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3:23:41
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08-06 03:23:41     小编:

摘 要:温州民办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特征,从“三维模式”的视角出发,涉及宏观战略发展模式、中观办学管理模式、微观教学实践模式三个子系统。分别呈现缺乏完善的上位法可依,宏观政策界定缺失;公私划分不够明晰,民办教育生存禁锢较重;内部失衡,民办学校自主性难以有效实现等问题。立足政策高度,统筹温州民办教育宏观发展战略;理顺管理思路,归还温州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应有权重;夯实实践基础,完善温州民办学校教学实践体系是完善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民办教育模式;问题;对策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机制灵活,民间资金充裕,“温州模式”享誉全国。为弥补公立学校教育资源短缺的不足,温州一直致力于积极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温州的民办教育种类和数量居全国之首,同时也成为国内最富代表性的四种民办教育模式之一。但温州民办教育的发展同样存在着不均衡,长期以来国家包揽办学的惯性思维不仅不符合温州当下的实际情况,而且也不利于进一步将温州充裕的民间资金转化为教育资本,从而加快实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的步伐。因此,研究当前温州民办学校的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深化对民办教育的理解,对实现民办教育的创新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温州民办教育的“三维模式”

20世纪90年代温州的民办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办学形式以个人出资或融资办学为主,学校的类型多样化,包括幼儿教育机构和各类中、高等职前教育机构,即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大专、本科及其以上的高等教育。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来分析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的现状,共发放并回收问卷265份,访谈18人,问卷访谈对象包括温州各阶段民办学校校长和教师,通过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温州民办教育模式涉及层面广泛,数据呈现特点鲜明。(如下表)

从调查情况来看,温州民办教育模式并非单一的“一维模式”,而是复杂多变的,笔者结合“教育建模”的相关理论,将其归类为“三维模式”进行分析,包括宏观战略发展模式、中观办学管理模式、微观教学实践模式三个子系统,三者相互支撑,共同存在于温州民办教育模式中,形成了一种制衡与发展的共同体。

二、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立足温州民办教育所体现的“三维模式”特征,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突出存在着缺乏较完善的民办教育上位法可依照,宏观政策方面的界定缺失较严重;公私长期以来划分不够明晰,民办教育发展的禁锢仍待进一步改善;内部失衡,民办学校办学的自主性难以有效实现等系列问题。

1.宏观战略发展模式――缺乏法律依照,宏观政策界定缺失严重

民办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和法律的调整,而现今民办教育政策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却是突出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0.75%的人认为国家对民办学校的发展问题高度重视;55.97%的人认为国家对民办学校的发展问题一般重视;23.27%的人认为国家对民办学校的发展问题不够重视。72.3%的人认为国家确实针对民办学校的发展问题从宏观上制订了一些政策和法规,但是执行力度不够,往往落不到实处。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等专门指向民办教育事业的教育政策或行政规章,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出台相对滞后,这使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很长时期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此外,指向民办教育的政策体系或相关教育法规与行政规章,自身还不健全。从纵向来看,目前只有指向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文献,有关民办学校教育、民办中小学教育、民办成人或继续教育以及其他民办教育机构的相关政策文献相对缺失;从横向来看,现有政策中,多是较为笼统地、侧重综合性地来规范民办教育相关问题。依据“教育政策”的相关理论,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体系应包含“质量、体制、经费及教师”四大教育政策。这四大政策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质量政策是目标性政策,体制政策是途径性政策,教师政策和经费政策是条件性政策。而我国现有的有关民办教育的政策体系中,涉及民办教育和民办学校办学体制的政策相对较多,而质量方面的政策相对较少,教师政策和经费政策更是缺乏。

2.中观办学管理模式――公私划分不明晰,民办教育生存禁锢重重

调查数据显示,82.68%的人认为长期以来浙江省和温州市相关部门针对民办学校的办学问题制订了一定的发展计划,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计划落实不到位现象。从其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公私划分不明晰”所带来的后果,造成了以往温州民办学校的发展不仅没有体现出民办“私”的特色,反而事事以“公”为主,存在的问题较复杂。

首先,民办学校普遍存在征地难问题。对民办学校新建、扩建用地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等,对于地方政府应该给予哪些优惠政策、哪些项目应该给予什么优惠,有关部门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民办学校用地和建设中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其次,民办学校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障。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是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优秀教师难以长期任教,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师双向流动管理混乱,民办学校师资管理举步维艰;再次,民办学校生源不稳定。公办学校一味地扩班扩编,使一些民办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有许多由公办名校所创办的民校,由于公办名校所创办的民校享有许多真正的民办学校所无法享受的优惠条件,所以这种“民校”的不断出现,在民办学校间引发了不合理的竞争,极大限制了真正纯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最后,民办学校资金周转困难。融资困难是民办学校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民办学校在有关部门登记时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银行有关规定,校产不能作抵押、担保,这样民办学校在贷款时就遇到了许多困难,致使民办学校资金周转不灵。

3.微观教学实践模式――内部失衡,民办学校自主性难以实现 民办学校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内部管理的失衡,内部失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出表现在自主性差,在招生、学科课程、人事管理、校园文化几大方面。

在招生方面,民办学校实际上不具有“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的自主权。温州民办学校招生模式基本采用自主报名,自主招生(参加统一考试)的模式,按照教育局划定的分数线和指标进行招生。但是,关于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法律条文落实不到位,个别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仍有偏见,在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广告审批和学籍管理等方面设置障碍,以至于可能影响民办学校的发展。在学科课程方面,温州的民办学校基本采用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的课程模式。虽然这种结合的模式与公办学校无异,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凸显,集中表现在民办学校整体上课程实施的投入资源不足,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课程模块过多及部分模块设置难度过高的问题,课程评价单

