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19篇)

2023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8 11:21:28
2023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19篇)
时间:2024-03-28 11:21:28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一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分析我省今年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防汛抗旱工作。刚才,省水文局、气象局、国土资源厅、遵义市、石阡县政府汇报了有关情况,远坤副省长作了讲话,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要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点,保持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从刚才汇报情况来看,我省今年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高度警觉,防患未然,扎实应对。

一是要深刻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起步之年。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我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全省上下正集中精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的战略行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旦这时发生特大水旱灾害,各级人力、财力、精力都不得不转到抢险救灾上去,势必会影响来之不易、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势必会导致部分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势必会延缓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程进度。因此,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对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秩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为重要,事关全省发展大局。

二是要深刻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严峻性。始于20xx年9月厄尔尼诺事件已成为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同类事件,其特征与1998年诱发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高度相似。长江防总预测,今年夏季长江流域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我省位于长江上游,情况同样比较严峻。一季度,全省平均降水124.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0%;4月,我省东南部出现强降雨天气,黔东南州天柱县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损失达20xx万元;根据预测,5至7月,我省雨水相对集中,局部地区洪涝灾害较重;盛夏我省东北大部有中等强度伏旱。春汛来势之猛、入汛时间之早、汛期持续之长是近年来罕见的。

三是要深刻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紧迫性。我省地形地貌特殊,属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和山洪地质灾害、干旱灾害多发区,是近年来全国遭受水旱灾害损失最重的省份之一。“”以来,我省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防汛抗旱整体水平仍然不高,部分江河缺乏流域性防洪控制工程、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防御标准偏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全省尚有144座病险水库亟待治理、183座在建骨干水源工程面临安全度汛的压力,防汛时间紧迫。我们必须把困难考虑得严峻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面对极端灾害时才能有条不紊、临阵不乱。

二、紧盯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和大中小城市防洪安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力保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努力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主汛期给我们留下的时间已经十分有限,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要认真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防汛抗旱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要加快病险工程除险加固、水毁工程修复、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在建工程要迅速完工,汛前不能完工的要落实安全度汛措施。要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信息共享与预警联动,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要密切监测雨情、水情、灾情,不断优化调度方案,为防汛抗旱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二是要确保江河防汛安全。我省河流均为山区雨源型河流,一遇暴雨河流水位极易猛涨。因此,江河始终是我省防汛工作的重点。要科学调度江河湖库控制工程,综合运用拦、蓄、排、引、提、调等措施,有效化解洪水风险,减轻防洪压力。对江河沿岸易受洪水威胁的村镇,要制定并落实紧急疏散撤离预案和准备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严格落实险工险段和重要部位24小时专人值守制度,关键时期加派人手、加密频次,做到早发现、早排险。

三是要全力保障水库安全度汛。近几年,我省大力实施水利建设“三年会战”,但水库安全基础仍不牢固。3月末,国家防总检查我省防汛工作时就指出,贵州的在建工程多、未经洪水考验工程多,安全度汛的困难也多。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要抓紧修订水库调度运用和应急抢险各类预案,不断完善运行管护制度,突出抓好病险、在建水库和水电站的防洪安全管理,逐一明确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防汛指挥调度权限。要切实强化汛期值守和巡坝查险,发现险情果断决策、及时抢护、科学处置,提前转移下游群众。要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规程,加强水库安全蓄水管理;进入主汛期后,仍存在病险或正在施工的水库,要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避免垮坝失事,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今年雨多、水多,也可能灾多,对我们水利工程是考验,对我们水利工程调度落实情况也是检验。

四是要大力加强山洪等地质灾害的防御。我省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极易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所导致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甚至超过洪水本身。各地要立即组织对山洪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全面排查,加强集镇、学校、旅游景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重点区域的防范工作,杜绝发生群死群伤事件。要强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对容易因暴雨诱发险情的矿山作业区、尾矿坝、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建筑垃圾消纳场等,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落实责任人员和避险措施,确保工程和人员安全。

五是要未雨绸缪做好救灾准备。要抓紧落实防汛抗旱应急队伍,统筹协调各方救援力量,确保发生险情时拉得出、用得上、能战斗、打得赢;公安、武警、消防、民兵要全员备勤,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要从实战要求出发,尽快补充省、市、县三级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强化防灾救灾后勤保障。要完善山洪等地质灾害易发区、低洼易涝区、江河洪泛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人员转移安置预案,明确预报预警程序、人员转移路线、临时安置方案等,以村组为单位组织防御演练,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给予格外关注。要加强救灾体系建设,加大救灾物资投入力度,确保一旦发生灾害,救助救济的资金和物资在第一时间能够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努力尽快恢复生产,防止出现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要力保重点环节,确保电力、通讯、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安全,确保抢险物资通道安全,必要时采取封路、停课、停工、停业等非常措施,努力把损失降至最低。

六是要着力抗旱保春耕保夏灌保供水。旱涝急转是我省水旱灾害的一个显著特征。今年以来,我省降水区域性差异明显,安顺、六盘水、黔西南等三市州偏少40%,发生干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三个市(州)也是我省石漠化比较集中、面积比较大、农村贫困群众比较多的地方,要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步做好抗旱保春耕、保夏灌、城乡供水等工作,确保重点地区、重要城市以及生态核心区的供水安全。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聚焦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资源项目,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落地建设,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减少因旱致贫返贫。

七是要依托大数据技术提升防汛抗旱能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推广远程监控、电子探测、虚拟仿真等信息监测手段,实现信息化与防汛抗旱深度融合。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平台,打造覆盖市州和重点县区的异地视频网络、覆盖重要水库和水电站的防汛抗旱调度体系,推动监测预警、资源调度、应急管理等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要加快水利云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洪水风险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文信息服务及国土资源云等应用系统的资源整合,尽快实现防汛抗旱数据云存储,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这方面,数据要共享、互联互通,及时发布,及时采取措施,启动预案。

三、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形成防汛抗旱强大合力

抓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也尤为重大,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和责任链,确保防灾救灾减灾各项措施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一是要加强统筹协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能,完善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调度,统筹各方抓好汛前准备、工程管理、防洪调度、应急演练、抢险救灾等各项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合力。气象、水文部门要落实24小时值守制,加强汛期雨情水情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预警研判,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和重大汛情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息。电信部门要确保汛期防汛抗旱通信畅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救灾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卫生部门要搞好卫生防疫准备,确保灾后无大疫。公安部门要加强灾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推动国土资源卫星遥感图、“国土资源云”和防汛抗旱工作深度融合,加强与各地各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动态共享,确保汛情旱情险情灾情监测监控不遗漏一河一库一山。现在有无人机航拍,如果出现灾情,及时去飞一飞、看一看,掌握现场真实情况。

二是要加强责任制落实。要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各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要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并公布辖区内江河、水库、城市、尾矿库等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建立一一对应的任务链、责任链,切实将责任落实到工程建设、汛前准备、队伍组织、物资储备、防汛调度、应急抢险、人员转移等各个方面。要及时组织新任职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上岗培训,提高水库调度运用、险情应急处置、人员转移安置等指挥决策水平。有些地方班子换了,新上岗的要尽快学习培训熟悉情况。防汛抗旱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动员、亲自安排,亲赴现场检查指导,在抢险救灾关键时刻顶得上去、靠前指挥。

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健全防汛抗旱督查体系,加大对责任落实、汛前准备、应急处置、灾后重建以及专项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每个风险点都有人盯、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每个受灾群众都有人帮。要加大问责力度,对因思想麻痹、工作疏忽、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处置失当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是要加强宣传培训。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加大防汛抗旱宣传力度,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舆论。要强化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

还有一条,也是非常重要的。汛期,同时也是我省旅游旺季,大量游客到贵州来旅游。越是山青水秀的地方,洪涝灾害也不会少。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保障游客安全。因此,我们部门间要合作,要及时通过互联网、手机、wifi等向游客发布雨情水情灾情信息,旅游景点预警。如果预测有大的灾害发生,要及时能够组织游客转移疏散。我们要对游客负责,凡是进入贵州旅游的游客,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保障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志们,防汛抗旱时间紧迫,责任重于泰山,不容丝毫懈怠,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尽职履责,扎实工作,全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二

同志们:

省政府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防总今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以及长江、淮河、太湖流域防汛抗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省防汛防旱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安排下一阶段各项措施,确保全省安全度汛。省委、省政府对防汛防旱工作高度重视,罗志军书记作出专门批示,李学勇省长在近日召开的太湖防总指挥长会上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刚才,省水利厅李亚平同志通报了今年全省汛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情况,省气象局翟武全同志介绍了汛期天气形势预测,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的省份,抓好防汛防早工作,历来是全局工作中的一件大事。20xx年,全省汛情总体平稳,但汛前受降雨偏少和湖库蓄水影响,淮北局部地区旱情较重;汛期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加之台风、强降雨等影响,部分河湖水位超警戒,中西部和东北部局部地区发生短时内涝。面对汛情、旱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吝级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科学调度应对,夺取了防汛防早防台风工作胜利。一是组织指挥有力有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旱工作,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多次作出批示,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健全完善防汛防旱决策指挥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准备工作扎实充分。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方针,全省自上而下逐级开展了防汛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专业队伍建设,整合升级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提升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三是水情调度科学合理。依托较为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取“错峰控量、分流减压、拦蓄尾水”等调度措施,较好地保障了淮北地区生活生产、交通航运等用水需求。成功应对突发雨涝及淮河流域汛末洪水,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四是应急处置及时有力。各级气象、海洋、水文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提供雨情、水情。各级防指强化24小时值守,及时组织分析会商,部署落实防御措施。在防台工作中,各地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总的看,20xx年全省防汛防旱工作成效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和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防汛抗灾工作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苏解放军、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健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扎实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全力夺取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全面胜利。

第一,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的新要求。江苏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密集,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去年12月,来江苏视察,要求我们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推动五个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的任务很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防汛防旱工作不容闪失,不能出大的问题。我们要从全局高度,切实统一抓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思想认识,从早、从严、从实强化防汛防旱各项措施,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保障。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防汛防旱中的薄弱环节。经过多年治理,全省防洪保安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在防御水旱灾害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长江河势不稳定,水阳江等重要支流防洪标准偏低;沂沭泗地区防洪标准虽然提高到了50年一遇,但尚未经过洪水考验;太湖面临保障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双重压力;区域治理滞后,丘陵山区、高亢地区应急水源工程缺乏;相当一部分城镇排涝能力不足,遭遇突发性强降雨容易受淹受涝,等等。对于这些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

第三,克服侥幸心理。就是要充分估计今年可能出现的汛情灾情。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暴雨、台风、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防灾减灾的任务加重。根据预报,今年夏季我省降水总量淮河以南地区较常年偏多,主汛期长江流域汛情较重,洪水威胁较大;登陆台风数量偏少,但强度较大。此外,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华北、西北发生夏旱的概率较大。总的看,今年我省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可能呈现旱涝并重态势,防汛防旱形势不容乐观。对今年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我们一定要宁可信其有、信其重,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切不可因为近几年没有出大的问题而放松警惕,真正从最困难处着想,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今年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扎实抓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各项措施

为全面做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4月7日国家防总召开了全体会议,汪洋副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长江、淮河、太湖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也分别召开会议,作出了工作部署。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今年我省防汛防旱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坚持防汛抗旱并举、流域区域统筹、城市农村一体,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大江大河大湖、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安全度汛,保证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等调水线路安全畅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支撑。关于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重点任务,刚才李亚平同志已作了具体部署,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化工程措施。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是提高防汛抗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今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计划投资126亿元,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各地要立足于抓早抓实,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抗灾能力。要全面推进长江南京新济州河段、里下河川东港、淮河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新沟河延伸拓浚等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田间高效节水灌溉等重大农业节水项目实施进度,抓紧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在工程建设中,对需要跨汛期施工的项目,要逐一落实施工导流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度汛。同时,要抢抓国家部署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机遇,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南京八卦洲左汊整治、长江镇扬河段三期、黄墩湖滞洪区调整等工程前期工作,为及时推进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二)抓好重点部位防御。在防汛防旱工作中,要聚焦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落实防御措施。在确保大江大河大湖防洪安全的同时,要切实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台风灾害防御等工作。要强化水库、塘坝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调度方案,加强日常巡查观测,确保不出大的问题。高度重视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管理维护,加快推进城区容易积水点治理,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维护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台风及次生灾害防御,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完善防台风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撤退避险,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密切关注长江河势变化,落实扬中、张家港老海坝等易崩岸段应急处置措施,保证长江堤防安全。

(三)严格河湖水域管理。河湖是防汛抗灾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我省沿江沿河沿湖涉水开发建设项目增多,非法围垦河湖滩地、填河填塘造地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河湖行蓄洪能力。各地要按照“谁占用、谁补偿,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清除河道内违章渔网和滩地阻水设施,严肃查处长江沿线违章建设码头,严厉打击长江、沂沭泗地区非法采砂行为,保障河湖调蓄能力,保证河湖堤防安全稳定。要建立健全河湖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管护措施,推进河湖管理长效化。积极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为加强河湖水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按照“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的要求,加强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防汛防旱指挥体系,着力向乡镇延伸,并探索落实重要工矿企业、村组和社区防汛防旱联系人制度。根据“专业、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强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整合队伍资源,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适时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战能力。抓好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及时增补防汛物料,积极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物资紧急调运能力,保证防汛抢险需要。推进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提高决策指挥水平。

(五)优化水源调度方案。当前,我省淮北地区“三湖一库”蓄水较常年偏少,旱象初显。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分析水源需求,分阶段制定供水计划,优化调度方案,强化用水管理,保证生活、生产、生态等各方面用水需要。太湖地区要适时组织“引江济太”,加大调水引流力度,改善水体水质,防控蓝藻危害,确保太湖安全度夏。要加强水质监测检测,严密防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一旦出现问题,要根据预案及时开展应急调度,尽力减轻水污染影响,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着力提升防汛防旱工作组织协调水平

从明天起,我省将全面进入汛期,防汛防旱工作到了临战阶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机制,提升防汛防旱组织协调水平,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严格防汛责任。本次会后,省政府将与各市政府签订今年防汛防旱工作责任状。各地要强化防汛责任制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座工程、每一处险工患段,贯穿于汛前、汛期、汛后全过程,确保责任盖边沉底、不留死角。需要强调指出,我省已连续多年未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部分责任人员防汛抗灾意识有所淡化,不少新任领导对防汛防旱工作缺乏认识和实战经验。对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各级行政领导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担负起防汛抗灾、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二是严明工作纪律。水火无情,防汛防旱工作马虎不得、松懈不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肃防汛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不讲空话,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加强防汛防旱督察制度建设,加大奖惩力度,对工作不力造成堤防决口、水库垮坝和重大人员伤亡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是严密协作配合。防汛防旱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上下游、左右岸,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服从省防指统一指挥,巩固发展“协调配合、军民联防、社会参与”的防汛防旱工作良好局面。水利部门要抓好防汛防旱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实施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气象、水文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预报和水情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他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防汛抗灾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驻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灾抢险的突击队作用,同时要注意爱惜兵力,不随便提出动用部队的要求。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严谨的作风,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确保安全度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作出应有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xx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和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建议作个发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履行地灾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两个到位”,取得了“两个明显成效”。

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地灾防治主体责任,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制定下发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成员单位密切协同,积极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研判会商和分工协作,对各地组织防灾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各地充分发动群众,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预警、转移工作。“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进一步健全。

二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强化落实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严密组织好汛前巡查、汛中排查、汛后调查工作。20xx年汛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10个督查组,赴各地开展汛期防灾工作督查,8月下旬~10月上旬,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联合组织开展了矿山和水电工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全年组织对全省272处重要隐患点逐一进行了现场核查,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开展辖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共派出巡查组1355个,排查点数24374个,落实群测群防点23372处,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近7万张,基层防灾能力显著提高。

三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2480起,造成12人死亡,6人受伤;成功避让地质灾害69起,紧急转移群众1282人,避免人员伤亡1200余人。各地共投入地灾防治资金1.8亿元,治理79处地质灾害隐患,移民搬迁受威胁群众2921人,消除地灾隐患点2947处。与20xx年相比,全省地质灾害发生数增加了509%,但是造成的人员死亡数减少了20%,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明显。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联合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的通知》,对20xx年前完成全省山地丘陵县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任务进行了部署。20xx年度全省共有16个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达标。全年围绕强化防治体系建设,抓住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培训演练、监测预警、主动避让、综合防治六个关键环节,科学统筹各项防灾措施的协调运用,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建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趋于活跃,集中性、连续性强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质灾害也相应出现频发多发态势,且重特大地质灾害事故有抬头趋势,地灾已成为汛期人员伤亡的主要杀手。如:20xx年,陕西商洛山阳发生的山体滑坡致64人死亡失踪,浙江丽水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的山体滑坡导致20多栋房屋被埋、38人遇难,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的工程余土滑坡导致76人失联,我省“5.19”、“5.28”等强降雨期间,安福等地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伤亡事件,都很触目惊心。今年以来,主汛期还没有到,我省部分地区就已经发生了多起地质灾害并造成5人死亡,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气象分析,今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时刻绷紧防灾这根弦,牢牢掌握主动权。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立足防大灾、抗大险、应大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把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做好防大灾的准备,做好防大灾的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抓责任落实,确保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到人。各地要按照《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加强各级政府和成员单位之间协调配合,真正把防灾责任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落实到位;要重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应对地质灾害,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从灾害治理转移到灾前预防;要突出重点,把城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高发区、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防范的重点,建立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的职能,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要与建设、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当好当地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二是抓全面排查,彻底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各地要结合年度防治方案,确定汛期防范重点区位和重点时段,深入开展排查、巡查。在汛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全面排查,对重点隐患点要落实专人,组织专家分析研判,提出防范意见措施;对新发现的隐患点,要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做到早预防、早监测,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三是抓预警预报,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群测群防技术培训和基本装备配置,建立完善覆盖全省的群测群防网络和预警网络。对危险性高、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仪器专业监测,逐步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国土、气象、水文等多部门联合预测预报机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短临风险预警技术攻关,提高预报的精准度。

四是抓监督检查,保障制度执行力。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再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的制订完善情况、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情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执行情况。同时,还要检查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灾害预报预警等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落实,检查防灾预案是否合理、各项防灾措施是否有效到位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志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特别是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格落实防灾责任,全面提升防灾能力水平,为我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作出应有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四

同志们:

省政府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防总今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以及长江、淮河、太湖流域防汛抗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全省防汛防旱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安排下一阶段各项措施,确保全省安全度汛。省委、省政府对防汛防旱工作高度重视,罗志军书记作出专门批示,李学勇省长在近日召开的太湖防总指挥长会上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刚才,省水利厅李亚平同志通报了今年全省汛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情况,省气象局翟武全同志介绍了汛期天气形势预测,有关市县政府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的省份,抓好防汛防早工作,历来是全局工作中的一件大事。20__年,全省汛情总体平稳,但汛前受降雨偏少和湖库蓄水影响,淮北局部地区旱情较重;汛期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加之台风、强降雨等影响,部分河湖水位超警戒,中西部和东北部局部地区发生短时内涝。面对汛情、旱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吝级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科学调度应对,夺取了防汛防早防台风工作胜利。一是组织指挥有力有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旱工作,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多次作出批示,并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健全完善防汛防旱决策指挥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准备工作扎实充分。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方针,全省自上而下逐级开展了防汛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专业队伍建设,整合升级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提升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三是水情调度科学合理。依托较为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取“错峰控量、分流减压、拦蓄尾水”等调度措施,较好地保障了淮北地区生活生产、交通航运等用水需求。成功应对突发雨涝及淮河流域汛末洪水,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四是应急处置及时有力。各级气象、海洋、水文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提供雨情、水情。各级防指强化24小时值守,及时组织分析会商,部署落实防御措施。在防台工作中,各地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总的看,20__年全省防汛防旱工作成效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和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防汛抗灾工作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苏解放军、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健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扎实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全力夺取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全面胜利。

第一,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的新要求。江苏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密集,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去年12月,来江苏视察,要求我们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推动五个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的任务很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防汛防旱工作不容闪失,不能出大的问题。我们要从全局高度,切实统一抓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思想认识,从早、从严、从实强化防汛防旱各项措施,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保障。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防汛防旱中的薄弱环节。经过多年治理,全省防洪保安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在防御水旱灾害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长江河势不稳定,水阳江等重要支流防洪标准偏低;沂沭泗地区防洪标准虽然提高到了50年一遇,但尚未经过洪水考验;太湖面临保障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双重压力;区域治理滞后,丘陵山区、高亢地区应急水源工程缺乏;相当一部分城镇排涝能力不足,遭遇突发性强降雨容易受淹受涝,等等。对于这些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

第三,克服侥幸心理。就是要充分估计今年可能出现的汛情灾情。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暴雨、台风、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防灾减灾的任务加重。根据预报,今年夏季我省降水总量淮河以南地区较常年偏多,主汛期长江流域汛情较重,洪水威胁较大;登陆台风数量偏少,但强度较大。此外,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华北、西北发生夏旱的概率较大。总的看,今年我省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可能呈现旱涝并重态势,防汛防旱形势不容乐观。对今年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我们一定要宁可信其有、信其重,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切不可因为近几年没有出大的问题而放松警惕,真正从最困难处着想,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今年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二、扎实抓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各项措施

为全面做好今年防汛防旱工作,4月7日国家防总召开了全体会议,_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长江、淮河、太湖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也分别召开会议,作出了工作部署。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今年我省防汛防旱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坚持防汛抗旱并举、流域区域统筹、城市农村一体,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大江大河大湖、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安全度汛,保证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等调水线路安全畅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支撑。关于今年防汛防旱工作的重点任务,刚才李亚平同志已作了具体部署,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化工程措施。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是提高防汛抗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今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计划投资126亿元,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各地要立足于抓早抓实,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抗灾能力。要全面推进长江南京新济州河段、里下河川东港、淮河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新沟河延伸拓浚等骨干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田间高效节水灌溉等重大农业节水项目实施进度,抓紧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在工程建设中,对需要跨汛期施工的项目,要逐一落实施工导流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度汛。同时,要抢抓国家部署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机遇,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南京八卦洲左汊整治、长江镇扬河段三期、黄墩湖滞洪区调整等工程前期工作,为及时推进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二)抓好重点部位防御。在防汛防旱工作中,要聚焦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落实防御措施。在确保大江大河大湖防洪安全的同时,要切实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台风灾害防御等工作。要强化水库、塘坝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调度方案,加强日常巡查观测,确保不出大的问题。高度重视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管理维护,加快推进城区容易积水点治理,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维护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台风及次生灾害防御,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完善防台风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撤退避险,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密切关注长江河势变化,落实扬中、张家港老海坝等易崩岸段应急处置措施,保证长江堤防安全。

(三)严格河湖水域管理。河湖是防汛抗灾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我省沿江沿河沿湖涉水开发建设项目增多,非法围垦河湖滩地、填河填塘造地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河湖行蓄洪能力。各地要按照“谁占用、谁补偿,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清除河道内违章渔网和滩地阻水设施,严肃查处长江沿线违章建设码头,严厉打击长江、沂沭泗地区非法采砂行为,保障河湖调蓄能力,保证河湖堤防安全稳定。要建立健全河湖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管护措施,推进河湖管理长效化。积极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为加强河湖水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按照“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的要求,加强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防汛防旱指挥体系,着力向乡镇延伸,并探索落实重要工矿企业、村组和社区防汛防旱联系人制度。根据“专业、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强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整合队伍资源,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适时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战能力。抓好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及时增补防汛物料,积极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物资紧急调运能力,保证防汛抢险需要。推进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提高决策指挥水平。

(五)优化水源调度方案。当前,我省淮北地区“三湖一库”蓄水较常年偏少,旱象初显。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分析水源需求,分阶段制定供水计划,优化调度方案,强化用水管理,保证生活、生产、生态等各方面用水需要。太湖地区要适时组织“引江济太”,加大调水引流力度,改善水体水质,防控蓝藻危害,确保太湖安全度夏。要加强水质监测检测,严密防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一旦出现问题,要根据预案及时开展应急调度,尽力减轻水污染影响,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着力提升防汛防旱工作组织协调水平

从明天起,我省将全面进入汛期,防汛防旱工作到了临战阶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机制,提升防汛防旱组织协调水平,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严格防汛责任。本次会后,省政府将与各市政府签订今年防汛防旱工作责任状。各地要强化防汛责任制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座工程、每一处险工患段,贯穿于汛前、汛期、汛后全过程,确保责任盖边沉底、不留死角。需要强调指出,我省已连续多年未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部分责任人员防汛抗灾意识有所淡化,不少新任领导对防汛防旱工作缺乏认识和实战经验。对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各级行政领导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担负起防汛抗灾、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二是严明工作纪律。水火无情,防汛防旱工作马虎不得、松懈不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肃防汛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不讲空话,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加强防汛防旱督察制度建设,加大奖惩力度,对工作不力造成堤防决口、水库垮坝和重大人员伤亡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是严密协作配合。防汛防旱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上下游、左右岸,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服从省防指统一指挥,巩固发展“协调配合、军民联防、社会参与”的防汛防旱工作良好局面。水利部门要抓好防汛防旱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实施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气象、水文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预报和水情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其他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防汛抗灾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驻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灾抢险的突击队作用,同时要注意爱惜兵力,不随便提出动用部队的要求。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严谨的作风,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确保安全度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作出应有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五

同志们: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期间全省建设系统取得的成绩,总结20xx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展望谋划“”发展目标和任务,安排部署20xx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张通副省长和盛国玉副秘书长在百忙中亲临会议,各市、州、林区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我们深受鼓舞。张通副省长将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及 20xx年工作回顾

