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人物性格与历史真实

人物性格与历史真实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8 00:10:30
人物性格与历史真实
时间:2022-11-28 00:10:30     小编:

摘要:

伏尔泰认为真实是美的第一要素,戏剧情节要符合历史的实际;莱辛则认为性格才是戏剧表现的重心,作品为了表现性格可以改编历史。莱辛对人物性格的强调与他试图要建立市民悲剧的主张联系起来。伏尔泰的戏剧观以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为基础;莱辛对戏剧的认识则以古希腊特别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为根基。在启蒙大潮中,莱辛思想的古典色彩与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莱辛;历史真实;人物性格;教育意义;古典个性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3004705

18世纪中叶,德国戏剧在戈特舍德的带领下师法法国。致力于建立民族戏剧的莱辛挺身而出,批判德国戏剧的法国化潮流,力图建立起德国的市民悲剧。在《汉堡剧评》中,莱辛对德国戏剧的法国老师们――高乃依、达希埃、拉辛、伏尔泰等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甚至对比较欣赏的狄德罗也不无微词(1)。在这些批判对象中,伏尔泰在莱辛笔下出现的频率最高,也最为莱辛关注。伏尔泰是启蒙时代法国戏剧的代表人物,他的戏剧美学被戈特舍德等人介绍到德国,给正在成长的德国戏剧以很大的影响。莱辛不赞同伏尔泰对历史真实性的强调,也不赞成他对莎士比亚的评价,更不同意伏尔泰关于法国戏剧优越于古希腊戏剧的“进步”观点。在莱辛与伏尔泰的分歧中,两人关于人物性格是否要符合历史真实的论争尤为值得注意。

一、驳“历史教科书的爱好者”(2)

伏尔泰毕生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下了50多部剧本,并有大量的戏剧评论问世。伏尔泰的戏剧观念上承古典主义,重视情节的真实性。伏尔泰把真实性看作是美的基础,认为:“真实是美的第一要素,其他种种不过是为真实锦上添花。真实是对一切语言和写作体裁的试金石。”[1]283对伏尔泰来说,戏剧创作尤其应该重视真实性的要求,“戏剧艺术总是要求可信”,所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所写的一切都应该是真实的”。伏尔泰所谓的真实,不仅是“作家所表现的事物同人物的年龄、性格、处境吻合”,更应该与史实相吻合。不仅戏剧创作要如此,伏尔泰要求戏剧评判也应该坚持这个标准。所以,他要求评论者“首要的一条便是弄清作家的言论总的说来是否真实,按当时的具体场合是否真实,以及放在作家假托的人物口中是否真实”[1]283。

因此,真实与否便成为了伏尔泰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的首要准则,凡不符合这一原则的便都需要拿到历史的审判台前审视一番。所以,伏尔泰批评布瓦洛,说他的讽喻诗《暧昧》“有违此律”,“写得很糟”;批评高乃依,说他“把西那写成一个优柔寡断的叛臣是违背史实的”,并总结说“高乃依在许多细节中违背了真实的规则”;批评托马・高乃依(3),说他的剧本《艾塞克思》犯了许多历史性错误;赞扬拉辛和莫里哀,因为“拉辛的作品中充满真实感”,“莫里哀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更有甚者,伏尔泰对莎士比亚也颇有微词。在他看来,莎士比亚在历史真实的问题上,也犯了许多错误,因为他的作品不够真实,充塞着亚洲式的夸大[2]。

伏尔泰的戏剧观念影响了正在成长的德国戏剧界。然而,莱辛对德国戏剧师法法国颇为不满,尤其是对伏尔泰,处处语带讥讽,目之为“历史教科书的爱好者”。在莱辛看来,伏尔泰对高乃依兄弟的指责是有问题的:把历史真实作为衡量戏剧作品高下的标准,是对一个剧作家的刁难,是对戏剧艺术的误解,是在“诗学当中扮演历史学家的角色”。莱辛认为二者有各自不同的本质规定性,有各自不同的评价标准;但伏尔泰却混淆了二者,他试图用历史来研究、检验剧作家的作品,把戏剧作品置于历史的审判台前,来证明他所引用的每个日期、每个偶然提及的事件、每个值得怀疑的人物的真伪。莱辛以其才气纵横的幽默讽刺说:“伏尔泰先生想做一个深湛的历史学家,这恰好是他的弱点。在《艾塞克思》这块场地上,他摇摇摆摆地骑着自己这匹战马,猛烈地反复周旋。遗憾的是,他的这些活动只是毫无意义地扬起一片尘埃。”[3]119

与伏尔泰把历史真实看作戏剧的美学基础不同,莱辛反对用历史真实性的要求来衡量戏剧作品。在他看来:“戏剧家毕竟不是历史家;他不是讲述人们相信从前发生过的事情,而是使之再现在我们的眼前;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而是以一种截然相反的、更高的意图把它再现出来;历史真实不是他的目的,只是达到他的目的的手段;他要迷惑我们,并通过迷惑来感动我们。”[3]60

