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以礼化俗视野中的理学道统世界

以礼化俗视野中的理学道统世界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0:10:49
以礼化俗视野中的理学道统世界
时间:2023-08-07 20:10:49     小编:

文章以晚明思想家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画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的多层面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由此说明,理学家以十六字心法诠释儒家道统,并非将儒学局限于“微观内在”的个体精神与心灵建构,而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家礼;道统;以礼化俗G112A008309

把宋明理学解读为一种内在化、微观化的心性之学,是当前中国哲学史领域常见的研究范式。然而,余英时对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已指出,理学的出现与宋代士大夫回向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密切相P。①也就是说,理学还是一种与社会政治及文化塑造密切相关的思想资源。从理学家对儒家道统的认知和定位来看,毫无疑问是余英时的观点更接近其原貌。朱子《中庸章句序》称:“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②朱子把尧、舜、禹授受的十六字心法作为儒家道统核心,显然是继承历代儒家念兹在兹的三代之治政教理想。更确切地说,朱子道统论是以道心人心之辨的性理思想为三代王道理想奠基。

本文将通过厘清理学家对于宋明时代社会政治难题的思考脉络,借以回到理学诞生的思想史现场。具体说来,则是以晚明思想家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画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的多层面内涵,以探讨理学的形上义理建构与社会政治秩序塑造之间的一体机制。

一、 治教、礼俗与理学道统

中国古代礼乐文明是周代封建宗法的产物,自秦代废除封建、推行郡县制以后,古代社会一直面临如何损益以及施行周礼的问题。近代川籍史家刘咸远源擞小袄穹稀敝说,他认为自汉代以来,“世主不能兴礼,时人不能行礼”,主要表现在“汉以后则不周于人伦,唐以后更不通乎俗变。不周于人伦者,行于朝廷而亡于乡里。不通乎俗变者,王制为俗所不遵,俗传为儒者所不许。以是二者,故虽有礼,如无礼焉”。③刘咸匀衔“礼本于人情,非从天降,非从地出”,“礼本人情”说是儒家通常的解释,例如司马迁总结的“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史记・礼书》),孔颖达所说的“礼乐本出于民,还以教民”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上),见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页。,均指出了礼乐在本质上是风俗人情之规范化(王制)。自汉代之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由封建转为郡县,社会结构也由贵族社会逐步转变为平民化社会,但礼却只表现为作为官府事务的国家礼制或贵族生活之装饰,与民众生活无关(不周于人伦),与民间的风俗人情脱节(不通乎俗变)。刘咸源怂凳导适侵赋隽撕捍以后中国文明之道与器(即礼乐与民众生活)之间发生了断裂,这种断裂与治教分裂属于同一过程。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引用《新唐书・礼乐志》以及清人沈的观点,对古代礼仪演变状况做出的描述和分析,可作为刘咸怨鄣阒旁证。

陈畅:以礼化俗视野中的理学道统世界《新唐书・礼乐志》称:“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欧阳修、宋祁:《礼乐一》,见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07页。治出于一是指以礼导民、治教合一;治出于二则是指治教分离,官府以簿书、狱讼、兵食为治,轻礼乐教化。陈寅恪案语称:“自汉以来史官所记礼制止用于郊庙朝廷,皆有司之事。”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见陈寅恪:《陈寅恪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7页。此即刘咸运说的礼“不周于人伦、不通乎俗变”,失去了教化、引导民众生活的功能。清人沈称:“六朝人礼学极精,唐以前士大夫重门阀,虽异于古之宗法,然尚与古不相远,史传中所载,多礼家精粹之言。至明则士大夫皆出草野,议论与古绝不相似矣。古人于亲亲之中,寓贵贵之意,宗法与封建相维。诸侯世国,则有封建;大夫世家,则有宗法。”沈:《落帆楼文集》卷八《与张渊甫》,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5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63页。陈寅恪案语称:“礼制本与封建阶级相维系,子敦(沈)之说是也。”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第7页。也就是说,礼乐源于封建(贵族)制。从汉代至唐代的中国社会去古未远,尚保留有封建宗法因素,礼制与时代脱节的情况没有后来的宋明时代严重。宋明时代是“士大夫皆出草野”的平民化社会,时人对礼制的理解已经难以“与古相似”了。