“”时期,是全省住建系统在复杂局面下努力拼搏、克难奋进的五年。系统上下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落实中央“三保”方针,化“危”为“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面对新机构、新职能,主动迎接挑战,创新思路,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在应对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千里驰援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西藏新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616”工程等工作中,全系统干部职工顾全大局,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使命,许多工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是全省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力度最大、市政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全系统干部职工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基本完成了“”的目标任务。全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xx年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7%;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小城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80.9%;人居环境逐步改善,8个城市获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21个城市(县城)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8个城市、20个县市、40个小城镇获得“楚天杯”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廉租住房保障达到42.69万户,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16.74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启动棚户区改造17.02万户,完成公共租赁住房1.08万套,完成了19.3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新增住房公积金归集额687亿元,总额达到1004亿元,归集余额646亿元,为25万户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87亿元,增值收益上交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9.1亿元;“百镇千村”示范效应逐步显现,重点镇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先后有5300余个建制村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建筑节能进一步加强,实现节能480万吨标煤,新型墙材应用量累计达744亿标砖,散装水泥供应量达1.42亿吨;重点产业加速发展,建筑业年均增幅35%,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长幅度,勘察设计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全省各级住建部门按照年初部署和要求,坚持“四个优先”的发展理念,奋力实施“七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新型城镇化工作势头良好

出台政策措施,召开高规格会议。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行了系统研究部署。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住建厅专题调研,明确思路,提出要求。11月组织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了 “”期间我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措施和政策保障,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张通副省长就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亲自做客省政府门户网在线访谈,解读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在全省上下产生了深刻反响。

科学编制规划,广泛形成共识。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编制一流的规划”的要求,全力做好《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四家国内一流的规划研究机构开展湖北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系列讲座和“推进湖北城镇化高峰论坛”,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城镇化的理解,形成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共识。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省内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发展的建议,提高了规划研究与编制的公众参与度,《规划》编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各地行动迅速,发展态势很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和《意见》精神,及时厘清发展思路,研究推进措施,把新型城镇化纳入“”规划。武汉、宜昌、襄阳围绕“一主两副”总体布局,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鄂州、宜都等地及早谋划,因地制宜,完成了城乡建设规划;不少地方启动城乡统筹试点,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面完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新增廉租住房4.42万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0.9万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52万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08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7.34万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5.8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6.07万户(其中住建部门完成4.07万户),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应保尽保。襄阳市廉租住房建设实现了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承诺;黄石市推进公租房试点的做法,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严厉查处房地产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清理在建在售商品住房项目,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做好拆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进城镇房屋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既有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强化对物业服务市场的监管。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

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全省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帐户 8.4 万户,新增归集额177 亿元,新增贷款 110 亿元,从公积金增值收益中上交廉租住房补充资金3亿元。继续深化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武汉市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顺利进行。组织开展“让理想在住房公积金事业中闪光”的主题演讲活动,促进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文明创建和队伍建设。

(三)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深化“楚天杯”创建,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全省共完成城建基础设施投资608亿元,新(改、扩)建排水管道530公里、供水管道315公里、燃气管道330公里、城市道路640公里。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新增城市绿地723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85%、38.01%和9.64平方米。鄂州市、神农架林区 2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武汉、宜昌、襄阳、黄石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武汉、咸宁等7个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完成。

宜居村镇建设有了新发展。中心镇、特色镇建设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创新小城镇发展理念,提出了按小城市规模建设重点中心镇的新思路,并率先在仙洪试验区峰口、张沟、白螺三个镇开展试点。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三个试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省开发银行大力支持。探索出了适合小城镇实际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试验区5个乡镇小城镇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全部建成。以宜居村庄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全省1.9万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2096个村完成了村庄整治任务,“一江两山”沿线特色民居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仙洪试验区试点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加快,鄂州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深入,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村庄环境整治整体推进效果明显,新农村试点乡镇率先探索宜居村庄建设模式,整县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圆满完成三年试点任务。

(四)城市执法管理逐步规范

城管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城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了以“牢记执法宗旨,树立良好形象”为主题的文明执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城管执法队伍“为民执法”的理念,提高了执法水平,城管队伍的公众形象有所改善。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各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大力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六定”责任制、“六进网格” 等方式,城市综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社会化、动态化。

(五)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全省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5座,基本实现“全省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目标,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其中设市城市达78%。新建成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0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到607万吨/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6.4%,其中设市城市达到73.8%。同时,从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信息报送系统入手,加强督办,强化监管,提升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率。

建筑节能快速发展。建筑节能的全过程闭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竣工验收阶段执行率达96.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不断扩大, 20xx年列入国家示范的4个市县,已开工120个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650万平方米;去年新增4个国家级示范市县。武汉市颁布了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确定首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0个,启动了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武汉汉阳新区、花山生态新城等3个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严格“禁实”,促进新型墙材发展,全省县以上城区已全部实现“禁实”目标,新型墙材产能达358亿标砖,新型墙材应用率达82%。散装水泥供应率达到46%,市州城区已实现预拌混凝土供应全覆盖。

(六)工程建设行业稳定发展

建筑业和勘察设计咨询业加快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950亿元,创利税260亿元左右,建筑业在全省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建筑企业积极开拓省外、境外市场,承建的工程项目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勘察设计行业实现年营业收入445亿元,9家企业入选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百强,企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稳步推进,产业联盟和产业园区建设已经启动。

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共有140项工程获省建筑优质工程(楚天杯),2项工程获“鲁班奖”;62项工程获省优质建筑装饰工程,9项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顺利实现。

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积极争取省人大修订通过了《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省外进鄂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落实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办法,强化建筑工程标后履约监管,建立企业资质资格动态核查机制,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着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大了对不良行为的记录、曝光和处罚力度,促使一批建筑企业形成了重质量、守诚信、讲文明的风气。

(七)住房城乡建设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全系统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做好综治维稳、信访接待、对外宣传、档案管理和老干部服务工作,发挥产业工会组织作用,全行业保持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厅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在省直机关交流,厅机关被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实效,咸宁、潜江、神农架等地评议工作在当地获得综合评比第一名。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创建。住房公积金和园林系统被列为全国建设系统文明创建行业,公积金行业文明创建经验在全省交流,9个单位获省“青年文明号”、6名同志获“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行业形象明显提升。

此外,我们还编制了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同志们,20xx年及过去的五年,我们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化率增长不快,城镇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协调发展难度较大。二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仍然需要艰苦努力,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压力很大,遏制一些地方过高房价的任务艰巨。三是市政基础设施尚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综合承载能力亟待提高。四是建筑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各类城市亟待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正确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时期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

“”时期,是我省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时期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优先、民生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着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宜居城乡建设、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奋力实现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新跨越。

(一)城乡统筹,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新跨越

要围绕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镇居住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促进全省城镇化向注重提升内涵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到20xx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五年新增300万以上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二)提质扩容,实现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跨越

深化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 “一主两副”、“大小多少”、“三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思路,把武汉城市圈和“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做大做强,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做多,逐步归并和减少村镇数量,缩小城乡人均住宅占地规模,提高城镇集约发展节约发展的水平。到20xx年,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增至15个左右,中小城市增至50个左右,建成区人口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增至100个左右。集中精力建设100个重点中心镇、100个特色镇,打造1000个宜居村庄。

(三)注重民生,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新跨越

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切实做好住房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多路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使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城镇人口的15%以上。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五年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万套(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新增公积金归集900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00亿元。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商品房合理供给,促进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

(四)加大投入,实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新跨越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城市空间立体综合开发和统筹建设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强化道路交通体系、供水、污水处理、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比“”净增1000亿元;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开通里程较“”期末翻三番;完成100座水厂和20xx公里管网新改建任务,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新增燃气管道3000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0%,其中大中城市达到95%以上。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五)标本兼治,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新跨越

坚持以宜居城镇建设为目标,努力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实现节能520万吨标煤目标。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武汉城市圈各城市新建居住建筑积极实施节能65%的低能耗节能标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0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新型墙材,市县城区应用率达到90%。水泥散装率达到50%,扩大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应用,推进重点中心镇“禁实”。加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设市城市达到40%。强力治堵、治乱、治脏,提升城市形象。

(六)扶优壮强,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坚持壮大发展建筑业,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发挥建筑业在保发展、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5%、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6%以上。支持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全国一流建筑业品牌。进一步巩固湖北勘察设计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武汉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设计之都”,培育一批以绿色交通、低碳建筑、循环经济、水环境等为核心的工程设计产业集群,20xx年实现行业营业收入800亿元。

(七)创新体制,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新跨越

全方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建立以《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完善规划委员会、规划公示、规划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使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更加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严格实施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公共服务设施橙线等“六线”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组织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城管进社区”,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环境,提高管理效能。

(八)苦练内功,实现队伍素质能力的新跨越

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家学者型的业务管理队伍,武装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全行业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形成敬业、创新、奉献的行业风气。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责任目标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各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和规定,加强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建设。让所有干部职工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中筑牢防线,守住底线,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三、关于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明确工作重点,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实现“”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中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围绕城镇化水平增长1%以上、转移农村人口60万人以上的目标,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加强规划编制。树立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理念,积极提升规划编制和实施质量,努力促进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继续深化《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做好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报批工作;加大对宜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指导力度;完成十堰、恩施、咸宁、松滋、枝江、赤壁、老河口等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审批;进一步扩大城乡统筹规划试点范围,在较发达市(县)开展城乡总体规划工作,结合地方经济社会“”规划,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推进城市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制定,贯彻《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力争尽快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法依规把好规划建设关、科学决策关、规划条件关、规划公众关、规划核实关,适时组织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检查,促进城乡规划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有省级区域性试点示范任务的县市,要率先完成村镇体系规划、县域垃圾布点规划的编制。各县市区要合理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区域,筹集经费、组织力量,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镇级市试点、重点中心镇和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设站城镇要科学确定发展定位,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修改完善总体规划。特色镇要充分挖掘建筑风貌、历史人文、生态景观等要素资源,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抓好试点示范。一是坚定不移的做大做强城市圈、城市群。支持武汉市建设省域和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增强武汉城市圈的竞争力、带动力、影响力。努力做大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作用。二是启动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创建工作。完善县域“一主一副一特”城镇发展推进体系,各县市在抓好主城区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1-3个特色明显的重点中心镇或特色镇,使其成为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节点。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建设的具体办法和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选择镇区户籍人口在5万人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重点中心镇,作为镇级市试点,赋予县级管理权限,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完善城镇功能。加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设站小城镇建设,促进其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三是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抓好城乡一体化试点、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等方面的工作。扎实开展宜居村庄建设,把农房改造同环境整治、清洁能源利用等结合起来,使更多的村庄实现“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目标。今年启动400个宜居村庄建设,年底验收命名200个左右。

搞好协调服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履行省委省政府交给 我们的新型城镇化的组织协调职责,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及时掌握土地管理、户籍改革、社会保障、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做好情况汇总、统计分析和宣传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为部门搞好服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建制镇恢复征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开征污水处理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三挂钩”、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3万人以上规模城镇倾斜等相关政策。各地应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和省委25号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恩施、黄冈、仙桃等地做法,明确县、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能,防止执法管理缺位。各地要认真培育和发现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培训、交流,组织专班定期开展督查。

(二)强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千方百计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更大规模的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力争今年解决30万户以上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万户以上。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新开工廉租住房3.5万套,新建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9万套(间),新建经济适用房3.5万套、限价商品房1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完成13万户以上。要将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形式,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坚持“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引导各类资金和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以满足基本需求、紧凑实用为原则,重点建设30至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共租赁房。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申请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参照兄弟省市做法,将土地出让净收益按10%以上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计提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统筹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将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结余部分用于购买、新建、改建、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在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建设中,按建设规模3-5%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落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建设用地、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坚持分户验收,确保群众住上放心房。加强配售管理,促进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后续跟踪动态管理,建立正常的保障进入和退出机制。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研究解决好费用筹集、管理责任落实等具体问题。

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努力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重点城市出台实施住房限购措施,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继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中心城区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研究出台促进县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好地适应大多数群众自住性住房需求。制定《湖北省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房产中介市场执法检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中介、物业等各个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主动做好拆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规范房地产秩序。抓紧制订和公布各地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省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市州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联网,完善13个重点城市城区住房交易信息周报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引导市场合理预期。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积极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总结武汉市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经验,研究改进住房维修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最大限度发挥公积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建立公积金制度,实现当年新增归集180 亿元。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积极支持职工改善个人住房条件,全年发放干部职工住房贷款120亿元。认真做好武汉市利用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争取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公积金缴存、提取、使用、管理、监督制度,加强运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管理

以“楚天杯”创建为总抓手,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抓建设强管理,促进各类城镇有明显变化。

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以上,新改扩建城市排水管道500公里、供水管道300公里,燃气管道300公里、城市道路600公里。全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1%,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2%,其中设市城市达到78%。新增城市绿地720公顷。一是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重点,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成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启动其他各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题研究。加快城市主骨架路网建设,着力提高中心城区次干道和支线路网密度,加快连接线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完善路网功能。积极推进武汉轨道交通建设,续建和新建线路里程100公里,完成投资120亿元。配套推进供排水、燃气管道建设和城市道路及景观照明节能改造,加快推进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排水设施清淤、完善改造,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二是以贯彻落实《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为抓手,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启动实施园林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工程”、“老城区添荫工程”、“林荫道工程”、“林荫停车场工程”建设。加大各类公园建设力度,提高人均公园绿地水平。加强街头小游园、小绿地建设和老城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加强城区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大力推行林荫停车场建设。支持一批城市(县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积极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以达标、安全运行为核心,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和监管。深化污水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配套管网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实现城市建成区主管网、老城区支网全覆盖。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完善考核评价,确保规范达标运行。启动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加强技术指导、设施建设,提高处置效果。着力推进26个在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28个拟建项目早日建成投运,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处理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保证供水安全,力争年内大部分水厂供水水质达到106项指标要求。提高燃气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城市桥梁检测、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和检测评估、信息管理等制度。完善桥梁管理数据库,适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防重大垮塌事故发生,确保城市道路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四是以美化、净化、亮化为目标,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整治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的旧城区旧居民小区。抓好背街小巷、市场、破损道路、泥巴路、断头路整治,完善照明、排水等设施,方便群众生活。按照集约、规范、美观、入地的要求,集中抓好空中管线整治。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提高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机构设置科学化、人员编制标准化、执法保障规范化的要求,规范全省城管执法机构设置和系统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编制城管执法培训教程,加强队伍培训,提升执法队伍整体水平。开展城管执法效能检查活动,严肃执法纪律,严管执法队伍,努力树立城管执法的良好形象。二是着力在城市环卫和垃圾处理上见实效。加强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能力建设,规范设施运行管理,总结推广武汉、黄石、潜江三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试点经验。高度重视非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和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运行监管,指导武汉等大中城市逐步建立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编制完成《湖北省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和《湖北省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费用定额标准》,进一步规范环卫工作。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突出做好“拆违治乱、城区治脏、匾牌治杂、街景治丑、道路治堵”,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三是着力提高管理效能。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创新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认真执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率先在宜昌、襄阳、黄石和有条件的县市进行试点,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努力构建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大城管”格局。广泛推广宜昌经验,督促各地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建立层级指导关系,健全基层管理体系,促使城市管理体制由小城管模式向大城管体制转变,城市管理格局由管理城区向指导县(市)区延伸,管理方式由分业管理向综合管理集中。继续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网格化管理检查验收标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社区物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基层自我管理能力;坚持管养分离,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大力推进环卫作业、市政养护、户外广告市场化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创新、规范城建档案管理。按照行业标准要求,积极推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加强建设工程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规范城建档案基础业务。

进一步夯实村镇建设基础。以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为目标,积极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基本承载需要。以污水处理、区域性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小城镇宜居功能。在3万人以上的集镇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5万人以上的镇在年内建成运行,重点中心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绿化覆盖率三个指标比上年增长5%以上。指导小城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参与小城镇综合开发,提升小城镇居住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利用土地整理、建材下乡、农村环境整治和连片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以中心村、农村新社区为抓手,引导农民集中建房,配套建设道路、沼气、供电、供水、广电通讯设施,促进土地节约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集中供水、生活垃圾定期清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家禽家畜圈养、雨水明渠排放、污水暗沟排放;建设文体活动设施和绿化小游园,保护山体、清洁水系、美化环境。完成1400个村庄环境整治和重点地区的特色民居改造。

进一步创新“楚天杯”考评机制。今年是我省第五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楚天杯”创建工作考评表彰年,也是综合检验近三年创建工作成效至关重要的一年。各地要对照《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标准找差距。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的抓好查漏补缺和整改完善,确保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重点突出民生事项的落实,突出管理工作的加强,突出城镇面貌的改善,以“楚天杯”创建促进城镇建设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五届“楚天杯”申报、考评、表彰工作,力争使本届楚天杯创建的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

(四)积极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

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继续巩固市州城区建筑节能成果,重点提高县(市)城区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强化新建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的全过程闭合式监管,消除节能监管漏洞,严格节能设计变更管理和节能材料进场复检、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管理,确保节能工程质量。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快国家示范市县和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应用技术水平,全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全年发展绿色建筑150万平方米。优化新型墙材产品结构,提高应用率,县以上城区新型墙材应用率达85%以上。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达4300万吨,商品混凝土3000万方,新增节能能力100万吨标煤。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关键成套技术体系和节能材料、产品应用导则,基本形成具有湖北特色,满足节能发展要求的蒸压加气块为主的墙体自保温体系、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太阳能热水应用和地源热泵建筑应用实施指南、绿色建筑主导技术和材料等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可实施可复制,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科学引导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建筑业在全省保发展、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00亿元以上。坚持扶优扶强,做好全省133家骨干建筑企业的跟踪服务,继续开展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0强、装饰装修10强评选活动。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开拓省外、海外市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开展省级工法评审和国家级工法推荐工作,支持建筑业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提高我省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勘察设计行业加速发展,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全年实现行业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继续支持武汉市完善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各项措施,建立工程设计产业园和产业联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严格建筑市场监管。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落实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办法。推进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研究实行政府投资工程投标单位名录制度。认真履行行业部门在招投标工作中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大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和违法转包分包行为。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推进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诚信信息平台和网络建设工作,完善建筑市场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业统计分析制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劳务市场管理,着力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

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再治理”活动,全面推行住宅质量分户验收。狠抓工程质量精品创建,坚持实行优质优价。规范工程质量检测行为,建立秩序良好、遵纪守法的检测市场。继续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执法力度,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确保全年减少和控制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较大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事故。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促进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上升。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提高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能力。

(五)全方位推进自身建设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把“敬业、创新、奉献”作为全行业行风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贯穿到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系统干部职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强化争先进位意识,要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过得硬、有特色,努力创造一批工作品牌,总结评选一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

以完善政策法规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要积极加强行业政策法规研究制定,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提请省人大出台《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力争出台《湖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做好城市管理监察、散装水泥应用管理、房地产市场监管、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立法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厅机关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试点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稽查执法力度,完善案件稽查、专项检查(巡查)、投诉举报受理、集体研判等工作制度,理顺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工作的关系。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健全完善协同配合工作制度,促进稽查执法与行政监管工作有效衔接。

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有针对性的对县市以上系统领导干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驾驭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业务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系统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

以系统文明创建为载体,加强行业形象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系列文明创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以队伍安全为核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经常性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大廉政准则落实力度,围绕8个禁止和52个不准,规范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行为。深入开展建设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处理违纪违规行为。结合行业特点,查找风险点,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系统的预警防控体系,确保资金项目安全运行,使广大干部真正能够做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同志们,今年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六

尊敬的蔡竞副秘书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到美丽的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参加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本月初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xx年度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刚刚召开,四川即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落实力与工作高效。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四川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川省大规模开展新编地方志工作3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砥砺奋进,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不负众望,无论是在法治建设,还是在工作机制的探索、服务中心大局工作、编纂成果的质量数量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工作机制、依法治志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内涵不断丰富,边界不断拓展,对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四川有良好的修志传统,四川是出经验的地方,四川有不少好的经验具有普遍性意义,值得大力推广。下面,我结合当前全国地方志工作发展状况,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切实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十分喜人,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党的以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两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三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今年4月27日,他在视察成都宽窄巷子时又强调,“只有守住历史传统的根脉,才能打开面向世界的门窗”,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刘延东副两次接见全国地方志工作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方志文化应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强调地方志事业要迈上新台阶。这些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及重要讲话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层面,站在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的高度,对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地方志工作寄予厚望,意蕴深远、发人深思,既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指明地方志的独特价值,也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前进的努力方向,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依据。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央领导同志如此密集地关心关怀关注地方志工作,连续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及发表重要讲话,这在新中国方志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其他行业、系统的工作中也不多见。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xx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一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要推动《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大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宣传、执行力度,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要求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明确提出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有效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要求相适应,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专业要求配齐配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同时,“加强修史修志”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这是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将“地方史与地方志”列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题目之后,再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写明“修史修志”的内容,这充分说明地方志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国家高度认可。

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自20xx年12月组建以来,积极谋划事关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新一届中指组领导也一直把地方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方调研,科学谋划,不断破解地方志事业发展难题。几年来,王伟光组长、李培林常务副组长先后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地方志工作调研,看望奋战在第一线的地方志工作者,推动《规划纲要》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他们的工作作风、思想方法和务实态度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事业发展。近年来,中指办紧紧围绕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中指组领导提出的指示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相继启动“十大工程”,即中国志书精品工程、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方志学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现在,这些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为了推动各项工作切实开展,今年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年鉴研究会、方志馆研究会、史志期刊研究会、方志学研究会等5个研究会,出台了《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xx—20xx年)》《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的意见》等多个专项规划和文件。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全国地方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各项工作协调开展的格局,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说明,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正处于在全国范围内由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我们要统一思想,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以及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齐心协力开创地方志工作新局面。

二、总结经验,全面加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

刚才马小彬主任作了工作报告,有关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从报告和经验介绍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充分利用国家规划做好自己的顶层设计,依法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坚持进度和质量兼顾推进“两全”目标,因地制宜构建事业发展新格局,创新资政育人路径,注重成果功能发挥,为全省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法加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带领全省地方志工作者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四川省作为全国第二轮修志的试点单位,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法治化建设、工作机制探索、志书编纂、民族文化抢救整理、旧志整理、服务中心大局工作、参与史志研究编纂、抗震救灾志编纂、地情编纂成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均居全国先进行列,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地方志工作多业并举、事业均衡发展提供了借鉴。我认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呈现出四大特点:

其一,各级各部门积极履行地方志工作主体责任。工作成效是否突出,组织领导是首要保障。四川省各级政府在履行地方志工作主体责任方面不缺位、很给力,这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四川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副有关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地方志工作的官职官责,落实主体责任,为地方志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省、市、县建立与地方志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厅、处、科相对应的工作机构。二是建立健全高规格的议事协调机构——各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进一步形成“众手成志”的工作格局。三是积极推行政府主导的“三审制”,努力构建“政府修志、政府审志”的工作格局,为地方志工作形成的成果体现国家记忆工程的严肃性、体现成果的高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依法治志工作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各省(区、市)前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始终将法治化建设作为推动地方志工作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破解工作难题,形成地方志工作的良性机制。一是及时出台和修订法规。继20xx年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法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后,20xx年又及时对运行20xx年的条例进行了修订。二是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20xx年2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20xx年4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对全省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为各级各部门谋划地方志事业发展、扎实推动地方志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20xx年10月8日、21日,省政府办公厅又分别下发《关于调整<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部分成员的通知》《关于调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的通知》,明确由省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分别担任主任、主任委员,理顺省地方志工作体制,为四川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三是持之以恒地开展执法调研,形成依法管理、依法编修、依法传承的工作格局。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于20xx年、20xx年、20xx年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开展地方志工作执法调研。省政协委员多次对省方志馆立项建设、加强旧志资源整理保护、四川当代史编纂工作、推进民族语言志书出版、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村)志编纂出版等提出议案,督促各地各部门强化地方志工作法治意识,切实在工作中贯彻“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要求。

其三,厚植筑牢存史基础,扎实推出方志成果。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注重强化主业意识,以主业带动其他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四川省首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共出版各级各类地方志成果10283种。其中,首轮《四川省志(1840—1986)》填补了自清嘉庆二十一年(1820xx年)以来184年四川无通志的历史。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启动后,各级各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将地方志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基础性文化工作,强化领导,狠抓落实。截至20xx年年底,规划编纂的《四川省志(1986—20xx)》93个分卷已终审65个,48个分卷进入出版程序,30个分卷正式出版;21部市级志书已出版16部,181部县级志书已出版或交付出版172部。全省21个市(州)级综合年鉴编纂全部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基本实现编纂年度出版当年鉴;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了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此外,四川还着力推进抗震救灾志、特色志书编纂,推进双语志书试点工作、历史文化名镇(村)志、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及《川南区志》《西康通志》《四川羌族志》编纂;旧志整理工作稳步推进,成绩显著,等等。

其四,不断探索积累地方志编修创新发展的经验。四川省是人口大省、资源大省、西部经济大省,同时还是内陆省份、少数民族聚居省份。这些年来,四川坚持立足实际,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地方志工作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修志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四川注重把握地方志工作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注重研判地方志编修工作有战线长、项目进程慢的发展态势,厘清各参编单位隶属关系,妥善谋划应对方案。按照地方志条例要求,强化法治意识,依法管志,依法修志,依法传志,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工作按时优质推进。四川不仅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注重经验总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编纂技巧、质量控制方式与方法,还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加强调研,寻求科学的编纂与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划,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任务;通过强化指导,确保工作运行遵循编纂规范;通过规范审查,力求工作成果高质量;通过严控出版,实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坚决杜绝一味谋求任务推进而不切实际的修志规划,坚决避免应付了事、交差完事对志稿的粗制滥造。

——坚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固本强基。四川省各级地方志部门按照“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思路,努力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看齐意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重视支持下,地方志部门的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批经历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调整、充实到了市、县级地方志部门领导班子,人员编制增加,业务骨干成长,干部队伍学历、专业、年龄构成不断得到优化。近两年来,先后在中国井岗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了四川省地方志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近百名市(州)、县(市、区)方志办主任、省级部门处长参加培训,在国家级的培训机构接受革命传统、党史国情、党纪国法及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努力既成为编史修志的行家里手,又成为观大势、想大事、为大局,善于综合协调的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打牢了思想根基,坚固了思想保障。

