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2:52:44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
时间:2023-08-05 22:52:44     小编:

摘 要:双性同体观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提出的重要思想。它是一种人格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念,以性别的可换性来否定永恒不变的性别角色模式。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认为:最美好的人性应该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女气质和男性气质最终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双性同体观 伍尔夫 《到灯塔去》 和谐统一

前言:

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许多主人公和大多数艺术家都同时具有传统的男女个性特征和双性同体的意识,甚至在一些人物身上还体现了男性到女性的身体上的转变。很多人将《到灯塔去》认定为伍尔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大概是出于对这部小说在主题和技巧上的整体性的欣赏。在主题方面,《到灯塔去》直接地陈述了双性同体的艺术视野的重要性:那种既不是纯粹女性也不是纯粹男性的两者兼有的理想状态。对伍尔夫来说,“双性的心灵是易于共鸣而有渗透性的;它毫不阻碍地传达情感;它天生有创造力、光彩夺目、浑然一体”。[1]

一、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相互区别

《到灯塔去》明确地表明,纯粹的男性人格(拉姆齐先生)和纯粹的女性人格(拉姆齐夫人)都是有缺陷的。拉姆齐先生作为哲学家关注的是对真理的发现,他的大脑以纯粹的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活动,像他所说的一样,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从A过渡到Z。他感到沮丧的是他现在才到Q。拉姆齐夫人所关心的则是生活的细节、人的情感以及她与丈夫、孩子的关系。她的头脑是跳跃式的,能将不同的思想进行关联―她可以从A跳到Z. 拉姆齐先生缺乏对妻子和孩子们的注意、对重要的经济开支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和国际形势的意识。他的思维方式被莉丽讥讽为只见整体现实,只会哲理思考。拉姆齐夫人也有缺点:她经常试图指导和设计别人的生活;她不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她不懂数学和历史;她太依赖男人和他们的男性智慧。然而,她从不让自己的大脑空闲,从一件小事考虑到另一件小事。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她用爱、宽容和理解把所有的人联系起来。但到后来,局限于狭窄的视野,她已无力担负起这种作用了。拉姆齐夫妇集中体现了男性和女性等级二元对立和相互区别的现状:男人在物质世界中寻找秩序,女人在精神世界里追求整体。两性的社会角色、思维及情感的对立把男女隔绝在不同的世界,彼此不能理解沟通。他们的对立不仅是“事实”与“假设”的对立,也是“理性”与“想象”、“意志”与“情感”、男性的统治霸权和女性的广博爱心的对立。

二、二元对立的消除、双性同体的和谐统一

纯粹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同等重要,但完美的状态应该是两者的互补和和谐统一。为此,伍尔夫试图为拉姆齐夫妇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人类情感和原则寻找一条和谐统一的途径。她通过画家莉丽体现了双性同体能将两性结合的观点。

整部小说的真正主人公应该是莉丽。小说中的很大部分叙述都是通过莉丽的视角进行的,是她将小说中各个独立的因素联系起来,她的意识活动也时时对人物和生活经行着评判。作为艺术家,莉丽在物换星移、人世沧桑之中,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升华。莉丽的独立意义在于,她代表着伍尔夫对记忆的净涤和心灵的升华,是理解伍尔夫作品创作意图的一个重要线索。具有独立意识和艺术家直觉感悟的莉丽在对生命的意义经过深刻的思索和执著的探索后,最终完成了她的画,并在画中找到了答案。按照伍尔夫的观点,只有同时具备男女两性特征的人,才能取得艺术上的成就。

在《到灯塔去》中,莉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反思、审视拉姆齐夫妇夫妇的。从对自己未婚身份的自卑与犹疑到后来对单身身份的坚定,她静观着这个世界,独到地分析、审视着拉姆齐夫妇的关系和周围人的生活,而她的内心的思想与选择以及莉丽此人本身的特性也鲜明地体现了伍尔夫意图在作品中呼吁双性同体的思想。作为女性,莉丽在当时的社会中尤显特别。她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事物与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不为世俗所动,并努力从事绘画创作,而这一切都是当时社会所认可的男性的特征。伍尔夫把莉丽塑造成了一个在思想上、性格上男性化了女性,这也体现了她的双性同体思想。莉丽最终选择独身,不愿因家庭生活泯灭、丧失自我,而是在绘画艺术追求内心的平衡与满足。这也是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投射,表现了她所构建的另一种解决两性对立冲突的方法。

莉丽的性格走向成熟、走向完整的标志是成功地完成夫人的肖像画。在学习绘画的整个过程中,莉丽逐渐看穿了男权社会的本来面目,了解到了真实的拉姆齐夫妇,认识到他们各自的优秀性格,并在此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完整人格。在与拉姆齐夫妇的接触中,她受到他们的影响, 同时也保持自己的见解。她对拉姆齐夫人感兴趣, 她用艺术家的眼光审视拉姆齐夫人,想把拉姆齐夫人的精神再现在油画中。只是当时她不能很好地把“右边的这片景物和左边的那片联系起来”,不知怎样“填补前景空旷”, 并使“整体的统一”不受到破坏,因而这幅画被搁置了多年。在莉丽眼里,拉姆齐夫人美丽动人,喜欢幻想,可她也不完全认可拉姆齐夫人过分主观、只凭经验感受的自以为是的态度。她觉得“有些人认为她太主观,太强硬。而且她的美貌也可能让人不舒服”,“而且她对丈夫太软弱。她听任他暴跳如雷。而且她总是沉默不言。谁都不清楚她究竟是怎么回事”。拉姆齐夫人的形象仍旧保留了作为女性、母亲、妻子的完美品格, 并在莉莉身上弥补了女性独立的创作态度和自主意识。拉姆齐夫人和莉莉的特性的合二为一, 就是伍尔夫的追求。拉姆齐先生理性、现实,是“卓越大脑”的印记,可他刻板,是直线性思维模式。“他神经质、郁郁寡欢”,“他被惯坏了; 是个暴君; 把拉姆齐夫人折磨得要死”,“有点像伪君子”。对于莉丽来说,“不知为什么,她总是无法在两股针锋相对的力量之间取得瞬间的平衡; 那便是拉姆齐先生和她的画作; 而这种平衡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若想如愿地完成想象中的画面,就必须具有拉姆奇夫妇俩人的完整性格―拉姆奇夫人那种充满想象、直觉和富于灵性的“蓝色精神之光”和拉姆奇先生的纯朴、实在的品质―而这一直是十年间困扰她无法完成作品的原因。伍尔夫最终在莉丽的绘画中找到了和谐统一:“......一种色彩和另一种色彩互相融合,宛若蝴蝶翅膀上的颜色; 然而,在这外表之下应该是用钢盘钳合起来的扎实结构”[2]。莉丽最终完成了她的画作,这似乎象征着她终于将拉姆奇夫妇俩人截然相反的性格、品质融合为一体,实现了自己人格的整合,暗示出了两性同体、男女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三、结语

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肯定两性的差别,不刻意贬抑个人身上的异性气质。但他希望男性与女性能逐渐融合,达到男性与女性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个人内部男性成分与女性成分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2] 伍尔夫著, 瞿世镜译.到灯塔去[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38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