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郭象玄学化的“内圣外王”观

浅谈郭象玄学化的“内圣外王”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0:44:58
浅谈郭象玄学化的“内圣外王”观
时间:2023-08-07 00:44:58     小编:胡振中

一、郭象《庄子序》内圣外王疏解

郭象对内圣外王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庄子注¥序》之中,《序》文字不长,但以往学者的理解多有分歧,故引用于下,并作分析、疏解: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未始(未曾,从不)藏其狂言,言虽无会而独应者也。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不得已而后起者,固有间(差距)矣,斯可谓知无心者也。夫心无为,则随感而应,应随其时,言唯谨尔。故与化为体,流万代而冥物,岂曾设对独遘而游谈乎方外哉!此其所以不经而为百家之冠也。?

郭象认为,庄子懂得无心这个根本,故经常发表一些意蕴深刻但不为常人理解的狂言?,但他的言论也有所不足,常常是无会而独应,即不是根据所接触的情况,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自说自话,独自应答。会,是相遇、相合的意思。在郭象看来,言论应根据所遇的具体情况而发,否则即便有道理也无实用;言论如果不涉及具体的事物,即便高深莫测也难以实行,只能是一些虚无缥缈、无关实际、悠远玄妙之言。这说明庄子虽然知本,但还没有做到本末一如,与真正的无心者还有一定的距离,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圣人不仅懂得无心,同时还心无为。心无为并非心无所作为,而是随感而应,受到外界的触动才有所反应,并能顺应时势的变化,其言论是十分谨慎的。

二、郭象以内圣外王标举庄子思想析疑

对于郭象的《庄子序》,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以内圣外王之道概括庄子的思想是否恰当?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历史上就有曾见郭象注庄子,却是庄子注郭象之说?,按此说法,则郭象注庄,更多地是六经注我,而不一定要回到庄子的本意。当代学者余敦康则认为,《庄子》一书既有自然与名教相结合的一面,也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一面。从《庄子》的文字形迹来看,似乎庄子并不是断然作了一种选择,而是同时作出了两种选择,因而庄子的思想似乎同时包含着两个方面。并认为这是因为庄子在讲内圣外王之道时,经历了一个从追求、动摇到幻灭的心路历程,不像其他各家那样对自己所讲的内圣外王之道怀有高度的确信,以为掌握了绝对真理,抱着类似宗教的虔诚。

三、郭象内圣外王的玄学化特色及其影响

郭象《庄子序》以内圣外王标举《庄子》思想,在内圣外王语义的演变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不仅使《庄子》书中仅此一见的内圣外王一语,一跃成为《庄子》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对后人阅读、理解《庄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郭象之后,以庄学为内圣外王之学似已得到多数学者认可。如元人吴澄称:庄子内圣外王之学,洞彻天人,遭世沈浊,而放言滑稽以玩世,其为人固不易知,而其为书亦未易知也。?元人赵汸称:庄生本阴阳动静以明内圣外王之道,又皆古圣人之微言也。元人郑元佑称:楚漆园吏以内圣外王之道,敛之于精神纯一之中,乃曰其人纯素,可为真人。以上材料虽均出自元人之手,但郭象《庄子序》的观点显然也为宋代学者所知晓。据《宋会要辑稿》载,宋真宗曾命国子监直讲孙奭与龙图阁待制杜镐等一同校定《庄子》,镐等以《庄子序》非郭象之文,因册(删)去之,真宗则认为观其文理可尚,但传写说抻耳。乃命翰林学士李宗谔、杨亿、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等,别加雠校,冠于篇首。这样经过宋真宗的首肯,郭象《庄子序》得以刊行天下,其与《庄子注》一起为宋代学者所熟悉,并对内圣外王一语在宋代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并最终完成由道家向儒家语义的转变,产生过积极影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