朱子对于这种状况亦有感慨:“呜呼,礼废久矣!士大夫幼而未尝习于身,是以长而无以行于家。长而无以行于家,是以进而无以议于朝廷,施于郡县;退而无以教于闾里,传之子孙,而莫或知其职之不修也。”朱熹:《跋三家礼范》,见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920页。朱子此语最大的特点是将礼乐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进而在郡县制的历史现实中思考以礼化俗的问题。笔者的前期研究指出,这是朱子以性理为礼乐重建运动奠基所带来的思想效果,也是理学区别于其他同时代思潮的特质所在。陈畅:《理学视域中的道统与政教――以朱子〈论语集注〉为例》,载《现代哲学》,2018年第1期,第120127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由于礼俗之间的脱节而引发的以礼化俗问题,是宋明时代儒者面对的核心议题之一。朱子《家礼序》称:“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于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于世。……(熹)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云。”朱熹:《家礼序》,见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7册,第873页。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夷待访录》中也讨论礼与俗的问题,其称:“何谓习俗?吉凶之礼既亡,则以其相沿者为礼。……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见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4041页。。朱子和黄宗羲对于礼俗分离、以礼化俗议题的关注,是宋明理学一以贯之的思想主题之体现。在治教分离、礼俗歧而为二的时代,化民成俗以回向三代之治的治教一元、礼俗同一,可谓宋明理学政教实践之核心目标。蒙文通曾比较汉儒与宋儒政治思想之差异,他认为汉儒重政治制度,宋儒重社会教养之道。所谓重社会教养之道,是指宋儒以乡村自治的方式“养以厚民生,教以齐民德”。蒙文通:《宋明之社会设计》,见蒙文通:《儒学五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1148页。“厚民生”“齐民德”亦即“厚生”(养)与“正德”(教),是儒家教化的主要内容。顾炎武曾说:“自三代以下,主之于民,赋敛之而已尔,役使之而已尔。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于是乎教化之权不在上而在下。”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14页。三代以下,治教分离,教化之权不在上而在下,这也意味着民间拥有自治的空间。理学家重社会教养之道,正是在自治空间中自觉以道自任、行教化之权的表现。 在以礼化俗的视野中,理学家的政教理想与性命之学之间的一体性内涵能够得到直接彰显。朱子在其性理学著作《大学章句》序文的结尾部分说:“极知僭u,无所逃罪(按:朱子此言指《格物补传》之作),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朱熹:《大学章句序》,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2页。朱子的礼学与性理学建构是同一个体系中的不同侧面,或者说,是同一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展现。这一原理即道统论。朱子《中庸章句序》解释十六字心法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朱熹:《中庸章句序》,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14页。其解释效果与儒家礼乐理想“凡民之事莫不一出于礼、使天下迁善远罪而成俗”的“治出于一,礼乐达于天下”是一致的,共同指向道与器断裂之消解。换言之,宋明理学家的礼仪重建运动是以化民成俗为基本途径,消解道与器之间的断裂,实现道器合一、治教合一。而理学政治理想试图回到治教一元、礼俗同一的状态,与理学性命之学论证的道器不二、道不远人,是浑融的一体关系。理学家的礼仪重建、道统谱系以及性命之学的建构,在同一系统中展现其彼此通达的思想意义。从这一视野出发,可知理学家以道心、人心解释儒家道统,是解决时代难题的理想方案,而非今人所诟病的禅化。下文以晚明士人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刘宗周《水澄刘氏家谱》对家庙礼仪的论述为例,对此系统意义做出探讨。

选择管志道、刘宗周这两部著作,是因为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理学家关于以礼化俗的理想设计,是在明代开始由官方和儒家士人推进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而晚明时代的这两部礼仪著作,吸收了宋明时代理学家在长达数百年时间里探讨的理论成果,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了讨论的效率,本文将集中于理学家的家礼实践,不涉及乡约、书院建设等内容。下面两小节的讨论将首先以世家重建运动为例,梳理其所涉及的思想史脉络,然后再以家庙礼仪为例,探讨宗族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哲学形式。