——坚持围绕文化强省建设加强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震感恩文化,拓展工作领域。如省地方志办发掘提出了《李准年谱》作为南海诸岛是我国主权的史料论证;组织编纂《巴山皓月,蜀水清风——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及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辑要》,服务于党风廉政建设;与省水利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林业厅协作,做好江河志、名镇(村)志、自然保护区志相关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精准扶贫等工作;协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修订、编纂《四川省4a级以上景区资料汇编》,探寻服务省文化事业、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宜宾、泸州、内江、眉山、凉山等市(州)编纂出版红色书刊,开展专题展、征文、史志沙龙、文艺演出、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成都、眉山、南充、内江、自贡等市(州)开展特色文化、名优经济发展研究;绵阳、巴中、达州、广安、德阳、遂宁等市(州)积极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蜀道申遗调查、机场建设、风景区打造及各类场馆的规划布展等工作;自贡、甘孜等市(州)坚持编纂大事记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智力支持,等等。

全面总结地方志事业发展经验,是为了准确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全面推动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国地方志系统经验总结交流会已经召开,但经验总结的工作远未结束。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另一方面要不断总结各地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国启动第三轮修志,为推进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学科建设,为推动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方面,四川省作为全国二轮修志工作的试点省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有了很好的基础,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发扬成绩,继续努力,认真总结首轮、二轮修志经验教训,为三轮修志工作打好基础,为推动全国地方志工作更大发展贡献“志”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省地方志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工作的“亮点”必将更多,“特色”必将更加鲜明,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必将更加繁荣兴盛。

三、围绕转型,推动地方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12月6日,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xx年度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规划纲要》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讲话中他强调,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认清事业发展现状,理清事业发展思路,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增强事业发展信心,全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转型升级。他还指出,20xx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任务的重要一年。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传达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xx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部署20xx年任务。希望大家除了要认真学习经验交流会及主任工作会议精神,还要把精神传达下去,认真贯彻执行下去。要在全面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凝聚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动力的基础上,全面保持地方志高位运行的态势,全面确保20xx年实现“两全”目标,稳步推进信息化、方志馆、科研、期刊、学会等的建设,实现中国方志文化走出去,全面推动地方事业发展转型升级。

下面,结合贯彻落实李培林同志代表中指组讲话精神,对四川省地方志下一步工作提五点建议。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修志编鉴主业。编修志书和年鉴是地方志的两项主业,是地方志事业的立身之本。国家的《规划纲要》因此提出了“两全”目标,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四川省一定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好。现在距离国家《规划纲要》规定的全面实现“两全”目标的时间节点还有4年,四川省要全面实现,任务还相当艰巨、繁重。地方志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提速冲锋的重要阶段,希望四川省全力以赴,既要把握住进度,又要掌控好质量,按期保质完成“两全”目标。

二是依法治志,完善事业发展保障。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依法修志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纳入、八到位”(即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这是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凡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一纳入、八到位”原则贯彻落实得好的地方,地方志工作者就有地位,地方志工作就能上层次、迈台阶,开展得好。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继续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一纳入、八到位”,并通过联合省人大、省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地方志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等方式,确保依法治志落实到位。同时也希望四川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以贯彻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突出主线,重点加强对《规划纲要》提出的“两全”任务、方志馆建设、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等工作的督导,为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三是执行规划,确保既定目标任务落实。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纲要》,20xx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第一个专项规划《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为推进未来五年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顶层设计,是今后几年推动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遵循。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根据国家的《规划纲要》和四川省的《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两个《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推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地方志质量。四川省对地方志书质量抓得很紧,从已编纂出版的志书来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近年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地方志编纂出版质量的制度、措施,加强志稿评议和业务人才培养,认真研究志书质量的区域性差异,成立全省地方志系统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充分发挥期刊和内部简讯的指导作用,全方位推动地方志书质量建设。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把提高志书编纂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地方志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四川省在全面提高成果质量上做出表率,积累更多的经验。一是要建立起经常性的收集征集资料的工作制度。二要建立包括组织管理、编纂规范、内容评价、业务考核、行政督查等在内的保障机制。三是要从篇目设置、资料收集、资料长编,到初稿撰写、总纂、初审、复审、终审,再到出版、印刷各个环节上把好质量关。四是要大力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主编、总纂、编修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拓展思路,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还有梳理历史脉络、宣传地方文化资源、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智力支持等多项社会功能。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建设地情网站、地方志数据库,开设微信公众号、手机地情网,编制资政简报、干部读本、地情读物、旅游指南等,使地方志走出案牍,走向社会和普通大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又是文化强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震感恩文化特色显著,地方志资源在深度融入全省文化、支柱产业建设发展,精准服务党委政府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文化精髓、竭力“教化育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开发利用树立了典范。地方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价值体现,应着力推进。四川省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要有主体意识,开动脑筋,开拓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途径。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方志馆、地情资料库、网站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三是要搞好基础资料建设,把志书、年鉴、旧志、地情书、相关工具书、理论研究成果等收集、整理、保存好。四是要针对不同的服务领域和对象,增加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不断提供丰富多彩的地方志文化产品。

同志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地方志承担着为国存史、同步存史的重要使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目前,全国地方志工作处在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着大好的发展形势,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契机,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广泛宣传动员,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四川省的地方志工作一定能克期完成国家和四川两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更大发展,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这里我也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表个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将加强与四川省的交流合作,加大支持力度,共同努力,推动四川地方志事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繁荣。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七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今天召开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卫生计生工作,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十分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对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作了重要批示,省委、副省长咸辉今天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传达,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省卫生计生委作工作报告。

一、20xx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下,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xx年,全省总人口2789.55万人,常住人口2582.18万人,人口预期寿命为72.56岁,出生3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6‰,自增率6.08‰,人口控制目标顺利实现。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xx年的24.35/10万降为22.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7.25‰降为6.4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8.61‰降为7.7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98.33%上升到99.09%。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卫生计生有机融合。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了原省卫生厅、省人口委的机构和职责,组建了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xx年12月30日正式挂牌,实现了改革前后平稳过渡。转变职能,整合资源,取消、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强化监管职能,深化医改,加强计划生育以及中医药等重点工作。

(二)年度医改任务圆满完成,重大改革成效显著。全省农民参合率达到97.53%,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58.36%。27种大病实际补偿比达到71.51%,其中新农合承担了67.12%。中央投资6.36亿元建设9个县级医院、12个县妇幼站、16个县疾控中心、44个县级急救中心、200个乡镇卫生院和189个职工周转宿舍、940个村卫生室,争取3000万元建设了100所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投资2亿元对岷县、漳县地震灾区进行恢复重建。成功创建16个中医药先进县和示范县,365个乡镇卫生院和8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为省级中医特色机构。91.5%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同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多元化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开,新农合“一卡通”以乡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发卡率达96%。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分类管理更加完善。调整增补药品目录,基层药品供应得到较好保障。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和177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人均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89%的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315”模式的公立医院改革得到推广,22个县被列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公立医院逐步建立起新的补偿机制和联动机制。

(三)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我省单独生育二孩政策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程序,待省人大会审议。人口计生利益导向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2个市和34个县被命名为示范市、县,全省示范市、县比例分别达到32%和59%。“陇家福”工程稳步推进,各地建立了5000多个“陇家福·幸福寓所”,评选了12万户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典型。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将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纳入检查范围。10个县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国优”覆盖面达到80.23%。人口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

(四)行业监管更加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紧密,血液安全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规范,优质护理、宾馆式护理和中西医并重的综合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应用更加普遍。无假日门诊、远程会诊、预约诊疗、巡回医疗等机制在强化医疗质量、提升社会满意度中的补充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在解决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就医问题上体现更加充分。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第一轮医疗服务乱收费和重复计费等问题专项整治,督促落实22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维权体系进一步健全,出台《甘肃省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暂行办法》,信访秩序更加规范,厅局长行政查房、院长值周、院内外中医专家会诊、重症监护室中西医联合抢救等制度在缓解医患矛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传染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9.37%,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达到17579人,保持率达83.5%,碘盐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计划免疫责任追究制度作用明显,3个单位、5名个人受到处理。开展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5种大病调查。妇幼工作成效明显。“两纲、两规划”中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大部分提前实现,200名贫困听障儿童得到及时救助,新增5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单位。卫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突发事件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通过国家验收,全年未发生人间鼠疫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岷县漳县地震等自然灾害卫生救援和兰洽会等重大卫生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现常态管理,全年未发生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突发健康危害事件。职业放射卫生监督、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年办理违法案件3243件,卫生服务秩序明显改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和行政审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基本实现全覆盖,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工作启动,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评估为政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用明显,发现并及时报告了部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汞含量超标问题,多次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政府通报表彰。

(六)中医药工作全面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初见成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2个县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培训1.8万人次,村医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农户6项食疗保健技术在基层逐步推开。继续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住院、门诊目录内中药、使用中医适宜技术100%报销等30余项政策措施。对50种疾病实行中西医同价,综合医院中医工作推行等级评审“一票否决制”,成功筹办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会议。重点专科建设、中医护理创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成功申报“岐伯胜景”和“皇甫谧文化园”两个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全面推行中医药人员岐黄技术等级岗位管理。1796名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员被纳入乡村医生管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五级师承教育、“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在岷县、漳县地震灾害卫生救援中中医药作用得到凸显。出台了《甘肃省发展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和《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联合省直多个部门实施中医生态养生保健旅游区建设,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进多项产业发展。国家旅游局和中医药局把陇东南5市确定为全国中医生态保健旅游创新区。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把甘肃确定为中医服务贸易重点支持省之一。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选派474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境)外进修培训。落实中央和省委“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部署,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匈牙利等国在中医药服务贸易、共建中医中心、岐黄中医学院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在乌克兰挂牌成立岐黄中医学院并正式运行。援外医疗队工作进展顺利。开办国际中医药文化培训班,首批乌克兰学员完成进修培训,并赴庆阳、平凉体验中医养生旅游。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储备,中医药人才英语、俄语强化培训班正式启动。

(八)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20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卫生事业经费84.17亿元,较上年增加10%,计生事业经费达到2.81亿元。为乡镇卫生院选拔20xx名大学生,直属单位公开招考人才301人,招收42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选派1300余名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基层。选派省外进修1500余人、省内进修4000余人,村医每周到乡镇卫生院进修1天。举办6场卫生技术省级决赛。卫生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获批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投入3000万元支持1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争取到33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和49项省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1900余万元。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获中华医学会科技三等奖,填补了35年来我省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在全国获奖的空白。

(九)各项重点工作整体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有新举措,在全省推行绿色急救通道等5项便民措施。行风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廉政风险防范试点、医德医风考核、防统方软件等工作受到省纪委充分肯定。建立卫生专网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开通手机预约挂号、下放民营医疗机构审批权限。干部蹲点建立长效机制,组织专家指导中药材种植、双联点义诊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卫生援藏深受藏区群众好评。安排6700万元用于卫生援藏。筹资600万元为甘南州各县医院建起了重症监护室,通过省二院培训中心,为每县免费培养了10名重症监护人员,为乡镇培训了300余名医护人员。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取得实效。“村级三件事”全面推开,第一轮村医15项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顺利完成。健康文化墙覆盖村社,中医适宜技术、急救、保健知识进家庭和健康沙龙工作有声有色,健康保健工具包惠及30万户农民,创卫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金昌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卫生计生宣传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各级主流媒体编发新闻4699篇,甘肃卫视并机直播近18小时。与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日报》正式建立合作关系。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13项卫生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转入政务大厅一站式办理,办结时限缩短了30%。出台8项计划生育办证便民措施,办证程序进一步简化、公开。32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全国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

当前我省卫生计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甘肃是全国唯一没有西医本科院校的省份,基层医疗机构西医本科生断档将在20xx年以上。目前全省仍有800个无医无药村亟待建设。多数乡镇卫生院还没有建设职工周转宿舍,有的用治疗室代替,给管理上带来隐患。部分医院乱收费、重复计费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不合理计费的长效监管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落实的还不够好,群众看病,特别是住院负担仍然较重,医患矛盾仍然较多。基层医生考执业资格难、晋升职称难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医德医风教育办法不多,服务质量和态度与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工作投入少。县以上医院缺编严重,医护人员和床位比例失调。新农合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对接项目进展缓慢,个别县(区)未开工建设。 同时,人口形势依然复杂艰巨,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总体服务水平较低,部分地方基层基础薄弱,节育措施落实不及时,控制计划外生育的能力有限,城市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仍存在死角等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改进。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卫生计生系统加快融合发展,改革创新的重要一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要求,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有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更加注重卫生计生融合等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加强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健康民生,统筹做好卫生计生各项工作,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关于20xx年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已经研究制定了全省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下发到了各市州。这里,我对部分重大改革和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作以强调。

(一)推进以公立医院“315”模式改革为主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修订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需要强调的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已经兼任的,年内必须脱钩。二是落实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抓好平凉市、定西市、会宁县分级诊疗试点,严格控制越级诊疗,拉开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补偿标准差距,通过经济杠杆合理分流病源,使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基层得到较好解决。三是进一步加强“三个机制”(监管、补偿、服务)建设。20xx年县域外新农合基金使用率占到总基金一半以上,今年要努力使县外住院比例得到有效控制。四是配合国家做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推进新农合“一卡通”和健康档案的有效对接,推行27种重特大疾病的异地住院即时结报。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服务站纳入新农合定点,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积极推行基层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村医养老政策,不断优化社会力量办医环境。五是着手整合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力争使50%的区域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提高村计生工作人员手机直报覆盖率,促进人口数据的实时在线更新。

(二)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是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深入推进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加强对58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的分类指导,确保全省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以内。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依法查处“两非”案件,完善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三是继续深入实施“陇家福”工程,全力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示范区建设,完善计生家庭发展政策体系,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根据省上“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细则,依法组织实施。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舆论引导。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办证手续,方便群众,坚决杜绝“办证难”现象。

(三)扎实开展联村联户行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下决心解决好群众在就医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一是切实加大对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重复计费、分解计费、自立项目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今年起对医院重复计费者有一起,查处一起,问题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追究管理者的监管责任,禁止医院把医疗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进行考核和津贴分配。把这项工作要作为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的重要举措,确保抓出成效。严格落实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和违规收费投诉举报制度,以患者方便和信任为最终目的,切实改进服务价格管理,加快公开透明。二是充分发挥卫生计生系统的行业优势,把群众路线教育和双联行动的目标放在切实改变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的成效惠及千家万户。三是着力解决“急诊不急”的问题。推行先救治、后交费制度,缩短病人等候时间,落实专业科室参与急诊值班制度,切实降低院内死亡率。四是不折不扣落实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办法,重点盯住吃拿卡要和收受红包、服务态度生硬、隐瞒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违规开展胎儿性别鉴定等问题,促进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五是深化平安医院建设,贯彻落实《甘肃省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患者维权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患者维权机构和患者维权协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医疗责任险并建立患者维权站,力争实现第三方调处工作站全覆盖。健全群众投诉接待制度,落实院长值周和行政查房制度。六是加强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特别是重症医学科、儿科、心理卫生科、职业病科等专科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制定全省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意见,启动健康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带头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推进控烟履约和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二是推广会宁县基层卫生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按时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公共卫生项目。三是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推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5种大病预防和干预措施的落实,认真落实省艾滋病、结核病和地方病防治“”规划,有效防控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四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妇幼健康年”活动,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落实《甘肃省妇幼保健工作规划》,支持甘南州完成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建设,巩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五是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活动,加快建设省、市两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做好以鼠疫为主的重大传染病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六是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职业放射卫生等综合监督工作。七是落实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开展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溯源分析和食品安全标准宣传贯彻、跟踪评价,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

(五)全面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人才进修培养,争取向国(境)外派出500人、向省外派出2500人卫生人员进修,省市接受基层5000人进修,村医每周到乡镇卫生院进修1天或每月进修1周。二是启动建立5+3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试点,加强全科医师、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三是努力改善基层人员职称结构。协调启动村级医务人员职称建设,协调出台中医保健职称序列文件。规范职称评审、聘任制度,探索乡村名中医晋升省级名中医的办法和途径。四是落实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制度,推行基层卫生人员动态流动机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干部“双推优”活动。五是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二级医院的长效机制,实施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六)统筹协调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管理体制,各地要结合新一轮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市级卫生计生部门要设置中医科,有条件的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县级也要有专门的中医药管理部门。二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省上出台的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投入要向中医药倾斜,医保、新农合要落实中医药报销政策,继续深入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每市州每年培训不少于50人。三是推进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力争年内有80%的县(市、区)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县(市、区),20个县(市、区)通过评审验收,创建1个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州。四是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治未病”健康工程和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启动新一轮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五是全面落实中西医同病同价政策。六是抓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七是落实《甘肃省发展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和《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陇东南5市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把各地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保健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健康服务业发展。八是大力发展陇药、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文化、药膳、中药材种植,健康保健产品研发和销售等健康相关产业,助力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

(七)全力推进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卫生指标的统计监测和政策研究,准确把握居民健康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二是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推进“村级三件事”,为150万户农村居民发放健康工具保健包,并培训到户。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和惠民政策宣传、城乡居民6项适宜技术、药膳食疗知识、急救必备技能、合理用药常识培训及生殖健康服务等“健康9进家庭”活动,力争年内实现全覆盖。三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公益宣传和网络、影像、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平台,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

(八)促进卫生计生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做好第20批援外医疗队选拔、培训及第19、20批医疗队交接工作。二是落实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国家的相关合作协议。三是按照先扎根,后发展的思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成立类似岐黄中医学院的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机构,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和当地人民对中医药的认识、认可和接受。四是联合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合作。五是积极协调在当地医院成立中医科、建中医门诊。六是加快中药产品在相关国家的认证注册工作,推进中药和医疗器械的出口。

(九)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和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加强行风建设,开展“创建无红包、无回扣医院(科室)”活动,抓好廉政风险防控试点推广工作,加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医院重复计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二是努力提升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水平。把提升统计分析水平作为卫生计生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整合乡级卫生、计生队伍,确保机构和人员稳定,切实提高各项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是在全系统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大于行业利益”的职业精神教育活动,增强卫生计生工作者,特别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意识,努力使“重视预防”在全系统各个工作环节得到充分体现。四是完善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排名网,落实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整合12320、12356卫生计生服务热线资源,兑现有奖举报,推动工作落实。五是加强卫生计生宣传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新闻宣传制度,提升舆情监测、研判能力。大力开展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和6部卫生题材剧目巡演活动,加快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推广。

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团结依靠广大卫生计生系统的工作人员,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八

同志们:

我来湖南时间不长,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见见面,也代表省委、省政府来看看大家。刚才,芷江、浏阳和澧县三个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县分别作了发言,发言各有侧重,经验值得推广。先知厅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我都赞成,请同志们抓好落实。

过去五年,我省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5%,到20xx年达到2.9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4000亿台阶,年均增长16.4%;城镇化率提高7.59个百分点,达到50.89%;其他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预期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其中,国土资源部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国计民生等方面付出了巨大艰辛,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批准建设用地171万亩,实现土地总价款4659.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505万亩,矿山数量减少1800余家,被优选为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三个重点省份之一,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测绘工程,形成了以“一网一库一平台一产业”为核心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全部到位,颁发了首批不动产权证书,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量下降31%,取得了一批重大地质找矿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慰问和感谢!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十三五”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期,非常独特。我们谋划国土资源工作时,首先要对所处的大态势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就很难找到方向,不懂全局,不足以谋一隅啊!这里面,我讲三个方面: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国土资源工作地位举足轻重。“十三五”处在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这一时期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要在这一时期收官,二者在时间上高度契合。就我省来说,我们提出要在中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两个翻番”,gdp得保持年均8.5%左右的增长目标。从我省的实际看,历来投资对gdp的贡献率都在62%左右,“十三五”时期每年需保持3万亿左右的投资量。没有用地保障,再好的投资项目都落不了地。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地保障的力度,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此外,中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到20xx年将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八项制度体系,每项都与国土资源工作紧密相关。可以说,国土资源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我省基本资源省情没有变,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

2.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国土资源工作必须转变思路。“十三五”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主要有三个明显特征,那就是速度变化,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动力转化,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讲到新常态,同志们就一定要马上反应过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必须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判断上来,摆脱路径依赖,自觉转变工作思路。

一是适应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国土资源管理职能。过去,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强,外需内需两旺拉动用地、用矿快速扩张,资源需大于供是主要矛盾,我们的工作重心是扩大资源供应规模。我省20xx年批准用地75万亩,创了历史新高。“”期间,全省土地供应总量整体呈现逐年减少且趋于稳定,每年基本保持30万亩多一点,20xx年供应土地32.5万亩,同比减少17.5%。新常态下,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提供需求、新兴经济体提供供给、资源富集国家提供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循环模式被打破,全球经济持续下滑,利用世界经济的较快增长实现我们自身快速发展的条件已不具备,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我们要加快转变管理职能,推进国土资源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力。

二是适应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必须加快破解国土资源保障难题。过去,我们靠增加出口来带动发展,土地和矿业权市场活跃,国土资源保障经济增长易于见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土地对财政贡献很大,20xx年全省土地出让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为32.6% ,有的市县甚至超过50%。现在,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分化,20xx年全省的这个比为23.1%,60%以上矿山基本处于半停产。可见,新常态下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欧美市场持续萎缩,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贸易增长乏力,需要更多依靠内需带动增长。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效投资。投资对我省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主要拉动,而且这种拉动在“十三五”期间改变不了。如果“十三五”投资要下来,整个经济发展都难以维持。无论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来看,投资都是主要因素,它是连贯的,需求侧有投资,供给侧也有投资,关键是要有有效的投资。今后一段时间,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将逐步减少,存量用地计划将逐步增多,我们必须破解国土资源管理难题,多渠道、全方位挖掘资源潜力,扩大资源有效供给,为我省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是适应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加快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驱动、规模扩张,透支了大量资源,产生了不少矛盾。比如,长期以来,煤炭消费在我国整个能源结构中占比始终在70%左右。这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并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的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生态足迹已经达到生态承载力的2.2倍,也就是说,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我们需要2.2倍的现有国土面积才能养活目前的13.6亿人口。新常态下,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需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必须着力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土资源工作必须主动作为。当前,影响我国和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既有总量问题,更有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就我省而言,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低端,重化工业占比超过60%,六大高耗能产业占比超过30%,面临资源红线和需求萎缩的双重挤压,钢铁、水泥以及前些年布局的工程机械、汽车等产业都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中央和省委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决定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土地、矿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围绕实施五大政策支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好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围绕“宏观政策要稳”,强化国土资源调控。加快形成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的国土资源调控机制,健全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投资、区域等相关政策的联动机制。运用综合监管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二是围绕“产业政策要准”,完善差别化用地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结构调整就是产业的重新布局和调整,产业政策是我们“十三五”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要根据我省结构性改革方向和要求,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等。对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一律不得批地,废除产能过剩行业的用地用矿优惠政策。要综合考虑房地产去库存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施有保有控的用地政策。三是围绕“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健全相关制度,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合法资源权益,让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国土资源、公平参与土地和矿业权市场竞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土地、矿产生产率。四是围绕“改革政策要实”,加快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凡是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符合发展新理念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机制,都要积极稳妥地改,毫不动摇地改。比如,围绕降成本,要创新企业用地模式,合理确定地价水平,防止企业用地价格上涨过快、加重用地成本。五是围绕“社会政策要托底”,更好服务社会民生。特别是征地拆迁、矿产开采、土地整治、地质防治、收益分配等,都要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

二、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常态下抓国土资源工作,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我省国土资源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有发展阶段带来的,也有体制机制造成的。

1.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虽然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我省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每年必须保障30万亩以上的建设用地。国务院要求,到20xx年全省耕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5952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得低于4948万亩,这是“红线”不能碰。而我省现有耕地6229万亩,未来五年虽然还有277万亩的占用空间,但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毁损等还将占用大量耕地,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法律要求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我省适合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150万亩,而每年因补充耕地减少后备资源10万亩左右,特别是耕地开发与林业生态红线矛盾明显,占补平衡压力非常大。与以往相比,我们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不是趋于缓和了,而是更加尖锐了。

2.历史形成的基层土地管理问题较为普遍。一是土地粗放利用问题突出。根据土地督察情况,由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原因,截至20xx年9月底,全省20xx-20xx年批而未供土地51万亩;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4.8万亩。特别是园区更为突出,20xx年审计署抽查的58家园区企业中,项目容积率、投资强度不达标的分别占33%和23%。二是土地违规供应大量存在。国家审计署审计的9市13县,发现违规供地12.6万亩,主要表现为虚假招拍挂、“未批先供”、“毛地”出让、违规向禁止类项目供地、违规协议出让以及地方财政部门出具虚假缴款证明为融资平台骗取土地使用证,等等。三是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不规范。被审计的9市13县,共发现违规少征、减免、返还土地出让收入614亿元,未纳入预算管理622亿元,违规使用土地出让收入173亿元。四是土地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较高。审计抽查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分别占同期本级公共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的49%和14.9%。其中,2个市本级和1个区的土地出让收入超过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如果土地市场波动,将对地方财政稳定产生较大影响。五是土地违规抵押融资较为严重。审计还发现7个市本级和9个县的储备中心、融资平台公司等违规以土地抵押融资1363.2亿元,有的用未完成征地拆迁的土地抵押融资,有的通过高估地价或重复抵押融资,有的用未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抵押融资,个别地方甚至制作虚假国有土地使用证专门用于抵押融资,造成抵押权悬空。

3.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矛盾凸显。矿产资源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原料,我国90%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我省是“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发现各类矿产142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必不可少。但另一方面,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以及铅、镉、汞、坤等有害元素对环境的污染都非常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已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将更加艰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明显。