概而言之,在诗与历史真实的问题上,莱辛与伏尔泰存在着三点不同。其一,题材选择的不同。伏尔泰主张诗的题材要符合历史的真实;莱辛则认为,诗,尤其是天才之诗,不必拘泥于历史真实。事实上,天才作家的作品经常而又严重地违背历史事实,有时出于胸有成竹,有时出于骄傲自满,有时则出于无意。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指责天才作家对历史的无知,我们就是可笑的。因为至高无上的天才是出于特定的目的来组织“另外一个世界”的。其二,诗的目的不同。莱辛认为,题材的选择应该服从诗的特定目的;伏尔泰忽视了诗的特定目的,一味地要求诗要符合历史真实。而历史事件是支离破碎的、充满了偶然性。诗若不加选择地原样照搬历史事件,就不能再现生活的本质与整全。所以,诗人,尤其是天才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意图,就需要把历史世界的各部分加以改变、替换、缩小、扩大,由此造出一个自己的整体。只有在诗人编织的此一“整全”之中,我们才能看到生活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认识人、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的感情。其三,评判诗的标准不同。伏尔泰用历史学家的标准来要求剧作家,用历史的标准来检验文学作品;而莱辛则试图把诗从伏尔泰的历史束缚中解脱出来,让诗获得自己的独立性。

所以,莱辛认为诗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即便是在处理历史题材时也要照顾到诗和历史本质上的不同。戏剧不是编成对话的历史,它不是纪念大人物的一项使命,也不是知名人物的颂词。戏剧情节可以选择历史事件,也可以根据需要改编这些历史事件。戏剧要以自己独立的美学标准来评论,而不能以历史学家的要求来进行。 二、莱辛对人物性格的强调

尽管莱辛否认历史真实是戏剧评判的标准,但他并不排斥剧作家从历史中选择题材。莱辛也认为,剧作家可以从历史中选择人物。但莱辛从历史中选择某一个人物的标准,不是这个人物做出了什么样的事件,而是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在莱辛看来,事件是偶然的,而性格则是本质的;作家之所以选择一个事件,不是因为这个事件的“事实、时间和地点的环境”是真实的,而是因为“使事实付诸实践的人物性格”是可取的。对于莱辛来说,性格远比事件更为神圣,因为“事件只是性格的一种延续”。不仅如此,性格之所以比事件更重要,还在于戏剧作品的教育意义并非寓于单纯的事件,而是寓于性格之中(4)。

莱辛判断戏剧好坏的标准与伏尔泰明显不同。伏尔泰以真实性为标准之一,而莱辛则摒弃真实性而以性格是否可取为标准。以莱辛的标准来衡量,性格是否可取主要在于性格是否富有教育意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许并不具备感染他人的人格魅力。所以,莱辛主张戏剧创作不仅可以而且应该超越历史真实,历史无非是姓名汇编;作家可以任意处理事件,只要它们不与性格相矛盾,而性格则需要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当面临冲突时,剧作家要选择符合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道德目的的形式而不选择历史的形式;戏剧家根据教育性目的而选择的性格与实际不符是一个可以谅解的缺点。人物的性格要比他们做过什么更重要:“一切与性格无关的东西,作家都可以置之不顾。对于作家来说性格是神圣的,加强性格,鲜明地表现性格,是作家在表现人物特征的过程中最当着力用笔之处。”[3]122

莱辛认为,人物性格可以超越历史真实。这一看法马上就遭到了“伏尔泰们”的质疑:“尽管人们给予一个诗人或一个小说家以这么多的自由,难道也允许他运用这种自由来描写最为众所周知的性格吗?如果说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事件,那么,能允许他把卢克莱齐娅描写成淫荡女人,把苏格拉底描写成好色之徒吗?”[3]172其实,如果仔细考察莱辛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我们会发现莱辛并没有走得如此之远。他虽然强调性格比历史真实更重要,但他并不会赞同把卢克莱齐娅描写成淫荡女人,把苏格拉底描写成好色之徒。在莱辛看来,“如果对性格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那么事件,只要它们是性格的一种延续,便不可能有多少走样”,“这种性格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引起这样的事件,而且必然引起这样的事件”,“性格决定了这个事件变成现实的形式和方式”[3]172-173。所以,莱辛并不认为人物性格可以无限制地偏离历史真实。他认定的性格可以改编历史,是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的。这个框架就是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格。戏剧事件的改编也是在人物真实性格基础上的改编。

莱辛不仅在理论论辩中强调性格的重要性,在他的戏剧作品中也可以见出这种倾向。读过莱辛剧本的读者一定会对莱辛笔下的“犹太人”的真诚与慷慨、“智者纳坦”的宽容与智慧印象深刻[4]。与伏尔泰重视历史形成鲜明对比,莱辛尤为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那么,对莱辛而言,人物性格的刻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莱辛认为,性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道德目的的最重要因素,而历史真实也许会不符合这个目的。所以,作家的创作有时会面临这样一个冲突,是选择符合历史真实但不符合教育目的的事件还是选择符合教育目的但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事件呢?莱辛主张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他看来,根据内在可能性或者教育性自由而选择的性格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是可以谅解的。莱辛要求作家塑造的一切性格要具有目的性:“有目的的行动,使人类超过低级创造物;有目的的写作,有目的的模仿,使天才区别于渺小的艺术家。后者只是为写作而写作,为模仿而模仿。”[3]177有目的的模仿是天才的、诗的,为模仿而模仿是渺小艺术家的,是历史的。因为“他(天才)的主要人物的气质和素养,包含着远大的目的,即教导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允许做什么的目的;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文明和可笑的特殊标志的目的;向我们指出前者在其联系和结局中是美的,是厄运中之幸运;后者则相反,是丑的,是幸运中之厄运的目的。”[3]178莱辛把莎士比亚视为这方面几乎独一无二的伟大天才。伏尔泰对莎士比亚的批评,在莱辛看来,恰恰暴露他缺乏戏剧表现的天赋。

