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机动化水平下的公园步行到访及其意向分层

高机动化水平下的公园步行到访及其意向分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28 03:39:40
高机动化水平下的公园步行到访及其意向分层
时间:2022-09-28 03:39:40     小编:

中国当前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公园的低碳游憩出行率显著下降,而户外游憩的大幅增长以及城市游憩出行的复杂性则提示了通过出行行为和意向研究来指导公园布局与步行出行意向相切合,进而有效提升公园低碳游憩出行率的必要性。机动化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洛杉矶市因其近年来的改良发展,可作为中国后续发展的借鉴。文章在全面反思洛杉矶市的建设发展、考察其社会收入分层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应性的基础上,调研了其45处样本公园,并根据调研人群的收入分层分析了其私车保有和使用情况、到访交通情况和出行意向。结果表明,高机动化水平下步行游憩出行仍具引导和发展空间,但进一步缩减公园的服务半径对于提升步行到访率意义不大。中国后续还将面对更为显著的机动化出行压力,应引起重视并及早寻求应对之策。城市公园;游憩出行;机动化;洛杉矶市BU986.2A006609一、 低碳游憩出行与公园步行到访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全球各大城市都面临着严峻的城市交通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低碳出行以及与之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城市空间环境、居民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为切实改善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公园是城市人口日常户外游憩的主要去处。随着休闲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1],公园游憩出行量相应增长。提升步行出行率对于改善公园的低碳游憩出行水平具有最为关键的作用。[2]但与相对规律的日常通勤和生活交通相比,城市游憩出行因时间和目的地多样、随意性强等特征,难以通过交通管理策略有效削减私车出行率[3],需要通过出行行为和意向研究指导公园布局规划,使得公园布局与步行出行意向相切合,才能有效提升公园的低碳游憩出行率。借鉴现有的城市出行意向研究,个人的社会经济特征尤其是拥有私车和家庭收入等经济条件对于出行方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园的步行到访意向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访出行行为。

出行行为和意向研究通常采用调研的方法,但当下的调研只能反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行为意向特征,长期追踪获得历史数据既难以操作,也难以保证可以确切预测未来的发展改变。对此,鉴于美国引领着21世纪休闲经济的发展[5],而洛杉矶市是目前美国的第二大城市①和第二大城市经济体,具有社会经济分层多样、机动化发达、公园可达性分化等先发特征,本研究将其作为案例城市进行研究,尝试探讨其社会经济分层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应性,从而借助其公园步行到访意向的分层调研结果作为中国后续发展的借鉴。骆天庆等:高机动化水平下的公园步行到访及其意向分层二、 洛杉矶市的发展状况

1. 机动化及转型发展

洛杉矶市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为适应机动化而设计的城市[6], 1970年代既已完成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从建市之初的“35英亩地块”发展到现今的国际化大都市区,其城市交通对于城市化和郊区化的推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表1)。洛杉矶市早期由汽车文化主导的低密度扩张式发展曾是学术界公认的城市蔓延、发展失控的反面例证。但自20世纪末开始,洛杉矶市借助社区重建、环境恢复、公交建设、经济复兴等改良措施已成为美国学术界的新宠,并被视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样板,甚至出现了“洛杉矶学派”,对1925年以来一直支配城市研究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挑战。[7]因此,在洛杉矶市机动化出行盛行的背景下,考察其改良进程中居民的公园步行到访的现实情况和潜在意向,可以窥其改良实效,作为后发城市的借鉴。是外来人口众多,人口的社会分层现象较为突出。亚裔、非裔和拉美裔等外来人口大多经济收入较低,且不同种族在城市中呈聚居性分布,因此洛杉矶市的社会经济阶层具有显著的种族区分,带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9],且低收入阶层相对庞大。

3. 公园绿地建设及可达性

为了引导城市开发和建设的有序进行、创造良好的城市结构,美国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化一直是同步进行的[10],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美国城市公园系统。其中,社区公园这一满足就近游憩需求、利于步行到访的公园类型,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城市公园建设的主体[11];洛杉矶市的公园建设也突出反映了这一过程特点,并且在近十几年来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园系统,以辅助应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11],包括前期因汽车文化导致的城市蔓延和交通问题2006年洛杉矶全市的机动车排放量已占总碳排放量的50%[12];在2030年前削减35%的碳排放量,完善社区公园体系,提升居民就近步行游憩的比例,是洛杉矶市新的公园绿地建设发展战略,相应的构建计划已大规模展开[12]。。截至2010年,洛杉矶市的社区公园已达277处,占其城市公园总量的80%。