一、狭隘,缺乏全面有效的评估。民办学校课程实施效果评价还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持续加大对高考科目的教学投入。在人事管理方面,总体上看,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基本上都是处于摸索、实验的阶段,存在问题较多。往往以待遇作为吸引师资流动的唯一标准,造成民办学校教师的结构日益复杂,对人事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校园文化方面,民办学校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温州民办学校办学的资金主要靠学校自己创收,很多学校没有太多的财力、物力去进一步加强学校环境建设、购置设备等。另外,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方面也很不完善,许多学校无办学章程,办学特色不明。

三、完善温州民办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温州的民办学校已呈现出办学主体多,结合实际紧,学制层次全的办学特点,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高校等多层次、多门类的办学格局,已成为温州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将民间资金转化为教育资本,利用大社会办大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民办教育,才能顺应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入学难的问题,才能将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

1.立足政策高度,统筹温州民办教育宏观发展战略

完善温州民办教育宏观发展战略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政策的统筹与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民办教育的本质与公立学校是一样替政府分担教育责任,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真正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是实现民办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法律上讲,《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所做出的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应得到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关于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问题,应该明确把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作为政府应尽的义务。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千方百计地去推动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优惠。民办学校的办学用地要真正按照公益事业和教育用地来划拨。对民办学校的建设用地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等,给予哪些优惠政策、哪些项目应该给予什么优惠,有关部门要做出明确规定,使民办学校用地和建设中应该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问题。有关部门应该联合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实行民办学校聘用教师人事代理制,由县级以上教育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促进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其在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养老保险的年限可以同时计入工龄、教龄和养老保险年限。保留公办教师原身份和职称的评定、评资、评优、评先奖励、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三是在收费上,要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家长在交纳学费后,自愿向学校捐资助学不受“三限”限制。对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20%给予补助。四是解决民办学校贷款难问题。允许民办学校用教学设施以外的资产(包括学生公寓、师生食堂等),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五是民办学校教师要求向社保部门投保养老医疗保险时,能享受与公办学校一样按照事业单位投保的同等待遇。公平的大环境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是对民办教育的最大扶持。

另外,在政策法规的突破上,应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划分标准,尽快在国家立法层面规范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办法,明确民办学校的法人性质,明晰产权归属。温州作为首批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2010年以来温州市政府选取了100所优质民办学校作为改革的试点学校,改革工作取得了诸多突破,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1+X”文件)指导温州民办教育改革的实践,并在明确分类登记管理办法、明晰产权归属、允许适当合理回报、保障教师待遇等几大方面做出有益尝试。改革的力度很大,获得多方赞赏,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改革的面还太小,仍停留在部分学校试点上,改革成果要想全面铺开,必须需要国家宏观政策法规的支持,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法理依据,否则改革会缺乏法律效力,在各个层面的落实和推进将会遭遇阻力。因此,我们主张在地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的同时,国家层面应尽快完成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进一步修订。

2.理顺管理思路,归还温州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应有权重

地方教育相关部门为实现国家的民办教育目的或目标,在对本地区民办学校进行管理和发展规划时,从层次上强化中观和微观,松动宏观,形成以中观和微观为主,以宏观为辅的层次模式;从形式上形成以指导――服务式为主,以行政――计划式为辅的监督――服务式的形式模式;从功能上,淡化制约,强化激励和保障,建立以激励和保障为主,以制约为辅的功能模式。坚持按需办学,面广量大,形成以实用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以短取胜、产教结合为特征的“温州模式”。

在办学形式上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具体表现为创办多种形式、多种层次、长短结合的民办教育机构,如:全日制学校、短训机构、升学预备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教育机构等,避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冲突,突出民办教育的优势,以其灵活多样、适应性强等特色和较高的办学质量吸引一定数量的人群。尝试实行弹性收费,为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大前提下,按学校、专业、分数和教学质量、学校设施、食宿条件等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收费标准,使民办教育既可面向已经富裕起来的一部分群体,也能面向广大工薪阶层,从而扩大民办学校的生源。同时,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应由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进行。将市场竞争引入民办学校的质量监管,不仅可以在民办学校之间,还可以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展开良性竞争,从而提高其教育质量,那些质量低劣的民办学校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独立地位,切实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招生的平等权和招生自主权,取消所有限制民办学校招生的各种歧视性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挥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的作用,启动行政手段,制订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民办教育良性发展。 3.夯实实践基础,完善温州民办学校教学实践体系

民办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所包含的内容丰富而细致,包括学校招生、学科课程、具体教学实施、学生就业等。

进行特色化校本课程的探索,立足于生活、科技、社会等现实因素,强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诸多目标,探索建构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教育专家办学。确保校长的教育教学领导权力,为民办学校课程实施的资源投入提供业务上的保证。减轻教师压力,稳定教师队伍。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模块。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学实践的着眼点必须要立足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不同规格标准和要求,也为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在此前提下,民办高校只有将自我的定位认识清楚,才能在一个现实的平台上有所发展。温州民办学校欲建成“温州模式”,必须要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作为立校之本,治学之纲,精心设置专业,立足本地经济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产业形势及时调整专业,形成独树一帜的专业设置风格。精心策划就业,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学业、职业生涯的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2]李清刚,李小群.民办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3.

[3]王善迈.我国民办学校如何进行分类管理[N].中国教育报,2011

(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