4.维护群众合法资源权益压力有增无减。突出表现为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任重道远。我省城镇化率刚过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国家进入了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我省可能还是加速发展期。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征地拆迁不可避免,势必增加大量失地农民。他们就业能力弱,社保水平低,发展能力差,已成为一个边缘群体,长远生计保障不好将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5.干部管理体制与从严治党要求不相适应。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对干部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特别是要守住廉政底线。20xx年以来,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以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党组管理为主、地方党委协助,但是干部的编制、职数、经费和党的关系仍然实行属地化管理,纪检监察也以地方为主,干部任免和监督管理明显脱节,国土资源部门对所任免的干部“鞭长莫及”,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干部发展空间受限,有些同志在国土资源部门任职时间太长,有的任局长10多年,有的任副局长近20xx年,既不利于激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廉政风险。特别是随着资源约束趋紧,部分国土资源部门干部成了行政相对人围猎的对象,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艰巨,违法违纪行为仍然存在,仅20xx年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就有5名处级干部被立案调查,其中有3名被“双开”。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消极悲观,更不能畏缩不前,要把各种可能的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些,把应对的措施准备得更全面些,坚持问题导向,一个一个破解。

三、把握工作重点,努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抓准、抓住、抓好国土资源工作重点,是保证“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国土资源工作要结合实际,抓住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点工作。关于“十三五”和今年的全面工作,先知同志已做了具体部署。这里,我重点强调四条。

1.加快国土资源领域重大改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释放资源要素潜力,出路在改革;面对资源约束趋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害在改革;面对环境变化,强化资源支撑保障,关键在改革。

一是要强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法律有规定,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盼。目前,我们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但工作进展不平衡,体制机制未理顺,持续发证能力还不强。究其原因,根本的根本还是有些地方只想当所谓维护现有格局的“好人”,不愿当服从大局、敢于动奶酪的“恶人”。20xx年总的目标是,11月底前所有市县颁发新证、停发旧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有关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系列部署上来,强化大局意识,增强改革自觉,积极协调配合,不许另搞一套。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规定,确保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到国土资源部门,确保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职责完整不分割。要“以点带面”,将三个试点县的好经验在全省加以推广,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逐一研究解决,在全省范围全面加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机构、队伍、平台和制度等持续发证能力建设,做好工作交接,确保平稳过渡。今年要把这项工作列入省委的重点改革事项和重点督查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咬定青山、排除万难,把这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抓出成效。

二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任务。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争取将浏阳市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区域。目前,这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今年省政府将适时对试点情况专题研究一次。浏阳市人民政府作为改革试点实施的主体,要把责任牢牢扛起来;国土、财政、住建等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相互协调配合,确保今年在农村宅基地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出台一批管用可行的制度,基本形成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浏阳样本”,为20xx年全面完成试点任务打下基础,绝不辜负中央期望。

三是要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必须把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点放在破除制度机制障碍上。当前,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高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要改革用地计划管理制度,强化差别化、精细化管理。要创新耕地保护制度,争取土地整治增加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和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尽快在湖南落地,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要围绕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出台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办法,这项工作可能要提请省委深改组研究一次。要推进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省级发证权限,等等。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制度机制改革,需要我们有敢改的勇气,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真改的作风,凡是不适应新常态、不符合发展新理念的,都要努力改,做好顶层设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有稳改的步伐,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

2.切实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资源保障,始终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使命。

一是要统筹保障发展用地需求。今年全省经济工作要求经济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作保障。而国家今年将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我们必须精准发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超前谋划,看看今年全省需要多少用地计划,国家下达的指标是多少,有多少缺口,怎么解决,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要有保有控,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握好指标使用的重点、节奏、布局和投向,重点保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保民生项目,保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项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一律停止批地。要优质服务,改革审批办法,推行网上报批、全员审批、限时办结、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全力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跟踪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

二是要稳定矿产资源保障。当前,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我省多数矿山企业生存难以为继,不少处于停产或半停产,无法按期缴纳矿业权价款,影响了采矿权的延续办理。我们要高度重视些问题,为那些优势矿山企业度过难关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地质工作要适应新常态,相应调整布局,把页岩气、矿泉水、地热能等绿色矿业这个短板补起来,继续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矿业勘查市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矿产资源保障。

三是要丰富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享其他各类数据的公共基底。地理信息产业已被国务院明确为战略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广、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在结构性改革中应该也完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基于大数据分析来做出精准决策,不能像过去那样搞大概加估计,而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因此,没有理由不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从政策、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围绕服务国计民生,强化需求导向,推出更多更好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要加快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今后在地理系统方面不再搞重复建设,统一由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确需单独立项的,必须经国土资源部门把关同意,否则不予立项,财政不安排资金。财政投资获取的各类地理信息资源,要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汇交,建立权威、标准、统一、通用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要推进地理信息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xx”的深度融合,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升地理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3.提高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资源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确保资源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超出其可再生的速率,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超出其技术代替的周期。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一是要切实转变资源利用理念。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我省虽然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供应紧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新常态下,必须彻底摒弃这种违背发展新理念的旧观念和做法,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节约资源,就是为未来发展争取空间。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坚持节约优先,集约循环利用,注重内涵发展,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模式,实现资源减量化、再利用。

二是要高位推进闲置土地处置。我省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有842宗、3.3万亩,虽然我们分类处置了一批,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越往后拖,风险就越大,代价就越高。中央要求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要收回建设用地指标;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闲置土地处置也做了部署。由于土地闲置更多还是地方政府“毛地”供应、城市规划调整等原因造成的,涉及面很广,处置难度大,推进阻力大。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将组织开展土地市场去存量专项行动。今天,政府分管领导都在这里,我提几点要求:第一,要高度重视,将闲置土地处置上升为政府行为,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这项工作;第二,要摸清底子,通过地上找、网上查、群众报等途径,对闲置土地逐宗登记、认真核实、不留空白;第三,要分类处置,找准每宗闲置土地的原因,精准发力,既高效合理利用资源,又妥善处理土地使用者的合理诉求,依法依规分类进行处置;第四,要控制源头,对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率、建筑系数等控制性指标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一律禁止申报,已经申报的一律核减,严格执行“净地”出让,加强动态监管,建立企业用地信用评级体系;第五,要严格问责,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暂停用地审批,扣减用地指标,并依照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寸土必惜、寸土不闲”的决心,全力打好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攻坚战。

三是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人均耕地只有0.86亩,略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95亩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形势相当严峻。各级政府要从维护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第一责任,各项建设都要节省用地,能用存量的不用增量,能用差地的不占好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非占不可的,要严格控制规模,严格做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对违法占用耕地达到15%的,省政府要对政府主要领导严格问责;没有达到15%的,也要视情况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是要持续加强矿产资源保护。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把握不好,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给子孙后代带来后患。当前,我省矿业市场持续低迷,开采越多,浪费越多,对子孙后代越不负责任。我们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加大矿产资源特别是钨、锡、锑、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的保护,杜绝寅吃卯粮现象。要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开发秩序整顿,加大对超深越界、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安全隐患突出、环境破坏严重、生产技术落后的矿山一律关闭淘汰。要加强技术攻关,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完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推进企业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要围绕解决重大矿山环境历史遗留问题,加大财政投入,继续深化“矿山复绿”行动,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4.实现国土资源更好惠民利民。国土资源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让广大群众从国土资源领域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要全力支持精准扶贫战略。目前,我省还有51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8000个贫困村、500多万贫困人口,今年计划脱贫110万人以上,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国土资源部门在扶贫攻坚战中责无旁贷、大有作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支持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的头等大事,纳入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要围绕中央和省委有关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完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测绘地理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合理用地要应保尽保。这里我也强调一下,贫困地区要本着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合理的用地和项目诉求,绝不允许以贫困地区的名义搞圈地,搞零地价招商,什么企业想来就让什么企业进,既不考虑投资强度,也不考虑投资效益。

二是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省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占全省面积的77%以上,已查明地质灾害点有2.4万多个,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责任事故,将无法向受灾群众和社会交代。我们必须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不可忽视的“生命工程”来抓。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与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相适应的专业监测、应急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加大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要加强以乡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将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范围。要加强基层地质灾害应急车辆等装备建设,改善应急治理条件。要突出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地质灾害防治,加强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要加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突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是要切实维护群众资源权益。首要的是要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拆迁。征地拆迁的主体是政府,市县人民政府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负起总责,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控制征地总量,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坚决防止大拆大建。因公共建设确需征地拆迁的,必须严格履行征地程序,严格落实补偿标准,严格推行信息公开,坚决防止未批先征,坚决防止未完成征地拆迁就供应土地。今后,对农民的征迁安置不能搞简单的经济补偿,做“一锤子买卖”,要实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多元化安置,从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维护农民的长远生存权、发展权。探索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同时,要维护好矿产领域的群众资源权益,探索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由矿山企业与当地群众共享,协调解决矿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形成强大合力,全面提高国土资源工作管理水平

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做好国土资源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责任重大。

1.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国土资源部门仍然是同级政府组成部门,抓国土资源工作,就是抓当地发展。要把国土资源工作重大事项列入党委会、政府常务会重要议题,切实解决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的机构、人员、装备和资金等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要充分认识到,虽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但都是党的干部,其编制、职数、经费和党的关系都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国土资源部门干部当做自己的干部,将他们的教育培养、交流使用和监督管理纳入当地干部管理范围,平时调整特别是今年“四大家”班子集中换届时,要将国土资源部门符合条件的干部纳入视野,与其他部门的干部一并择优使用。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国土资源工作是一个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的艰苦行业,处在各种复杂利益矛盾的交织点上,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牢固树立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科学规范管矿开矿的观念,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要落实共同责任。国土资源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做好国土资源工作,不仅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事,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也离不开各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构建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格局,变“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要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责任主体,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制度。要把国土资源重点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动产统一登记等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头,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督察督办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范围。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对严重违法的典型案件,要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加大查处力度,决不姑息迁就,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3.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围绕适应新常态这个总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一是要强化担当精神。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事业。国土资源部门在批地批矿、耕地保护、矿产开发秩序维护、执法监察、推进改革等方面,必须站在全局和历史的角度认识肩负的责任,“敢”字当头,“实”字托底,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按照好干部标准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在全系统营造勤学习、勤思考、勤研究的浓厚氛围,坚决摆脱路径依赖,提高敢担当、善创新、破难题的能力。二是要持续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省委九项规定,持续反对“四风”,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同时,要更加注重正面激励和引导,提振干部职工的精气神,旗帜鲜明地为敢担当者担当,重用担当者、实干者,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守住廉政底线。国土资源部门管地、管矿、管项目,面临诱惑多,廉政风险高。必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围绕土地使用、矿权交易、项目实施等筑牢制度笼子。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违纪违法案件,努力营造国土资源系统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同志们,国土资源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大家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振奋精神,奋力开拓,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九

一、20xx年工作情况

20xx年,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出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湖南的贯彻落实。守盛书记、家毫省长分别主持召开会议,审议我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总社的悉心指导下,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紧紧围绕全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为主线,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完善为农服务功能,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稳步推动经济运行,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连续9年获得全国总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

(一)贯彻落实《决定》工作稳步开展

1、成立了高规格的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决定》精神,湖南省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孙金龙任组长、省政府副省长戴道晋任副组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供销社等20个部门有关负责人任成员的湖南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深改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省供销社。

2、省委、省政府出台印发《实施意见》。《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由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社)负责文件起草,相关成员单位共同参与修订完善。《实施意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后,以湘发〔20xx〕3号文件正式印发。

(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改革试点构建了工作大格局,为综合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遵照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省于20xx年6月启动了14个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通过上下努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部门配合支持、基层单位积极探索”的改革试点工作大格局,为全省系统综合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革试点工作获得了资金扶持保障,财政资金撬动效益明显。据初步统计,到20xx年5月底止,全省试点总投入51896万元,其中:中央服务业专项资金安排1600万元,各试点单位自筹16284万元,市县财政支持1764万元,承担政府购买服务972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32248万元,配比达到32倍。20xx年8月,省财政厅、省供销社聘请专业评估(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绩效评估,全省14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全部通过了绩效评价考核。

改革试点工作摸索了先进经验,形成了多个可复制模式。常德市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上率先推出具备经营服务场所、统防统治队伍、测土配方施肥仪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点5个必要条件外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一项或多项作为“x”类服务内容的“5+x”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模式。慈利县供销合作社依托社有企业芙蓉实业和云商电子商务公司,在城区建立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两大物流配送中心,在每个乡镇建设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合作经济实体—惠农服务中心,惠农服务中心在中心村组建立村级消费合作社,打造了县、乡(镇)、村三级贯通的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攸县供销合作社组织经营大户、规模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参股入社,实行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探索出了一条党建、村建、社建“三建结合”的运作模式。临武县供销合作社围绕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综合服务,构建生产合作+消费合作+金融合作+信息合作于一体的供销电子信息服务平台。鑫瑞惠民供销(湖南)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省社与省人社厅、省体育局、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湖南省分公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建设农村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多项惠农服务。

(三)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势头

1、购销、利润同步增长。在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省各级供销合作社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全省系统全年购销总额累计完成1756.3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831.1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41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2、主营业务稳中有升。抓好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销售,全年日用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完成336.8亿元,同比增长8.9%,特别是茶叶类销售额增长77.6%。全年农资供应实现140亿元,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保障农资供应任务,切实保障了全省农业生产。

3、企业运行整体向好。茶业集团、银华棉麻、新三湘等省直骨干企业分别实现销售总额52.7亿元、11.7亿元、9.2亿元。社有全资及控股企业全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33%。基层社企业购销两旺,全年完成销售总额177.6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总额2.95亿元,同比增长17.1%,高出系统增幅分别为10.2、10.3个百分点。

4、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全省系统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现有基层社1697个,比上年增加310个,覆盖率为84.7%。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10个,比上年增加249个,其中供销合作社参股的1173个。入社农户53.4万,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04.2亿元。

(四)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掀起热潮。临武、慈利、石门、攸县、凤凰等5个县级供销合作社被全国总社确定为20xx年电子商务示范县供销合作社,246家农村电子商务网点获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网点”。出台《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全省系统近五年发展目标与措施。稳步推动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省社传统企业大力开展传统产业向电商转型升级。全系统共发展电子商务公司39家,在淘宝网等开启平台13个,自建平台26个,系统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2.74亿元。组织省社直属企业和部分县级供销合作社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平台,省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湖南馆”、慈利与凤凰县社电子商务公司已进驻“供销e家”平台。

2、惠民综合服务平台有序建设。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以鑫瑞惠民供销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融合传统经营与社会公益服务,通过县(市、区)一级建立惠农服务公司、乡(镇)一级建立惠农服务中心、村一级成立惠农服务社,致力于打造四级联动的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惠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农业科技、金融、社保卡使用、电子商务等多项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农资供应、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业务,建设一条直达村镇的电商高速公路。目前,省社已建立县级惠农服务公司50多家,乡镇和村级惠农服务中心300多家。

3、系统内联合合作显著增强。长沙市社在全省率先实现与省社的联合合作,以鑫瑞惠民供销公司为平台,共同打造惠农综合服务新模式。怀化市社与省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网上供销社-特色怀化馆”上线运营,推进供销合作社由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的转型升级。衡阳县社与全国总社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以“智慧供销”系统平台为载体,建设衡阳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4、骨干企事业单位发展升级转型。省茶业集团根据上市要求,认真接受了券商等专业中介的辅导,并配合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做好了上市申请材料编写工作,健全规范了公司内控制度,为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做好了一切准备。省银华棉麻集团公司加快转型发展。20xx年,公司业务已从棉花购销开始向棉织品加工转移,并试水电子商务,整合、改造现有物流平台,参与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省财贸医院积极推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与长沙市达成协议,明确了医院整体搬迁、过渡安排和转型发展的方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社会能力大为提升。20xx-20xx学年先后组织社会技能及职业培训24期,培训4462人次。学院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共计6个批次,共计925人次。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突破

1、立足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省社鼓励企业整合当地资源,采用“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企业”模式,使企业经营服务网络联结产销,以龙头带产业,助推了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省茶业集团公司在全省建立了93个优质生态基地,联结了97个专业合作社,茶园总面积58万亩,连续8年对基地茶叶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了茶农利益,实现了25.5万户茶农增收致富。

2、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助推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省社农资、茶叶、棉花、食用菌、再生资源、果品等协会均由省社直属龙头企业领办,为推进产业发展,省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协会为平台,大力发展产业联盟,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企业、销售网点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省春华生物科技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科研优势,向全省20个基地县及近百家专业合作社供应菌种50万瓶支,有效带动了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

3、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全面推开土地托管试点。为培育好省社农村土地托管项目,省社组织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托管试点业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全程托管模式、合作帮扶托管模式、环节式托管模式、经营性托管模式四种模式。如衡阳安邦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创造的“安邦模式”土地托管面积达到20万亩,其它模式多的上万亩,少的近千亩。澧县锦绣千村植保有限公司、安乡的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攸县供销惠农商贸有限公司等在土地托管方面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目前,系统内开展土地托管试点业务的单位遍布全省,以农业发达的洞庭湖区和经济相对发达的湘中地区为主。各试点单位通过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建立由“合作组织+村组+农户”的三级联动服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方式,有效降低农资商品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服务, 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了农产品购销。据统计,全省供销合作社有43家企业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托管工作,托管面积达280万亩,统防统治面积136万亩,共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超过20xx台套,5个供销合作社所属企业与中央储备粮库达成战略合作,为中储粮代收代储稻谷,并对合作社成员交售稻谷实行优惠价格。

(六)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1、认真开展“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根据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精神,省社制定《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驻邵阳市绥宁县唐家坊镇盐井村帮扶工作方案》,派工作组进驻盐井村帮扶,走访在册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以及由组长和村民推荐的贫困户共120多户,组织省社领导班子成员、二级机构和直属单位与其中19户71人结成对子,进行重点帮扶,并根据盐井村实际确定了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思路以及精准扶贫措施。

2、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经营效率,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助农增收的目标,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龙头企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省茶业集团公司在湘西州的古丈县、保靖县和吉首市,怀化地区的沅陵、会同县成立了5家茶业公司,年销售额达3.2亿元,成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龙头。湖南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湘西农产品特享直供活动,助力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区精准扶贫。花垣县星盛供销有限公司创办了星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20xx年种植蔬菜1万亩,通过订单农业带领农民发展种植蔬菜2万亩。

3、切实做好边销茶生产供应。指导、督促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永巨茶厂、临湘市茶业公司等六家企业认真完成国家下达的边销茶原料储备计划12.5万担任务,并帮助承担企业做好边销茶储备财政贴息项目申报工作。省社20xx年实际完成边销茶原料储备任务20万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60%。

(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

按照中央、省委的有关要求,省社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研究制定了《关于在省社直属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并下发省社直属各单位组织实施。5月28日、7月17日、9月22日、11月19日分别组织了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等学习研讨活动。省社机关7个党支部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均认真开展了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工作。省社全体领导干部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活动,认真过好双重组织生活。组织召开省社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各地供销合作社、省社直属各单位按照省委和地方党委的有关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为深化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确保全省供销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发11号文件、湘发3号文件和总社“六代会”、六届二次会议的要求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全省供销合作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在创新综合改革内涵、农业社会化服务、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合社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和综合平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组织编制全省系统“十三五”规划。以全国总社“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蓝本,立足我省“十三五”规划,指导全省系统认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做好“”规划的终期评估,并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展开全面调研,编制并落实全省系统“十三五”规划。

(二)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强沟通协调,深入开展调研,制定各专项改革小组具体的改革方案,适时出台《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对全省系统综合改革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强化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加强与各市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和政策落实。积极争取职能部门出台支持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指导和审批各市州供销合作社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细化任务书、时间表,督促组织实施。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开好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现场推介会,推广先进典型。

2、强化综合改革保障。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由省社领导带队,相关处室参与,围绕中发11号文件和湘发3号文件,对全省14个市州和重点县市区进行宣讲。加强舆论宣传,制定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系列宣传报道方案,协调宣传媒体根据改革各阶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报道,营造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系列研讨班、培训班,对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及各地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

(三)积极创新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内涵

1、积极创新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着力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县、乡、村上下贯通的惠农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在县、乡镇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村建立惠农综合服务社,集中构建包括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在内的四大服务体系,承接惠农政策和服务资源,打造集生产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2、积极创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一是发挥省社领导全省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研究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指导全省系统改革发展,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二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创新企业经营服务模式,围绕产业发展推进社有企业跨层级跨区域并购与联合,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有企业经营服务体系,打造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电子商务、健康养老、职业教育、合作金融等产业集群。三是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关系。四是创新联合社治理结构。

3、积极创新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构建供销合作社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一是全面推进县级社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县级社组织和引领县域内供销合作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健全县级社组织架构,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推进县级社能力建设。二是着力加强基层社改造升级。积极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升级,创新基层社建设方式,强化基层社的合作经济属性。三是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创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是加快普及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优势和服务平台优势,与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的组织优势相结合,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社村共建”活动,构建党建、村建、社建“三建结合”和党务、村务、商务“三务合一”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新格局,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地,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稳步推广大田托管、代耕代收等服务模式。为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加工销售等系列化服务,提高生产终端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庄稼医院,推进农资物联网建设,强化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用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在农业主产区建设一批产地收集市场和仓储设施,在集散地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在城市社区建设一批生鲜超市、社区店。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开拓、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2、审慎稳妥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稳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财产安全等保险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社有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加快培养和引进金融专业人才。

(五)加速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

1、抓好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全省系统的发展。以农资企业为依托,整合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统防统治等资源,为农民提供从种到收的全过程综合服务,向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转型;以农产品企业为依托,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订单农业”,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强化“农超对接”,搭建生鲜农产品直供平台,解决放心农产品进城问题,向全链条式企业转型;以日用消费品企业为依托,通过信息化和物流配送,逐步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加强连锁经营体系和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网络运营水平和覆盖面,满足农民消费需求,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以再生资源企业为依托,因地制宜建设城乡社区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向一体化经营企业转型;整合系统涉农电商平台,推进电商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依托系统健康养老资源延伸服务网络,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发展;依托系统教育培训资源,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产业集群发展;整合系统资产资源,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发展。

2、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总结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典型经验,并召开现场会推动县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以湖南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鑫瑞惠民供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市州、县市区惠民服务公司和乡镇、村综合服务中心(社)为支撑,将信息化手段融入传统经营服务网络,以“互联网+”理念融入传统经营业务,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加快电子商务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平台的对接,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形成带动全省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合力。

3、加强企业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依法依规实行企业预算管理,牢固树立搞好预算管理是履职、称职,忽视懈怠则是失职、渎职的思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展服务。引导带动农民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指导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立足当地优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2、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以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工作的根本,做到分类安排,精准施策,按照“四个一批”的办法搞好脱贫解困。立足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通过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养等方式,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科学扶贫的理性继续搞好精准扶贫工作。

3、制定出台《省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总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全省供销合作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实施细则。

(七)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开好“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省社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为综合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人才保障。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2、强化监督审计,加强风险防控。强化风险意识,把握改革方向,守住改革底线。进一步规范社有资产管理处置程序,严防资产流失。加强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监事会和审计、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注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抓紧引进和培养一批急需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弘扬“为农、务农、姓农”核心价值理念。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讲几点意见。长华局长后面还要对全省20xx年度的农机化工作作全面部署,以长华局长讲得为准。

一、正确认识全省农机安全生产的形势。在春节前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晓东省长要求全省更加清醒认识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对成绩不可高估,对问题不可低估。他说:“现实告诉我们:对安全工作形势判断,任何时候不能轻言‘根本好转’;对安全工作的评价,任何时候不能轻言‘成效显著’;对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任何时候不能轻言‘工作到位’。”在过去一年中,在全省农机系统广大同志共同努力下,农机安全生产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仍然要按照晓东省长的要求,正确、客观、冷静地认识和判断当前各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不要盲目乐观,不要麻木松懈,而要认真查找现实隐患和工作薄弱环节,克服消极情绪,以主动作为的姿态,抓好20xx年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二、切实履行农机安全生产责任。2月中旬,省局已经下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刚才长华局长和几个市州县的代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可以讲责任已经明确,希望各地认真抓好落实。强调两点,一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视和支持,真正把农机安全列入政府的目标管理。二要想方设法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农机安全生产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农机合作社、农机手的主体责任,把压力和责任层层传到下去,落实下去,既要在抓源头、查隐患、补漏洞上下功夫,更要在提士气、勤作为、转作风上下功夫。

三、抓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构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各地在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等专项活动,要依托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督促农机企业、合作社在系统中设立账号,接受行业监管。农机部门也要注册账号,通过系统,做好农机信息管理、安全监察管理、隐患清单备案、事故报备管理等工作,重点关注、检查易发事故的农业机械。二是不断提高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水平。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相应物资储备;有计划地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这里重点讲一讲农机事故统计上报工作。要加大对此类数据审核把关力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要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统计安监部门通报事故情况,主动和公安交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农机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情况,做到信息共享,反馈及时。三是加强农机牌证管理。要“突出一个重心,用好两个抓手”。以规范化建设为重心,重点完成牌证等基础信息补录工作;以免费监理为抓手,通过宣传,引导农机手自愿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参加驾驶员培训考试以及年(审)检工作;以购机补贴为抓手,做到“两个100%”,即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必须100%纳入牌证管理,所有纳入牌证管理的机车必须100%在牌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各地要借鉴南漳“整村推进”的经验,切实加强农机牌证管理,提高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四是扎实做好报废更新补贴工作。今年是全省报废更新工作实施的第三年,枝江、南漳、监利、东宝等地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可行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切实推动这项工作。今年全省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最大的变化是将“变拖”纳入了报废范围,要充分运用好这个政策,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加快淘汰“变拖”和安全性能差、隐患大的老旧农机,最大限度减少农机安全隐患。五是坚决抓好“变拖”专项整治。“变拖”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强制标准,存在重大隐患和责任风险,要坚决杜绝增量,消除存量。各地均不得继续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给“变拖”办证上牌。要进一步核实“变拖”底数,加大年检力度,对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通过。要和当地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假牌套牌、拼装改装、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对达到报废条件的“变拖”要鼓励报废,及时注销牌证。