完善的社区公园体系有利于提升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而公园可达性对于公园的到访交通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3]。但是,由于前期城市发展过于依赖小汽车交通,洛杉矶市的公园可达性水平在全美仍相对落后(表2)。并且,洛杉矶市公园的可达性也与社会经济分层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经济收入较低的亚裔、非裔和拉美裔所获得的公园绿地配给和可达性水平远低于经济收入较高的白人族群[9]。不过,由于其整体的公园可达性水平与中国城市目前的状况相对较为吻合如沈阳43.41%的市民能够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公园,大致相当于步行1000米的距离[14];广州44.67%的人口能够较便捷地(根据不同公园类别(市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街道绿地),分别以 2000米、 1000米、500米、300米为服务半径衡量)到达邻近公园绿地[15];哈尔滨在500米和1000米服务半径范围内分别只有23.8%和51.89%的研究区域内人口能够享受到城市公园的服务[16]。,这种多样化的可达性水平更利于探求公园可达性对于步行到访交通方式的影响作用。

表22004年美国七大城市的公园可达性水平比较

(根据公共用地受托基金机构

(The Trust for Public Lands),2004[17])城市公园附近1/4英里(约400米)内居住的儿童占比波士顿97%纽约91%旧金山85%西雅图79%圣地亚哥65%达拉斯42%洛杉33%三、 洛杉矶市公园使用者的私车使用及步行到访意向的分层调研 1. 公园取样和调研

调研集中针对洛杉矶市公园系统的主体类型[11]――社区公园进行,该类公园因其就近服务的特征而具有较多的步行到访使用者。为保证被访人群的收入分层多样性,研究利用2010年全美人口普查的街区组人均收入GIS数据对洛杉矶市的数据按居民收入水平进行了聚类,从高、中、低收

图9调研公园的到访交通方式意向构成四、 高机动化水平下公园步行到访及其意向的研判

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的数据,发达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普遍在500辆以上,其中美国为797辆,位居前列。[23]本次调研的受访人群中78%的私车保有率(图3)与世界银行的数据基本吻合,且私车常用率高达85%(图4),表明由于前期适于机动化的城市建设发展,洛杉矶市的机动车出行已是主流,机动化水平是相当高的。

从总体上看,公园到访的机动车出行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长。当前到访公园的中高收入人群以驾车为主(图5),同时各收入分层人群到访公园的驾车出行意向(图9)也都明显反映了这一点。不过,年收入相当于10万元(RMB元/年)以下的低收入人群目前到访公园的交通方式仍以步行为主(图5),并且步行是绝大多数收入分层人群到访公园交通方式的首选意向(图9),这表明在高机动化水平下步行出行仍具发展空间。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距离是影响公园到访方式的主要因素[13],因此服务半径是公园规划布局的重要考量。社区公园作为就近服务的公园类型,更是强调服务半径的步行可达性。洛杉矶市调研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为800米左右,符合目前普遍认同的步行可达的公园服务半径标准;调研人群对于步行到访时间的高满意度(图7)也证实了这一距离是适于步行到访的。但是,各个收入群体的期望步行到访时间(图8)大大多于当前实际的步行到访时间(图6),表明在高机动化社会人们认同的出行距离尺度会偏大,因此进一步缩减公园的服务半径,似乎对于提升步行到访率意义不大。高收入人群目前步行到访时间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洛杉矶市出于公园服务公平性的考虑,近年来注重在低收入社区建设社区公园所致。[11](图6),但并不影响其满意度评价(图7),也是间接的佐证。相反,面对日趋紧张的城市建设用地,在不影步行到访意愿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社区公园服务半径,对于统筹优化绿地系统布局以加强其生态效益、增加单个公园面积以提升服务性配置都有助益。