二、 重建世家与以礼化俗:晚明士人的三代之治图景

理学家以礼化俗运动的核心,是在平民化社会重建宗法,其在平民(士庶人)阶层表现为宗族建设,在儒家士大夫(卿大夫)阶层则是世家(世卿)建设。依赵园先生的观察,明清之际,世家(世族)已经失去其存在条件,但儒家士人的注意力仍然集中于世家、宗法、封建等相关议题。赵园:《易代之际文化现象论说》,见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5130页。事实上,这是宋明时代儒家士人政治理想之延续:以宗族建设的方式回向三代之治。根据笔者的前期研究,理学以性理为礼乐在不同时代的共通基础,使得礼乐得以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封建制礼乐的问题被取消了,而是以精神群说姆绞街叵钟谄矫窕时代的伦理秩序建构中。陈畅:《理学视域中的道统与政教――以朱子〈论语集注〉为例》,载《现代哲学》,2018年第1期,第120127页。如汪晖所指出的,郡县制度之下的封建问题集中在宗法家族制度的演变问题上。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223页。

明初大儒方孝孺称:“井田废而天下无善俗,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方孝孺:《宗仪九首・睦族》,见徐光大校点:《逊志斋集》卷一,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年,第40页。这是自北宋以来的历代大儒多有论述的观点。如张载曾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张载:《经学理窟・宗法》,见张载:《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58259页。这段话也被二程所引述,可见颇能代表北宋理学家对宗法的看法。宋明两代大儒在这一议题上的观点可谓相当一致,两人都将善俗美政与封建宗法联系起来。清末民初学者马其昶曾解释宗法与封建制相表里的关系,其称:

盖尝论之,宗法者,与封建相表里者也。古者天子世天下,诸侯世国,大夫世家。其继世而为天子、诸侯、大夫者,即为其天下、国、家之所宗者也。天下之族,不皆天子、诸侯、大夫也,则推其大宗之适长而为宗子,以统治其族。其族有蹶起为大夫者,则又为继别之宗。故夫天下虽大,如身使臂,臂使指,而不稍紊焉。……秦废封建而郡县其天下,自公卿大臣以下,皆不能世其禄,于是所谓宗子者,或单寒愚贱不足以庇其宗,而遂微废,势使然也。封建坏于上,欲宗法之存于下,岂可得哉?马其昶:《抱润轩文集》卷一《为人后辨》,见《续修四库全书》第 1575 册,第680页。

马其昶详细描述了宗法的优越性。在周代封建体制中,天子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天下共主,实际治理基层广土众民的是世袭的封建贵族(诸侯、世家)。这一体制下的治理活动是以宗族为基本单位的。宗族共同体是一个血缘、伦理甚至政治共同体,其成员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血脉亲情以及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宗法秩序。因此,宗法是宗族内统合骨肉、亲亲睦族,维持族群共同体的存续与繁荣的关键。推诸社会,也能达到厚风俗、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而在秦代大一统之后的郡县制,公卿大臣以下皆不能世其禄,宗族世家无法延续,同时也失去了基层治理的权限。然而,马其昶对此只有“封建废,宗法不存”的感慨,他并没有解释其背后具体的社会机制。罗志田指出,在封建时代的封邑内,贵族(诸侯、世家)的治理是直接到民的,而大一统时代广土众民局面下基层社会的治理问题则成为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在大一统前期的门阀士族能够延续封建贵族的传统,实际承担基层治理。但是在隋代废除乡官制度以及门阀士族逐渐崩溃之后,朝廷是否有能力承担繁重的基层治理任务是有疑问的。罗志田:《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载《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5期。本文使用的一些史料,也从此文得到提示。换言之,宋代以后平民化社会的兴起,基层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面:地方社会失去凝聚力、纯美风俗也随之丧失。在这一情势下,回到宗法制度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即以宗族作为组织和教化人民的最主要形式。但是宋代以后的宗族并非民众自发建构,而是来自儒家士大夫的主导创制。方孝孺对此状况有一个描述,可帮助我们理解: 孝悌忠信以持其身,诚恪祠祭以奉其祖。明谱牒,叙长幼亲疏之分,以睦其族,累世积德,以求无获罪于天。修此则存,废此则亡,此人之所识也。而为家者,鲜或行之。当其志得意满,田园不患其不多,而购之益力,室庐不患其不完,而拓之益广。至于子孙久远之计,所当虑者,则弃而不省。以为可委之于命,而非人之所为。方孝孺:《童氏族谱序》,见徐光大校点:《逊志斋集》卷十三,第417页。