还有一项眼前的工作在这里说一下。2月14日,省安办转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务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安全监管督查检查力度,切实做好应急防范工作。这是对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也包括我们。希望大家认真落实好。

四、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平安农机”创建是农机系统唯一的国家级表彰项目。要用好用活用足评优评先政策,更大力度地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创建活动的投入。要依据《全国“十三五”创建“平安农机”工作方案》,制定结合本地实际的、更加具体可行的创建计划和创建措施。要以“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为抓手,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强化安全方法措施,健全“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使“平安农机”创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

同志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机安全生产的形势会越来越好。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一

同志们:

刚才朱淑芳同志对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做了很好的报告,等下黄琪玉副省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传达贯彻。

过去的20xx年,我省计生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以及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落实新时期计生协会“六项任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和脱贫攻坚大局,坚持不懈推进我省计生协会定力、活力、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五力”建设,落实新时期计生协会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六项重点任务”等方面取得良好开端和较好成绩。一是群众性宣传教育拓展创新。着力计生协会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建设,巩固《计生协会小组》内刊、拓展协办《福建卫生报》,促进计生协会宣传教育与大健康宣传教育紧密结合。二是生育关怀计生家庭成效显著。持续深化生育关怀服务品牌,把生育关怀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在扶持力度上加大,在投入资金上加码,在关怀项目上精耕,在帮扶模式上创新,帮助计生家庭特别是计生困难家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和谐幸福家庭。用好省级财政1500万小额贷款贴息资金,落实贷款3.49亿多元,帮扶1.13 万多户计生困难家庭发展生产;投入幸福工程帮扶资金1.41亿多元,帮扶9000多户计生贫困母亲,脱贫率达89%;加大安居工程补助力度,全省共投入4483万多元,帮助1.14万多户计生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其中省计生协会安居补助项目投入942万元,帮助157户无房、危房计生特困户建新房,比上年度增加2.6倍;继续开展金秋助学,共投入4129万多元,资助2.31万多名计生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全省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投入9441万多元, 108万多户计生家庭参保,赔付保险金额4914万多元,简单赔付率达52%,有效增强了计生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倾心帮扶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持续开展“牵手一家·温暖活动”,让特殊家庭尽快走出阴影,重新融入社会;开展法律援助,全省计生协会法律援助站共代理案件820多件,调解民事纠纷1500多件,协调维权2100多件,共挽回经济损失7600多万元,有效维护了育龄群众合法权益,工作得到中国计生协会高度肯定。三是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开展县乡村组计生协会“四联创”活动,重点推动乡级计生协会有专人做事,目前全省有53个县(市、区)核定乡级计生协会编制,比上年度增加了31个。同时,联合省卫计委着力推进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和流动人口服务,抓好国家、省级示范县项目,全省开展计生基层群众自治面达100%,有20%达到省级“六好”示范村居标准。

虽然过去的一年,在大家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计生协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要明白,满足是工作的“敌人”,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今后去着力解决。比如,对计生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乡村两级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生育关怀服务能力、“六项重点任务”配套建设等等。一年之计在于春,奋发进取正当时。新的一年里,计生协会工作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任重道远。各级计生协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有利形势,要有所作为。要以中央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中国计生协全国省级会长座谈会、中国计生协八届二次全国理事会以及我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群团组织“三性”的总体要求,对接我省人口计划生育“十三五”规划,结合各地情况,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增强定力,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在20xx年5月中国计生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习重要指示廓清了当前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一些混乱认识,表明了党中央对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决心。当前在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形势下,社会上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有的地方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都不如过去,有的地方甚至工作懈怠,认为计生工作可有可无。对这个问题,大家要高度重视,党政领导更不能漠然视之。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转型期,贯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就是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新形势下做好计划生育和计生协会工作要求更高。据调查,我省一孩家庭中没有和尚未决定生育二孩的占47%左右,这些人中有的担忧幼儿照料抚养问题,有的担心年龄大生孩子质量问题等,如何解决群众生得出、生得起、生得好,有许多工作需要好好研究。比如大龄育妇和不孕不育症夫妇生育服务问题;办全托普惠性托儿所、幼儿园,增加社区幼儿照料服务功能,减轻家庭养育压力问题;还有加强生殖健康指导和知识普及,减少出生缺陷,抓好婴幼儿早期发展以及帮扶计生困难家庭、特殊家庭、关怀关爱“三留人员”问题等等,都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因此,大家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的重要指示上来,正确认识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端正态度,增强做好计划生育和计生协会工作的定力,坚守职责,继续协助党委、政府宣传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全面两孩政策,牢牢把握正确宣传导向,积极拓展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模式,让群众理解,知道怎么执行政策,如何去做,怎样做得更好。各级计生协会在宣传教育工作上要有作为,敢于担当,要坚定不移,继续为贯彻落实计生基本国策努力工作。

二要不忘初心,以“六项重点任务”引领生育关怀上新台阶

“六项重点任务”是中央赋于计生协会的任务,落实好“六项重点任务”,引领生育关怀工作提升,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线。各级计生协会要不忘让广大计生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群众有所呼,我们有所应,尽力尽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认真落实好我省“六项重点任务”的《实施意见》,坚持以计生困难家庭和计生特殊家庭为重点,精准关怀,突出抓好计生小额贴息帮扶、幸福工程、安居工程、金秋助学、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人口早期发展、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法律援助、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全省计生困难家庭数据库建设“十大项目”。要落实好这些项目,一是要有担当精神。过去基层争着要项目,现在一些干部怕出错、怕担责,开展小额贴息等项目积极性不如过去,这是一种不敢担当的表现,也是对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与协会的宗旨相违背。要坚决克服这种现象,坚定信心,不辱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且加油干就要真干、苦干和实干,切实完成好小额贴息帮扶等生育关怀项目工作任务。二是要实事求是。开展什么项目应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需要,不一定求全求多,关键在做实、做精,保证质量。同时项目还要根据受助户实际承受能力来谋划,比如安居补助项目,房子够住就好,能住就好,有的地方房子建得很大,装修也不错,但给受助户增加新债务,这就违背了建房初衷。这项工作请各地与本地安居工程、造福工程结合起来,资金统筹使用,共同把这件好事办好。三是要加强跟踪服务。除对生产帮扶项目要加强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指导外,还应重视对项目落地全过程的督查,对金秋助学项目则要加强与相关学校沟通联系,持续关注受助学生成长,这样才能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与此同时,计生协会的同志还要注意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承接、实施、落实“六项重点任务”,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举措,使计生协会生育关怀服务供给更有效对接相关部门的职责、对接群众的需求,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之间的组织者和嫁接人。四是要创新项目管理。坚持精品化打造项目,引导工作由活动型向项目型转变,创新项目策划、资金投入、激励考核、宣传倡导机制,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推动工作抓实、抓细、抓出特色。进一步健全完善生育关怀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推进生育关怀项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更好造福计生家庭。

三要强基固本,着力开展“基层协会组织建设提高年”活动

要按照中国计生协会提出的“基层协会组织建设提高年”活动要求,以增强计生协会“五力”为目标,紧密结合 “四联创”活动,重点抓好乡村两级计生协会能力建设,拓展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触角。搞好基层组织建设,要突出抓好班子、点子和票子。“班子”就是选好会长这个领头人,配齐配强常务(专职)副会长、副会长。要加强各级计生协会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坚强战斗堡垒。“点子”就是有工作思路和创新精神,做到这点需要加强探索和研究,多问计于基层,多总结基层经验,不断开拓思路,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出彩。“票子”就是要有钱办事。落实“六项重点任务”,开展生育关怀项目,需要各级政府增加投入。去年因基层资金所限,有的生育关怀项目无法扩大覆盖面,希望资金问题在新一年得到更好解决。

做好新一年计生协会工作,一方面需要各级计生协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各级计生协会经过几十年艰苦磨炼,证明她是一支忠诚党的事业,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毫不动揺地贯彻党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服务于群众,扎根于基层,为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各级党委政府信赖、群众拥护的计生工作生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计生协会工作的领导,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和支持,并保护好这支队伍,在工作、生活、待遇上多给予关心,切实把计生协会建设成为“政治靠得住、群众信得过、工作过得硬”的坚强群众团体。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不忘初心、开拓进取、敢于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而努力奋斗,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二

同志们:

年末岁初,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最忙的时候,特别是县区更忙。在这最忙的时候,把各县区委书记、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到这里,与党校的同志一起召开这次会议,不仅说明了我们对这次会议的重视,也体现了这次会议的分量。应该说,召开这样规模、档次的会议,是多年来没有的。这是我们对党校工作的一次呐喊,一次造势。相信这次会议之后,市县两级党校工作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这次会议,是在很好的背景和前提下召开的。

首先,是在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就的前提下召开的。去年,尽管我们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也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就,高于我们的计划,高于我们的期望值。全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完成都超过了预期,一些指标处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城市的品牌、城市形象、城市对外信誉美誉度,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去年,我们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称号,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基础较差的临沂来说,是不容易的。在威海等胶东地区,由于基础较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对我们临沂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取得这样成绩,对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意义重大,价值和含金量很高。去年,我们还获得了“中国市场名城”。虽然我们有20多年的市场发展基础,有多年“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广告宣传,但还没得到广泛的公认。现在,国家工商局通过评估,我们被评为全国五大市场名城之一,排列第二,真正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这块“金字”招牌就是城市的名片,对于我们城市知名度、市场物流的发展,其效应、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还获得了“中国地热名城”的称号。全国两家,一个在陕西咸阳,一个就是我们临沂。这是了不起的。将来像临沂这样的城市,最能做成世界品牌的资源,就是地热,就是温泉。因为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中,大家最喜欢的城市,应当是休闲、旅游、度假、观光的城市。临沂的温泉资源,恰恰是做这种城市的最好资源。同时我们有条件打造我们的高尔夫球场,我们有广阔的水面,有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态旅游条件,临沂将来最有可能在中国名城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我们还获得了“中国书法名城”。我们有王羲之、颜真卿书法家出生在临沂的优势,有“书法之乡”“书法故里”的美称,有丰富的书法资源和历史底蕴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我们的努力,书法城创建工作,得到了中国书协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六个书法名城之一。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因为各单位、各部门的真抓实干,才取得这些成就,才有我们城市很好的张扬。其中,党校也是劳苦功高、功不可没的。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干部培训、理论宣传、思想库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五年来,共培训轮训党员干部27万人次。这些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实践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工作效应、事业效应、发展效应,是不能用数字计算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我们的党校这样好的培训,就不会造就出我们现在这么好的各级领导干部,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从这个层次说,党校是立了大功、立了头功的。党校的教职员工为“大临沂、新临沂”建设付出了心血,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都知道,脑力劳动很不容易,党校教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工作是很辛苦的,市委非常理解。我们党校贡献的第二点,就是通过大家的努力,为我们党校,为我们全市赢得了荣誉。这两年,市委党校先后获得全省优秀教学组织奖、优秀科研组织奖、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后勤保障先进单位、业务指导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4所县区党校获得全省先进党校,在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我荣幸地作了典型发言。作这个发言与不作这个发言,其层次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党校,在全省党校系统中,已经排在了第一方阵、第一层面。所以,市委非常感谢党校、感谢我们教职员工。

第二个背景和前提,是在市委全委会、全市经济会议刚刚闭幕、各项工作已经作了全面部署的基础上召开的。这两个会议,为全市工作定了调子,党校工作也有了中心。会议确定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措施、工作目标和要求。这些规定,宏观中有微观,原则当中有具体。会议确定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效益。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规定。要求明年的增幅要前移,经济效益要更好,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取成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年。明年我们的县域经济、我们的增幅和位次,只能靠前,不能落后。只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我们是后发城市。只有在困难、挑战时期,发现、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措施,奋起直追,才能缩小差距,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城市;越是发展环境、发展形势大好,对于发达城市来说,其优势更明显。因此,我们各级领导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形势,迎接挑战,发现和创造条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要在注重整体推进的同时,抓关键,抓重点,在农村安居工程、土地整合利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做文章。通过实施好安居工程,用好用足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争做全国一流的政务大厅、一流的信息平台,加快办事流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认真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工作创新,特别是干部工作的创新,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思想解放,在全市形成上下一条心、左右一个音、共拧一股绳,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谋发展,共促发展的局面。

第三个背景和前提,是在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召开的。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把今后一段时期党校工作的方向、目标、任务、要求,都讲得很清楚,很具体,尤其是中央、省委两位领导的讲话,更是给我们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两个会议,是我们今后做好党校工作的遵循。党校工作应该怎么做,应当朝那种目标努力。我想,就是高点定位,争创一流,力争把全市党校办成全国、全省最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树立自信心,要牢记自信心就是生产力。下面,围绕“高点定位,争创一流党校”这个目标,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关系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早在1933年,党中央就在江西瑞金开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35年在延安开办了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并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临沂是革命老区,在最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党中央就在沂南县岸堤镇创办了抗大一分校,中共山东分局在沂水县创办了滨海地委党校。在长期实践中,党校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以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为己任,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特别是去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一次重大考验。如何有力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把危机当契机,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促进领导方式转变,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党校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机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机遇,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速的机遇,抓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抓稳定,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为此,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干部培养工作力度,显著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不断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能否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设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必须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做出具体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党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胡在这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要求党校要充分“发挥五个作用”,树立“五种意识”,做到“三个适应”。省委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姜异康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全省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作了部署和安排。

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全市各级党委和党校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全国和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各级党校一定要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方针,全面推进党校工作。

(一)坚持党校姓党,确保党校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党校是党直接兴办的学校,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不管形势和任务怎样变化,党校姓党的原则决不能变,忠诚于党的立场决不能变。坚持党校姓党,核心问题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地、不折不扣地、创造性地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党校工作各个方面。党校工作要自觉从大局去把握,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中心工作部署,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要加强党校的学风建设,按照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的要求,努力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效果。要加强对学员的管理,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都按普通学员对待,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和例外,努力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要坚持把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党校培训与干部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把党校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二)坚持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党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按照“新视野、新观念、新活力、新成果”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推进党校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完善教学布局,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继续完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教学,要坚持开门办学,充分利用党校资源和设施优势,争取和有关部门等开展联合办学,扩大党校的社会培训力度。要加大党校科研工作力度,按照《党校工作条例》提出的把党校建成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发挥好党委政府思想库作用的要求,贴紧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贴紧学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实效性,努力多出精品力作。要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既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又要加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学习深造、社会实践、对外交流、挂职锻炼的力度。要积极探索党校办学规律,完善党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将党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坚持超前谋划,推动我市党校事业全面发展。要根据中央“两大”培训要求和市委中心工作,科学制定全市党校整体性、系统性发展战略,把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推动我市党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省里正制订有关市、县两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市委党校要根据这一评估体系,与有关部门共同对县区党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评估;同时要研究出台争创全省一流党校的意见,推动全市党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努力提高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党校作为在党委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是衡量党校工作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市组织部门和党校密切合作,在增强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市委党校及时举办了xx大精神专题研讨班、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等多种班次;根据调训干部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把县级班分类别进行相应培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校要从临沂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培训形式,做好结合文章,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完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班次的学制,适当增加专题研讨班。要适当调整培训范围,中央党校把培训对象扩大到县委书记,省委党校把培训对象扩大到乡镇党委书记,市、县(区)两级党校培训范围,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灵活地增加短期班、专题班和应急班。党校要立足于教学质量,靠规范化的严格管理、人性化的优良服务,吸引留住学员。要树立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加强需求调研,努力使党校教学贴近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搞好教学。要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即将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重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所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大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教学研究;加大经济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宏观经济的教学研究;加大推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实现“三个率先”发展的教学研究,加大各级干部提高执政能力、转变领导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的教学研究;加大弘扬实践沂蒙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教学研究。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行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网络教学、调查研究等形式,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做报告,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党校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善于回答学员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力戒照本宣科、无的放矢。

四、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党校是党直接兴办的学校,党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的直接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重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第一,要把党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认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中去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党校工作,深入党校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分管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同学员座谈的制度,促进党校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要统筹协调好党校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协调好党校同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切实帮助党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动工作。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沟通合作机制,努力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参训机制和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把培训规划和培训人员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为党校的社会调查、人才选聘、干部交流、现场教学点开发等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要切实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党校办学条件。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校工作条例》的规定,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方面工作的经费需要。

第四,要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办好党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开拓创新、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配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党校的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校务管理能力,努力做到讲政治、懂理论、善管理。要加强党校与其它党政机关和单位干部的交流力度,进一步增强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要创造条件,让党校领导干部和教学科研工作者参与、了解、实践、监督党委政府决策研究、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使他们不仅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研究者、宣传者,更重要地使他们成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实践者、推动者,成为市情的调研员、宣传员。

同志们,党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程光明。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努力提高全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为“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三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来讲一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下面我结合个人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xx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省纪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就农机系统如何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和履职尽责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年初召开的xx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是在全党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站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战略全局高度,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党的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仍然任重道远,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1月12日,省纪委十届七次全会在武汉召开,省委书记蒋超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更大力气推进标本兼治,以更大力度推进监督执纪问责。我个人体会有三点。

(一)定位更高。党的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执政能力的基础来强调,把改进作风视为夯实执政根基的重要工程来加强,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思路作为谋划反腐制度来建设,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职责勇气、坚忍不拔的政治定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经过以来4年多的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二)要求更严。为推进从严治党,中央出台了两个《准则》、两个《条例》,要求全党坚决贯彻执行。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屡提“越往后执纪越严”,已发出明确信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

(三)责任更大。在讲话中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仍然任重道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要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紧和细上下功夫。

近几年来,我省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安全实施,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的干部被问责明显减少。近两年来,没有干部被受到刑事处分,我省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好于全国。但是,当前全省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还存在不够到位的问题,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还存在薄弱环节,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务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全省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科学判断上来,领会新精神、把握新要求、增强新认识,时刻紧绷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不辱使命,在行动上抓铁有痕、在价值观上正本清源,切实将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全省农机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xx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和省纪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觉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全省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

二、落实“三个责任”,强化担当意识

“三个责任”主要是: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省农业厅和省农机局从20xx年就开始实行三项责任清单制度,这是省农业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创新,得到了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各地要按照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以及履职尽责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实际,制定三项责任清单,并将具体措施分解到各个责任单位和岗位。

(一)担好主体责任。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时俱进地统筹谋划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科学构建责任体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把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二是政策实施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县市农机部门是实施主体,农机安全生产县市农机部门也是责任主体,我们一定要树立担当意识,认真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压好“一岗双责”。将落实主体责任和履行“一岗双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层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主动担责,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反腐倡廉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二)行好监督责任。一是履好纪检监督责任,具体表现为六大责任,即协助落实主体责任,维护党的纪律责任,监督检查作风建设责任,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责任,突出监督与问责,强化党内监督责任,每项责任都很重要,要不折不扣履行好。二是用好社会监督。强化政策宣传,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三是敢于亮剑问责。教育千次,不如问责一次。去年,省局共约谈了10多个县市农机局主要负责人,13家农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取消了1家农机生产企业购机补贴资格,暂停了7家农机生产企业购机补贴资格(后恢复了3家),将1家农机销售企业列入了农机购置补贴黑名单,封闭了40多款产品的购机补贴办理。省委继续将今年确定为问责年,各地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做好日常监管监督工作,要监督“一岗双责”,坚持“一案双查”。除对直接责任人问责外,还将对相关分管责任人问责。四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针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建立健全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规范,并对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规范补贴对象确定、补贴机具监管、经销监管等行为,重点防范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之机收受贿赂、违规收费、以本人或亲属名义直接插手补贴机具经营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解决权力寻租、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等问题。应该说,违规收取推广费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但仍有少数县市农机部门采取变相方式收取推广费。今天,在此重申,坚决不允许违规收取推广费现象发生。

(三)落实好监管责任。一是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市州要与所辖县市农机部门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县市农机部门要与农机手和农机服务组织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二是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责任。重点加强对补贴机具使用情况的监管。三是落实农机产品质量监管责任。组织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权益。四是落实农机项目实施监管责任。

三、认真履职尽责,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一)抓政治业务学习,履好教育之责。当前要把《准则》、《条例》的学习贯穿廉政教育的始终,做到《准则》、《条例》入脑入心,“六大纪律”入脑入心。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第十七个宣教月活动,搞好警示教育。抓好中央1号文件的学习,切实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抓遵规守纪,履好提醒之责。要始终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纪情况的监督,聚焦“六大纪律”,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和纠正。

(三)抓作风建设,履好担当之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紧盯老问题,关注新动向,特别要警惕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的“四风”问题,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往实里做,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事、负其责。要做重实干、求实效的表率,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出实招、干实事上,真抓实干。用铁的纪律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顶风违纪行为,推动作风建设向基层全链条延伸、全领域覆盖。要做讲团结、促和谐的表率,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在团结奋进中促进和谐。弛而不息地把作风建设抓到底,要围绕元旦 、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抓好监督,围绕生日、婚丧嫁娶操办日抓好监督。突出重点监督。要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六条意见”,对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的,实行“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抓典型,公开处理。我在这里给大家立个规矩,坚决不允许在节假日前后,以借到省局汇报工作之名,从事公款宴请和送土特产品及其它节日礼品等活动。

(四)抓效能建设,履好问责之责。要按岗位建立目标量化考评办法,做到岗位明,职责清。加大明察暗访的频度和力度,让督责成常态。今年是问责之年,要敢于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在位不为问题真问责,问真责,倒逼干部职工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五)抓惩防体系,履好预防之责。健全完善教育预防、目标管理、风险排查、廉洁性审查、逆向监督等机制,让机制真正发挥好预防作用。抓好提醒预防,立足经常性教育、经常性提醒,要注意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及时纠正小问题小错误,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六)抓日常监管,履好执纪之责。要突出重点岗位。加大对人、才、物等重点岗位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财务报销手续,做好内审工作,力争在财务审计检查中不出任何问题。要突出重点环节,加大日常监管。要突出重点事项,进一步完善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核查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加大对重大事项的日常监管。

同志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坚强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全省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切实履职尽责,为加快全省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四

同志们:

医改实施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指导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得到长足进展,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用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较快进展。截止20xx年底,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78万人,参保率达98%,人数比20xx年增加了xx万人,参保率提高了x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由20xx年的每人80元/年,提高到20xx年每人200元/年;居民医保最高报销额度从20xx年的当地居民上年度可支配收入的4倍,提高到20xx年的6倍,且不低于5万元;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报销比例由20xx年的62.3%提高到20xx年的77.8%。下面,我就全省人社系统贯彻落实xx省长重要讲话和这次会议精神讲两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医改“”规划,着力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水平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实施方案》,明确了20xx—20xx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全省人社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人社系统落实医改规划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八项的重点工作任务。全省人社系统落实医改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6号)精神,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体系,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通过支付制度等改革,明显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全面落实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即巩固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通过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凝聚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实现“”阶段性改革目标。

(二)正确把握基本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支持和引领三个重点领域的改革。所谓“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院改革三个领域,体现为支持、引领两个功能。一是支持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通过执行和调整医保药品,保证国家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目录,支持这一制度顺利实施。二是支持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改革。通过医保定点管理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层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通过完善门诊统筹、差别支付政策引导群众在基层就医;通过严格协议管理来促进基层机构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完善支付制度,保障医保基金对其合理补偿,支持其深化改革;通过完善监督制约和奖惩机制,发挥医保监管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制约作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三)明确“提升全民医保质量”八个方面内涵,推动医疗保险由扩大范围向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转变。按照医改规划要求,医疗保险工作要以“提升全民医保质量”为主线,完善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重点把握八个方面的内涵要求:一是系统性方面。在扩面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衔接、资源整合,发挥整体功能。二是公平性方面。渐进提高保障水平,兼顾制度、人群、地域间的待遇水平平衡,逐步实现更为公平的保障。三是流动性方面。适应城镇化流动的特点,以安置异地退休人员为重点,解决异地就医的保障需求。四是便捷性方面。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方便参保和即时结算。五是安全性方面。加强基金预算管理、保持制度长效运行,维护基金安全。六是规范性方面。加强协议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完善谈判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七是导向性方面。完善门诊统筹政策、实行差别支付机制等举措,引导群众到基层就医,通过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对医疗机构的激励与约束。八是延展性方面。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形成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为基础、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区域特色医保制度体系。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健全完善四项制度。改革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源泉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下,将医疗保险事业推向前进。一是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支付制度是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闸门”。改革支付方式对于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医疗保险工作的核心政策和关键环节之一。要全面实施基本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和执行力;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基金承受能力,对医疗机构全面实行总额控制;逐步建立住院和门诊大病按病种付费为主、一般门诊按人头付费为主的付费方式;建立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调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完善监督考核办法,初步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医保支付制度。二是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一些常见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脏器功能衰竭等,花费高,个人负担重,是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社会反响强烈。要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内,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探索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的重点要放在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上,各地可以借鉴职工医保的成功经验,但要有所创新。三是完善降低群众实际医疗费用负担制度。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特别是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提供非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得提供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服务。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基本医保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考核,逐步将医疗机构总费用、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控制情况纳入协议管理和医保评价体系。要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供规范、合理的医疗服务行为。要稳步提高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使人民群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享受更多实惠。四是完善门诊统筹制度。要通过调整计入方式等手段,适当控制个人账户规模。要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严格支出管理,抑制不规范的“需求”。要通过利用个人账户资金开展门诊统筹,适当提高共济的成分。特别是个人账户问题,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各地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细化制度设计,加强政策宣传,确保社会稳定。