通过进一步分层考察可以发现,不同收入人群的步行到访公园的意向(图9)以及所期望的交通时间(图8)总体上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收入越高,距离对于步行到访的影响作用越显著。其中收入顶层的人群,其步行意向时间为13.33分钟,大致可折合为步行距离1000米。然而,位于收入分层两端的人群所呈现的特殊的步行意向则颇耐人寻味:底层人群的步行到访和时间意向相对较低(图8、图9),这应是这一群体在机动化文化和环境氛围下不满于无法驾车出行的现实所致;而顶层人群的步行出行意向则高达90%,与现实步行到访水平相对背离(图9),从其私车保有和使用的特异情况(图3、图4)加以推测,可能是这一群体的出行方式较少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更加理性、固化的缘故。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更加关注公园服务供给的分层需求:出于利于步行到访的目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园配置应适当加密,而高收入社区则更应注重建设鼓励步行的社区环境,包括公园服务范围的优化以及周边道路步行环境品质的提升。五、 洛杉矶市案例研究对于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启示

中国从2008年开始已经进入休闲经济时代,参照英美等先发国家的经验,户外游憩将大幅增长。[5]近年来,由于中国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并行推进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城市交通、环境和建设问题[24],也牵涉到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和居民游憩出行方式方面。城市的更新、扩展建设背离了传统的高密度的、利于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路网[25];城市公园绿地一味追求高指标、大手笔、大面积的粗放式规划建设[26],诸多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随着建成区的迅速扩张,公园绿地增量显著,但新建区的公园因低密度路网而面积增大、均布性下降[27],公园绿地的低碳游憩出行率由此显著下降[27][2]。面对进一步发展,中国城市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法来满足户外游憩的需求,并提升低碳出行率。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2010年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排名世界第105位,但近十年来的增量和增速均为世界第一,并且预计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城市的机动化水平还将继续高速发展。因此,面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必将承受越来越大的机动出行压力。对此需要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机动化发展历程和经验,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探讨自身机动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23]

经济学家大多认同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决定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讲,收入分层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可建立一定的对应关系。表6是根据钱纳里的经济阶段划分标准钱纳里给出了客观的人均经济总量与发展阶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时普遍采用该标准进行划分。[28]折算的个人年收入水平与2011年美国纳税人群的大致对照,大多数应税人群可对应于发达经济时代。而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7964美元,以中国历年的通胀率(按 GDP 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进行折算,相当于2011年的7580美元,达到了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因此,针对美国各应税人群的调研结果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6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与个人年收入水平及2011年美国应税人群的对照分析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变动范围1970年(美元)2011年(美元)*折算为个人年收入

(2011年(美元))**2011年美国应税人群

的大致税率对应第Ⅰ阶段第Ⅱ阶段第Ⅲ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Ⅰ100140550770470660初级产品生产阶段Ⅱ14028077015406601320工业化初期2805601540308013202640工业化中期56011203080615026405270工业化后期1120210061501153052709870发达经济初期210033601153018450987015800发达经济时代3360504018450276801580023700免税10%为主15%注:*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美国历年通胀率(按 GDP 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进行折算。 **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美国2011年人均 GDP(现价美元)、调整后的国民净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美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以人均 GDP和人均收入的比值进行折算。

鉴于此,洛杉矶市的分层研究结果对于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启示可总结如下:高机动化水平下步行游憩出行仍具引导和发展空间;由于机动化出行致使距离感知增大,进一步缩减公园的服务半径对于提升步行到访率意义不大,必须更为关注公园服务供给的分层需求;收入越高,距离对于步行到访的影响作用越显著,洛杉矶市顶层收入人群的步行意向时间大致可折合为步行距离1000米,可作为公园服务半径的设置参考;本研究对于调研人群的平均步行到访时间和平均步行到访意向时间以及分层的平均步行到访时间和平均步行到访意向时间的统计都采用了算术平均值,并据此推断了这一参考值。出于利于步行到访的目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园配置应注重布局密度,而高收入社区则更应注重建设鼓励步行的社区环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公园到访交通方式在年收入相当于30万60万(RMB元/年)的中等收入人群中反映的结构性改变(图5),提示了公园到访交通的机动化出行压力在这一收入水平群体最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美国中等收入群体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少[29]所致。而对于大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则是高收入群体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少[30]。因此,对照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必须对于后续即将经历的机动化出行压力引起重视,及早寻求应对之策。Molitor, Graham T. T. The Next 1000 Years [J].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 1999, 65(22): 674679.

[2] Luo, Tianqing, Li Weimin, and Karen C. Hanna. Density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 on Sustainable Recreational Travel to Parks in Large Chinese Cities: Shanghai Case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99100):11211127.

[3] Greenaway, S., T. Mccreanor, and K. Witten. Reducing CO2 Emissions From Domestic Travel: Exploring the Social and Health Impacts [J]. Ecohealth, 2008,5(4): 504512.