由方孝孺的描述可知,宗族的形成需要相当高的门槛,例如主导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儒家理论素养(德性方面如孝悌忠信,礼学方面如祠祭、谱牒),以及持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累世积德)。普通人没有相关礼学知识,只重视眼前当下的物质利益,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无法修德睦族。建设宗族这种系统性的工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当然,这种难度是针对草创时期而言的,一旦宗族建设进入规模化、程式化的阶段,则是另当别论。

在晚明时代,士人的宗族建设还受到晚明发达的商品经济所引发的许多负面因素影响。商业活动带来的个人财富变化,冲击传统的四民社会:族群的尊卑状况由此淆乱,四民混淆、奢侈、逾制等现象大量出现,礼教风俗严重颓败。晚明松江士人范濂曾记载松江一地风俗:

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牧竖村翁,竟为硕鼠,田姑野媪,悉恋妖狐。伦教荡然,纲常已矣。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民国”十七年奉贤褚氏重刊本。

虽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历代常见的感慨,但范濂所描述的现象是有其时代特质的。那就是中晚明时期嘉靖、隆庆年间以来,发达的商品经济给伦理秩序带来的触目惊心之冲击和破坏。伦教荡然、纲常已矣云云,并非范氏危言耸听之辞。晚明著名的三教一致论思想家管志道在其著作《从先维俗议》中对这种道德失范局面的描述也蕴涵着极深的危机意识:

今日之士习,其所以异于夷狄也者几希,再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道而沦于禽F,杀运必及焉。……人情贱道义而贵势力,极矣,兽道也,兽道当戮。……吴俗将无近是,吾甚危之。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卷二《崇礼让以挽士风议》,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88,第291292页。

在管志道的眼中,吴地士风不古、人道将沦于禽兽,而与“吴俗将无近是,吾甚危之”的沉痛评语相伴随的,是杀运必及的危机感,这是一位积极救世的思想家对于晚明大厦将倾状况的敏感。事实上,范濂和管志道的描述,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对于郡县制社会形态的破坏:商业造成的人口流动和区域差异、阶级分化频繁等局面,对于郡县制编户齐民的稳定结构以及传统伦理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针对这一时代危机,管志道从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整顿社会秩序的社会效果中获得救世信心。明洪武年间,朝廷要求监生背诵《四书》《大诰》,规定尊卑长幼的规矩,要求乡民学习《圣谕》等,这些举措的效果是“再造函夏,荡数百年之腥风,而以礼乐陶之”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卷二《追求国学乡学社学家塾本来正额以订书院旁额议》,第295页。。管志道开出的救世之方,是考宗法立家庙:

古有最重最切之典礼,而后世之不能修者二,则尸法与宗法是也。立尸以妥祖考……立宗以统族属,故有大宗,有小宗。二法皆泯于继周之秦。……宗法不立,岂但族属无统,而丧祭之礼亦乱。……今宗法久湮,而吴越之民风尤涣。虽立大宗,讵能联族属于五世之后哉?宋儒原谓大宗难立,则莫如且立小宗。其论最当。盖士庶之家无庙,既为卿大夫,安可不立家庙以祀祖考。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卷二《考宗法以立家庙议》,第243244页。

此处所说的宋儒是指朱子。朱子曾说:“大宗法既立不得,亦当立小宗法。”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08页。根据《礼记》中的《大传》和《丧服小记》,大宗与小宗的区别是嫡长子与非嫡长子(支子)之别,古代祭礼规定了大宗主祭,小宗不祭的宗法制度。在封建制已经废除的大一统郡县时代,世袭文官在制度上已经不可能出现,大宗在宗族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朱子继承程颐的观点,主张开放小宗支子主祭。程颐与朱子的观点亦有差别,明代嘉靖年间夏言提出的家庙制度改革方案中对两者的分歧有细致的评述与取舍。本文不涉及这一分歧的讨论。当前学界的研究详见井上彻:《中国的宗族与国家礼制》第三章、第四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这是在郡县制下复兴宗法体系的努力,通过敬宗收族,凝聚族人,教化子孙,久之便能形成理想的世家,同时也能凝聚地方社会。

