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秦汉政治转折与儒学的历史实践

浅谈秦汉政治转折与儒学的历史实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0 00:13:44
浅谈秦汉政治转折与儒学的历史实践
时间:2023-05-30 00:13:44     小编:何战斌

儒学从先秦子学之一而成为统一帝国的意识形态,是在汉代完成的。至今仍然焕发着历史的活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是历史实践的逻辑选择。

从史学的角度看,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历史实践的演进而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但是其核心价值观,则是始终如一的,这就是以仁待人、以德治国。孔子、孟子反复阐发和身体力行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以民为本、本固邦宁等思想主张,都是仁以待人、德以治国的细化。正是因为孔子、孟子的这些主张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生生不息,而这首先为秦汉的历史实践所证明。

春秋以降,王纲解纽,诸侯力政,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逐步瓦解,传统家国关系及其治国手段难以为继,有识之士,纷纷探讨其究竟所以,发表各自的社会见解、政治主张,孔子、老子首开时代风气,遂有诸子争鸣之繁荣局面,而其共同目的则是为了重整河山,只是具体主张不同罢了。诚如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引述的《易》大传所言: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稼管人言言殊,但是,归其要者,王、霸两途而已。所谓霸道,以法家为代表,王道则以儒家为翘楚。商靴变法,以霸道使秦国富兵强,是霸道兴国的典范。秦昭王时,当时六国的学界领袖荀子亲临咸阳考察,当秦相应侯范滩洋洋得意地问荀子入秦何所见时,对秦国廉洁的吏治、高效的政风、淳朴的民情,荀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秦国之民是古之民也,秦国之吏是古之吏也,秦国士大夫是古之士大夫也,其行政效率则是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认为秦国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远非东方六国可以比拟。但是,这仅仅是霸政使然,不足是明显的:

悬之以王者之功名,则惆惆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荀子指出,秦国为了富国强兵而不拘诸子学说的门派之见,只要有利于富国强兵就统统拿来,从而成为七雄之首,这就是驳而霸。但是,在荀子看来,秦国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尽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也仅仅局限于霸业的成功,而无法达到王业的境界,原因是没有采纳儒家的王道理论,如能采纳儒家学说治国,就不会止步于霸业,而是实现王业。其时之荀子是学综百家而推崇孔子的大学者,名满天下,曾三为程下祭酒,荀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儒家的王道,面对范滩志得意满的提问,荀子从容淡定地指出了秦国政治的不足,体现了荀子追求儒家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开千古未有之大局面,天下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个人的私产,赢政也就理所当然地以千古一人自居;原来的王号已经不足以概括其丰功伟绩,遂将王号改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其后继者则称为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子子孙孙传下去,直至无穷。但是,历史常常喜欢和人开玩笑,本来要进这个房间的,结果却走进了另外一个房间。仅仅过了十五年,公元前206年十月,随着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印符节,降积道旁,各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皇帝玉玺献给昔日的泅上亭长、现在被人称为沛公的刘邦,这个赫然耸立、令人惊叹、使人震撼的大秦帝国,灰飞烟灭了。其原因固然多样,有一点是无法排除的,就是无儒也无儒而求王业是断然不行的,荀子的预言应验了。

刘邦君臣多出身文吏,熟悉的是秦朝的法律制度,依靠秦地的人力物力支持,战胜项羽,拥有天下,立国之后,自然地继承秦制。但是,刘邦的高明就在于没有像秦始皇父子那样虚妄刚恒,而是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知错就改,在楚汉战争中如此,称帝以后亦是如此,其最成功之处就是选择儒家学说,变秦政为汉政。当然,这有一个历史过程。

毋庸讳言,刘邦文化素养有限,内心并不喜欢儒学和儒生,在起兵过程中,见到儒生他满嘴粗话是经常的,甚至解下儒冠而搜溺其中,称帝之初,这种流氓习气也没有大的改观。但是,当刘邦和他的战友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时候,刘邦对未来则充满忧虑:因为在这帮战友们的眼里,现在的刘邦皇帝和过去的刘邦亭长没有什么区别:天下是一块打下来的,彼此之间都是兄弟,没什么君臣上下、尊卑有等的秩序观念。君臣聚会时,猜拳行令,大呼小叫,喝醉酒的甚至拳脚相向,拔剑击柱,指着刘邦的鼻子直呼其名,一片混乱。刘邦毫无皇帝的尊严可言,心里不高兴,也没有办法。朝廷尚且如此,地方混乱,可以想见!如何治理?怎样实现长治久安?继续像秦始皇、秦二世那样穷兵默武、用暴力统治天下?显然不行!如何改变,则一片茫然。是儒学的仁义德治学说给刘邦指明了方向!