二、统筹谋划,全面完成好20xx年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我们要以贯彻医改“”规划为契机,紧紧围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在省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切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快完善全民医保体系。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一是继续扩大基本医保覆盖范围。巩固扩面成果,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参保政策、出台惠民、便民政策,加大扩面推进力度,力争到年底前参保达到1580万人。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办法,重点做好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新生儿的参保管理工作。二是提高待遇水平并降低群众费用负担。今年,各级政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达到每人240元/年,各地要适当调整个人缴费水平,人均不应少于60元。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普遍达到70%以上,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不低于6万元。通过财政投入、基金分担、二次补偿等多种途径,稳步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稳妥解决困难人群参保问题。三是完成市级统筹工作目标。各地要按照省里确定的市级统筹时间表,依据“关于推进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意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年底前完成市级统筹工作任务。四是完善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机制。居民门诊统筹主要用于支付参保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加强门诊统筹与医改配套改革的衔接,推动医疗服务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五是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近期,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将下发,各地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衔接,确保参保人员转移顺畅,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六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具有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等功能的医保信息系统。年底前,实现市级与省“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的上线联网,为实现参保人员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就医即时结算创造条件。

(二)充分发挥全民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作用。一是继续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将基金收支预算管理与医保费用结算管理相结合,全面实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通过合理确定统筹地区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各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提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绩效。二是完善差别支付机制。医保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就医,推动分级诊疗,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加强医疗保险监管。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从“重准入”转向“重监管”,对骗保等恶意骗取医保资金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落实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的政策,探索建立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和惩戒并重的监管机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四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成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和一般诊疗费医保支付政策,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运行新机制。五是积极支持和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将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三)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是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二是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和指导地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三是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落实基层医护人员职称优惠政策,促进人才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落实20xx年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免费培养工作的部署,与卫生、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确定定向单位和岗位数,提出各类免费医学生需求数量计划,并配合做好免费医学生毕业生的管理服务工作。

下一步,全省人社系统将进一步深刻领会xx省长的讲话精神,要按照此次会议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落实好医改“”规划和今年的重点工作,为完善我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五

同志们: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党的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自觉、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这就对地方史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月21日,省里召开了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对20xx年全省地方史志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传达贯彻省地方史志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市地方史志工作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20xx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史志工作,力争把我市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史志工作回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史志系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河南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修志编鉴工作,积极拓宽史志工作领域,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史志工作保障,依法推进史志事业科学发展,全市史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站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制约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必须及时加以解决。

(一)依法治志,“一纳入八到位“的修志氛围初步形成

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全市“一纳入、八到位”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当代修志工作体制。地方史志工作已经纳入市、县(区)两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之中,逐步形成“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市、县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行政权力清单,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依法行政范畴,进一步强调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法定职责”,是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20xx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这是洛阳历史上第一个史志事业五年规划,为我市史志工作描绘了发展蓝图。

(二)以市、县两级综合志书、年鉴、月报为主体的当代史志编纂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xx年底,已经完成两届市、县(区)两级综合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出版市级志书2部24册1600多万字,县(区)级志书30部31册近3000万字。有关单位编写出版专业志、部门志百余部。《洛阳年鉴》自20xx年创刊,至20xx年已出版17部,总计达2500余万字,多次在全国获奖。全市15个县(市)区实现了年鉴全覆盖,总计出版县(区)级年鉴100余部。《洛阳大事月报》自20xx年启动,每月一期,至今已编辑发送132期。同时每月按时向《河南大事月报》报送有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特事。15个县(市)区中有宜阳、伊川、洛龙、新安、嵩县、栾川、洛宁相继开展大事月报编写工作,覆盖率达到50%。

(三)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典籍。然而,历代却从未对河洛文化典籍进行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导致零散保存,散失严重。为弘扬和传承河洛文化,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市史志办从20xx年着手对以旧志为主体的河洛文化典籍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再生性保护利用,启动《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工程。截至20xx年底,该项目已成功实施四期工程,总计出版洛阳历史上珍贵文献典籍39部102种258册1300余万字。并开发制作了《洛阳名碑十品》《洛阳龙门百品》和《洛阳文献精品欣赏》等系列产品,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同时,宜阳、孟津、嵩县、汝阳、新安、洛宁、洛龙等县(区)也整理出版本行政区域旧志近10部。在地方历史文献搜集整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四)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全面启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乡镇(街道)志是省、市、县三级综合志书的延伸和补充,是省政府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及省史志办工作部署,我市于20xx年全面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市史志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三次大型培训会议,为187个乡镇(街道)培训编纂人员400余名;在全省率先出台《洛阳市乡镇(街道)志评审验收办法》,成立《洛阳市乡镇(街道)志评审委员会》。20xx年每个县区确定一个试点乡镇重点推进,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截至20xx年底,已有几十个乡镇写出初稿,其中嵩县的《大章镇志》已通过评审即将交付印刷,洛龙区的《白马寺镇志》《安乐镇志》《开元街道志》、伊川县的《水寨镇志》、宜阳县的《城关镇志》、栾川县的《栾川乡志》等完成评审稿,其它大部分乡镇正在搜集资料或撰写初稿。

(五)方志馆(室)、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升。

为发挥史志部门的地情资料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咨询服务,20xx年6月经市编办批复设立了洛阳方志馆,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拥有馆舍面积200平方米,馆藏图书16万册,面向社会开放,可为市民提供地情资料查阅服务。

为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为社会各界了解洛阳、研究洛阳提供高效快捷的地情咨询服务,市史志办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于20xx年启动地方史志信息化建设项目,20xx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地市级地情数据库和地情网站,并开发制作了以u盘为载体的《洛阳地方文献大典》面向社会发行,有力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到20xx年底,“洛阳地情数据库”已收录志书、年鉴、月报、旧志古籍、专著论文等7大类378部2.2亿字,内容涵盖洛阳市古往今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自然及社会等各个方面。“洛阳地情网”总浏览量达420万,成为人们了解洛阳历史文化和当今地情的重要窗口。20xx年,在全省方志系统率先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河洛史志”,形成了网站、数据库、微信全面发展格局,拓展了史志资源的辐射范围和利用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信息查询服务。

与此同时,洛龙、新安、宜阳、伊川、嵩县、涧西、瀍河等县区也建成了不同规模的的方志馆或方志阅览室,洛龙区还采取与社会人士合作的方式建成了云祥书屋、白河书斋藏书博物馆;洛龙、孟津、嵩县、伊川、宜阳、瀍河、涧西等县区建成了地情网站或在政府门户网开设了地情专栏,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在开发史志资源,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史志部门在做好修志编鉴等日常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情资源优势,根据不同时期中心工作需要,编写出版地情书籍、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推广宣传活动,有力地服务了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史志办先后推出了《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读诗词赏牡丹》《读故事赏牡丹》《都洛帝王史话》《邮驿诗词选》《图说洛阳系列丛书》《乡镇概览系列丛书》《洛阳回族文化》《千古白居易》等地情书籍二十余部,特别是《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书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史志办还先后组织开展了“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洛阳城市精神研讨”“洛阳历史文化知识网络竞赛”、“地情书籍进基层”等历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在传承华夏文明、宣传河洛文化、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各县(市)区史志机构也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编写出版了大量地情书籍,有力服务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特别是嵩县史志办率先编写了《嵩县通史》,在地方史编纂中走在全省前列。

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大力支持及撰稿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地方史志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史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还存在着与洛阳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称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一纳入八到位”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个别县(市)区,没有把地方史志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重要工作之中,特别是二轮志书出版之后地方史志机构处于瘫痪状态,领导职数、人员编制长期空缺或挪作他用,没有专职人员从事日常的年鉴、月报编纂工作,对上级史志部门部署的工作敷衍应付。有的地方虽有机构和专职人员,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经费和设施没有保障,严重影响工作进展。二是方志馆建设与洛阳的历史文化地位不相称。目前,北京、杭州、南京、西安、秦皇岛、广州等城市以及我省的新乡、三门峡等地级市都已建成了收藏地方历史文献、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为公众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的高标准方志馆,而洛阳作为闻名中外的千年帝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却还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方志馆,只有区区200平米的藏书阅览室,洛阳的历史文化优势无法展示,这与洛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三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修志进度缓慢,拖全市乃至全省后腿;有少数撰稿责任单位不能按时、按要求为《洛阳年鉴》供稿,敷衍应付,严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和质量提升;部分县区年鉴、月报编纂出版严重滞后,不能实现一年一鉴,一月一报,公开出版。甚至还有几个县(市)区没有开展月报工作。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史志事业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实施《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记好洛阳历史,传承河洛文明,服务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洛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市“9+2”工作布局,高点定位,创新发展。在20xx年力争全市史志工作上台阶,出亮点,树品牌,创一流,把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高度,创造新辉煌。

(一) 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为地方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纳入,八到位”是国家对地方史志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一纳入,八到位”基本得到落实,但个别地方和单位仍存在没有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史志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八到位”中,“认识到位”是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把史志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解决史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构到位”是基础。没有机构其它就无从谈起。《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的职责,说明地方史志机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设立,而且要“编制到位”、“领导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是保障,是开展地方史志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规划到位” “工作到位”是具体要求,只有前面几个落实了,这两个到位才能够实现。从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新区、伊滨区、龙门园区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建立史志机构,其它15个县(市)区都有地方史志机构,“机构到位”基本上做得了,但其他几个方面不到位的情况都不同程度存在。在20xx年,各县(市)区要对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以健全机构、充实队伍为重点,切实解决各种“不到位”的问题。落实人员编制,配强领导班子,充实修志人员。根据目前工作需要,县(市)史志机构要保证有5~8名、城市区史志机构保证3~5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工作必须的办公设施要配备到位。在这里需要明确强调一点,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史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持续性公共文化事业,史志机构是常设机构,不是一届志书修完就可以解散,而是必须保持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实现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已经列入今年的责任目标,年底要进行考核验收和督促落实。

在加强修志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组织吸收各界专家和有学识的离退休人员参与史志工作,建立史志专家人才库,建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各界专家广泛参与的高素质修志队伍,为提升史志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提升“志、鉴、报”编纂体系,全面、客观地记录洛阳当代发展历程。

编好当代历史是地方史志部门的基本职责,目前,我市“志、鉴、报三位一体,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当代史志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月有月报,年有年鉴,二十年有志书,洛阳发生的重大事项基本能得到及时地记载和史料保存。20xx年,以第二届《偃师市志》的进厂印刷为标志,全市第二届志书编纂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书每20xx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和省里的统一规划,20xx年就要启动第三届志书编纂工作。20xx年,在回顾总结二轮修志经验教训、为第三轮修志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重点要抓好年鉴、月报的规范和提升。

1.统一要求,实现年鉴、月报的规范性。年鉴、月报相对于志书来说编纂出版周期更短,时效性更强,服务现实的目的更明确。目前我市已实现市、县两级年鉴全覆盖,月报覆盖率50%。下一步首先要实现年鉴、月报市、县两级全覆盖,保证每年一鉴,每月一报。没有启动月报编纂工作的县(市)区必须在20xx年启动月报编纂工作。年鉴是内部出版的今年必须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2. 完善撰稿体系,保证年鉴、月报内容的系统性、真实性。年鉴、月报作为官办的资料性著述,所记内容必须全面系统、真实可信。要达到这一目标,仅凭编纂人员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撰稿体系作支撑。各个县(市)区史志机构、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是洛阳年鉴、月报的供稿责任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系统性、真实性负责,要把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应载入洛阳史册的内容全面真实地提供上来,做到重大事项无遗漏,所记内容无虚假。各单位撰写的稿件要经过部门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编纂部门要对供稿单位提供的原始底稿归档保存,一旦出现差错便于落实责任,原始稿件的问题由供稿单位负责,编校环节的问题由编纂部门负责。在年鉴、月报编纂中要坚持记载历史与服务经济社会相结合,在真实记录洛阳当今发展历程的同时,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大新亮点、新情况、新发展反映力度,在贴近领导决策部署、突出阶段工作重点、服务现实方面下功夫,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3.缩短编纂出版周期,提高年鉴、月报实效性。编纂年鉴、月报的目的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快捷的地情查询服务,出版时间没有保证,使用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要尽量缩短编纂出版周期。月报最迟必须在次月底前印发,不能跨月;年鉴必须在次年12月底前出版发行,不能跨年度。《洛阳年鉴》多年来之所以出版较晚,主要问题就是个别供稿单位不能按时提供稿件,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为加快年鉴编纂进度,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今后要求各撰稿单位必须在3月底前把记载上一年度内容的稿件送交年鉴编辑部,之后根据编纂要求做好各项配合和补充完善工作,确保年鉴按计划出版发行。

4.提高编校水平,保证年鉴、月报科学性、可读性。各单位负责给年鉴、月报撰稿的同志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供稿质量。史志部门从事年鉴、月报编纂的同志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编纂出版质量,在谋篇布局上讲究科学性,在记事语言上体现严谨性、可读性,在出版印刷形式上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为增强年鉴的服务便捷性,今年要探索出版《洛阳年鉴》精编本,以较小的篇幅、灵活新颖的形式、高度精简的内容,为社会各界提供及时灵活的地情查询服务。

(三)加大地方历史文献整理力度,传承河洛文明。

《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作为我市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先后被列入“规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战略纲要(20xx~20xx)》《关于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河洛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力度,提升整理出版水平,把《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打造成文化传承的精品,争取在国家“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程中占有一席之地。20xx年,在完成该丛书第五批12部文献典籍整理出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洛阳文献典籍搜集整理范围,完成第六批拟出版文献典籍的选定、底本引进、招标等任务。并做好该丛书的宣传发行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使原藏于深阁大库的洛阳珍稀典籍文献走向社会,为大众所共享和应用,为洛阳“十三五”期间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作出新贡献。同时,各个县(市)也要做好本区域的旧志整理工作。

(四)加强督促指导,以点带面,全力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

编纂乡镇志对于全面翔实记录城镇化发展历程,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对于传承乡镇文脉、集聚地方特色;对于抢救和保存乡土风情、民俗文化,满足乡镇居民文化需求;对于展示乡镇个体发展脉络,摸索乡镇发展经验,提炼发展思路,梳理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对于打造系统科学的地方志成果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把乡镇的沧桑巨变客观真实的记述下来,为存史研究、文化传承保存好第一手资料。通过乡镇志的编纂,努力挖掘历史智慧,抢救地方特色文化,让老百姓在志鉴成果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地方史志部门的指导下,我市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进展极不平衡。今年是省里部署乡镇志编写工作的第四年,行动早的乡镇已经进入志稿评审阶段,但还有部分乡镇行动缓慢甚至没有行动。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就要拖全省的后腿,造成整体工作的被动。因此,各县(市)区要把乡镇志编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得力措施,加大督查力度,全力推进乡镇志编纂工作健康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省史志办提出的 “全面启动、试点先行、加强培训、狠抓质量、稳中求进”原则,一方面在“面”上强调进度,广泛动员,全面部署,统一认识,迅速行动;另一方面在“点”上狠抓质量,从培训人员人手,以评议、审核为抓手,重点解决质量问题。20xx年首先必须保证符合编纂规定的乡镇(街道)全部启动,在此基础上每个县(市)区抓好1~2个重点乡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20xx年确定的15个试点单位今年要完成志稿评审工作。在乡镇志编纂工作中,资料搜集难、编纂人员缺乏是两大难点,各县(市)区史志机构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队伍培训和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可尝试建立“乡镇志编纂服务中心”, 组织区域内有学识和专长的人员参与乡镇志编纂工作,提高编纂进度和质量。在这方面,洛龙区和嵩县的经验值得借鉴。洛龙区政府出台乡镇志编纂奖励政策,对按时完成编纂任务的乡镇给予10万奖励,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志编纂工作,全区 10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初稿的编写工作。嵩县史志办发挥业务优势,建立编辑分包制,编辑深入从各个环节具体指导,使编写工作少走弯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进度。

《洛阳乡镇概览》系列丛书20xx年要完成《洛宁卷》出版发行和《偃师卷》评审工作。同时,倡导工作基础好、修志积极性高的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鼓励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村编写村志村史,引导修志工作向纵深处发展。

(五)加强方志馆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大众能力。

1.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积极推进方志馆建设。方志馆是收藏地情资料、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向社会大众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目前我市虽然有方志馆之名,但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收藏的数万册地情资料重叠堆积,查阅起来极不方便。更没有场地进行地方历史文化展示供各界人士参观。修志为用,地方史志部门编纂出版的大量地情书籍及收藏整理的珍贵文献资料,出版后如果往书库一放了事,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就失去了史志工作的意义,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方志馆作为集藏书、展示、地情咨询、科研、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市委书记李亚对方志馆建设做出重要批示:“重大公共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其功能和规模要与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相适应”。下一步我们要落实李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积极推进洛阳方志馆建设,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筹划,在馆址确定前做好调查研究、方案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能充分彰显洛阳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当代科技水平、全国一流的方志馆。通过文字、图片、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法全景式再现洛阳5020xx年文明史和当今地情,使之成为社会各界认识洛阳、了解洛阳、研究洛阳,接受地方历史文化熏陶教育的重要场所。

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立方志馆或方志室,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使史志文化基础性建设更加巩固,服务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2.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服务效果。当今是信息化社会,仅有传统的服务手段是不够的,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地方志”工作。首先要不断丰富完善“洛阳地情数据库”, 提高入库资料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扩大入库范围,探索通过支付报酬、资料交换共享等形式,把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有关洛阳的著述都收纳入库,把“洛阳地情数据库”打造成社会各界广泛应用的“洛阳百度”。同时要加强“洛阳地情网”和“河洛史志”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以地情数据库为支撑,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的地情咨询服务。各个县(市)区也要加快地情网站和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地情网站和数据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六)大力开发史志资源,服务洛阳社会发展大局

在做好修志、编鉴等史志日常工作的同时,史志部门要发挥地方志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地情研究开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高起点筹划,高标准实施,推出一批有特色、有社会影响力、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史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在服务“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中实现史志工作的价值。市史志办计划在第35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推出研究洛阳牡丹文化的专著——《唐宋牡丹文化》。适时组织专家系统论证,筹划编写历史上第一部官方的《洛阳通史》。同时,主动引导社会各界读志用志,推动地方史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发挥史志协会的作用,汇聚专家学者智慧,开展方志理论、地情研究、史志资源开发利用等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史志工作服务社会的水平。

同志们,地方史志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以党的和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管理规定》,以全国、省、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规划为指引,紧紧围绕洛阳市“9+2”工作布局,开拓进取,创新发展,把我市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高度,为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和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六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史志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表彰奖励全市修志、用志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岳市长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史志办对20xx年的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对20xx年的工作作一安排。

一、20xx年工作情况

20xx年,全市史志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史志办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商丘市地方史志工作管理办法》为准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修志编鉴,服务社会,抓基础,促提升,抓重点,促成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编纂质量,扎实推进“五有三落实”(续志工作有进展,取得新成果;年鉴工作有提升,再登新台阶;月报工作有突破,办出新水平;用志工作有成效,树立新形象;馆网建设有行动,建设新平台。落实法律法规,做到依法修志、依法用志;落实工作计划,做到尽职尽责,敬业奉献;落实管理制度,做到清正廉洁,务实高效),取得了显著成绩,连年被评为省修志、用志工作先进单位,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突出主业,修志工作有序推进。20xx年是二轮续志工作的攻坚期,市史志办进一步加大了对县(区)修志工作的督导力度。继睢县、夏邑县、柘城县、睢阳区、虞城县完成二轮志书的出版发行后,宁陵县志书已进厂印刷;民权县召开了《民权县志》(1986-20xx)评稿会;梁园区已完成《商丘市志》(1986-1997)评审稿,正筹备评稿会。市史志办整理影印了旧志《宋州从政录》。睢县整理了《睢州志》,睢阳区整理了《商丘县志》,编修了《睢阳区人物志》,宁陵县整理了《宁陵县志》,编修了《宁陵回族史》,夏邑县编修了《夏邑县人物志》,柘城县开展了《柘城县人物志》(第二卷)资料整理工作。同时,指导开展了部门志、专业志、乡镇志编修工作。

(二)狠抓质量,年鉴工作健康发展。《商丘年鉴》(20xx)在第六届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为进一步提升年鉴编纂质量,市史志办按照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商丘年鉴 >(20xx)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广泛征集资料,精心组稿,认真编辑,科学排版印刷,严格质量监督。《商丘年鉴》(20xx)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打造精品。在形式上采用国际通行的开版,平脊精装,双色套印,图文并茂,雅致大气。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提高。重点工作和主要活动以专题形式专门记述,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20xx年柘城年鉴现场会之后,全市各县(区)对年鉴编纂工作更加重视,《睢县年鉴》已经实现每年一卷。睢阳区、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夏邑县年鉴工作积极推进,成效显著。

(三)注重创新,大事月报稳步提升。《商丘大事月报》实现了全彩印刷,全年共出版发行12期,并装订了合订本。在编辑过程中,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为原则,克服收集资料难、图片资料少等问题,努力巩固改版成果,丰富记录内容,注重面向基层,增强了月报的可读性,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受到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好评。睢阳区、柘城县启动了大事月报编辑出版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服务大局,地情资料科学编纂。编辑出版的《商丘民间歌谣》一书,在第六届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评选中获特等奖。各县(区)地情书编纂工作进展顺利,睢阳区编纂了《龙门圆梦》,宁陵县编纂了《己吾考略》,夏邑县史志办指导太平镇建立了太平镇镇情馆,梁园区在梁园区网上建立了史志地情信息库,参与编辑了《梁园宣传画册》。

(五)适应形势,地情网站开通运行。为用好网络信息平台,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商丘地情,了解史志工作。在省史志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积极努力,商丘市地情网已开通运行。开设了商丘概览、市情动态、政务公开、史志动态、魅力商丘、商丘百业、方志之窗、地情数据库、便民服务、沟通交流、联系我们等栏目。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地情网站的开通运行,使史志宣传教育功能进一步提升,扩大了史志工作的宣传面,为人们了解商丘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特别是市情动态等栏目,经过精心调整后,点击率直线上升,大大提高了网站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关键,我们特别注重史志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实行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二是注重关心干部成长。在市组织部门的关心下,我办有一名科长提拔为副处级干部。继20xx年宁陵县、夏邑县史志办调整了领导班子后,20xx年柘城县也调整充实了史志办的领导班子。三是注重参加学术交流与业务培训。先后受邀参加了《郑州市乡、镇、街道图志》编写研讨会、新乡市第二届中原志鉴评估交流会和中指组举办的新任主任培训班。通过研讨交流与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认识,树立了进一步做好史志工作的信心。四是注重加强机关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机关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出色完成业务工作的同时,出色完成了“扶弱培强”、“六城联创”、植树造林、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

虽然20xx年史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工作发展不平衡,修志编鉴进度不一;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业务培训薄弱,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个别县(区)经费落实不够到位,办公设备相对落后等等。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全市史志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史志办的科学指导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严格落实工作措施,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一)总体要求

20xx年全市史志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开拓创新的思维,务实清廉的作风,积极开展“四个探索”,着力抓好“五个突出”,重点做好“九项工作”,确保全市史志工作有新进展、新作为、新成果,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商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个探索”: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以“有为” 换“有位”,赢得各级领导的重视;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读志用志,教化育人,以宣传添活力,赢得人民群众的好评;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多出精品,以成果树形象,建设一流的修志队伍;积极探索怎样才能使史志事业跟上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促发展,创造一流的修志业绩。

“五个突出”:突出重点,依法修志,全面完成志书编修任务;突出质量,多出佳作,积极做好年鉴编纂工作;突出服务,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地情资料编印;突出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史志事业新领域;突出基础,加强建设,努力开创史志工作新局面。

(二)重点工作

1、完成二轮志书编纂出版任务,适时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今年要全面完成二轮志书编修任务,梁园区和已评过志稿的民权县、宁陵县,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修改完善,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确保年底前出版发行。乡镇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市、县三级志书的延伸和补充,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与现状,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功能。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史志办《乡镇志编纂指导意见》和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县(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科学制定方案、抽调专业人员、搞好业务培训,抓好试点,逐步实施,强力推进。

2、提升《商丘年鉴》编纂质量,全面开展县级年鉴编纂。综合年鉴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市史志办继续提升《商丘年鉴》(20xx)编纂质量,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同时,加大对县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督导力度,没有开展年鉴编纂工作的县(区),要克服各种困难,采取积极措施,启动年鉴编纂工作。没有启动年鉴编纂工作的县(区),取消年终评先资格。

3、办好《商丘大事月报》,扩大县级月报覆盖面。市史志办将巩固提高《商丘大事月报》改版成果,在精雕细琢上下功夫,扩大信息量与发行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凡是没有启动大事月报的县(区),要创造条件,结合本县(区)实际,把大事月报作为史志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抓出成效,为党委、政府提供服务。

4、编辑出版地情书,加大市情宣传力度。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史志的职能作用,加强地情研究开发。市史志办要组织编写《商丘概览》,各县(区)史志办要实施具有带动全局作用的用志开发项目,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5、搞好旧志整理,弘扬传统文化。《历代河南方志集成》已经省政府批准立项,我们要积极参与,做好对旧志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切实完成规定任务。各县(区)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开展旧志整理,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6、充实完善地情网,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商丘市地情网的开通运行,给全市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开了个好头。资料信息入库任务比较繁重,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未建立地情数据库的县(区),要千方百计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适时与省地情网对接建立子库,为实现地情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7、筹建史志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一个反映商丘历史与现状的史志馆,对彰显商丘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激发人们热爱商丘、建设商丘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史志馆建设工作,市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决定市史志馆与市博物馆合建,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年要广泛征集资料,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设计方案,做好布展准备。已建立史志馆(室)的县(区)要不断充实馆(室)藏,没有建立史志馆(室)的地方,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自己的史志馆(室)。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解决“四风”问题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上要有大触动,作风上要有大转变,工作上要有大提升,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9、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史志办交办的其他工作。积极搞好“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活动、切实完成“六城联创”、植树造林、招商引资等项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编修地方史志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把史志工作纳入到依法修志的轨道上来,做到“一纳入,五到位”。任务层层分解,狠抓责任落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及时解决编史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编史修志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也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只有热爱这项工作,才会乐于从事这项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只有爱岗敬业,才能面对着社会上的浮躁而静下心来专心工作。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负得起责任,担得起使命,是史志工作者的高尚品质,也是史志部门的优良传统。广大史志工作者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加强培训,锻造队伍。各级史志部门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完善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科学机制,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到史志战线,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热爱史志的修志队伍,不断提高修志质量和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学习交流活动。年内,市、县(区)史志办要举办1-2期修志业务骨干培训班,争取覆盖到乡镇。建立市史志学会,加强史志理论研究,鼓励和倡导修志人员潜心钻研史志业务,撰写理论研究文章,表彰和奖励研究成果,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推动史志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四是搞好宣传,营造氛围。认真做好史志宣传工作,有利于促进史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进一步普及史志工作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社会各界依法修志、依法用志意识,营造良好的修志用志氛围。二要着力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影响力。以志鉴和地情书发行为契机,以交流志书、年鉴、《商丘大事月报》为手段,广泛向机关团体、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赠送志书和地情书,加大史志知识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商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情知识。充分利用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好“史志知识进万家”活动,激发大家建设商丘热爱家乡的热情。四要进一步发挥大事月报、地情网等内部宣传平台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形式多样的宣传格局,及时、准确地宣传全市史志系统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工作经验。