稍晚于管志道的晚明大儒刘宗周,著有《水澄刘氏家谱》及系列宗族、乡约、保甲文献,是宋明时代宗族重建运动的重要代表。王夫之曾盛赞刘宗周:“刘念台先生尹京时听行条规,以申六条饬冠昏丧祭之礼,而讥察游惰非违者,不责之以武备,庶为可行,盖亦王政之枝叶也。”王夫之:《噩梦》,见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第561页。刘宗周对世家、宗法与流风善政的看法,与前述思想家无异,亦主张“世之降也,封建废而天下无善治,宗法亡而天下无世家久矣”②刘宗周:《按察司副使吴公家庙记》,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35页。。刘宗周从前人治家经验中获得启发:

予尝闻之长老,言吴世有家法,以宗老一人董家政,又立宗理二人以惩不法,子孙有犯,则告庙伐鼓而杖之,俟其悛也。不悛则不齿于宗,死不入庙。非有大故,终不致于官。……历唐宋迄今,州山之墟若建国然。……吾于是有感于先王之礼虽不尽行于后世,而犹得行之一乡一家之近,以为移风易俗之机,倘由此而遂行之天下,将三代之治旦暮遇之。②

吴氏族人的家庙礼仪实践建立了宗老、宗理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接近于封建宗法时代作为基层治理单位的世家。赵园先生注意到刘宗周文中说的“历唐宋迄今,州山之墟若建国然”,认为“(吴氏治家)有立法、执法机构,代行官府职权,俨然组织完善的自足的小社会”。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第121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刘宗周高度赞赏吴氏族人的宗族建设实践。刘宗周的思考与其他理学家高度一致,也是通过敬宗收族,在郡县制的历史条件下重建宗族共同体,以此达到行之乡村则移风易俗,行之天下则回向三代之治。根据黄宗羲的概括,刘宗周后来的宗族建设基本上就是按照这种设想进行的:“初,刘氏家庙所行,皆世俗之礼。先生一一正之,置祀田,辑宗谱。乃立宗长一人,总宗教,宗翼二人佐之,宗老一人以齿,宗干一人司钱谷,宗纠一人司赏罚。举宗之事,皆质成于宗长。宗长未听,而投牒于官者,罪之。月朔,宗长率宗人而谒庙,有善恶皆书之。置义田百亩,定r例:一r贤,二r鳏,三r孤,四r嫠,五r丧,六助婚。罪人与醮妇不r”黄宗羲:《子刘子行状》,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六册,第46页。。这种家庙礼仪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家族内部,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示范意义。《水澄刘氏家谱》第七卷有一篇由刘鸿に述、刘宗周代书的《家庙祭典(代)》,其文曰: 夫宗法虽不行于后世,而其尊祖敬宗之意,所以纲纪人伦而弗坏者,亦不过如是而止,又乌在其必泥古法为刻舟之剑哉?乃者族贤起东,遂本此旨,勒为祭典凡十,则彬彬乎质有其文。后之人熟讲而施行之,庶几先王之礼,不难存十一于千百,而自一家而一乡,推之天下,刘氏之教于是乎远矣。刘宗周:《水澄刘氏家谱》卷七,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五册,第501页。

起东是刘宗周表字。这篇文字的内容与上文所引刘宗周《按察司副使吴公家庙记》相似,想必亦是刘宗周本人之意。由宗族内部家庙礼仪实践,保存、推广先王之礼于一家、一乡乃至天下,此即刘宗周宗族建设理想中的三代之治图景。

综上,在宋明平民化的郡县制时代重建源于封建制(贵族制)的礼乐生活,是理学家群体共同的政教理想。而相对于其他学派群体,理学的独创之处就在于,以性理为礼乐重建运动奠基。在理学道统论的核心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理学形上义理建构与社会政治秩序塑造之间的一体机制。