以刘邦及其战友们的文化素养,直接给他说什么施仁政、行德教、放弃武力是尚的传统是行不通的。这要先解决刘邦的眼前问题,让他知道儒学对于治国的功能,改变对儒学的态度。首当其冲的是建立朝廷秩序,让刘邦享受做皇帝的尊严。这个工作是由叔孙通完成的。叔孙通精通儒家的礼学,曾经是秦朝的候补博士,对现实政治有清醒的认识,他看到刘邦对功臣们无礼的不快与无奈,对刘邦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刘邦当然同意,又担心礼仪制度太复杂,自己学不会,要求叔孙通简单一点,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叔孙通到现在的曲阜征集了三十个精通儒家礼仪的学者,加上自己的一百多个学生,删繁就简,制定一套朝仪,实行之后,昔日的草莽英雄,按照尊卑地位,各就各位,个个老老实实,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乱说乱动、酗酒闹事了。刘邦由衷地发出了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的感叹。

叔孙通在制度建设上使刘邦认识到儒学功能,还属于器的层面,陆贾则在意识形态上也就是道的层面使刘邦认识到儒学的功能,彻底改变了刘邦对待儒学的态度。刘邦对于自己战胜项羽的原因有着清醒地认识,就是得人,有萧何、韩信、张良等优秀人才。对于秦亡汉兴的原因、如何巩固天下则缺少明确地认识。陆贾指出,刘邦坐天下和打天下不同,应该重视文化,提倡诗书礼乐。一开始刘邦不屑一顾,破口大骂: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并不因为刘邦的以权势压人而收回自己的主张,而是针锋相对地反问: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怪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微,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这里的赵氏是秦朝的别称,因为秦朝的先祖和赵国先祖都是传说中的蜚廉。陆贾知道刘邦最担心失去天下,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巩固天下。所以用秦朝速亡的实例反驳刘邦。陆贾第一次明确地指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任刑法不变。如果秦始皇统一之后行仁义,法先圣也就是按照儒家主张的那样治国,根本没有刘邦的天下。这一句话击中了刘邦的要害,也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指明了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两回事:刑罚、武力适用于打天下,治理天下则要依靠仁义德教,因为只有仁义德教才能安定社会秩序、赢得百姓归心。刘邦出身下层,对秦朝严刑峻法之下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自己就是因为无法忍受秦朝的严刑峻法才逃入深山,最后走上反秦之路的,如果继续像秦朝那样,毫无疑问,百姓会起来推翻自己,所以当着群臣的面对陆贾的顶撞虽然不高兴,但是听了陆贾的逆取而顺守之的理论之后,感到惭愧不已,而让陆贾进一步分析逆取而顺守的不同。陆贾分析说,老百姓是不愿意打仗的,迫使百姓打仗,是违背民心的,但是为了取得天下,也只能违背民心而强迫之。天下打下来以后,要稳定对天下的统治,就要顺应民心,就要行仁政,行德教,自己要垂范天下,使百姓稳定地生产生活,拥护自己的统治。刘邦对逆取而顺守这样的哲理一开始是不明白的,所以要陆贾说得详细一些,陆贾早有准备,针对秦朝弊政以及汉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理论上一一道来,文字浅近,以刚刚发生的事情为例,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话都是刘邦君臣闻所未闻的,听了以后,刘邦君臣茅塞顿开,无不称是,由衷地赞叹,发出了万岁的欢呼。陆贾的这些演讲稿集中在一起,被命名为《新语》一书,传到现在。

现存陆贾《新语》共有十二篇,是否陆贾讲话稿的全部不得而知,但陆贾的理论主张的核心内容无疑都保存下来了。其内容一是总结秦朝举众暴措的种种教训,二是阐发如何顺应民心,施行仁政德治。根本问题就是,对内以儒家的仁义思想教化百姓,以德治民;对外不要像秦始皇那样用兵周边少数民族,不要给本国百姓增加兵役负担,也不要把战争加给少数民族,应该和平相处,爱惜本国民力的同时,也爱惜少数民族的生命财产;少数民族愿意归附新王朝就接受,一样实行教化,否则,顺其自然。这是先秦儒家王者无外政治主张和现实政治相结合的具体化,开启了儒学由民间走向官方的大门。

