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图书馆;一体化;公共文化
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文章针对城乡图书馆现有体系存在的布局不佳、数字鸿沟、独立服务等问题,提出城乡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的策略;并通过构建多维立体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优化共享服务模式及内容,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为图书馆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71-03
按照“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行业的资源优势、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等配置、促进城乡图书馆一体化发展是探索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城乡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分析
1.1城乡图书馆独立自治,难以形成共建共享合力
即使同在一个城市,由于省、市、区(县)图书馆分别归属于各自层级的政府主管,在经费供给、人员保障、服务模式等方面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各图书馆合作参与共建的局面,存在着服务交叉、功能交叠、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特别是在最基层的街道(乡镇)、村(社区)一级,由于该级政府财力较差,图书馆(室)的服务举步维艰,“最后一公里”的文化服务成为弱中之弱。
1.2城乡图书馆发展失衡,阻碍了公共文化的普惠性发展
省(市)公共图书馆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全面而现代化。然而,在基层乡镇(街道)、社区(村)的图书馆(室),却普遍存在着基础服务面积勉强达标、地理位置偏僻、人员管理混乱、服务效能欠佳等问题。特别是在广阔的农村,依托乡镇、村的综合文化站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普遍存在着难以便利使用、资源匮乏等现象。
1.3突出单体图书馆的评估与考评,缺乏联盟、合作与共享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进过程中,地区范围内行业技术平台各异、数字资源的分采独用、服务中的割据状态,导致行业内资源建设重复浪费、数字鸿沟现象凸显、对基层的覆盖能力偏弱。此外,跨行业的协作,如: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远程党员教育网、中小学生教育网等在乡镇、村的服务管理中,都未能发挥整合、协同、共享的服务作用。
2城乡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策略
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在地区范围内,以省市图书馆为核心,以县区图书馆为骨干,联合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图书馆(室)以及各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共同以统一的服务标准而实施的均等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馆服务。
2.1强化合作,构建多维立体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2.1.1着力打造多级总分馆制图书馆网络,强化公共图书馆的主渠道力量。城市中的省、市公共图书馆作为行业服务龙头,应统筹区域内图书馆(室)的服务与管理,建设以省、市图书馆为总馆,以各县、区图书馆为分馆,以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图书室为网点的多层级图书馆服务网络。
2.1.2实施跨行业开放式合作,丰富图书馆分支。联合区域内科研院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农家书屋,并将其纳入图书馆的服务网络体系,以图书馆联盟的形式共享资源,并向社会开放,形成立体交叉的图书馆服务网。通过行业间的资源互补、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各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服务特点,为市民提供就近、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2.1.3加大流动图书馆服务,延伸图书馆服务触角。除在固定场所建设图书馆设施外,在城市街区或者人流密集的车站、商场、机场等地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备,可有效扩大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还可以辅以汽车流动图书馆,定时定点开展文献借阅服务。
2.2统一资源建设与服务,实现区域内文献大流通
2.2.1统筹规划资源采购,保障地方文献供给率。在区域内统筹规划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公共图书馆行业内,对于纸本文献,可通过分散计划、集中统筹、分散招标及采购的方式进行规划;对于数字资源,要统一计划、资源互补、联合采购、统一招标,减少资源购置的重复率。
2.2.2以文献配送流转、通借通还,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一是建立统一管理的物流配送机制,即“省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馆――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室”的文献配送机制,实现城乡文献的定期流转、更新。二是以通借通还、通借定还的方式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对跨系统、跨行业的管理平台,采用中间件接口或VPN应用,实现文献的大流通,方便大众就近借还。
2.3协同合作,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2.3.1整合资源,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以区域内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基础,整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教育网、中小学生远程教育网等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及工程,建设区域性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施共享的数字服务。
2.3.2移动互联,提供无所不在的数字文化服务。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智能手机、iPad等终端已经成为人们信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此,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内容移植到移动端、电视,开发移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泛在服务,能极大地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率和服务效能。
2.3.3开放共享,实施互惠互利、便民利民的数字文化服务。通过行业间的协作、协调,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数字资源,以开放共享的形式,向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务。①在公共图书馆行业内,通过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国家资源。②在跨行业合作中,广泛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联盟,建立地区内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联盟,以制度规范、流量结算、文献传递等方式共享资源。③面向基层,资源复用。利用共享工程基层网点、遍布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将数字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2.3.4随处可及,实现集通借通还与数字阅读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借助于RFID技术,在城市街区、地铁(车站)站点、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点,设立24小时自助式图书馆、电子阅报机,向市民提供就近的纸本文献借阅、电子图书下载、手机移动下载阅读服务。通过区域内图书馆的协同合作,让市民享用通借通还、随身随行的知识服务。
3实施城乡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的机制保障
3.1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3.1.1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合作、多级投入的运作模式,打破长期以来“一级政府负责一个图书馆”的体制。跨行业、跨级别的图书馆一体化服务,涉及资金问题、人员问题、图书馆专业化管理问题时,必须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进行统筹。
3.1.2政策保障。确定区域内图书馆一体化信息服务的资源布局,在保障地区性文献信息资源完备程度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各层级信息资源建设、共享的分工与任务。
3.1.3组织保障。图书馆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服务的前提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在区域内,应建立图书馆法人治理理事会,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实施常规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理事会管理主要包括:联盟成员管理、服务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评估管理等。
3.1.4管理保障。图书馆一体化管理机构,实施统一化、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管理,制定各种公益性、经营性资源建设,建立服务通报机制及服务绩效评估、监督管理机制。
3.1.5资金保障。借助于示范区项目的推动,各级图书馆(室)的基础设施、设备已基本到位,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将有关资金列入预算、持续投入的问题极为关键。特别是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馆(室),其建设主体街道(乡镇)政府不具有资金能力,需要市级政府、区(县)政府多级投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图书馆服务的资金难题。
3.2共享标准保障体系建设
为确保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的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合作的图书馆需要在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标准,以实施统一、规范的文化服务(见表1)。
公用标准各领域数据共享需要普遍参考的标准,包括:数据类标准、服务类标准、管理类标准和建设类标准等。技术标准为实现数据管理、应用操作、信息服务等目标,联盟成员都需要遵守的技术规范,包括抽象服务规范和技术实现规范两个层次的内容。如:书目数据加工标准、RFID标签读写标准等。
4结语
实施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实施均等化、普惠化服务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国内很多地区的图书馆,如:上海中心图书馆、东莞集群图书馆、佛山联合图书馆等,已经开始尝试在不同建设主体、多级建设主体的情况下,解决产权和利益平衡机制等诸多问题,为后续城乡图书馆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鉴先例。
参考文献:
[1]罗云川,张彦博,阮平南.“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2):6-11.
[2]李超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对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J].图书馆建设,2012(10):1-4.
[3]刘洋,唐任伍,隋吉林,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盘点[J].中华文化论坛,2014(3):132-136.
[4]肖希明,徐晨辰,刘静羽,等.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政策需求调查分析[J].图书馆,2012(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