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让教材习作训练内容“软着陆”

让教材习作训练内容“软着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6 12:43:31
让教材习作训练内容“软着陆”
时间:2015-09-16 12:43:31     小编:

认真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正在努力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习作大多以话题的形式出现,给师生自由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尽管如此,习作仍是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中的“苦差”。究其根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与学生的习作需求没有有效“对接”。因此,教师应努力让教材中的习作真正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倾诉的需求,使他们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从而实现教材习作训练目标的“软着陆”。那么,如何从学情出发,促使教材习作生本化?

一、趣化――让训练内容贴合学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五中的习作训练内容是这样的:“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写下来。”

如果没有充分准备,事先没有认真观察、仔细研究,习作课上学生就只能望洋兴叹。如何在“教材习作”与学生“自由言说”之间找到平衡点呢?为了达成习作训练目标,我把这次习作内容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植物朋友大揭秘”。

1.亲密接触。我提醒学生观察校园、小区、公园内的植物,发现平常植物身上的奥秘,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植物园,去亲密接触神奇的植物,发现植物王国的奥秘。

2.百家讲坛。我还组织学生开展“百家讲坛”活动,让他们介绍有关植物的小秘密,采用互动交流的方法,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3.小报揭秘。为了弄清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秘密,学生有的向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请教,有的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他们兴趣盎然,忙得不亦乐乎。最后编写出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小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神奇的植物。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准确了解学生的兴趣,估摸他们的“趣向”,投其所“趣”,将习作训练内容巧妙“趣化”为富有情趣的活动,以贴合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产生愿意接受挑战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转化――让训练目标切合学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七的训练内容是:“把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带来了各种玩具,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当我让他们编故事时,他们却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愁眉苦脸。

在学生经历了思维阻塞后,我适时改变策略――转化训练目标,让学生“聚焦”这些玩具动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编故事,给学生的想象一个抓手。学生豁然开朗,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生:我带来的是刺猬小姐,她浑身是刺,但是她想穿时装参加“动物时装秀”,但是把好几件衣服戳破了……

生:我的玩具是一只小乌贼。乌贼最大的特点是会喷墨汁。这只爱捣乱的小淘气乌贼在海洋世界里尽情捣乱之后,受到了惩罚。

生:我的玩具是小猪。 他可是个贪吃的家伙,你看他还在舔嘴唇呢!他开了一家快递公司,可是他管不住自己的馋嘴,接二连三把顾客快递的美食偷吃了……

生:我这只憨厚可爱的熊猫妹妹是不是很可爱?熊猫妹妹也有自己的烦恼,她想拍一张彩照。她到机灵猴照相馆,猴大哥帮她精心打扮,穿上彩色的裙子,戴上帽子,围上漂亮的花围巾,熊猫妹妹拍到了漂亮的彩照,可高兴啦!

……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顺学而教,考虑学生的需求,适当转化习作训练内容,学生就会积极思维,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习作训练过程中,步入自由言说的美妙境界。

三、童化――让训练内容适合学生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五的习作话题是这样的:“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它们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为什么而烦恼?请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

应该说,这样的训练内容比较宽泛,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烦恼,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学习负担重、作业太多、父母不理解自己……这千篇一律的烦恼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静思默想,学生的“从众”,其实是习作“畏难”情绪和对倾吐烦恼的顾虑。于是我身先士卒,从自己的烦恼说起:健忘的烦恼、减肥的烦恼、追剧的烦恼……教室里谈笑风生,情趣盎然。我的述说犹如烟花的引线,点燃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当班干部的苦恼、名字的烦恼、近视眼的烦恼、矫正牙齿的烦恼、个子矮的烦恼、补习班的烦恼、作为教师子女的烦恼……

在习作教学中,只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童化”命题,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适时重构、转换,激活教材习作中的儿童因子,就能让学生找到抒发情感的“豁口”,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把“学情”作为习作教学的“坐标”,就会让习作训练内容实现“软着陆”,让教材习作成为学生倾诉的需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