秦朝统一以后,匈奴控制着北方大草原及现在的河套地区,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特点在风俗习惯上和中原差别甚大,秦始皇为了显示自己统一的丰功伟业,不顾长期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用兵匈奴,不仅给百姓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加速了秦朝灭亡,同时也激化了匈奴和内地的矛盾。西汉建立,匈奴就时常侵扰边境,刘邦曾经用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正愁如何看待和认识以匈奴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与刘家王朝的关系问题时,陆贾的奏疏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指导。西汉初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的。

叔孙通、陆贾等人针对现实问题开启了儒学官方化的大门,那么,董仲舒则在理论上系统发展了儒学,使得儒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更加系统化,并最终使儒家学说意识形态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式成为官家的统治思想。但是,历史地看,所谓独尊儒术是指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全面地施行儒家教育,把儒家教育制度化,在官办教育机构里,也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学校中,不宣传提倡儒家之外的思想学说,至于私人传授,百家仍然是自由的,即使是官学所推行的儒家学说,也掺入了许多其他学派的思想。这和儒家学说的开放性是一致的,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就吸收了众多诸子之学的内容,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无须多说。这里,只要明白一点,不能把罢默百家混同于禁止百家,更不能把罢默百家归罪于儒家的专制。这些点明即可,不予多说。

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只是表面文章,表面上提倡王道,内心推崇的则是霸道。当时人就说汉武帝内多欲而外仁义,现代研究则认为汉武帝是儒表法里或者外儒内法,实践上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内大兴功作,对外用兵匈奴。历史地看,用兵匈奴有其合理性,汉初的和亲不能消除匈奴对汉家边境的侵扰,必须用军事手段才能解除匈奴的军事威肋、。但是,不必讳言,武帝用兵匈奴的目的并非仅止于此,还有着满足个人私欲的成分在内,许多战役的发起和用人与满足私欲是密不可分的,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汉朝百姓的负担,也加剧了匈奴平民的苦难,并不利于汉匈矛盾的最终解决。汉武帝晚年,反省自己一生行事得失时候,意识到了这一点,拒绝了臣下在轮台兴兵屯田的建议,下诏:当今务在禁苛暴,比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这正说明用兵匈奴、西域过程中苛暴擅赋的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了,现在的任务是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种地,让老百姓好好养马,养马多的可以免除摇役(这就是马复令,修马复令是重新施行完善马复令的意思),从此以后,汉家的任务不是出兵进攻,而是防守,一切征发满足防守需要就行了。这就是著名的轮台诏。汉武帝末年,社会矛盾复杂;一方面因长期用兵和兴作,农民负担沉重,走投无路,起义不断;一方面上层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剧烈,最后引发了巫蛊之难,导致汉武帝身心俱惫。面对一系列矛盾,汉武帝才不得不反思自己一生行事,而生后悔之意。所以,轮台诏一方面说明汉武帝此前并没有按照儒家学说治理天下,另一方面表明从今以后需要重新思考治国理念。这就为昭帝时代的时政大检讨提供了契机,也为昭帝时代的政治转折打开了大门。

昭帝即位,霍光辅政,为了明确哪些是苛暴擅赋,如何保证农民力本农,如何认识汉武帝时代的内外得失,在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举行盐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余位贤良文学人品出众、才华超群、见解过人的学者,实际上全部是儒生。这些儒生来自民间,对传统儒学研究有素,对民生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他们来到长安以后,和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就汉武帝时代的财政政策、民族政策的得失展开大讨论。会议期间,贤良文学以孔子、孟子的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为主旨,在批评汉武帝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的同时,批评连年累月地用兵匈奴违背了儒家的王者无外之道,应该化剑为犁,视匈奴与汉家为一体,感化怀柔,使之自动归心,以安宁边境。

贤良认为,匈奴和汉朝,本来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和空间,互不相涉。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以旷野为间里,以弯庐为家室。衣皮蒙毛,食肉饮血,会市、行牧、竖居,如中国之麋鹿耳。好事之臣求其义、责之礼,使中国干戈至今未息,万里设备。

