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东通过头部“珠三角”支撑国内腹地经济和沿线腹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内陆经济上新台阶;粤西“金三角”参与印度洋方向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粤东“银三角”参与太平洋区域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珠三角、金三角、银三角在省内形成完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三角”又可向外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贸易线路和运输通道,开拓国际市场。三个“三角”将承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任。
[关键词] 丝绸之路建设 国家战略 腹地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1-0047-04
[基金项目] 湛江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湛茂阳共同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调研课题。
[作者简介] 李飞星(1970 ― ),女,湖南娄底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全球价值链、网络能力;罗国强(1962 ― ),湖南张家界人,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部规划研究员;郭丽珍(1956 ― ),女,湖南益阳人,湛江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一、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愿景
广东在21世纪“丝绸之路”建设中有三重建设任务,一是面向内地,参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二是作为南部海洋大省,参与和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是作为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大部分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带,涉及到省内“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广东海岸线长3368.1千米,居全国第一位,沿海行政区域东至潮州的饶平县,西至湛江的徐闻县,构成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上有三个“三角”形成头肩形状,担任着“丝绸之路”的建设重任,以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组成的“珠三角”为头部,东部的潮州、汕头、汕尾构成一个待开发的“银三角”,成为经济带上的左肩,西部的湛江、茂名、阳江构成一个正在开发的“金三角”,成为经济带上的右肩。三个“三角”构成一条完整的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二、“珠三角”: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配合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人口多、收入高为强劲需求拉动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腹地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嵌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强大的需求波及经济带沿线,刺激相应区域的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通过产业转移拉动沿线经济发展,进而平衡区域发展差距;二是如果打通欧洲至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之间的通路,与其相邻的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老挝、越南各国的相应区域都有可能成为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沿线经济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也将纳入这一经济带。“珠三角”将以支持跨国腹地经济和国内腹地经济为具体目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交通网络先行的“陆上丝绸之路”建设
参与“陆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指“珠三角”要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的通道,从国内来看是开拓西南线,从国际来看,是开拓第三欧亚大陆桥。国内视角的西南线建设:开拓从“珠三角”出发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途径湖南、贵州、云南、西藏,远达新疆的喀什。国际视角的“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包括铁路、公路、飞机、管道的立体交通网络,途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远达欧洲的德国和法国。“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以珠三角为基点,向国内和国际两个方向延伸,契合国家的能源战略。
(二)贸易先行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任务是拓展“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海―太平洋”;“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海―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洋运输线路,拓展沿线贸易往来、口岸开放、文化交流,通过顺畅的贸易通路和文化交汇,最终促进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珠三角”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广州港、深圳港的国际港口作用,与香港、澳门合作,继续引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发展,通过扩大贸易来拓展海上运输线路,促进沿岸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珠三角”主动连接粤西“金三角”、粤东“银三角”地区,形成南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充分发挥海上通道作用和区域联动效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珠三角”还要充分利用人均消费水平高,产业结构完备、商贸发达、口岸通达的经济优势,向内辐射,利用和香港、澳门临近的地理优势,推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金三角”: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的着力点
湛江、茂名、阳江地理相邻,具有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信仰相似、丝路历史渊源相同的文化特征,人口近1800万,已形成粤西大都市圈,构成了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金三角”。湛江徐闻港是我国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湛江徐闻的大汉三墩还遗留着汉代港口、码头、船坞、古道、灯塔、残街。阳江港在宋元鼎盛期承担了历史责任,“南海1号”丰富的物品反映了南宋时期阳江港海上贸易的繁忙,粤西沿线区域属于具有历史开创意义的海上贸易区域。历史资料显示,湛江、阳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经济区,而茂名和阳江历史上本是一家,同属“海上丝绸之路”核心经济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粤西区域的湛江、茂名、阳江承担两洋运输通道、中国与东盟及非洲结盟谋求共同发展的重任。
(一)扼守两洋运输要道,拓展三洋运输