同志们,20xx年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岳市长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多出精品佳作,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努力使史志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七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和扶贫开发工作有关要求,我对“”水利扶贫开发工作作一简要总结,对“十三五”水利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 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 20xx年,分别在元旦献词、延安扶贫座谈会、贵州扶贫座谈会、减贫与发展论坛、党的五中全会上强调扶贫工作。20xx年11月27至28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了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下达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动员令,为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20xx年11月29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未来五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系统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指向明确、含金量高的攻坚之举、非常之策。20xx年12月10日,水利部组织召开水利扶贫开发工作视频会议,陈雷部长总结了“”水利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全面安排部署了“十三五”水利扶贫开发工作。20xx年12月28日至29日,省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工作,郭庚茂书记作重要讲话,提出了我省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和思路举措,即坚持“五条途径”、落实“五项举措”、强化“五个保障”。厅党组结合我省水利工作实际,就做好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水利部的安排部署,认真研究并提出了水利行业扶贫开发的意见。

下面,根据厅党组研究的意见,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水利部扶贫开发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水利扶贫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水利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使命 感 、紧迫感

涉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型病险水库 ( 水闸 ) 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骨干河道重要支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水电增效扩容、水土保持等 14 类 项 目, 是水利扶贫开发资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 各级党委、政府 的重要使命 。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水利扶贫工作既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扶贫开发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厅党组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开发工作, “”期间 ,全省水利系统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举全行业之力,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为 加快贫困 地区 群众脱贫致富 、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据 统计, “”期间,我省共下达 贫困县 水利项目资金 200多 亿元, 投入最多、建设成果最 多 、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提速 。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 ”期间,按照厅扶贫工作的总体安排,在安排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时,优先将我省38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贫困县列入投资计划,解决贫困地区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共投资88.18亿元,解决了53个贫困县1536.85万居民和377.6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有力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 二是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顺利推进 。 安排贫困地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累计投资4.45亿元。 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3万亩,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万吨。 项目在规划阶段就注重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对有担负扶贫村的供水渠道优先安排,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供水条件,提高了贫困地区灌溉供水保证率。 三是小农水重点县投入不断加大 。“”期间,继续加大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基本覆盖了我省53个扶贫县, 总投资43.89亿元。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6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新增、改善排涝面积250 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5万吨,受益人口259万人,项目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141元。 四是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 “”期间,累计下达贫困地区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治等资金计10.3亿元,贫困地区防御山洪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干旱情形下贫困地区的城乡居民基本饮用水及农作物灌溉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五是水保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 “”期间, 共 安排贫困地区水土保持建设资金 5.9亿元,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4.68万亩, 贫困地区水土流失防治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 治理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是农村水电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 “”期间,按照重点扶贫的的总体思路,围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及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扶贫县小水电建设,全省贫困县新增装机1.3万千瓦 ,改善装机8.8万 千瓦 ,完成投资3.7亿元。 七是 水利 移民 帮扶 和谐高效。 “”期间,累计安排53个贫困县移民资金达42亿元。加强移民区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培训贫困地区移民干部7950人次,移民就业及生产技能培训25.33万人次,提高了移民就业致富能力。积极探索贫困县移民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发展了一批“集体+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类型经济实体,壮大了集体经济。据统计,20xx年全省移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为全省农村人均6604元的64.3%;到20xx年全省移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为全省农村人均10169元的85.5%,收入净增长4452元 。 八是 定点扶贫工作 成效显著 。 “”期间,水利厅组织驻村工作队,深入 范县杨集乡东场村 开展帮扶工作,完善了该村基础设施,开展了技能培训,扶持了特设产业发展,同时带动了周边村庄脱贫致富 。20xx年9月, 水利 厅 又 派出了两名年富力强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分别到上蔡县芦岗办事处程老村、范县王楼镇东张庄村任第一书记 。各市、县水利部门采取不同形式深入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越往后 脱贫难度越大,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 寨 的冲刺期。 省委 明确提出,到 20xx 年 ,我省 53个国家和省级 贫困县 要 全部摘帽, 彻底 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 当前,我省水利发展虽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脱贫攻坚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脱贫攻坚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 我省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任务是: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水平。确保我省现行标准下的57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53个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在20xx年前全部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作用,加快补齐补强贫困地区水利短板。这不仅是贫困地区增强发展能力的治本之策,也是“十三五”时期水利系统的 一项重要 政治任务。

二是贫困地区水利现状不容乐观 。 经过多年来特别是“”期间的艰苦努力,贫困地区水利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要看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历史积累问题较多,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未彻底扭转,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供水保障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群众饮水安全保障不稳固。一些贫困地区农田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管护运行机制不健全,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仍然较低。一些贫困地区受建设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防洪体系不健全。一些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盲目开发造成水环境恶化。有些地方穷在水上、难在水上,脱贫的出路和希望也在水上。我们要直面问题、明确目标,认真解决好贫困地区的水利瓶颈制约问题。

三是水利在脱贫攻坚中的任务十分艰巨 。 贫困地区分布与水资源禀赋条件高度相关,“有水难存”、“无水可蓄”都是贫困的根源之一。郭庚茂书记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五项举措”,即实施知识技能扶贫、实施合作带动扶贫、实施财政金融扶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实施安居扶贫。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上,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加强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等,充分 凸现 了水利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水利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非常措施,下大力气搞好水利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发展,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和保障。

二、科学谋划“十三五”水利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 , 水利扶贫开发工作 要 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 、省委、水利部 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充分发挥水利扶贫规划的引领作用,调动 各级 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水利扶贫 开发 工作,夯实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 坚实的 水利支撑和保障。

按照水利部要求和我省水利发展实际, “十三五”时期 ,我省 水利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xx年 , 使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或接近全 省 平均水平,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得到根本扭转,水利 良性 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水利人才队伍 建设全面加强, 管理 服务 能力明显 提高 , 基本 建 成 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 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 一 )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 为确保“十三五 ” 期间解决贫困地区的饮水问题,完成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任务,将积极开展好贫困地区饮水现状与需求调查,摸清贫困地区基本情况及农村饮水现状,研究提出贫困县“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投资要切实向贫困地区倾斜,将贫困地区“十三五”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和规模,突出建设重点,强化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对接,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一道实现“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

(二) 切实抓好重大水利工程 和 防洪抗旱薄弱环节建设 。 要加快重大 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解决贫困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 问题,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 要统筹安排好 防汛抗旱项目 ,合理安排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在项目资金分配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 加大贫困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 水 闸除险加固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 切实抓好灌区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 。 要加快贫困地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 统筹解决好灌溉水源、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 继续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将 不在粮食核心区范围 的 6个贫困县 纳入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范围, 大力开展平原区井灌、渠灌农田水利建设。要继续加强山丘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 , 在山丘区实施“五小水利”、农村河塘整治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贫困山区农田水利设施。

(四) 切实抓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工程 。 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要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促进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大力 支 持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和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积极 推进农村河道堰塘整治,在贫困地区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 。

(五) 切实 推进农田 水利改革 。 认真贯彻落实汪洋副在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继续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大力创新农田水利投融资改革, 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各地要按照要求,因地制宜、分 类推进农田水利改革工作,特别有改革试点任务贫困县,更要集中力量抓好实施。对改革力度大、进展快、成效好的地方,水利建设资金和相关支持政策要给予倾斜,让农民群众更多的受益。

(六) 切实抓好技术支持和智力帮扶 。 要 加强贫困地区水利业务培训 ,完善向贫困地区派遣水利干部挂职帮扶制度。 搞好 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支持,指导帮助 贫困地区 做好水利规划、 设计等 前期工作 以及 工程建设和技术管理 工作 。加强贫困地区水利科技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支撑水平。

三 、进一步加强水利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水利扶贫工作,是对各级水利部门政治意识、责任担当、工作作风的考验。 我们 要 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 一 ) 加强组织领导 。 要 建立完善组织机构,进一步充实完善厅 水利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及其办公室,明确职责职能 。 有贫困县的省辖市和贫困县水利部门都要成立水利扶贫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其他省辖市和县(市、区)水利部门也要明确负责水利扶贫的领导、办事机构和工作人员, 切实把 水利 扶贫开发 工作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各级水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 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职能 , 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扶贫 开发 工作中的问题 。 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 是 水利扶贫 开发 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水利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围绕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统筹资源, 强化 实施, 切实把 水利 扶贫开发 工作 抓紧抓 好。

( 二 )认真 编制规划 。 各地 要 按照省委、省政府 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水利实际,“十三五”水利规划要切实向贫困地区倾斜,充分体现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 抓紧编制“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统筹谋划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布局、建设管理和进度安排,研究提出水利扶贫的政策 举 措 。 项目 选择要 根据扶贫县水利发展实际情况和扶贫开发目标要求确定,同时结合国家现有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可能 。 各水利专项规划也要把贫困地区水利工作目标任务作为优先领域、重点任务单独呈列。

( 三 ) 加大投入力度 。 继续在贫困地区探索建立政府投资、民办公助、社会融资、群众自愿出资等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切实加大水利投入。要充分用好过桥贷款、开发性金融、专项债券等金融支持政策, 优先支持贫困地区水利建设。 要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要依托水利扶贫专项规划,搞好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

(四)健全 工作机制 。 各级水利部门 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 认真落实好“五项”机制:一要 落实水利需求调查机制, 深入贫困村和群众开展调查,及时了解贫困村水利情况和需求, 为编制水利扶贫规划、精准安排水利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二要 落实水利项目储备机制,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为优先安排水利项目、落实年度计划奠定基础; 三要 落实水利投资倾斜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水利扶贫项目优先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实现项目落地、资金落地; 四要 落实水利扶贫统计工作机制,及时全面掌握贫困地区水利建设进度、水利扶贫 开发 成效; 五要 落实水利扶贫考核机制, 根据水利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订我省水利扶贫考核办法, 引导各级 水利 部门把扶贫资源集中用于贫困地区。

(五) 强 化 监督检查 。 要把水利扶贫 开发工作 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跟踪问效 ,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部门的作用, 建立考核工作机制,考核结果要与项目安排、评先表彰挂钩,通过奖惩推动水利扶贫工作, 切实把来之不易的项目建设好、管护好,把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使用好、管理好。

( 六)注重协调 配合 。 要加强与扶贫、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项目审批,尽快下达计划和拨付预算, 为水利扶贫项目建设提供良好 条件。 要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 和 有关部门对水利 扶贫工作 的关心和支持, 形成合力。厅 扶贫办要切实 发挥 组织协调、参谋助手和监督指导等职能 , 厅 机关各 处室和单位要 做好水利扶贫相关规划、项目、资金及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 。市县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 加强 与 厅 扶贫办、 当地 扶贫部门 及 贫困县 、乡、村和群众的 沟通联系。 要加大水利扶贫 开发 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贫困地区水利 改革 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 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是水利行业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为坚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八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省“两会”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分析形势,明确思路,部署20xx年任务,以卫生与健康工作新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陈敏尔书记、孙志刚省长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成绩,明确工作思路,给予殷切期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刚才,王忠同志作了一个全面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大家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福泉市、黄平县、钟山区政府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会议还通报了卫生计生重点工作考评结果,工作滞后的地区要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抓紧整改提高、迎头赶上。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xx年全省卫生与健康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刚刚过去的20xx年,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而言,是很不寻常、令人难忘的一年,是具有深远影响和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可喜可贺。这一年,党和政府把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方略。省委、省政府继20xx年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之后再次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加快健康贵州建设的集结号,开辟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新境界。敏尔书记、志刚省长多次听取卫生与健康工作汇报,加强组织领导、精准调度指导,推动全省各级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医疗卫生建设项目332个,全省全年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72.6%,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的态势基本形成。这一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贵州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特别关心、特殊支持。在敏尔书记、志刚省长的亲自推动和省卫生计生委的全力争取下,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政府签署全国唯一一个委省合作协议,并共建遵义医学院。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亲自出席签约仪式并到贵州调研指导工作。共同启动实施黔医人才计划、院士专家医疗卫生援黔行动,协调委属委管医院对口帮扶我省5家省级医院,以及东部七城市结对帮扶我省所有贫困县医院,协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与贵州医科大学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支持贵州经费达140.69亿元,支持力度为“”以来最大,为贵州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年,我省卫生与健康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一年来,全省卫生与健康系统始终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打响了不少“攻坚战”,争取了一批好事喜事、办成了一批大事实事,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首战告捷。可以说,工作出色,成绩出彩。我归纳了一下,具体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医改的综合性协同性明显增强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覆盖率提升至78%;形成以余庆为代表的改革典型,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173期简报向全国介绍了“余庆经验”;城乡医保整合“六统一”政策落地,参保率和住院实际补偿比进一步提升,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实现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加快推进;启动实施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首次实施我省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二是基层老百姓看病就医变得比以前方便了。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全面实现,其中开展远程会诊8400余例,让老百姓看病“天涯变咫尺”;为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配置校医12708人,让农村孩子健康地踏上人生起跑线,得到刘延东副充分肯定;全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管理“五大能力”。三是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大加强了。“百院大战”深入推进,到位资金168亿元,在建的170多个县级以上医院进展顺利;积极争取中央资金12.85亿元支持我省相关建设项目388个。四是公共卫生和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提高到45元,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传染病总发病率降至416.51/10万;国家在我省建设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和紧急医学救援队,卫生应急第一次进了国家队。五是全面两孩政策有序实施,计生服务管理更亲民了。新增政策内二孩出生总体符合预判,圆满完成年度人口目标。在全国率先推行网上登记服务制度,全面加强生育健康全程服务,探索推进多证合一,人口福利基金实现县级全覆盖,资金总额达近3亿元。六是中医药民族医药振兴发展做得更实了。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我省签订共建贵阳中医学院协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与贵阳中医学院签署共建贵州省苗医药研究院协议;正在新建、改扩建17家市县级中医类医院和134个基层中医馆;贵州省中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七是贫困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大幅减轻了。在“三重医疗保障”基础上建立医疗扶助制度,着力构筑“四重医疗保障”,政策覆盖人群扩大到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大力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国家试点,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90%以上,其中重点人群合规医疗费用补偿比例达100%。八是人才的红利逐步凸显了。通过综合实施“医疗卫生院士专家援黔行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国家试点、黔医人才计划、岗位培训计划、千人支医计划等政策措施,集中发力,人才瓶颈正在得到突破,人才红利逐步显现。

这些成绩的取得,弥足珍贵、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各有关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凝聚着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卫生与健康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做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要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特别是要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一)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和人民共建共享,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是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当前,我省居民健康素养仅为2.8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8个百分点。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既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又不断激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近几年来我省在产业上的“大健康”已经先行起步,在事业上的“大健康”更须全力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会同有关部委制定的规划是“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而不是“十三五”卫生计生规划,这已经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了。省卫生与健康事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卫生计生委)要会同各地各成员单位切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统筹应对好各类健康影响因素,真正将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省卫生计生委要尽快牵头明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二)必须坚持把筑网底、深医改、补短板作为工作着力点。一是基层是整个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网底,网底牢,则体系强;网底不牢,则地动山摇。去年志刚省长亲自部署推动的医疗卫生 “五个全覆盖”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为筑牢网底打了一剂非常管用有效的强心针。当前我省的基层基础还十分薄弱,必须接续用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把各个“计划”“工程”的数字指标转化为老百姓的感受指标,最终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标。二是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虽然我省医改推进力度明显加大,但离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打出组合拳,以扼制虚高药价、城乡医保“六统一”、动态调整服务价格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增强三医联动的系统性协同性,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三是全国补短板,贵州是机遇。这里面,一个是要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尽快把短板补齐补全;另一个是要明确:补短板,不是简单增加投资,而是切实从满足群众卫生与健康需要出发,增加有效供给,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提高补短板的质量和效率。

(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总体上看,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滞后仍然是贵州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巨大瓶颈。去年12月27日,教育部重点学科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发布的健康中国指数显示,上海第一、贵州最后。敏尔书记对此专门作出批示。虽然不是官方数据,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状况的社会视角。具体看,一是成绩大,但问题也不少。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仍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的基本现状没有改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特别是基层能力严重不足,资源少且配置不合理,人才总量和高端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医改还不到位,药价虚高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扼制;监管体系不完善,等等,都仍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须我们下大力气攻坚克难,取得真正突破。二是机遇好,但挑战和压力也不小。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历史欠账多,我省卫生与健康工作已取得的显著进展,还只是初步的、局部的、不牢固的;发展的模式和动能还不能适应卫生与健康事业转型、升级、跨越的需要,还正处于从开好局向破好题,从攻坚战向翻身仗,从铺摊子向装篮子,从战役性向战略性,从投入式、动员式向变革式、内涵式,从重速度、重规模向重质量、重效率转变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胶着状态,更没有形成压倒性态势。要使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从根本上扭转滞后、走出洼地,还必须付出巨大的艰辛,还必须尽最大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三、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确保全面完成20xx年卫生与健康工作“55433”的目标任务

20xx年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要以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人民满意为评价标准,以抓落实为主旋律,突出问题和需求双导向,突出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引导相统一,突出建设和见效,继续举超常之力、创超常之绩,厚植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跨越发展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具体来讲,就是要全面完成好“55433”的目标任务。

(一)着力抓好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基本完成医改立柱架梁的重大阶段性任务。

一是在不断提高基层能力的前提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分级诊疗是治本之策。要注意签约服务不是强制首诊,而是“居民自愿+政策引导”,要“刚性政策、柔性操作”。要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包,综合运用医保、价格、宣传、引导等手段,创新医联体、医共体等机制,确保今年在全省全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

二是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今年到了全面推开的攻坚时刻。要把挤压药价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政府落实补偿政策等措施联动起来。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中耗材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上半年要制定出台化解公立医院债务方案。要坚持试点先行、典型推动,全面推广中央印发的若干经验意见和我省创造的余庆等经验,同时要加强宣传倡导,在全社会唱响健康贵州。省属医院要真正做勇于担当的实干家,积极参加属地改革。

三是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医保是“三医联动”的发动机。要确保在年内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即时结算;要全面推开市级统筹,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六统一”政策全面落地,年内基本实现、明年全面实现全省医保一卡通;要切实发挥医保的控费作用,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确保医疗费用增长继续控制在10%以下;要进一步提高大病保险补偿比例。

四是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汲取药品招采领域经验教训,年内必须全面推开“两票制”,试点推进“一票制”,完成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规范高值医用耗材采购行为,确保虚高价格明显降低;对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要完善边远贫困地区药品配送机制,确保及时、安全、足量保障药品供应。

五是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志刚省长多次强调,医药卫生领域的很多问题,有些是属于发展不够的问题,有些是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少是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要用好“医疗健康云”等信息化平台,建立完善药品信息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药品全品种监管、药价全流程监控,开正门、堵偏门;要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切实防止过度医疗、错误医疗;要加快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动建成健全完善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医疗”,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真正为健康植入智慧之芯。

(二)着力抓好5项基础性领域,以纵深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和健康扶贫工程为抓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今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基层能力提升年,要不断夯实“五个全覆盖”、“三年提升计划”和健康扶贫工程的成果成效。一是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年内实现100%的县(市、区)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目标,7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要达到甲等乡镇卫生院标准,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加快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二是人才和学科方面,年内要组织1000名县级以上医疗卫生人才到乡镇卫生院服务1年以上;实施6000名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教育项目;对220xx名乡镇级卫生技术人员和村医开展培训;对1600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进行管理岗位知识轮训;70%的县级医院要建成5个重点学科及重症监护室、急诊急救体系,50%的乡镇卫生院要建成1个以上特色专科。三是基层信息化方面,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全覆盖,大力推进远程影像、病理会诊的服务和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全完善村卫生室管理服务一体的信息系统。四是健康扶贫方面,进一步提升精准性、普惠性、靶向性,加大资助参合参保力度,重点落实好医疗扶助制度,深入开展农村贫困人口专项救治,力争农村贫困人口门诊和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在20xx年基础上各提高5个百分点。五是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年内建成全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行群众满意度即时评价制度,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要强化平安医院和医德医风建设,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全省卫生与健康工作者都要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三)着力抓好4方面重点内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工作。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一是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开展公共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推进以“三减三健”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重点职业病、放射卫生、饮用水水质和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监测的覆盖率要达到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当好人民健康“守护神”。二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建成20个标准化县级疾控中心,27.4%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达到国家标准;争取国家支持不少于30个县级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要加强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确保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扩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试点,确保疫苗供应、质量和接种安全。三是提高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要制定出台《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完善山地特色医疗急救和应急体系,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速救援。年内75%的县级地区达到规范化建设水平。国家两支卫生应急队伍要建成用好。四是深化爱国卫生工作。推进健康城市、健康城镇村寨建设,年内创建7个国家卫生县城、90个国家卫生乡镇。

(四)着力抓好3个关键环节,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目标,改善妇幼健康服务。要通过我们有温度地开展工作,真正使计划生育成为一项甜蜜事业。一是要优化完善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措施,制定出台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二是要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制定出台提升妇幼服务能力办法,加快妇幼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年内40%以上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达三级标准,20%以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二级标准,100%的县建成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推动组建独立建制的省级妇幼保健院。三是要优化流程,全面推行网上生育登记和多证合一,年内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6月底前实现与国家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联通。进一步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五)着力抓好3项重要工作,落实中医药法规政策,进一步彰显特色优势。要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为统领,一是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加强中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二是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年内制定出台我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xx—2030)》。三是全力做好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申报评选,推动更多贵州好中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强化中医师承教育,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此外,要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强监管,推动医疗服务与养老、旅游、互联网、体育、食品深度融合,培养和发展健康产业。

今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落实年。关于组织保障和任务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五点。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党委、政府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要保持力度不减、投入不少、建设不慢,切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卫生与健康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重要位置予以部署推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协调、一抓到底。二是要强化任务分解。省卫生计生委要抓紧牵头制定出台健康贵州2030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规划、“十三五”医改规划、“十三五”职业病防治规划4个规划,并把设计图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时间表、路线图、工作量、责任人,建立年、季、月、日工作台账,统筹抓好进度、质量落地,切实做到一副担子挑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要强化督查考核。要用足用好督查这一利器,继续把卫生与健康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重大督查事项,督进度、督成效、督质量,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要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民意调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多搞一些不打招呼的实地调研和督导,做到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落实就跟进到哪里。这里要特别强调,在廉洁从业方面,全系统的干部职工都要严明纪律、严守底线,确保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四是要强化统筹协调。落实4个规划,涉及很多部门职责,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省卫生与健康事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卫生计生委)要研究一整套战术打法,储备好任务书、工具箱、项目库、工程包、资金池,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推进,切实形成部门联动、一体推进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格局。要参照国家层面做法,抓紧制定出台卫生与健康工作考核指标体系、4个规划责任分工和监测评估方案、健康贵州建设评估验收办法。五是要强化对接争取。省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抓住窗口期,按项目化推进、实物化落实的要求,把委省合作协议、黔医人才计划、医疗卫生对口支援、院士专家医疗援黔,以及相关单位帮扶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发展等事项落实为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数字指标,今年要全力争取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暨国家健康医疗科技文化产业园试点示范项目落地建设。

同志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干在实处,才会走在前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深耕细作,行稳致远,全面深入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成果实实在在地立在贵州大地上,写在群众心坎里,为打造健康贵州、助推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篇十九

同志们:

刚才,维峰副 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就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攻坚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维峰副 省长的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全省近三年来扶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改革任务、重点工作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春贵同志 传达了的讲话、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几个典型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经验,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下面,就如何贯彻维峰副 省长的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全省20xx 年扶贫攻坚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脱贫目标,坚决按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目前,我省国家已认定的建卡识别贫困人口155 万,统计在册贫困人口256 万,占全省农村人口13.6% 。前三年已累计脱贫42 万人,还有贫困人口214 万,按此进度,还需用15 年时间,到20xx 年才能完成统计在册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国家扶贫纲要及我省贯彻意见已经明确要求到20xx 年必须完成现有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这是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 必须坚决按时完成。

(一)限定时限,坚决按时完成脱贫目标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重点县资源 禀赋条件、工作基础等方面综合研 判,将完成脱贫目标限定为:国家重点县必须在20xx 年前完成现有统计在册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省级贫困县必须在20xx 年前完成现有统计在册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它县市必须在20xx 年前完成现有统计在册贫困人口脱贫任务。20xx 年国家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60% 以上,省重点县达到70% 以上;20xx 年国家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70% 以上,省重点县达到80% 以上。各县市要依据此要求列出年度脱贫人口、收入等指标,于3 月末报市地扶贫办汇总,4 月10 日前报省扶贫办审核备案,省扶贫办将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立机制,激励率先完成脱贫任务

坚决执行扶贫工作“县抓落实”原则,建立率先完成脱贫任务激励机制。一是对各县市每年完成脱贫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通报给省市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发挥组织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二是对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的县市将减少资金支持,不安排试点和产业项目。对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提前完成全部统计在册脱贫任务的县市加大支持力度,其中属于重点县的在下一轮确定重点县时优先排序。