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对性格要有所选择。不是所有的人物性格都有教育意义。在《汉堡剧评》的开篇,莱辛开宗明义谈到:“一个有才能的作家,不管他选择哪种形式,只要不单单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机智、学识而写作,他总是着眼于他的时代,着眼于他国家的最光辉、最优秀的人,并且着力描写为他们所喜欢,为他们所感动的事物。尤其是剧作家,倘若他着眼于贫民,也必须是为了照亮他们和改善他们,而绝不可加深他们的偏见和鄙俗思想。”[3]9所以,戏剧要摹仿最光辉、最优秀的人,描写为他们所喜欢、感动的事物。这样的性格和行动才是有教育意义的。莱辛批评马蒙泰尔,因为他塑造了苏莱曼二世的形象。在莱辛看来,这种人物不应该成为艺术摹仿的对象。因为他可怜而又可鄙,缺乏教育性。相反,我们观察莱辛笔下的人物,犹太旅客、萨拉小姐、明娜小姐、智者纳坦等则大多是道德的楷模。

早在青年时代,莱辛就已经表现出对戏剧的目的性的重视。1756年,20多岁的莱辛与友人尼克莱就戏剧的功能问题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尼克莱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并把当下德国悲剧水平的低劣归罪于亚氏,认为悲剧的目的不是教化道德而是激起情感。莱辛则认为尼克莱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亚里士多德。莱辛认可尼克莱的悲剧应激起情感的主张,但并不认为这是悲剧的最终目的。他认为悲剧的最终目的是使观众能够更加善良、更有道德,而激起情感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5)。不过,此时还年轻的莱辛把悲剧应该激起的情感仅限定于怜悯。11年后,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修正了当初的看法。他在悲剧应激起的情感里增加了恐惧,但仍坚持认为戏剧应通过激发情感而教人向善。

莱辛试图通过模仿最优秀的人来照亮和改善德国的市民,并以此来建立属于德国的市民悲剧。事实上,他的这一尝试并不成功。他所在的剧团很快就倒闭了,而且他的戏剧主张后世也颇多争论。朱光潜认为,市民悲剧的主张消解了崇高感,而没有崇高感的悲剧就不可能成其为悲剧。所以,他毫不客气地指责说:“狄德罗和莱辛虽然大力主张所谓‘市民悲剧’,但这种悲剧却很少取得高度成功。这是从邓南遮轻蔑地称为‘民主的灰色浊流’中冒出来的气泡之一。随着‘市民悲剧’的兴起,真正的悲剧就从舞台上消失了,代之而起的只是小说、问题剧和电影。”[5]88朱光潜对市民悲剧的认识虽切中肯綮,却也不够准确。事实上,真正的悲剧并未从舞台消失,莱辛的剧作尤其是《智者纳坦》在戏剧舞台上常演常新。莱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其戏剧主张和成就上,更体现在他的观念和个性上。 三、莱辛的“古典个性”(6)

伏尔泰秉持理性主义精神,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真实为基础。莱辛年轻时追慕伏尔泰,后来却与他渐行渐远,以至在《汉堡剧评》中把他作为主要的批驳对象。莱辛反对伏尔泰的最有力武器是亚里士多德诗学。对莱辛而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衡量戏剧高下的准绳,是判断戏剧理论是否偏离正道的依据。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因为诗表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事情,而历史描写的是具体事件。诗人之所以描写了过去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它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而是因为这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这种内在的可能性才是戏剧情节选择的根据(7)。莱辛继承了亚氏对诗更富哲学性的认识,并以之作为反驳伏尔泰这位“历史教科书的爱好者”的依据。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katharsis,宣泄、净化)。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对亚氏的悲剧观念作了详细的解释。他“用恐惧的对象来说明怜悯的对象,用怜悯的对象来说明恐惧的对象”,认为恐惧是怜悯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悲剧正是通过激起恐惧和怜悯之情而使这些情感得到净化。莱辛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德性的适度观念来解释净化,认为净化就是“既要净化根本不惧怕任何厄运的人的心灵,也要净化对任何厄运都感到恐惧的人的心灵”,“既要净化过多地感觉到怜悯的人的心灵,也要净化极少感觉到怜悯的人的心灵”(8)。莱辛认为亚氏的规则,全都立足于产生最高的悲剧效果,即使人向善。莱辛在亚氏诗学基础上,明确地提出戏剧的目的在于教化作用。在这一点上,莱辛在《关于悲剧的通信》时期和《汉堡剧评》时期的看法是一致的。青年莱辛就已经认定“悲剧激起我们的同情心,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变得更加善良、更有道德”,“同情却直接教人向善,无须我们自己参与其事;它既教化有头脑的人,也教化傻瓜”[6]20,38;在汉堡国家剧院担任顾问时,莱辛再次重申当年的观点,认为戏剧是为了“照亮他们(平民)和改善他们”、“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3]9,178。