湛江、茂名、阳江居于南海之滨,形成以湛江为首的粤西港口集群,承担着西南、华南、中南腹地货物进出两洋的集散作用。“金三角”要以两洋轴心为基点,继续为“波罗的海―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海(金三角)”;“黑海―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海(金三角)”,“里海―黑海―地中海―印度洋―南海(金三角)”;“里海―波斯湾―印度洋―南海(金三角)”,“大西洋(中非国家)―印度洋―南海(金三角)―太平洋”的海洋运输服务,还要拓展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之间的运输、贸易线路,尤其是要拓展并深化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港,巩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在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粤西区域承载着国家和广东省、华南、中南、西南区域与东盟合作的具体任务,通过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港、粤西大都市圈自由贸易港”,扩大粤西三市的国际影响力,一是满足中西部、华南腹地巨大的物流、运输需求,也促进这些区域与东盟的经济贸易往来。二是利用自由港口的政策吸引外资入驻粤西区域,吸引更多的货物进入粤西大都市圈,缩小粤西区域与“珠三角”区域的差距。三是利用自由港的便利条件吸引众多人才进入粤西大都市圈,更好地支撑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通过贸易刺激中西部、华南腹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与粤西大都市圈形成相互支撑互补的产业体系;通过贸易、产业、人才的有效结合,形成“东盟―粤西大都市圈―西南、中南、华南腹地”在经济上的良性互动,也使地缘政治、经济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实现合作共赢。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港、粤西大都市圈自由贸易港,提供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平台,挖掘粤西“金三角”的潜力,是巩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保证。
(三)打造中国―非洲自由贸易港,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天然良港条件和地理优势,使湛江港口成为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港口,承担着西南、大陆通向东盟、非洲的大通道作用,而茂名具有的石油、石化产业对港口运输的需求,将石油等战略性物资的生产、运输、加工选址于茂名,则会极大地降低运输、加工成本。阳江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支撑港口,除承担本地业务外,也有能力和条件分担湛江、茂名的运输任务。从而可以形成以湛江港的深水港为主体、茂名、阳江港为支撑港的港口集群,形成20万吨至40吨级容量的港口支撑体系,极大地巩固粤西的大港口、大通道作用。湛江与澳门的经济交往有《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作为支持,继续深化和澳门的合作,成为澳门的“飞地”,充分利用澳门的自由港政策,延伸至茂名、阳江区域,利用国家加大与东盟合作的战略机会,三市合作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港:粤西大都市自由贸易港”,打造“中国―非洲自由贸易港:粤西大都市圈自由贸易港”,是完全可行的。
四、“银三角”: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着力点
潮州、汕头、汕尾三市总人口超过1000万,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开发潜力的“银三角”,主要承担开拓功能,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向太平洋区域拓展,承担印度洋至太平洋的运输分流任务,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着力点有:
(一)与台湾合作坚守太平洋通道
汕头港是全国25个主要港口之一,汕尾水路距台湾高雄港200海里,距太平洋国际航道12海里,潮州港与厦门临近,这一带将是台海合作重点区域。广东粤东区域的“银三角”与台湾合作,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外交安全的21世纪,台海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二)向东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银三角”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临近俄罗斯东西伯利亚鄂霍次海的优势,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创造广东省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区域合作的先行机会,抢占开发利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资源的先行天机,成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区域与广东省甚至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联结纽带。“银三角”还可以与福建省共同筹划,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新驿站。
(三)华侨网络支撑贸易发展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潮汕地区历来是著名侨乡,仅潮州就有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30万人,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海外华人网络巨大,为经贸合作打下了人力方面的基础,通过华人网络带来物流和财流,构建无形的贸易网络,利用互联网,建立潮汕地区海外华人联谊的门户网站,通过人际互动和网络互动,推动商品生产和贸易互动,进而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银三角”要充分利用潮汕地区华侨广布的优势,广开国际合作渠道,以“华人网络――互联网――贸易网络”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无形的网络联结有形的商品货物,将虚拟的价值链变成现实的价值链,引导国内国际货物经潮汕地区向世界集散,同时向国际市场推介本地特色产业和产品,逐步扩大“银三角”的影响力。
五、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点
广东在担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任中,需要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健全、交通运输发达、贸易投资畅通、产业建构现代、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合作开发、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人才信息共享、文化繁荣、金融支持体系完备”的全面发展战略体系和发展路径,其中“区域合作机制健全”和“交通运输发达”要先行。
区域合作机制健全是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提,区域合作机制健全的首要任务是要设立部长级“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门机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并推动省内、省际、跨国沿海、沿线城市的经济带建设,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的资源、要素、资本、财物高效流动和高效配置,任务艰巨。交通运输发达则要修造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的运输设施,形成港口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的立体交通网络,满足“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运输量大,频率高,物和人双向流动的双重需求。广东省要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粤西大都市圈“环海大道”,促进粤西大都市圈区域内要素的高效运作,为打造“中国―东盟(非洲)自由贸易港:粤西大都市圈自由贸易港”作好硬件设施准备。建设连接整个广东省沿海区域的“环海大道”,将其建设成为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省际“新干线”,有效促进粤西“金三角”和粤东“银三角”与“珠三角”的紧密联系。
总之,广东省通过以头部“珠三角”参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支撑国内腹地经济的发展,支撑国际沿线腹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商品、文化的交换,促使“珠三角”的商品向沿线区域和国家流动,促使能源反向流动,同时促进“珠三角”地区和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区域的商品和货物进行交换。粤西“金三角”区域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承担印度洋方向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粤东“银三角”区域承担太平洋区域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珠三角、金三角、银三角在省内形成完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珠三角”向内形成“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三角”又可向外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贸易线路和运输通道,以开拓的功能契合国家的政治、经济、能源安全战略。
[参考文献]
[1] 秦宣仁.中国能源安全与周边环境[J].国际贸易,2013,(8):37-44.
[2] 贺文萍.多样非洲: 2013 年的非洲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J].亚非纵横,2014,(1):12-,2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