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魏晋时尚的审美价值与士人心态

魏晋时尚的审美价值与士人心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9:39:28
魏晋时尚的审美价值与士人心态
时间:2023-08-07 19:39:28     小编:

魏晋时代是一个美的锐感爆发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斥着死亡与恐惧的时代,当美受到了死神带着血腥味儿的威胁时,却爆发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便是魏晋的风流。中国的历史上再找不出一个这样的时代,他们把人物美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从人的风度之美走向对于绘画之美、山水之美、文学之美的追求,最终成就了一个美的时代。

1.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一般把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称作魏晋风度,并将魏晋风度的条件归纳为: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的特点则是:颖悟、旷达、真率。近年来,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开始着意于“人物美学”这一课题,出现了不少成果。所谓“人物美学”就是指在具体的“人物品藻”、“人伦识鉴”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许多标新立异的社会风尚。其中,东晋南朝文化在时尚文化层面的崇柔斥刚、崇尚华丽、尚柔守雌则更是别具异彩,这些风尚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魏晋以来玄学思潮的影响,反映了此时特殊的文人心态。

2.魏晋时期的时代风尚

2.1交际风尚

魏晋士人的交际之道主张的是张扬个性、率性而为,王徽之的雪夜访戴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由于交友的不拘礼俗,所以在与朋友相处时,他们又往往大肆相互调笑嘲谑。东晋王导在宴请周时,曾指着一只空空的琉璃碗公开嘲笑周是居高位却没有才华之人,全然不顾周的面子。习凿齿与孙绰初次见面,主人为二人引见,而孙绰嘲笑习凿齿是“蠢尔蛮荆”的南方人,习凿齿则反唇相讥孙绰是“薄伐猃狁”的北人。此时,善于调笑他人、思维敏捷,在语言上容易占上风的人是很受欢迎的,比如年幼的孔文举、机智的刘绘。

魏晋名士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清谈,从《晋书》、《世说新语》等资料中,可以看到魏晋名士常聚于一堂进行清谈,展开一场场辩论,其辩论的主要内容是《易经》、《老子》、《庄子》。《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了一则张凭的交友故事,张凭去拜见刘矗起初未受重视,而当时恰逢王鞯戎钗幻贤来清谈,客主双方在辩难中有了不能沟通之处,张凭即远远地在末座上给予分析,语出惊人,完全畅通了双方的思想。于是刘锤辞胝牌旧献,清谈了一天一夜。而且通过这次清淡,张凭的才华获得了认可和重视,从而得到了太常博士这一职位。

在魏晋名士的日常生活中,清谈是他们用来愉悦心灵的精神享受,较少赋予其功利的目的,故而这一风尚便更显得风流而脱俗。他们往往是随兴所至,信手拈来地谈论某一题目,名士们会集于王骷抑校偶得一题,便各叙其理,无论言语多寡,皆倾尽胸怀、畅叙胸臆而毕。宗白华先生曾说:“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间绝后的精神解放”,这种解放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在于清淡。如果说魏晋名士们无法在外部的现实世界中找到那个可以随心随性的落脚点的话,那么他们便把追求自由的目标落在了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体认上。

2.2 士人之美

曹丕的时代,九品论人,两汉清议之风更为盛行,于是“清”成为了六朝品评人物之美的关键词。回顾历史,没有哪一时代能比魏晋时期更加具有唯美的意识和追求。他们认为美是值得仰慕的,而且对于美的人物可以一路追随,不畏路途遥远以求谋面。

《世说新语》在对人物仪容的描写方面集中了最为优美的语言,如嵇中散的“玉山”、“孤松”之喻;夏候太初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的“颓唐如玉山之将崩”;王右军的“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总容止一门,常以玉山、岩下闪电、松下风、珠玉、游云、惊龙、野鹤、日月、朝霞、春柳等来喻人物之美,有的比喻较为直观可感,如珠玉、野鹤、日月、朝霞等,有的比喻则必须认真品味和想象,如松下风、岩下闪电等。

魏晋男子傅粉施朱,剃面熏香成为名士们的时尚,追求女性化的时尚之风大兴。其中应是与社会混乱动荡、政权更替频繁的大背景有关。此时的名士们想要进取而不得,只有在服饰上寻求宣泄。在男性容貌美的标准上,魏晋人士以皮肤洁白为美,嵇康、何晏、王衍、裴楷、卫d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的美常与玉的洁白温润联系在一起,被称作“玉人”、“玉山”、“玉树”。为了表现人物外貌之美,《世说新语》甚至还杜撰出了一个看杀卫d的故事。魏晋士人服散之风也与皮肤洁白之美的追求有关,服用五石散皮肤可呈现一种病态的白。当时贵族男性的傅粉之风一直延续到了南朝,名士何晏更是“动静粉白不去手”。

魏晋人重视人物的外在美,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对于人物的品评标准上,他们更加看重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气度、才华、品性。魏晋人追求的是内外兼备,品评人物最重真率,这一标准体现的是道家尊崇自然的原则。如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自己不堪为官的种种理由,《世说新语・排调》中的郗超毫不避讳地当面评价范启的矜持做作,如此真率地品评人物实在坦白得可爱。

2.3 服散之风

魏晋时期,名士们竞相服用五石散而成一时之风尚。然而,作为药物的五石散其实际的毒副作用已远远大于它在生理上的种种疗效,故探究时人服散之风的深层次原因就有其必要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