所以,在与其他戏剧理论家出现分歧时,莱辛所做的经常是“求教于古人”,用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古典诗人来为自己及时代引路。伏尔泰显然不会赞同莱辛的这一主张,因为他是一个“持进步见解的新的剧作家”[3]59。伏尔泰认为他的民族的悲剧作家在许多作品中远远超过了古代希腊人,“希腊人可以向法国人学习熟练的表演,学习场次安排的伟大艺术”,“学习情敌们相互之间怎样进行机智的对话,作家怎样使大量崇高的、光辉的思想放射出光芒,学习……”[3]56-57但在莱辛看来,伏尔泰自诩的这些进步戏剧的美妙之处恰恰是为古人的朴素特点所不齿的。伏尔泰主张进步的戏剧观,莱辛则师法古人;伏尔泰张扬理性,莱辛则注重德性。莱辛至此已走向了他当年的老师的对立面。

在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看法上,两人再次表现出了这种差异。伏尔泰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不真实,也不能理解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鬼魂的意义。伏尔泰用“冷静的理性”在《塞密拉米斯》中创作了一个鬼魂形象。但在莱辛看来,伏尔泰的“鬼魂”只是一部艺术机器,莎士比亚的“鬼魂”则是一个真正行动的人物。两相比较,优劣立判。两者相差这么大的原因就在于:伏尔泰这个“文明开化”的理性主义者并不是真的相信鬼魂,而莎士比亚是把鬼魂当做自然的存在的。所以,在莱辛看来,莎士比亚才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继承者。

莱辛对戏剧规则的认识不仅不同于伏尔泰,也不同于他的朋友尼克莱和门德尔松,甚至亦不同于同样标榜以亚里士多德为师的高乃依、拉辛等法国的古典主义作家们。尽管法国的古典主义作家们也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指导,但在莱辛看来,他们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却是成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缩减成了几条死板的教条,并把这些教条当成戏剧完美性的唯一源泉。而正确理解亚里士多德需要“以亚里士多德的方式来理解亚里士多德”,需要把他的诗学理论结合他的修辞学说和伦理学说来理解。

不仅莱辛的诗学理论以亚里士多德为基础,甚至他的表达方式也取法于亚里士多德。莱辛认为,“亚里士多德惯于在他的书中挑起争论。他这样做绝不是轻率的,无目标的,而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思想深邃的亚里士多德几乎一直是采用这个方法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首先寻找到一位能够与之辩论的人,才能逐步达到问题的实质”(9)。在莱辛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这一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关于悲剧的通信》与尼克莱和门德尔松展开论争,《拉奥孔》与温克尔曼和斯彭斯等人论战,《汉堡剧评》以伏尔泰、高乃依、拉辛等人为论战对象。在与这些论敌们的论战中,莱辛无一不是以亚里士多德为理论根基。所以在此意义上,托马斯・曼把莱辛视为一个“古典作家”,一个“神话类型的人物”。这样的人在民族文化崛起和繁荣的背景下,负有“收拾、清理自己精神的居室,规定秩序,加强理论和法则,建立概念的基础,确定差别之清晰分野”的职责。因此,这种类型的人物不可避免地有一个特点:爱论战的倾向(10)。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汉娜・阿伦特把莱辛视为“黑暗时代的人性”,褒奖他主动地向世界言说,与不同的观念争论,“把他人当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兄弟”[7]。

伏尔泰是启蒙思想的领军人物,他对历史真实的强调是启蒙思想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反映。莱辛主张以古人为师,与伏尔泰的进步的文学观形成鲜明对照。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莱辛与伏尔泰所代表的启蒙精神拉开了距离。所以有论者认为,莱辛“审慎地与启蒙运动保持着苏格拉底式的距离”(11);更有论者认为,莱辛是“第一个要求对启蒙进行启蒙的人”(12)。在启蒙现代性语境下,莱辛与启蒙的距离提醒读者反思启蒙理性的自大。莱辛对启蒙进行启蒙的方式是强调古代的观念,强调文学的表达与人类情感及德性之间的密切联系。

注释:

(1)值得注意的是,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奠基人布瓦洛及其《诗的艺术》的评论;也没有涉及到卢梭,尽管他关注卢梭的戏剧理论。 (2)在第十五篇剧评里,莱辛在讨论伏尔泰的剧作《扎伊尔》时给他的封号。参见[德]莱辛:《汉堡剧评》,张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78页。

(3)托马・高乃依为比埃尔・高乃依的弟弟,也是一位戏剧作家。

(4)参见《汉堡剧评》第33篇。

(5)参见《关于悲剧的通信》,1756年8月31日尼克莱来信和11月13日莱辛复信。

(6)这一提法出自[德]托马斯・曼:《论莱辛――在普鲁士艺术科学院莱辛纪念会上的讲话》。见[德]托马斯・曼:《歌德与托尔斯泰》,朱雁冰,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7)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第9章,见《罗念生全集》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8)《汉堡剧评》第79篇,第396页。

(9)参见《汉堡剧评》第70篇。

(10)参见托马斯・曼:《论莱辛――在普鲁士艺术科学院莱辛纪念会上的讲话》。见[德]托马斯・曼:《歌德与托尔斯泰》,朱雁冰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刘小枫:“莱辛注疏集”出版说明。见[德]莱辛:《历史与启示》,朱雁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

(12)[德]汉斯・昆:《启蒙进程中的宗教》。见[德]汉斯・昆、[德]瓦尔特延斯:《诗与宗教》,李永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93页。

参考文献:

[1][法]伏尔泰.伏尔泰论文艺[M].丁世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伏尔泰.哲学通信[M].高达观,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德]莱辛.汉堡剧评[M].张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德]莱辛.莱辛剧作七种[M].李健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张隆溪,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8.

