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市县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正积极投入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预想中的成效。但是,活动开展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单位部门和党员干部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仍然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廓清这些认识误区,对于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乃至对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认识误区一:大规模的学教活动每隔三五年就开展一次,过于频繁,意义不大。这种认识误区显露的是厌学、懈怠的情绪。自世纪之交以来的十几年间,我们党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先进性教育以及当前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四次大规模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样的高密度恰恰说明了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教活动必要性。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过程正是对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打扫和洗涤的过程。就像打扫房子和洗脸一样,学习教育活动不仅要开展,而且毫无疑问地要经常开展。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历次大规模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都有着极强的现实依据和针对性,都是为了解决我们党在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开展的。近年来,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执政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更加严峻。在这种形势下,采取我们有着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学教形式,在全党开展大规模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无疑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因此,质疑和否定当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不能不说是政治上的短视和麻木。
认识误区二: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只要实践工作做好了,理论学习只是形式问题,无关宏旨。这种认识误区反映的是实用主义的思想。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实践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学习的过程无足轻重。古语说:“论先后,知为先,知之深则行愈达。”实践必须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为基础。否则,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工作中或者凭“经验”盲目决策,或者靠“闯劲”埋头向前,成绩或许会有一些,但却可能因此迷失了方向,多走了弯路,最终得不偿失,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因此,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政治责任。
中央提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武装问题,以增强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改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来认识和对待。以耐心和毅力,靠韧劲和钻劲,刻苦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我们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法,成为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武器,成为我们思维的“器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落实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认识误区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部门、各单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应该时时联系科学发展观,事事不离科学发展观。这种认识误区体现的是教条、机械的态度。在这种错误认识下,不论党员干部公务活动,还是普通群众日常生活,都要戴上一顶“科学发展观”的高帽,使本来深刻严肃的理论变成了一句时髦应景的“口头禅”。这种把科学发展观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庸俗化做法,表面上是重视科学发展观,而实际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贬低与践踏,是非常有害的。它不仅直接催生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更使广大群众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产生一种抵触和逆反的心理,导致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与中央的愿望背道而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定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向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工作,强调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如何领导经济发展,如何领导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当然也有一个“发展”的问题,就如同任何事物都存在“发展”的问题一样,但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显然是内涵迥异的两个概念,前者强调的应该是如何遵循自身工作规律,发挥本职作用,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 发展,而不是随意套用科学发展观,空泛地强调本部门、本单位如何科学发展。因此,对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和一线单位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思想认识、工作举措、体制机制等方面保证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本部门、本单位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体现科学发展观。
认识误区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发达地区应该是先科学后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则应该是先发展后科学。这种认识误区有着一定的普遍性,认为发达地区经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发展,生态恶化、结构失衡、贫富分化等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因此需要放慢发展速度,解决了“科学”的问题再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来说,目前尚不具备科学发展的条件,当务之急是要抓住发展机遇,先把经济发展搞上去,待时机成熟了再去讲“科学”。上述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那就是片面看待科学与发展,把二者割裂开来。而实际上没有科学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发展同样无所谓科学。无论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科学与发展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割裂二者的做法都是不符合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必将受到规律惩罚的。
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解决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甚至停下发展步伐。只有依靠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正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原因所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快发展就不要慢发展,能跨越发展就不要常规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丢掉科学谋求发展,必将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样是十分危险的。认为先发展再科学,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是万万不可取的。落后地区要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显绩与隐绩,“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而不能只顾追求漂亮的经济数字,将科学发展观完全置于脑后。
认识误区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领导干部的事,与普通党员群众关系不大。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未能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与基础之间的关系。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但同时应该明确,活动的基础是广大普通党员群众的普遍参与。我们党历次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打牢群众基础,活动才能取得实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群众的理论,无法想象失去群众的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圆满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只有领导的积极性,而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只能是少数人的空忙。因此,中央提出,学习实践活动要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
当然,对于学习实践活动,不同地位、不同层次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需求。作为决策层面的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掌握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态势,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本质要求等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准确而不是模糊、系统而不是零碎地理解和掌握,真正学懂弄通,在本地区本部门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决策,统领全局。而作为执行层面的普通党员群众,则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致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基本了解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关系,理解与支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因此,相对于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坚持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以上是对当前学习实践活动中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的粗浅分析,只有高度重视并切实纠正这些认识误区,才能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扫清思想障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掌握并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切实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意,只有坚持科学的态度才能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纠正行动中的偏差。唯如此,才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确保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