三、 道器不二与家礼的哲学形式:家庙礼仪中的道统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社会,亦即以伦理组织社会的形态,而这种伦理社会的形成是由于古代圣人基于对人性的洞见而做出的制度性建构,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人在情感中,恒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欲望中,却只知为我而顾不到对方。……人间一切问题,莫不起自后者――为我而不顾人;而前者――因情而有义――实为人类社会凝聚和合之所托。”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梁先生的这一说法实际上是“缘人情而制礼”的注解。前文所讲的汉代以后礼俗之间的脱节而引发出以礼化俗问题,其实就是这里所说的情感c欲望的调节问题,此即理学道统论(虞廷十六字心法)的核心内容。从这一角度来看,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道德失范局面,其实质是庶民脱离以往的伦理秩序,成为一个个欲望主体的存在。管志道、刘宗周等晚明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安顿这种脱离了伦理秩序的欲望主体。换言之,亦即如何因应时代变迁重建人伦共同体的问题。从礼乐文化的角度看,则是礼乐文化与人的真实生命脱节了,不再具有规范性的意义。显然,当文化脱离真实生命,失去塑造生活的功能时,需要人内在新生力量的觉醒,以重塑文化对于生活、生命的规范性和养护性。而宋明时代不断重启的道心人心之辨(理欲之辨),其表现形式在表面上看来是反对朱子的理欲之辨,实质上是理学家因应社会变迁重构礼乐生活的规范性与神圣性的方式。

管志道曾痛感于晚明社会世风日下,卑胁尊、少凌长、后生侮前辈、奴婢叛家长之变态百出,贵贱尊卑之差等动辄紊乱。管志道:《分别官民家奴婢义男因以春秋之法正主仆议》,见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卷二,第273页。这些是晚明时期大量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宗族内部,情况也相差无几。而在这种局势下,单单以宗法来规范族人已经难以实现睦族,将正德与厚生结合起来才是比较理想的解决途径。在宗族建设运动中,义田就发挥着正德与厚生结合的功能。刘宗周作有《刘氏义田小记》:

昔孔门论仁,以博施济众为犹病,而仅取足于欲立欲达之心,盖循其本也。乃知天下无心外之学,亦无心外之事功,徒取必于事功而愈驰愈远,亦立匮之术也。古之君子若文正之流,皆以其道大行于天下矣。其未尽者,又以行之家,为赡族之惠,曰“义田”,无亦博济类乎?……义也者,行吾仁而宜之者也。……宗周慕义而不遑,将学仁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皆有是心也。呜呼!吾求诸心而知天地万物之无非己也。其于家犹一指也。刘宗周:《刘氏义田小记》,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四册,第146147页。

刘宗周以行乎万物一体之仁来界定义田之举,其解释完全取自“德”方面的内容,而不采取“利”的因素。万物一体之仁首先意味着人心之沟通,是指向人与人之间最根源情感本体处的互通一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意味着由于情感本体的互通,己心、人心各自得到有效的表达和安顿。用梁漱溟先生的话来说,这是“因情而有义”。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80页。显然,此文带有浓厚的阳明心学印记。王阳明界定情与礼的关系为:“盖天下古今之人,其情一而已矣。先王制礼,皆因人情而为之节文,是以行之万世而皆准。其或反之吾心而有所未安者,非其传记之讹阙,则必古今风气习俗之异宜者矣。此虽先王未之有,亦可以义起,三王之所以不相袭礼也。若徒拘泥于古,不得于心,而冥行焉,是乃非礼之礼,行不著而习不察者矣。”王阳明:《寄邹谦之》,见吴光、钱明、董平、姚廷福编校:《王阳明全集》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02页。刘宗周《阳明传信录》摘录此段文字并评论称:“一部《礼经》,皆当如此看。”刘宗周:《阳明传信录》卷一,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五册,第16页。把这种观点放在与朱子学对比的脉络中,更能彰显其思想意义。朱子在注释《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章时称:“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为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自从容不迫,乃为可贵。”朱熹:《论语集注》卷一,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51页。阳明所说的“先王制礼,皆因人情而为之节文”,是基于人情而调节文饰之意。朱子所说的“天理之节文”则是制度品节的意思。阳明说先王所制之礼“行之万世而皆准”,原因是其奠基于“天下古今之人,其情一而已矣”,亦即活泼、变动、一体共通的生生之心(良知)。朱子则将礼的有效性建立在“自然之理”基础上。概言之,朱子以礼化俗的立场建立在人人公共的天理,道器不二的落实是以天理之公共性、人得以平等面对天理为基础奠立的;而阳明以礼化俗的立场则建立在人人自有的情感,道不远人目标的实现是直接以完全庶民化的人情日用为内容。如果说汉唐时代道(礼)只是官府部门事务或贵族生活之装饰,与民众生活无关(不周于人伦),与民间的风俗人情脱节(不通乎俗变),朱子那里则是道(礼)在公共之理(人人得以平等面对),阳明则是道(礼)在人情日用(完全庶民化)。 刘宗周从阳明心学的立场对其家庙礼仪重建活动做出一个总结:

暇日爰取旧本,更为润色,付之剞劂,以示族人。首载家乘,具见世家之渊源如此。《书》曰:“黍稷非馨,明德维馨。”故题之曰《明德渊源录》。是录也,其事则祭祀燕享而已,其文则史,其义则尊祖敬宗,而避丰祢之嫌;收族合涣,而通一体之爱。宗周将窃取之矣。刘宗周:《明德渊源录跋语》,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四册,第127128页。

在刘宗周看来,其家庙礼仪展现于事为是祭祀燕享,其文则史,其义则尊祖敬宗、收族合涣而通一体之爱。这种强调万物一体之仁、爱的价值观念,其特点是对于脱离了伦理秩序的欲望主体具有包容性。若以情感与欲望的关系来譬喻,则是通过回到两者共通的根源基础来包容欲望、调节和转化欲望。换言之,包容的目标是在欲望主体身上重新开发人伦与社会秩序的基础(良知)。这是在道德失范、欲望膨胀的中晚明社会重建人伦共同体的必要前提。刘宗周对于这一立场有一个哲学表述:

盈天地间,皆物也。人其生而最灵者也。生气宅于虚,故灵,而心其统也,生生之主也。其常醒而不昧者,思也,心之官也。……生机之自然而不容已者,欲也。欲而纵,过也;甚焉,恶也。而其无过不及者,理也。其理则谓之性,谓之命,谓之天也。刘宗周:《原心》,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第279页。

这篇文字彻底展现了刘宗周对如何安顿欲望主体的精妙构想。他的论述从天地人物共有的“生气”(生机)出发,“生气”是贯通主客观界、主导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蕴涵着无穷的活力。人由于独具将“生气”“宅于虚”的能力,故而在天地万物之中是“生而最灵者”。而“心”既是“生气”在人身上的体现,也是“生气”之主宰。生机呈现自身的方式总是自然而不可遏止、生生不息,刘宗周称之为“欲”。需要注意的是,刘宗周所说的“欲”不是朱子学视野中违背天理的情欲之作为,也不是阳明学视野中弛缓良知的明觉性、使良知的判断迟钝的因素,而是纯粹生命力的展现。“欲”的展现(实现)必然是实践性的,它必须在与外在天地自然人物打交道的实践中获得自我展现(或自我满足)。从结果上来看,“欲”的自我满足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过分张扬、侵犯外物的自我中心状态;二是由于展现不足或受到外在限制而处于被压制状态;三是与外物和谐一致、协调共处状态。刘宗周把前两者称为“过”(程度过分者为“恶”)与“不及”,而第三种则为“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而“理”就是“欲”在自我延展过程中所展现的“恰到好处”“无过不及”者。刘宗周把“理”之生成描述为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理”不是由诸种“过”“不及”辩证而成的利益权衡之产物,而是通贯天地自然万物的整体性“生气”之条理中的一个环节,在价值等级上具有客观、超越意义。刘宗周用“性”来表述这种客观、超越意义:“生而有此理之谓性”,“生而有”是指本然、自然而言。由此,传统的“心”“理”“性”等概念都在“欲”(生气)之论述脉络中得到了新的安顿。