[4] Pitombo, C. S., E. Kawamoto, and A. J. Sousa.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oeconomic, Land Us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Variables and Travel Patterns [J]. Transport Policy, 2011,18(2): 347357.

[5] 吴承忠. 美英休闲经济的发展历程[J]. 城市问题,2009(4):9498.

[6] 仇保兴. 实现我国有序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选择[J]. 城市规划学刊,2007(5):115.

[7] 王旭.从芝加哥模式到洛杉矶模式――美国城市化新论[J].经济地理,2001(S1):109111.

[8] 陈雪明. 洛杉矶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沿革及其政策影响[J]. 国外城市规划,2004 (1):3541.

[9] Wolch, J., J. P. Wilson, and J. Fehrenbach. Parks and Park Funding in Los Angeles: An Equity Mapping Analysis[EB/OL]. http://www.usc.edu/dept/geography/ESPE.

[10] S浩.美国城市公园系统的形成与特点[J].华中建筑,2008(11):167171.

[11] 骆天庆.美国城市公园的建设管理与发展启示――以洛杉矶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3(7):6771.

[12] Villaraigosa, A. R. Green LA: An Action Plan to Lead the Nation in Fighting Global Warming[EB/OL]. http://www.ladwp.com/ladwp/areaHomeIndex.jsp?contentId=LADWP_GREENLA_SCID.

[13] GilesCorti, B., M. H. Broomhall, and M. Knuiman, et al. Increasing Walking―How Important Is Distance to Attractiveness and Size of Public Open Space?[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5,28(2): 169176.

[14] 李小马,刘常富. 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J]. 生态学报,2009(3):15541562.

[15] 蔡彦庭,文雅,程炯,等.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可达性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2011(11):16471652.

[16] 李文,张林,李莹. 哈尔滨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效率分析[J]. 中国园林,2010(8):5962. [17] The Trust for Public Land. No Place to Pla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rk Access in Seven Mahor Cities[R]. San Francisco: The Trust for Public Land, 2004.

[18] ⑿.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J]. 社会学研究,2007(6):114,242.

[19] Hoffmann, Rasmus, Yannan Hu, and Rianne de Gelder, et al. The Impact of Increasing Income Inequalities on Educational Inequalities in Mortality―An Analysis of Six European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2016(15):103114.

[20] 林兆木.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与潜力比较研究[J]. 全球化,2015(3):526,131.

[21] 石庆环. 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9095.

[22] Bohannon, R. W. Comfortable and Maximum Walking Speed of Adults Aged 2079 Years: Reference Values and Determinants[J]. Age and Ageing, 1997,26(1): 1519.

[23] 戴帅,刘金广,朱建安,等. 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情况及政策分析[J]. 城市交通,2015(2):4247.

[24] 仇保兴. 我国城镇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动向[J]. 城市规划,2010(1):1523.

[25] 潘海啸,沈青,张明. 城市形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上海实例研究[J]. 城市交通, 2009,7(6):2832,49.

[26] 周聪惠. 精细化理念下的公园绿地集约型布局优化调控方法[J]. 现代城市研究,2015(10):4754.

[27] 骆天庆, 唐家富, 刘悦来. 特大城市公园出行可持续性调研――上海实例研究[J]. 中国园林, 2011(7):8791.

[28] H., Chenery, Robinson S., and Syrquin M.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29] Aguiar, M., and E. Hurst. Measuring Trends in Leisure: The Allocation of Time Over Five Decad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122(3): 9691006.

[31] GimenezNadal, J. I., and A. Sevilla. Trends in Time Allocation: A Crosscountry Analysi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2,56(6): 13381359.

Willingness Changes in Walking to Parks in Response to Income

Stratification Under Highlevel Motorization: Enlightenment

From the City of Los AngelesLUO Tianqing,LI Weimin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 91768, USAWit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of Chinese c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ratio of walking access to parks has been reduc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cut of driving needs a match between the park layout and travel behavior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relative studies.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is a good case because of its early motoriz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s and recent reform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After reflecting on the city’s developments and surveying its 45 local parks, the study explores its motorization level, the impacts of income levels on social development phases, and the willingness changes in walking to park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tio of walking to parks can be improved even under highlevel motorization and that cutting the parks’ service distances may not work.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hina, which will be more pressured by motorization and have to seek solutions.urban park;recreational travel;motorization;Los Angeles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