文学的话当然有其民族和文化的偏见,如说匈奴生活在沙漠上是上天所弃,衣皮蒙毛,食肉饮血,会市、行牧、竖居,如中国之麋鹿耳等,都是民族文化偏见的体现。但是,文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匈奴这样的民族和汉朝本来是没有军事冲突的,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只是因为好事之臣求其义、责之礼才引发战争,以至于使中国干戈至今未息,万里设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效法古人,君子立仁修义以绥其民,故迩者习善,遐者顺之。是以仁义安定民心,远近一体,同等对待,顺其自然。一句话,和为贵,以和安天下。文学们引用《春秋公羊传》的王者无敌为依据,发挥说:

王者无敌!言其仁厚,其德美,天下宾服,莫敢受交也。德行延及方外,舟车所臻。足迹所及,莫不被泽,蛮膜异国,重译自至。方此之时,天下合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一个真正的王者,宅心仁厚,德行高尚,为天下景仰,天下之民,无论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无论是远是近,凡是享受到王者仁德恩惠的、知道王者仁德的,都会主动归附,彼此相信,亲密无间,根本用不着什么干戈刀剑。在文学们的眼里,这个王者无敌的理念并非是理论上说说,而是经过历史实践的,汉初的和亲政策就是适例。和亲的结果是两主好和,内外交通,天下安宁,事实无患。汉匈之间,通关梁,交有无,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内附,往来长城之下。言下之意,汉武帝之所以屡屡用兵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是因为汉武帝不懂王者之道,不懂得王者无敌的道理!

当然,所谓的王者无敌是理想化的治国之道,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天下安宁,事实无患的效果,匈奴侵扰汉边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种侵扰仅仅依靠王者的感化是难以消除的。但是,和亲所带来的和平是客观的,王者无敌的理念,表明了儒家价值观念的高境界,反映了儒学政治的本质特征。盐铁会议之后,霍光、昭帝以及后继的宣帝,虽然限于种种原因没能完全按照王者无敌的要求治理天下,但是,逐步地改弦易辙,转变治国方针,对内缓解刑罚,轻摇薄赋;对外尽量减少用兵,积极采用和亲政策,安定汉匈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末年摇摇欲坠的政局得以稳定,昭宣中兴的到来,和儒家王者无敌思想的实施是分不开的。

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假借儒学之名,蛊惑人心,以新代汉,以改制之名,对内大肆盘剥,对外妄起边衅,西汉后期和平的民族关系被彻底破坏,陷万民于水火之中,天下溃叛,最后葬身于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焰之中。在群雄逐鹿过程之中,刘秀以复兴汉室为号召,扫平群雄,建立了东汉王朝。天下是统一了,如何避免历史的覆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对此,刘秀是有深刻思考的,其应对之道就是堰武兴文,重视儒学,重用儒士,以德教民,和平发展。早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在戎马住惚、南征北战的岁月里,刘秀即以爱好经术的形象称誉于群雄之中,每到一地,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闻文,补缀漏遗。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数。自是莫不抱负坟册,云会京师。建武五年,还有近半壁江山没有统一,刘秀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边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蛇乎其中。统一之后,更是亲自讲授儒家经典,和群臣讨论疑义,并且命令那些开国功臣也要参加,经常是从早讲到晚,乐此不疲。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古代帝王中,刘秀以重视儒学见誉古今。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刘秀重视儒学,并非做做样子,在口头上说说,而是真正地委任儒生以实权,把儒家思想理念贯穿于治国过程之中。

按照传统观念,打天下坐天下,天经地义,刘秀的先祖刘邦就是这样做的;汉武帝对外用兵对有功之将一一封赏也是这一思维的体现。但是,刘秀没有继承这一传统,而是以柔道治国,这是刘秀的自我总结。

(建武十七年十月,刘秀)幸章陵,修圆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刘劲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这柔道的核心就是退功臣而进文吏,敢弓矢而散马牛。所谓退功臣就是给开国功臣们以高爵厚禄,但是不委任实权,让他们在家颐养天年,没有特别允许,不得参与朝政。所谓进文吏,就是大量使用文化水平高、有济世情怀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儒生为各级官员,负责国家治理事务。刘秀开国元勋有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封为侯爵,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个人能够和公卿参议国家大事。这是刘秀对他们三人的特别优待,至于其他的侯爷,没有特许,连参议的资格都没有。就是这三个人,也仅仅是参议而已,也就是讨论的时候发个言,并不作为决策的依据。这三个人也知道刘秀的治国方针是堰武兴文,不希望武将掌权,所以在参议过程中,能不讲话就不讲话,或者是讲一些不痛不痒的话。