[6][德]莱辛.关于悲剧的通信[M].朱雁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7][美]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M].王凌云,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炫耀性消费:历史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3-05-26
内容摘要: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但该现象长期以来被以“生产主义”为主导范式的社会学家们所忽视。当然,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凡勃伦倒是个例外。文中,笔者首先对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思想进行了初步清理;然后......
浅析真实历史中的“泼韩五”
发布时间:2023-07-09
韩世忠是一代抗金名将,在南宋开国的诸次战役中功勋卓著,为世称道,久誉不衰。但据相关记载,在其未发迹之时,他本是延安府一名无产业的泼皮,被乡人戏称为泼韩五。而他的这一出身、性格以及行事作风在历史上的表现与影响将是本文关注......
人格权立法之历史评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人格权立法之历史评析 人格权立法之历史评析 人格权立法之历史评析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内容提要: 《大清民律草案》吸收先进法律文化,采纳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之法律人格学说,在总则编设人格权一节,并通过总则和债权相结......
从历史人物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6-11-02
摘 要: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要学习历史,首先要研究创造历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抓住他们的内心活动、所处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尊重史料,理性地、科学地评价这些历史人物,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历史,培养充满正能......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9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人格权是最重要的民事权利之一。在国外,人格权是近现代法律正式确立的法律概念,但是法律对人格权的保护,尤其是对具体人格权......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性格走向
发布时间:2023-04-13
内容摘要: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法中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说,一般来说,圆形人物性格是多面的,扁平人物是单面的;圆形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的,扁平人物是单一的;圆形人物性格是有空间感的,扁平人物是平面化的。在写作中......
历史上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人性化管理是人的本性向“善治”政府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善治”政府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人性化管理的来源和基本理念,分析“善治”政府如何运用实施人性化管理来获得政府良性发展。 [关键......
浅谈历史人物——朱元璋
发布时间:2023-04-24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是少有的暴君。同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像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那样雍容大度、善待功勋呢?这体现出朱元璋独特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 在起义初期,朱元璋善于挖掘人才,聚集了宋濂、刘伯温、......
那些让人“感动”的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3-01-30
很多历史人物,靠着“感动”别人去赢得支持、帮助,成就一世英名。其“感动”别人的技艺之高,称得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了。真要给他们排出个座次的话,皇叔刘备恐怕算得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了。 刘备感动的人实在太......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
《乱世佳人》人物性格塑造与女性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30
[关键词]《乱世佳人》;人物性格;女性意识 一、引言 二、简述影片《乱世佳人》 电影《乱世佳人》由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十几年。小说的原名为《飘》,在电影上映之......
浅论历史人物教育范式教学实践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3
" [论文摘要]历史人物教育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与价值显而易见;研究探讨历史人物教育范式的类型,借用教育范式的独特教育方式,尝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的改革,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的人格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 要】随着21世纪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要越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新时期教育理念也随之改变。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教学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完善,还需要广大教师以及学者不断深入探究和实践。 【关键......
《乱世佳人》人物性格塑造与女性意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 经典影片《乱世佳人》是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创作的经典名著《飘》改编而成,影片描述了当时美国南北内战时期动荡的社会状态,一经播出便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电影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个性格具有鲜明特征......
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历史人物主客观因素研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 人类历史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犹如沧海之一粟,是非常渺小的,但......
探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的自我实现
发布时间:2023-05-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自主选择的空间日益广阔,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愿望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强烈。 然而,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的时......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4-23
"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
历史小说侵害人格权责任的认定
发布时间:2023-04-28
历史小说侵害人格权责任的认定 历史小说侵害人格权责任的认定 历史小说侵害人格权责任的认定 案情介绍 对本案的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小说所描写的对象,是历史人物,与现实生活有相当大......
那些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食物
发布时间:2017-05-25
那些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食物在社会转变、社会组织、地缘政治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和经济扩张等转化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汤姆斯坦迪奇欧洲人爱喝啤酒,不少酒馆都曾是见证风云之地。比如可容纳3500人的德国慕尼黑HB啤酒馆,就曾是希特勒于1923年11月8日晚发动政变的地方。希特勒因此被捕,不过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一书,成为日后法西斯的行动纲领。欧洲人更爱咖啡,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往往连市.........
多维视角探寻历史真相
发布时间:2022-08-11
多维视角探寻历史真相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课教学时,师生常遇到这一难题:《临时约法》关于国体、政体、人民权利和一般民主、自由原则的规定,带有革命性、民主性。但如果按教材所述对《临时约法》持褒扬式评价,那么为何《临时约法》与其同时代的其他宪法和宪法性文件均夭折最终成为一张废纸?辛亥之后数十年的政治纷争又如何解释?在探讨《临时约法》失败的根源时,传统说法一般认为袁世凯没有于南京就任大總统,其在北京实.........
浅谈历史中的真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27
在真理问题上,赫勒的态度依然是生存论/存在论的。对赫勒来说,对现代生存状况的揭示,始终是哲学应当关注之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不应寻求那种普遍强迫的真理。赫勒提出了真理的主观性、启发性、个体性及历史性质,真理应当是一种认......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发布时间:2023-06-14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经过历代传说,家喻户晓。 故事说的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病逝,刘妃和李妃几乎同时怀孕,为争当皇后,刘妃与太监郭槐合谋,在李妃分娩时,将一剥皮狸猫换走了刚出世的孩子,并教唆宫女勒死孩子。宫女不忍,将孩子......
论绝对精神与黑格尔的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黑格尔的世界历史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世界历史作为现实的人类历史就是绝对精神的展开,是精神在各种最高形态里的、神圣的、绝对的过程的表现。而绝对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因而世界历史就是自由和自由意识的历史。依据这......
