性、抚摸人性、慰藉人性的美轮美奂、趣味盎然的黄土地上的独特的艺术。

人们在欣赏这种艺术、享受这种艺术的同时,人有时会突然明白:人的生活不就是美美满满、乐乐活活地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吗?这种画面、这种氛围不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吗?这一刻,多少艰难、多少痛苦、多少辛酸已经远去,而多少欢乐、多少期盼、多少美好在涌动、在召唤啊!这时候,二人场子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趣味,不仅仅是一种苦难的巨大补偿,而且变成了一种生命的勃发、一种理想的展示、一种价值的体现、一种人生的向往。显然,这不仅是一种舞动黄土地的艺术,而且是一种舞动人性的艺术,更是一种舞动人生的艺术!

这才是人生的大奇趣、大雅趣、大美趣、大乐趣啊!而这种大美趣只有黄土地上的二人场子才能承载、才能再现、才能匹配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