刘秀对儒学有着深刻的了解,用儒生代替功臣制定国策,行使权力,目的在于以儒学治国。因为儒学的核心是仁政德治,以和安定天下,必须是那些有着良好的儒学素养的人才能理解儒学,自觉地把儒学贯穿于施政过程之中,对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冲突,对内轻摇薄赋、与民休息,从而解除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外立足于守,在边境线上,仅仅派驻少量部队传讯报警而已,在民族关系紧张时,宁愿把边郡居民向内郡迁移,由政府统一安置,也不增加边郡军队,因为增加军队不仅增加内郡百姓的军费负担,而且一旦开战,双方百姓都要流血牺牲。范哗在《后汉书减宫传》对光武帝的民族政策有过精炼的概括,谓: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卑辞币以礼匈奴之使。以中国之大,拒绝接受西域国家内附的请求,卑辞厚礼对待匈奴的使者,就是为了避免引起和匈奴之间的矛盾。在刘秀看来,中国安定强大了,和平地对待周边各族,相安无事,西域也好,匈奴也罢,自然地会和中国友善,这些都为其后继者所继承。当然,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矛盾和冲突并不能完全避免。但是,无论是处理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其核心主张是和为上和安天下、和平发展从来就是儒学的特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历史共鸣
发布时间:2023-01-15
1937年,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放弃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是“合作”的条件之一。从这时始到抗战结束,中共在自己的根据地实行的是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前提是承认地主的地权财权,只是要求他们降低租额息额。1946年5月4日,中......
浅谈先秦儒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发布时间:2023-02-09
儒学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能不断吸纳不同文化因素以丰富其内涵。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在生成、传播的过程中,就从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拟以邹鲁儒学、齐地儒学、三晋儒学为例,对先秦儒学的......
浅谈草原管理学课程的发展历史与教学改革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16
" 论文关键词:草原管理学 课程改革 教学 论文摘要:介绍了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挚原管理学》课程的起源与发展,对我国草业科学专业及《草原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课程改革应与时俱进的......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4-23
"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
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24
一、问题的呈现 在实践中,教师可提供一些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的历史材料,先让学生预习,如:鸦片战争这节内容,教师呈现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要学生找出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而产生为什......
谈儒家的实践智慧
发布时间:2023-04-14
我们知道孔子虽然较少谈智,但孔子非常重视好学,而按照《中庸》好学近乎知的看法,孔门提倡的好学和智是一致的,这提示了一个重要的通向实践智慧的诠释方向。不过,儒家的实践智慧不限于对智德的提倡与实践,而是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儒......
政治儒学:浅谈“百家言”抑或“王官学”
发布时间:2023-07-28
20 世纪 90 年代,蒋庆提出要复兴公羊学,在众多的儒学研究者中独树一帜。当然,如果考察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学术发展史,就会发现蒋庆的公羊学并非孤起,而是大陆儒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先是杜维明代表港台新儒家提出了儒家发展三期......
浅谈历史精神与宪法论文严复《政治讲义》论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本文尝试从宪政史的角度对严复君主立宪思想的背景与特质进行分析,同时,对严复在《政治讲义》中提出的量化的自由观、有责任的政府观、地方自治论等进行阐释。浅谈历史精神与宪法论文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政治讲义》的第三个基本前......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2
" 摘 要: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类型、优势作了一些探讨,并对注意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浅议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 知识体系 高考模式 学生 论文摘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历史学科虽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并未能真正认识到。3+X的高考模式,让学生从初中开始便对语文、数学、英语情有独钟,......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拣选历史故事要把握的原则第一,真实性。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针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应该紧紧守住真实性这条底线,在整个布局中要完全按照历史资料的记载。在围绕课本内容展开描述时,教师更要尊重历史,完全参照历史事实,切勿在整体上进行无度的虚构和编造,唯有如此才能让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第二,趣味性。历史故事就是历史课堂的调味剂,历史故事的趣味性越强就越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历史感,或有关时间与记忆的政治学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 有关“80后写作”缺乏历史感的指责持续了有一阵子了。《名作欣赏》杂志的“80后”专号上,金理与黄平二位批评家在就此问题向读者与评论界展开自己身为同代人的体悟与诠释。②不过,对于这种指责,我所感到怀疑的是,这种所谓“无......
浅谈大学英语教改之转变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 要】目前的大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实行教学改革才能让我国的大学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要完成教学改革,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大学学院的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次研究以信息技术为视角,提出促成这种教学改......
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应该积极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科特点和师生发展需要的网络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络教学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历......
历史与社会实践意识:章学诚的经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21
" 引言:时代“学术风尚”与“边缘思想家” 是什么理由促使章学诚选择非主流或非正统的学术道路呢?或者说,他何以要同乾嘉考据学对峙呢?对于那些把学术作为一种值得为之献身的“事业”并要求在此获得传之久远成就的乾嘉考据学家不是更......
简要分析实践的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3-05-2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完成了从伦理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实践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通常用与知相对的行来表示。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概念自希腊哲学起就已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它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二是道德和政治活动,它是以人自身的幸福、善恶为目的的活动;三是思辨的活动,它.........
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遗址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2-01
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遗址的运用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当今的历史教学中,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人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现在的中学生在接触历史之前,历史知识相对匮乏,其对历史的认识也有失偏颇。进人中学后,他们在系统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对很多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好地把握历史的真谛。.........
秦城的历史渊源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文章以秦城的历史渊源为主线,阐述了古城的由来和历代古城存留的迹象,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真实史料和试掘的出土文物完整论述了古秦城的真实面目。文章在最后的论述中对秦城真面目阐明了个人明确的观点。 [关键词]古城;悠久;......
浅谈历史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 要]历史心理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开拓了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转变了史学研究的思维。传入中国后,给中国的史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它为中国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史学”思潮的开创者和实施者梁启超较......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3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人格相当重要。国家的发展要依靠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意味着要在教育一线做好基础工作,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这样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历史教学是学生综合素......