二、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推进各项扶贫攻坚工作开展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启动扶贫工作以来,近三十年来,我省扶贫工作经历了争相竞贫、争相脱贫几个轮回。贫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政绩观的导向,随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无论有哪些因素介入,我省部分县贫困的现实、贫困群众急于改变生产生活窘况、有尊严的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迫切要求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无论讲党性原则,还是重职业道德,都要求我们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要真正心系贫困群众,善谋敢断,改革创新,务实肯干,立党威,积民德 ,围绕脱贫目标,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业绩。

(一)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应该看到,我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对改变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重点县敢于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使一些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村,但多数村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估整村推进的建设方式,赋予整村推进新的内涵。今天提出“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核心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共同建设和享受美丽乡村的幸福生活。一是悉心选择贫困村。要解决整村推进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坚决制止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村,搞锦上添花整村推进现象。从今年开始,各县整村推进必须从最困难村依次排序进行,违背这一要求的,公开通报批评,取消整村推进项目安排。对已经认定,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整村推进村 由本县负责在社会帮扶或自行帮扶中解决,省里视情况给予适当扶持。二是增加投入集中建。整村推进实行按县差异化确定 村数,提高整村推进投入标准,鼓励集中连片建设,各县要整合文化卫生、泥草房改造、自来水入户、农村环境治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资金,集中投入到整村推进工程中,确保建设一村、稳住一村、发展一村,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群众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三是尊重群众选项目。到县整村推进资金,由县结合项目实施村或区域致贫原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安排使用。整村推进立项、论证、审批、建设、监督、验收等权限下放县级政府执行,省扶贫办备案。四是实行严格检查制度。省、市扶贫办将组成巡查督查组,加强对整村推进项目进展情况的督导,一查是否真的贫困村,二查是否尊重群众意愿,三查是否有违规行为,四查是否按期完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二)实施脱贫致富产业工程,建立稳固产业扶贫体系

从现有的材料看,产业扶贫总体效果较好,是解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受贫困群众的欢迎,但在实践操作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一是要解决“三个”主体问题。今后申报产业项目,包括20xx 年末下达今年实施的项目,都必须明晰“三个”主体,即国家投资产权主体是县、乡政府或村集体,受益主体是贫困户或者贫困村全体群众,经营主体是投资者或建设企业。不得将扶贫产业投资变成企业或个人资产,使扶贫产业投资能够成为政府长久有序利用的资源,不断积累放大国家扶贫投入效益。二是投入原则。扶贫产业投资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原则,不能因为投资方向不对,加重贫困群众的负担,造成投入浪费。因此,要立足贫困农民熟悉、乐于接受、技术简单、风险较低的种植、养殖业开发项目,农产品加工及销售项目。立项必须依法确立贫困户受益方式、收益目标、违约责任等法律要约,保护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集中投入。要改变投入方式,集中力量规模 开发,省里不再受理分散、零星项目,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资源与技术优势设计扶贫 产业项目,项目申报于4 月10 日前结束,采取竞标分配,希望各地提高项目设计水平,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借此把本县扶贫产业项目库建立起来。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已经建成的产业项目利用的不好,希望市县扶贫办认真研究措施,尽快完善,发挥作用,6 月份省里组织复查,对问题项目交由审计、纪检部门处理,决不许浪费百姓的“活命钱”。

(三)实施情系老区建设工程,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步伐

我省有一、二类革命老区30 个县(市、区),老区人口615 万。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我省老区人民流血牺牲支持革命,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及今天享受美好生活的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的。由于老区多为自然条件较差的偏僻地区,那里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贫困程度较深,因此,我们要加大对革命老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是扩大老区 集中连片扶贫投入。要抓好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县要整合涉农资金加快实施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区内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使建成的项目区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样板,美丽乡村的典范。对重点县老区能够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优先给予支持,非重点县一类老区增加整村推进比例。二是改变老区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从今年开始,老区专项资金适当集中使用,重点用于支持一、二类老区县整合资金集中投入贫困村建设,用于发展主导产业的引导性投入,以调动地方政府建设革命老区的积极性。

(四)实施助学培训扶贫工程,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容易看到的是自然环境差、资源贫乏,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观念落后、素质偏低。 治穷先治愚,努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提高贫困适学儿童、青少年受教育程度,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程度,是解决贫困家庭彻底脱贫的治本之策,也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一是抓好社会助学活动。要针对国家机关、省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的变化情况,困难群众对救助性帮扶的要求,引导由捐助物资向捐资助学转变。鼓励社会团体、个人把扶贫项目,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为扶持教育发展和支持贫困孩子就学项目。二是认真实施好“雨露计划”。“雨露计划”是扶贫系统支持贫困群众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好。县市扶贫办要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等困难,帮助一个孩子比建设一个项目更能体现人性关爱。三是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要发挥扶贫办总协调职能,主动与教育部门沟通,督促落实好特困片区义务教育各项支持政策,比如农村教师补助、定向招生等,协调落实好各种捐资助学活动,保证资助的是真正贫困家庭子女。要主动与劳转部门沟通,做好培训转移。 要把握市场需求,开展加工业、服务业等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构建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与返乡创业良性互动的劳务输转新 格局。要加强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抓好职业技能鉴定,增强劳务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实现稳定就业、高层次就业。

( 五)实施金融扶贫工程,提高自我脱贫能力

金融扶贫是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贫困家庭自我脱贫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扶贫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一是加大贴息支持。鼓励贫困家庭、贫困村、各类带动贫困户参与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结贫困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积极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发展生产,县市扶贫办要主动作为推动有效对接,简化手续,扩大贷款规模。二是扩大互助金试点 规模。互助金扶贫 模式,是解决扶贫投入“水过地皮干”的有益探索,通过互助金累积投入,能够为重点县留下一笔可持续利用的扶贫资源。目前看,我省试点有喜有忧,个别县市积极性不高,今年采取竞争分配办法,对积极性高、有较好管理机制的县市集中投入,资金由县统筹安排使用,省里备案。三是鼓励金融扶贫创新。各县市要创新思路,针对本县扶贫金融需求与金融部门共同探索稳定的支持渠道,适用的贷款产品,对机制创新有活力的金融扶持模式,给予专项贴息支持。对互助金管理中发生的费用,在入股农户同意的前提下,可以提取一定的占用费,以保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

(六)开展综合扶贫示范工作,推进特困片区城乡发展一体化

特困片区是我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在特困片区,通过建立综合扶贫示范区,破解特困片区城乡二元结构造成致贫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推进特困片区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子。示范区要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核心,围绕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完善金融和服务业、加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快速提高。要选择有工作基础、党政一把手重视扶贫工作,有能力整合各类建设资源的县先行设立示范区,逐步扩大。

(七)开展经营方式创新示范工作,推进特困片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依托“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展特困片区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示范,支持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发展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鼓励贫困家庭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农业和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现代农机合作社整村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采取扶贫项目集体所有、入社贫困户入股补助、购机补助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户依靠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保障脱贫致富。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具体实施办法,只要有利于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有利于构筑扶贫长效机制,都可以大胆实践。

(八)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建立精准扶贫体系

要按照 “ 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 的原则,建立起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和完善我省识别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决不许为提高本县贫困人口数量,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纳入识别范围,确保新启动识别确定的贫困户真实可靠,以此做好建档立卡、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等工作,做到脱贫一村 “ 清除 ” 一村,脱贫一户 “清除 ” 一户。各县要克服为难情绪,切实承担起职责,提前做好人员、工作准备,待国家方案下达,立即启动我省识别工作。

(九)做好社会扶贫组织工作,努力挖掘社会扶贫资源

全社会参与扶贫,党政机关、企事业和社会团体定点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一是协调好国家机关帮扶工作。要加强与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的沟通协调,特别是农业部帮扶的我省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各县要针对帮扶司局职能设计项目,主动汇报工作,争取更多支持。要宣传帮扶单位取得的成绩,让善举引导社会共识,让感恩赢得善举。二是完善我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制度。依据不同单位职能、经济(智力)实力等因素,实行差异化定点帮扶,做到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确保帮扶取得实效。要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农村困难群众。要建立社会扶贫信息平台,用好的机制吸引想做好事的人,让想扶贫的能扶得着,想捐赠的能捐得出。要营造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重视扶贫事业,关注贫困群众生活。三是尽快建立包扶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制度。片区市、重点县都要组建驻村工作队,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实现长期化、制度化。

三、提升素质,加强管理,推动全省扶贫攻坚工作有序进行

到 20xx 年,我们既要完成现有 214 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还要按照精准扶贫新机制要求努力做好新识别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既要认知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年度返贫人口,还要面临“四化”同步给扶贫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更要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对此,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后面临的扶贫任务将是十分繁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新挑战,要求扶贫 队伍一定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切实增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一)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在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我党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从面上掌握的情况看,全省扶贫系统能力不足问题具有普遍性,表现为工作落实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勤政廉政不严。所以,必须把提高扶贫系统能力建设作为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不断提高做好扶贫工作的本领。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要学政治。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建党治国新方略、新理念、新思想,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静心凝神系统学习,深入理解,内化于心。只有理论清政策 明,才能保证思想不偏轨,全心全意做好扶贫工作。要学业务。我们都讲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的基本要求是要懂这一行的业务,否则难以爱得起来。这段时间和省办及许多县里同志交流,感到有许多同志不熟悉业务,重点县的农村人口少的也有七八万人,县级扶贫办只有几个人,业务不精怎么开展工作?所以,希望我们扶贫系统的同志一定要学好业务,钻研业务,使业务能力与承担的职责相匹配,才能有工作的话语权,用真本事干好工作。要学文化。文化的积淀是学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前提,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许多同志缺乏机关干部最基本的文字功底,有的县上报的工作总结质量很低。所以,希望我们系统的同志要谦虚学习,多看几本语文书,多看几本机关应用文写作。二要提高协调能力。扶贫开发工作是求人的事,许多时候是我们笑脸对人家冷脸,但有一点我们是有底气的,我们从事的是积党德、行民 善的德政事业,有底气还要干成事,干成事的要件是有综合协调能力。要善于纵向沟通。纵向沟通能力强,才能向上反映社情民意,争取支持理解,有可能干成你想干的事;才能向下传递政策信息,获取群众认可,夯实你干成事的基础。沟通要讲究诚实信用,对上要诚而忌虚,对下要信而忌骗。要善于横向协调。扶贫涉及的财政、发改、交通、农业、水利、教育等部门都比我们扶贫办位高权重,我们细语笑脸不是敬畏权力,而是更好服务贫困群众,提高工作效率。协调既要讲究不厌其烦,又要讲究巧借体制之力。要善于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扶贫工作更是如此,我们面对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分散而个体差异大,诉求多而变化大。因此,必须要深入下去,敢于面对面摸实情、看实事,才能把群众反对的事情不推行,把实践验证的好做法提炼出来,上升为政策行为,指导我们做好工作。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善于做好贫困群众的工作是扶贫干部的基本素质,要努力提高政策表述能力、说农民话能力、农民爱听能力、农民听了信服能力,化解好各种利益碰撞产生的矛盾,做到和谐扶贫。三要提高落实能力。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和贫困户,直接面对的是贫困群众。我们工作的任务是把党的扶贫政策和扶贫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特别是对县级扶贫干部来讲,抓各项工作落实几乎是工作的全部。要抓政策落实。坚定执行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严格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具体扶贫政策规定,保证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政治保障。要抓资金和项目落实。扶贫资金和项目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支撑,资金和项目晚落实 一天,贫困群众就在贫困线上多一分煎熬。因此,要把落实资金和项目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项目抓前期,资金抓 预算,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质量标准,敢于碰硬推进。从今年起项目管理费分配改为按业绩分等下达。要抓精准识别落实。县里有多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贫困村,基本状况,分布特点,主要致贫原因要清楚。不了解基本底数,怎么有针对性地扶贫,尤其不要为戴贫困帽子而人为造假。要抓好典型。重点县贫困人口比重大,工作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注重具有普遍性典型的培育,以点带面,指导工作。四要提高自律能力。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随着扶贫资金分配权的下放到县,基层扶贫办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扶贫 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警醒,要从自身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决不能触及“高压线”。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 ,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做廉洁自律的模范。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框架内行事,是做好工作的保障。要围绕扶贫目标任务,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行政行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一是加强省级层面有关制度建设。结合省里即将出台的《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 实施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重点县考核评价办法,制定重点县退出制度、贫困村认定指导规范、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制度、扶贫项目管理制度、精准扶贫识别登记制度、扶贫开发工作报告制度等,完善定点帮扶制度、扶贫互助金管理制度等。从省级层面搭建起扶贫工作考核评估、监督检查、激励奖惩体系,用制度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二是加强县级层面具体操作性制度建设。各县市要根据这次会议要求,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制定省级各项制度具体操作性办法,完善和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认定制度,制定资金和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扶贫项目检查验收制度、扶贫项目审计制度、产业项目产权管理制度、扶贫贴息项目管理制度等,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从县级层面搭建起扶贫工作实施规范、群众受益、社会监督、县抓落实的行政作为体系。要发挥各级纪检、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扶贫资金项目的检查,防止骗取、挤占、挪用、截留、贪污扶贫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发挥。

(三)加强机构建设,推动工作落实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于扶贫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从全省扶贫系统现状看,半数县市扶贫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不足。特别是有的重点县扶贫机构职级低、人员少、经费不足、办公条件较差。由此导致一些县市扶贫工作业绩平平,处于上级给钱就干点事,无钱就应付了事的局面。在扶贫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一是加强工作机构建设。要充分认识扶贫 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各县市的扶贫机构设置要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要求,树立扶贫是最大的民生,是最根本的公平正义的理念。对不重视扶贫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的县市我们将逐渐减少贫困村认定数量,减少贫困户识别数量,使其机构人员与扶贫工作量相匹配。按照中央要求,重点县要在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希望抓紧配备。二是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入,扶贫工作任务将越来越重。各县市扶贫办应根据工作需要,积极请示当地党委政府,适当增加工作人员职数。要将热爱扶贫事业、有创新精神和农村工作经验、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的人选配到扶贫部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扎实的扶贫队伍。另外要保证扶贫工作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解决扶贫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同志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并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予以重用。省扶贫办也将加大对基层扶贫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我们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

另外,要加强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扶贫宣传工作,有利于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掌握党的扶贫政策,进一步理顺思路、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及时总结交流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新经验,进一步推动各项扶贫事业发展,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鼓舞士气,更加有尊严地生活。从现实情况看,我省的扶贫宣传工作不尽人意,部分市县重视不够,扶贫项目完成后基本没有宣传标志和项目宣传内容,更少有扶贫典型经验、难点问题研究等方面宣传。希望各市县今后要重视扶贫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文艺团体等宣传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扶贫开发工作,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字。要积极宣传国家、省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片区攻坚、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老区建设、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深入挖掘实践中的亮点和特色,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效,充分展示扶贫 工作的业绩和成果。要及时掌握重要舆情,快速应对,促进我们工作。对重要宣传内容,省、市、县联动,省办给予专项支持。

同志们,新时期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共同推动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2023年抗旱防汛工作总结 防汛抗旱工作汇报(6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最新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20篇)
发布时间:2023-03-02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08-17
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生动实践。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
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总结报告大全
发布时间:2023-05-04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
2023年社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四篇)
发布时间:2023-01-11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讲话
发布时间:2023-03-23
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到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就要处理好社会、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关系。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讲.........
2023年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防汛抗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通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发言稿(5篇)
发布时间:2023-02-2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发言稿......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1-0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沿江各乡镇负责同志,在这里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作好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确保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前面,市气象局.........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1-27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
在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2-03
同志们:当前已进入主汛期,同时也是大春农业生产用水关键时期,防汛抗旱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任务十分艰巨,事关我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4-10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池州经济发展大局,非常重要。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1-15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粮食安全、民生安全、经济安全、干部安全,事关全市经济建设全局,责任重大,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意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下午我们开了两个会,刚刚开完安全生产的工作会,接着又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这两项工作应该说也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规定工作,有些领导干部,.........
最新防汛抗旱安全的工作总结 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模板(5篇)
发布时间:2023-03-28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发布时间:2023-01-08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各类极端性天气明显增多。防汛防旱始终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仅供参考。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篇一】同志们:刚才,我们收听收看了全省三夏生产电视电话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副省长刘满仓同志就今年的三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为贯彻落实好省里的会议精神,我们紧接着召开全市三夏暨防汛抗.........
防汛防风防旱工作总结 抗旱防汛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3-03-23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
防汛抗旱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28
总结经验 明确任务 全面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为了贯彻落实&ldquo;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rdquo;的防汛工作方针,全面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减轻洪旱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我县国民经济持续、稳.........
2017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2-01
防汛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2017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5月1日起,我市已进入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已进入实战阶段。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形势,部署我市防汛抗旱工作。刚.........
最新全市抗旱防汛会议领导发言稿 防汛抗旱领导讲话(实用3篇)
发布时间:2023-06-30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讲话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和业务培训会(十九篇)
发布时间:2023-07-13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2023年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篇)
发布时间:2023-02-01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最新防汛抗旱会议讲话稿
发布时间:2023-04-07
防汛抗旱每年都要抓,但每年都有新的情况,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探索新的思路,寻求新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顺利开展。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防汛抗旱会议讲.........
防汛抗旱知识
发布时间:2023-03-16
1、如何应对暴雨山洪暴雨洪水发生前:(1)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2)城镇居民、商场、学校、厂矿企业等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商场、.........
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预案(14篇)
发布时间:2023-01-08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2010防汛抗旱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23-02-11
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2010年5月15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现将2010年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县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见汇报如下:一、省、市会议精神4月20日,省政府在合肥.........
防汛抗旱工作讲话稿
发布时间:2022-10-19
同志们: 我市已进入汛期,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会议精神,分析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形势,全面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刚才,市气象局刘局长对今年我市汛期的.........
防汛抗旱慰问
发布时间:2023-02-05
内河指挥所并全县战斗在防汛抗灾第一线的广大干群:连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广大干群面对严重的汛情、灾情,全力投入防汛除涝斗争,战胜了淮河三次洪峰的严峻考验,内、外河堤防安然无恙,灾害.........
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抗旱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4-04
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抗旱工作总结充实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过去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抗旱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我县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异常,加之我县水利设施相对滞后,全县能正常供水的(小一)型水库仅有一座,且基本无灌溉水.........
黄河防汛抗旱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12-09
同志们: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交流充分,开得非常成功。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同志亲临会议指导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小江同志代表黄河防总作了工作报告。各成员单位分别汇报了防汛抗旱准备情.........
副市长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1-27
5月1日起,我市已进入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已进入实战阶段。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形势,部.........
副市长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12-27
5月1日起,我市已进入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已进入实战阶段。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形势,部.........
防汛抗旱工作预案(8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防汛抗旱的自查报告 防汛抗旱工作自查报告四篇(模板)
发布时间:2023-05-11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防汛抗旱的自......
在全市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会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12-29
今天既是调研检查汇报会,对我本人也是一次学习。一天来,我和××*等同志一起查看了××*区的1处地质灾害点、4座水库和1个当家塘,刚才又听了市气象局、水利局、国土局和××、××区的防汛工作情况汇报。从.........
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3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2023年防汛抗旱的工作总结(四篇)
发布时间:2023-07-05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
最新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篇)
发布时间:2023-07-12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内容 防汛抗洪责任制(六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最新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发言稿题目(5篇)
发布时间:2023-01-1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水务)
发布时间:2023-04-19
****年的防汛工作,是在我市持续数年干旱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以&ldquo;三个代表&rdquo;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和严重性,扎实认真地做好防御暴雨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了.........
防汛抗旱工作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2-05-11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升了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民生工程的落脚点。为了切实做好年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抗旱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3-02-27
没有公告尊敬的各位领导: 正当我乡积极组织抗旱防汛工作之际,有幸迎来各位领导一行带着对黄花人民的关心和厚爱,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
乡镇防汛抗旱工作讲话
发布时间:2022-09-15
同志们: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镇党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干部动员大会。其主题是:认真贯彻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
2017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市领导讲话
发布时间:2023-02-24
防汛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容不得半点含糊和松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市领导讲话,仅供参考。2017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市领导讲话【篇一】在全面进入汛期之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市防汛抗旱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奋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新胜利。刚才,会议传达了省市防汛.........
最新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讲话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和业务培训会(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防汛抗旱慰问电
发布时间:2023-01-23
寿西、正南、张马、肖严、内河指挥所并全县战斗在防汛抗灾第一线的广大干群:连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广大干群面对严重的汛情、灾情,全力投入防汛除涝斗争,战胜了淮河三次洪峰的严峻.........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09年抗旱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26
由于我县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异常,加之我县水利设施相对滞后,全县能正常供水的(小一)型水库仅有一座,且基本无灌溉水源可引,境内虽有南广河、赤水河、白水江等几条河流,但水低田高,利用非常困难,据现在的.........
在防汛抗旱暨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1-23
        在防汛抗旱暨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把握形势,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ldquo;两防&rdquo;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防汛抗旱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今年发生大洪水和伏旱的可能性较大。.........
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5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5篇
发布时间:2022-12-09
虽然工作很忙,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盘点今年的收获,规划下一年的工作,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希望对同学们......
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7-07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
防汛抗旱指挥会议上县长讲话
发布时间:2023-05-13
同志们: 今天紧急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基于当前我市严峻的旱情形势,必须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再鼓劲,并未雨绸缪,全面部署防大汛的各项准备工作。刚才,、、山区通报了本地区抗旱工作情况,气象.........
最新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三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县级(四篇)
发布时间:2023-04-05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最新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3-01-31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讲话(四篇)
发布时间:2023-06-16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
最新贵州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六篇)
发布时间:2023-06-3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
农村三夏生产和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
发布时间:2022-12-17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街道党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分析今年的三夏生产和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齐心协力,全力打好三夏生产和防汛抗旱主动仗,同.........
最新防汛抗旱工作讲话(三篇)
发布时间:2023-02-1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材料(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2-12-18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最新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优秀(18篇)
发布时间:2023-04-08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优秀13篇)
发布时间:2023-05-04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汇报(四篇)
发布时间:2022-12-19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防汛抗旱防台风预案 防汛防台风工作方案(四篇)
发布时间:2023-04-11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
2023年社区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04-25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
最新防汛抗旱工作方案 消防(15篇)
发布时间:2023-01-18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
2023年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四篇)
发布时间:2023-03-24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事宜通知
发布时间:2023-01-24
是实施水利规划的最后一年,为了切实做好我乡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从四月一日起进入防汛期,各地要加强对水库防汛工作的管理和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的落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区防汛抗旱部防汛值班情况通报
发布时间:2022-07-25
各区(市)防办:一是各级政府对防汛值班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严把值班人员关口,经常督促检查值班落实情况。三是值班员对防汛职责比较清楚。5个被抽查的区(市)防汛值班室,值班员对防汛职责清楚,汛.........
最新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十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18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2022年乡镇防汛抗旱工作总结(5篇)
发布时间:2023-01-18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最新防汛抗旱的工作总结(6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最新全省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19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2023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情况汇报(三篇)
发布时间:2023-02-10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县人民政府县长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12-29
县人民政府县长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5月17日)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对今年的防汛抗灾工作格外重视,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全面部署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准备.........
2022防汛抗旱工作方案最新5篇
发布时间:2023-05-28
通过编写工作方案,可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提前的预想,尤其是对于紧急情况的方案,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安排,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防汛抗旱工作方......
2012年市政府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发布时间:2022-08-08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市防汛抗旱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刚才,世宏同志具体安排部署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慧明同志宣读了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抗旱.........
镇防汛防旱抗台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2-12-17
在县防指的统一指导下,结合本镇的情况,切实做好全镇防台风抢险救灾预案。镇地处灌云沿海,全镇3042户,人口11170人,本镇外来人口6000多人,多在产业区园区,已全部纳入本镇预案管理。 一、主要易发灾害点 .........
村级防汛抗旱方案(16篇)
发布时间:2023-07-1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
县2006年度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2-17
2006年全县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紧紧围绕&ldquo;防汛保平安,救灾促增收&rdquo;的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气象服务、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灾民安置等抢险救灾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交办的.........
在防汛防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12-28
同志们: 主汛期即将来临,防汛防旱工作再一次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昨天,市委包哲东副书记专程到我们苍南检查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今天,县委、县政府又专题召开防汛防旱工作会议作进一步落实、部署,足以说明我.........
在全市防汛防旱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06-27
今年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引起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全市防汛防旱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在全市防汛防旱会议上的讲话【篇一】同志们:在即将进入主汛期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专题召开全市防汛防旱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防汛防旱工作,分析今年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真正做到未雨.........
防汛抗旱自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23-02-15
防汛抗旱自查报告三汇镇幅员面积55.8平方公里,有14个行政村,5个社区,136个村(居民)小组,7万余人。其中8个行政村、5个社区处于低洼地带,1840余户7500余群众和2100余亩农田不同程度地受洪灾威胁。其中有8个行政村、3个社区,XX余群众和XX余亩农田不同程度地受到旱灾威胁。为了认真贯彻市、县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自3月份以来,我镇认真组织各方力量.........
最新乡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村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汇总(3篇)
发布时间:2023-04-05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防汛抗旱工作汇报发言(4篇)
发布时间:2023-06-0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最新防汛抗旱工作方案 政府(14篇)
发布时间:2023-05-13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
全省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3-01-24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省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全省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分析我省今年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防汛抗旱工作。刚才,省水文局、气象局、国土资源厅、遵义市、石阡县政府汇报了有关情况,远坤副省长作了讲话,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要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第一点,保持.........
最新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48篇)
发布时间:2023-03-25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
防汛抗旱个人工作总结 范文5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防汛抗洪要求必须守住不垮一堤一坝、不死不伤一人的底线,要围绕重点水库河堤,提前谋划提前考虑,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有备无患,严明纪律。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
最新乡镇防汛抗旱工作总结(7篇)
发布时间:2023-02-06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