简要分析实践的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3-05-2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完成了从伦理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实践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通常用与知相对的行来表示。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概念自希腊哲学起就已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它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二是道德和政治活动,它是以人自身的幸福、善恶为目的的活动;三是思辨的活动,它.........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发布时间:2023-03-12
仕女于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一手娴雅地捻着念珠,正观赏两只顽皮嬉戏的猫咪。此图的取景面很小,仅透过二分之一的圆窗来刻画繁复的景致,但由于画家参照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将远、中、近三景安排得有条不紊,从而扩展了画面空间......
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
发布时间:2023-05-21
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真没想到,一部文物题材的纪录片成了网红。最近,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豆瓣评分高达9.4,甚至高过《舌尖上的中国》。慕名而来舔屏的年轻人络绎不绝。要说之前,文物纪录片常给人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所以,不少作品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内香,顶多能赚圈外人的几眼好奇。有网友说,当别人.........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3-06-28
众所周知,人文学科关键的是人,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且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所谓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历史课本中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他们的所作所为加快或延缓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而在历史教学中,.........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发布时间:2023-04-09
立持如意 仕女手持如意,立于庭院内赏花。竹篱处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画家着重突出了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 牡丹以雍容华丽、香味浓郁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结合女子手中所持的 竹雕灵芝如意......
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0-26
" 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提高学法指导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
历史博物馆游记
发布时间:2023-03-28
村子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年纪。人们说他去世时老得不成样子,我们都很伤心。那天金星低垂无光,第二天村口走来沉默的工人,在老人屋前平地竖起长长木房,轮轮奂奂,北构西折。木门挂了沙制门牌,门牌刻了“历史......
约翰.格雷:伯林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作者:约翰.格雷 “人们一般都同意,对现实的颠倒掌握易于导致幻想或乌托邦,但是,颠倒或蔑视现实的方法却有许多种。没有充足的逻辑理由或经验根据而蔑视既成的假设和规律,这种非科学的做法不是可以经常见到吗?相反,以规律和......
在故纸中寻找历史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2-12-05
二○○九年八月七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发表了我的“签名本小考”系列新作《韩北屏:〈诗志〉》,文末引用诗人纪弦(即路易士)晚年所著回忆录中所说的《新诗》、《诗志》和《小雅》是“三十年代诗坛”的“三大诗刊”时......
浅议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 知识体系 高考模式 学生 论文摘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历史学科虽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并未能真正认识到。3+X的高考模式,让学生从初中开始便对语文、数学、英语情有独钟,......
历史性的推进
发布时间:2013-12-17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内容提要】艺术史论在袁运甫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的全部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正是他“有容乃大”的虚心态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从张光宇先生手中接过“......
历史课的“三性”
发布时间:2023-02-26
目前,我国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蓝本,那么历史教师应当在教本的指导下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的大事,开发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的历史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一堂好的历史课的基石。首先,实用性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学以致用”这四个字道出了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就是用于指导生活,提高生存技能。学习历史就是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规律,吸取前人的经验,从而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
人口问题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4-01-2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人口问题论文:人口问题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问题参考,以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要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确立人口问题在贵州......
关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诚信人格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诚信”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但当今社会这种美德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做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改善这种现状。在历史教学中,努力尝试着用鲜活、生动的历史引导学生关注诚信、感悟诚信、......
格萨尔史诗的源头及其历史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21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民间文学的总汇,是藏族人民对几千年 历史 文化的记忆。只要细心解读这部史诗的文本,藏族古代 社会 生产、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相关的精神风貌就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格萨尔史诗的......
渗透爱国教育教学“真学”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5
渗透爱国教育教学真学历史在真学历史课堂上,对于爱国教育的渗透,我经常会以引发共鸣、激发情感和触动灵魂为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崇拜之情。本文将通过笔者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方式,对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式进行深刻的阐述。一、情境创设,引发共鸣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上的一种升华,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成熟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在教学中,我会创设适当的情境,从真学課堂的实.........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5-05
【 内容 提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 自然 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 历史 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
日本社会真实的人性碰撞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著名日本小说家山崎丰子的小说《白色巨塔》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和犀利的笔锋,生动展示了在巨塔之下日本社会真实的人性碰撞,挑战了社会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在暗流涌动中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呼唤着人们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冷静思考和永......
传统天文历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3-02-20
唐卡中的天体运行图。西藏天文历算学,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自成体系,千百年来在藏族......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01
1.“工具人”: 经验管理阶段的人性假设前泰勒时代, 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 管理活动相对比较简单, 管理者只靠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从经济、政治环境与组织的实际需要来看, 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 完全可以不顾被管......
《平原》中的历史错位和人性错位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毕飞宇的《平原》以独特的历史观和人性忧患意识深入到历史深处和人物的心里,通过对事件和具象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了“文革”权力意志和政治高压下的历史错位和人性错位。在对二者双重书写的背后,作者表达了对“本真历史”的深......