新常态下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在日常历史教学中,为研究、揭示、说明某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离不开对史料的挖掘和利用。最好的史料应是该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或言论的直接记录。关于如何将史料有效运用于历史课堂,本文就此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1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地名是人类为了方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名称,地名的产生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地名不仅是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范围,还与地名本身以外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民族迁徙等密切相关。地名中的,名字属汉字中的会意字,布局結构为上下布局,名字的上边为夕字,此处指夜,即黑夜,夜晚的意思;下边为口字,此处意指用口发声。据此考据者大多认为:名的.........
论史传题材与关汉卿的历史剧
发布时间:2022-11-12
一、《单刀会》简介及其与史传材料的比较《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取材于《三国志》,是关汉卿最著名的历史剧之一。剧写东吴大夫鲁肃,为索取荆州,设计三条,宴请关羽,欲在宴会上相机行事。他先与乔公商议,乔公历数关羽神勇威猛的显赫功绩,以为荆州断不可取;后与关羽故友、道士司马徽商议,并邀请司马徽赴宴陪客,司马徽盛称关羽酒后性情暴烈,又言西蜀英雄众多,以为此举必无善果,力辞不往。鲁肃不听规劝,一意.........
浅谈“翻转课堂”促进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要】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如何在课堂进行有效教学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各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来尝试提高日常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翻转课堂便是其中之一。来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中的运用可以从学习情感的体验、学习效率的提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促进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关键词】翻转课堂;历史教学;有效应用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式课堂,是指反转传统课堂的课内、课外的时间.........
总结历史经验 实践科学审计
发布时间:2022-12-21
牢固树立 科学 审计理念,不断推进审计事业科学 发展 (一)实践科学审计,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审计监督的第一要务。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任务,坚持以 经济 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和服......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22
1、盘活课堂,鼓励学生手脑并用传统历史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要做的只是端坐听讲和做好笔记。其实,课堂同样是学生的课堂,我们可以变课堂为探索和创新的基地,让学生动起来。例如讲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时,我先让学生用橡皮泥试制一些活字,排成自己喜爱的一句话,然后蘸上墨印在纸上,体会活字印刷术的效果。然后我又给学生提供了蜡纸,让他们在蜡纸上写字,再用油墨印刷出来,比较一下两者的印刷速度。这两个小活.........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实践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17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实践思考历史学科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样也是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门重要的学科。高中生必须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进而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实现历史学习的价值,教师应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在微课中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一、利用微课培养历史审美意识历史审美意识的培养是高中历.........
浅论历史人物教育范式教学实践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3
" [论文摘要]历史人物教育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与价值显而易见;研究探讨历史人物教育范式的类型,借用教育范式的独特教育方式,尝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的改革,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本文围绕国内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致力于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力求寻找更好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希望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使初中历史教学焕发新的生机,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6-11-10
一、学习初中历史的意义 初中诸多课程中,历史是必学课程之一,初中生有必要理解历史涉及的各方面内容。首先,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都有必要了解历史,并记住历史的一切,所以,在初级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历史教......
浅析儒家“中”道的政治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17
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建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体系,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政治哲学,旨在讨论和寻求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无论何种政治哲学研究体系的建构,都应当对以下基本问题作出回应:权力的合法性、执政者的价值关怀......
汉代古琴的历史地位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1
据史料研究所知,琴的产生和流行,在三千多年前的周带就已经有了,古代的很多诗句都记载了关于琴的历史。从很多诗句可以看出,对于琴来说,不仅和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能表带人们的情感,娱乐身心,陶冶情趣。并且在古代,在......
初中历史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结合的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23
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基础教育改革以新的使命,教学改革的启动,正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环节。改革的核心,在于使教育成为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功,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
“微课”与历史课型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 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都能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使之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历史课上得到相应的多样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正是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实现教学以学......
浅谈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2
关键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 一、初建时期 二、拓展时期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一时期是以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出发点。主要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婚姻、伦理道德、民风民......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3-12-19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摘要:本文根据霍布斯着作《利维坦》、《论公民》,从性恶论、自然法、社会契约、绝对君权四方面来阐述其政治哲学理论。霍布斯第一......
口述历史的学习及其探索性实践
发布时间:2016-08-31
2013年6月13~1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华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地方志系统口述史专题培训班,以使方志工作者初步了解、掌握口述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5-31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摘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的悖论,从而使荚好的......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学要想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就要能够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指导和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从而让他们能够在融洽的的氛围和环境中对历史知识进行感悟,从......
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 本文对生本教学进行了一番概念性的描述,并认真分析了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生本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之上,主要从三个方面着重针对关于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有效开展生本教学的实践途径进行......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05
" 论文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历史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笔者认为:一是设计好历史教学方案;二是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三是掌握历史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本文主要阐述利用课堂这......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6
" 论文关健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多媒体教学 实效性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已......
浅析中国经济改革历史进程的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12-13
一、对经济改革命题实质的不同政治经济学理解 (一)西方正统经济学解释经济转轨的传统 对中国经济改革历史进程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首要问题是如何认识改革或体制转轨的历史本质,用怎样的经济学方法传统和价值取向解释改革的历史内......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
浅谈历史教师的才学识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前提是要求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深层次学科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我要学”
发布时间:2023-02-01
历史课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社会的偏见,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摆在每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电子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体现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认为要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实践与探......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浅谈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主要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和各种历史文物等。史料教学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史料的......
儒家政治哲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8
讲到儒家,多数人都会觉得儒家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的主流,并且在五四激进派看来,是中国问题的根源。这也是为什么五四的时候要打倒孔家店,把中国的坏文化的根割断,我们才能拥抱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原因;而另外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5
一、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论 理念在思想、理论、纲领、规划等之中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的作用。发展理念,建设理念是发展,建设理论、纲领、规划的核心。放眼今日的世界,一些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
浅谈历史情景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3-07-18
" 论文关键词:历史情景教学法 兴趣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遣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
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4-01-27
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已经势在必行,过去那种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认为要以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基础,采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体做法有: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开展实践探索,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转变教学语言,诱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分组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溯源与当代实践
发布时间:2022-08-12
[摘 要]党史也是一部群众路线史。对群众路线进行历史梳理可以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提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自信,强化对党和国家的制度自信。[1]对于党的群众路线,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酝酿期、形成期、成熟期、发展期、......
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28
历史的学习不在于背诵课本上的时间、事件和意义,机械的背诵只能让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历史的学习关键在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历史是一面镜子,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知晓未来,感悟生活,塑造人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以为历史的教学很简单,在课本上让学生勾勾画画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重要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体系,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简牍所见秦汉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2-07-23
从出土的秦汉简牍看,秦汉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制度,在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云梦秦简《法律答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等律令中均有较为严密的社会治安行政法规,依法规定了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机构及官吏的职责、以购赏制度和失职处罚制度为代表的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对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处罚制度,保障秦汉社会治安稳定有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一、规定了社会治安行政.........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儒家通病
发布时间:2013-12-18
长期以来的尊孔读经败坏了中国入的汉语汉文;孔丘惟一只重礼乐身份的“正名”,而无语文的正名;孔孟的“人性本善”颠倒混淆了汉语汉文的逻辑结构和程序;“三畏”的孔儒意识冻结了汉语汉文发展的自由开放的一切的可能性;汉语概念没有定......
转观念变教法学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17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25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同义词的问题,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工作中的两大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参考我国古汉语研究路程,浅要分析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与此同时,各校纷纷结合自身需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发挥出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
浅谈地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16
"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原因;提高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阐述分析了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着重就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从正确认识网络思政教......
传统天文历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3-02-20
唐卡中的天体运行图。西藏天文历算学,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自成体系,千百年来在藏族......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10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 90年代以......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体现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认为要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实践与探......
秦汉时期里治功能略论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里在秦汉时期行政组织体系中处于最底端的位置,是当时地方行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的里在基层管理中具体职能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发展演变。本文以里为研究对象,就其行政功能和自治功能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里治......