激趣促思,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2-12-04
激趣促思,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好学历史、乐学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有了一点体会和感悟,现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巧用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能调动学生兴趣.........
东阿阿胶与历史名人趣话
发布时间:2022-12-07
东阿阿胶与历史名人趣话阿胶与曹植:就是那个才高八斗,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苦命皇子,到东阿来做县太爷,身体很差,人非常瘦,善良的东阿人就给他吃阿胶,结果身体就慢慢地好起来了。他很感激东阿阿胶,写了一首诗歌: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阿胶与李世民:东阿境内千年流传的民间掌故说到,想当初,尽管李世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在山东境内,却遇到强人王世充。那王世充也.........
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之内涵与正当性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规定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各国学者争论已久。本文在对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进行一般考察的基础上,集中论证了当事人真实陈述义务的正当性根据所在,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当事......
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既继承了西方哲学的传统,又集中表现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同时也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思想是唯心主义的,但黑格尔哲学仍然是德国古典哲学最积极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
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提升国情教育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3-06-03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是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结果,对基本国情的把握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知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必须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3-01-29
" 论文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从建国初期的学历要求逐渐发展成以法律内的学历要求为主,并辅以法律外的专业技能的补充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但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不符合教师专......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历史书写的锋刃与大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5-07-31
马社香的新书《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出版了。书的体裁是访谈录,采访原毛泽民的夫人、毛远新的母亲朱旦华,共计72篇,以第一人称口述,辅以作者的研究笔记,连缀出全书的筋骨。这本书论述的角度突出女性化和个性化。我们能看到作......
荒诞剧的人物性格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成功地塑造了超越于亚里士多德及其《诗学》中所描绘的传统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成为内在于性格的、在潜意识层面上得以实施的表现方式。善与恶的单向度传统的表现方式被存在的自我否定所取代,永恒......
用文学的色彩,描绘真实的人物
发布时间:2023-05-27
古希腊的哲学家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觉得,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在面临相同的环境时,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选择,从而导致不同的后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性格的因素,在人生的选择中,这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
口述历史的学习及其探索性实践
发布时间:2016-08-31
2013年6月13~1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华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地方志系统口述史专题培训班,以使方志工作者初步了解、掌握口述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
历史纪录片与中学历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8
历史从来都不是枯燥的,历史教学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各种多媒体出版物中呈现的历史却让人无法把握历史的真伪,而历史纪录片给我们提供了经过了还原的相对真实的历史,将历史通过影像娓娓道来,让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真切体验,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一、历史纪录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教师的素质与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4-01-26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作为历史课教学,理所当然也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创新。 一、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
初中历史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结合的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23
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基础教育改革以新的使命,教学改革的启动,正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环节。改革的核心,在于使教育成为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功,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
历史与当下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为传统政治学说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本文以其代表作《君主论》的第十五章为切入点,围绕马基雅维里对现实,道德,美德等概念的看法以及学界对此的讨论展开描述。 [关键词]思想史;文艺复......
历史从下面看——论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艺术性
发布时间:2023-07-23
1959年,年轻的格拉斯在四七社聚会上朗读《铁皮鼓》的第一章时,在场的作家和文学界人士皆惊异于他奇绝的想象和焕然一新的语言面貌,从而授予他当年的四七社文学奖。这部力作的问世不仅显示了德国战后文学语言重建的成果,而且有力回答......
以“真触动、真思考”实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发布时间:2022-08-31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既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又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教师普遍认可这一理论,在设计课时都会以某种情感升华活动结束,以求实现......
历史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性课堂”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6
随着课程标准中历史素养的引用以及高考对历史素养提出了考查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历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实现历史素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作为一个启......
历史定格中的长安天山路网
发布时间:2023-01-01
流通便利的首要条件是商路通畅,把这些商路放大了,就是沟通和强化区域经济板块内部外部经济联系的经济孔道与经济走廊,我们也可以命之为“微丝路”。这种经济孔道和经济走廊犹如人体的经络与血脉,运送着经济躯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必......
历史课与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2
一、人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何谓人文主义?我的理解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包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道德、人性等内容。它以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日趋现代化,但各种问题也随之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如核威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冷漠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使中国的教育具有着强烈的功利性,读书.........
人格与法人人格权
发布时间:2023-03-30
人格与法人人格权 人格与法人人格权 人格与法人人格权 [摘 要]人格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罗马法时代被用做区分人与人的技术工具;在近代以及现代法律中,人格一词所指的应该是主体在法律上的一般的......
触摸历史,在别人的亲历中
发布时间:2022-08-06
我爱藏书,尤爱收藏关于中国的书。站在书架前,外国人――主要为西方人――所写的中国亲历记,排列成行,穿过百年云烟,与我面对。岁月沧桑,一代又一代西方人走进中国。旅行家、传教士、探险家、考古学家、商人、外交官、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他们伴随中国历史前行,甚至参与中国历史的创造。种种不同的体验与叙说,让曾经神秘的中国,渐渐变得清晰,变得具体,变得不再陌生,不再遥远。.........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1