社区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21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使学生多接触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知识的学习中增加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利用社区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这是......
儒家伦理政治与保守政治模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3-12-17
" 提要:本文认为 ,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是保守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于早期儒家对于伦理政治的设计。这一模式的基点有三 :推崇传统 ,以传统作为伦理政治的原型 ;道法自然 ,以宗法血缘的自然秩序建构伦理政治秩序 ;以精英和大众分割......
浅谈秦汉时期的刑事侦查制度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我国秦汉时期的刑事侦查制度属于古代刑事法规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领域,没有自成体系,在侦查理论上所形成的许多策略、方法和原则,对于现实的侦查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我国现代刑事侦查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经过几次改革,......
法史学备考指导: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
发布时间:2023-02-04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法史学备考指导: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1) 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
法史学备考指导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
发布时间:2022-10-13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法史学备考指导: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秦汉时期的法律制度 1)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
新课程下的《历史与社会》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精心设计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课题、新内容中去,为上好本堂课打下基础。而创新教学能捕捉课堂锲机、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创新是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01-24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依据现有的条件和自身的实际,对教学的整个过程及其具体的环节作出的一种预期的设计。一份成......
浅谈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是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同生间充分、平等的交流及互动互促的上课模式的探讨,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1-26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论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摘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的悖论,从而使......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5-22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精品源自化学科 摘要: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
浅谈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3-04-07
浅谈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1]历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23-07-19
高中历史学科形式繁杂,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难以持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中,我们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增强了课堂的灵动性、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 一、全员参与 合作......
浅谈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学历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逐步提高。作为国内开设汉语言本科专业较早的院校,大连外国语学院在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设置与......
“严打”刑事政策及其实践的历史考察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5
“严打”是在中共党中央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级中共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各级公、检、法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的一场全国性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严打”突出两个“严”字,一是打击重点是严重犯罪活动;一是对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7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怎样理解“读读、议议、练练”?读读,就是要学生熟悉课本故事,加深理解,鉴于班级学生较多,可以让一个学生先大声朗读,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循着声音读完这篇课文。朗读之前,最好布置思考题目,带着问......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探
发布时间:2023-03-25
" 论文关键词:诱发兴趣;触发兴趣;激发兴趣;深化兴趣;调动兴趣 论文摘要: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在......
浅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4-01-26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学生很快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初三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问了我同一个问题:“老师,要怎样才能学好世界历史?”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更加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世界近代史课。最终,我总结了近两年初......
浅谈汉代公羊家对“政治善”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8
哲学作为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经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考,其以原道、征圣、宗经为表征,颇具特色。汉代公羊家充分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政治论证:王化孔子,托孔为王;文化实史,托鲁为......
浅谈历史课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融洽师生关系,愉快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学生是我们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视学生如朋友,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被尊敬的,被关爱的人,让他们处于轻松、融洽.........
人性诘问与儒家早期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 从儒家伦理政治理论建构的必然需要着眼,在人性假设上,善应当是一个共同认可的思维焦点。不承认善作为人性的预设,势必不能进一步陈述伦理政治的德治之术。但以孔孟荀董四人的言述来看,尽管一方面可以以善通约、从而保证了伦理政治......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2-11-14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一、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论争是历史的延续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一系列论争是历史的延续,围绕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理解、逐步......
浅谈社会转型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3-01-06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 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 论文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不俗的成绩,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
历史教师的素质与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4-01-26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作为历史课教学,理所当然也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创新。 一、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
历史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较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3-03-04
"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选用翔实的史料,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易于为青年学 生所接受,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中外文化之比较,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 思想;通过新旧中国政治、经......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例谈了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更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且拓宽了历史教学思路,丰富了历史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