" 论文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若干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使大学生掌握历史人物评价方法,对历史人物能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是这门课程应当实现的教学目......
运用“大历史观”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大历史观”,即主张用宏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历史的纵横总体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在历史教学中,“大历史观”是通过教学视角的优化选择和围绕该视角把课本的章节......
洋人的真性情
发布时间:2023-02-08
尊重 有一次在爱荷华公园,见一妇女拿一件风雪衣与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说话,着急又认真,说个不停。过去一听,原来这件衣服一面是绿的,一面是红的。她非要孩子自己确定是红的朝外还是绿的朝外,她不替孩子决定,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后......
历史教学中的品格教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3-03-09
真诚善良、正直勇敢、勤奋宽容等品格于人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基石。当代社会需要完整的人,即德才兼备的人,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高尚的品质,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格。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品格?笔者从......
谈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五真”要义
发布时间:2023-01-28
在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合作学习存在规则不明、简单互动、插入形式呆板、低效高耗等问题,因而改变小组合作中为合作而合作的伪现象,解决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合而不作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我的历史课堂坚持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关于合作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体做法有: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开展实践探索,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转变教学语言,诱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分组活动,......
文化人的叙述立场与历史反思
发布时间:2015-08-19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四川成都 610071。 2013年9月,“抗战时期的文化人”学术研讨在成都举行。此项研讨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日本“移动的战时媒体与宣传――身体?声音?映像”研究组共同主办,由四川省社科......
动物实验与雄性动物
发布时间:2022-11-01
动物实验与雄性动物 现今的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多回避使用雌性动物。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教授苏克与神经生物学家毕里认为,要实行严格的措施,才能有效遏止这种偏见行为。 苏克与毕里调查发现,在神经科学领域,平均5.5只雄性动物对......
从历史看赃款赃物去向
发布时间:2023-07-15
沿着历史长河回溯,可以一眼看出贪腐成了中国历朝历代难以根治的沉疴宿疾。刑法史学者蔡墩铭先生曾有言:“一部中国二十四史是相砍史,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部贪污史。”大风有坠,贪人败类,贪官蠹国害民,为历朝历代所痛恨,故......
混与分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5-08-11
在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的许多商业银行已经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获得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牌照。截至201......
回到“历史现场”,做探史小主人
发布时间:2022-12-28
摘 要: 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历史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做学习历史的主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历史、探究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学关键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理性主题与情感构境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其史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实证主义史学传统重视原始史料与恪守价值中立原则,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理性主义特......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提起债务人处罚,一般人都会想起债务人监禁或者任意剥夺债务人的人身自由、资格、财产等情形,但却往往会把这些现象看成是文明化和基督教性格进化之前的野蛮习惯,并且认为它是一种不间断地走向消亡的习惯。然而,从古今中外有关债务人处......
浅析王小帅电影中的历史反思与叙事风格
发布时间:2023-05-26
王小帅作为一个视觉敏锐、具有历史情怀的导演,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历史,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王小帅电影中的历史反思与叙事风格探析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是目前中国电影拍摄中......
历史课教学实效及其语言艺术性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15
历史课教学实效及其语言艺术性探索 一、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通过历史课本中的实践教学,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中学生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建设者,......
从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家庭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9
从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家庭文化 摘 要:《家》鸣凤、梅、瑞珏等女性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两部作品的男性形象——同为家庭统治者觉新与海尔茂,其性格也形成了较大反差。究其原因,是中西家庭文化的差异造就......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主体性原则 预习 听讲 复习 作业 论文摘要: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反思,总结出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四个教学环节中贯彻实施主体性原则的具体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2l世纪培养人才需要为目......
浅谈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作
发布时间:2023-01-16
利益是人的社会化需要,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引起人的利益关系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引起的。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社会后期打破了自然分工的固化状态,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引发劳......
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24
一、问题的呈现 在实践中,教师可提供一些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的历史材料,先让学生预习,如:鸦片战争这节内容,教师呈现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要学生找出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而产生为什......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04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黑格尔把理念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市民社会”是理念发展中的一个......
“真实”与“非真实”的一步之遥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运动,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作者电影”悄然兴起,强调导演的个人风格对电影的统领地位。我国也受到“作者论”的影响涌现出一批作者导演,其中仅以五部电影奠定了其作......
伟人座驾 历史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12
斯人已去,座驾犹存。 我们乘着伟人座驾穿越时空,追忆曾经的那段历史风云。 老爷车因为经典,备受怀旧,若为伟人座驾,则更受瞩目。 在位于北京怀柔区的老爷车博物馆中,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座驾,车身......
浅谈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三重解构
发布时间:2022-09-09
上帝的死亡和理性的毁灭, 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黑格尔作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巨人,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在后现代语境中亦受到了质疑并成为了批判的鹄的。黑格尔历史哲学以 先在的理念 为中心且依靠辩证法建立起来, 并认......
论铁凝小说历史叙事的独特风格
发布时间:2022-10-11
摘要: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童年的创伤经验和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铁凝在创作中选择历史叙事,而其小说中女性叙事立场、民间化叙事角度、家国一体叙事模式和“文革”叙事抒写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独具特色。 关键词:铁凝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