由上可见,刘宗周的论述展现了一个流动的、活泼泼的生命力结构,寓意着刘宗周力图实现学术与社会历史现实的彻底结合,以生生日新的道德实践救世的理想。刘宗周的“欲”论述提升了日常情、欲的层次,情、欲不再是被贬抑的对象,而是绝对价值呈现自身的方式。由此可见刘宗周思想基本性格的表现之一:以具体日常、活泼泼的情感生活与行事为基石,在肯认人的自然本然性、人的个体存在及其活泼性的前提下处理公共性与统一性(理)问题。例如在刘宗周的论说当中,人类价值体系当中不同等级的价值存在(理、过、恶;喜怒哀乐与七情)都在“欲”(生机)这一“平台”(“场所”)中展现,理与过、恶,喜怒哀乐与七情之间只是生命力的展现之过不及与恰到好处之差异,而不是非黑即白、截然对立的关系。这种价值体系的结构方式将培育出无限广大之心量以包容污秽与美好并存的大千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自然生发出强盛的心力和无限的责任感来应对和转化(救治)千变万化、破碎的现实世界。刘宗周对待“流寇”问题的态度,就是这一价值观念的鲜明展现:“流t之为中原毒也,原其初朝廷赤子也。语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皇上但心尧、舜之心以抚民耳,不患t之不还为吾民也”刘宗周:《微臣顶戴明纶恭申对扬之忱以图报称疏》,见吴光主编:《刘宗周全集》第三册,第118页。。这种包容性的论述,正是理学家基于因应、对治中晚明的社会政治危机的现实关怀而产生,由此亦可见中国古典哲学与政教之间独特的互动关系。

事实上,道心(人与人之间基于情感的关联)所表述的是自我中的“公共性”蕴涵,它既是理学形上学论述的核心,也是宗族(包括乡约)等伦理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哲学形式。基于道心(梁漱溟所说的情感)是人社会凝聚和合之所托这一洞见,我们不难发现,在理学家的道心人心之辨重构过程中,理学形上义理建构与社会政治秩序塑造之间的一体性机制亦得以豁显。

四、 余论:道统与政治

综上所述,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理学家回应时代政治难题时涉及了多层面的思想脉络:礼与俗、情感与欲望的调节(亦即道心人心之虞廷十六字心法)、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或者将理学道统论理解为一个虚构的、一线单传式的道之传授谱系,或者将其理解为一种纯粹哲学形上学视野中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体系。这两种解读的共同特点在于:将理学道统论从其所从出的思想脉络中抽离出来,做出片面的单一化处理。事实上,理学道统论思想蕴涵丰富,既包含对于道(中华文明)之发端及其内容的根源理解,也包含对于宋明时代的社会政治难题的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理学家以道心人心(性命之学)之辨诠释儒家道统,并非将儒学局限于“微观内在”的个体精神与心灵建构,而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On the Confucian Orthodoxy:Based on Guan Zhidao

and Liu Zongzhou’s Practices of Family RitualsCHEN ChangSchool of Humanitie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y and thought of Confucian orthodoxy by focusing on Guan Zhidao and Liu Zongzhou’s practices of family rituals. In view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rit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eo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put forward not only the ideology of metaphysics but a solution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family rituals;Confucian orthodoxy;popularization of rite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世界各地的用餐礼仪
发布时间:2019-10-29
葡萄牙如果桌上没有另外提供的调料,说明这道菜的口味就是偏清淡的。要是你非要自己加盐的话……大师傅在厨房里就要掉眼泪啦!请记得:吃饭前要把餐巾铺在大腿上,而不是系在脖子下面。饭后需要给小费,通常是账单总额的10%。法国法国人认为付账时AA制是不礼貌的,一顿饭通常会由一个人“请客”。这一点跟中国人习惯相同。请记得:用餐前把双手放在桌子上,而不要放在桌下或者大腿上。面包要撕着吃,不要直接拿起来咬。吃剩的.........
野园与世界(组诗)
发布时间:2023-01-02
腊梅待绽 梅!你的封缄的夜愿 你紧致的香,与待航的灯 简单,直率,明亮。 你高扬而悬置的,黄金的心 依旧静默……在第一天 在那根在的地方……梅 你的样子,是光 是影子的风,吹出太阳 是一个初吻,勾勒句点的蓓蕾......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16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 摘要:人类对科学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国曾经的文明的辉煌不再,让人不得不思考。本文从科学发展的文化视角来分析它发展,以历史为线索,对科学的教育进行考察,以思考其发展规律。从中发现科学教育的......
以文化人类学视野论旅游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1
在开展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旅游文化,这也是旅游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体现。人们关于旅游文化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一种一些概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就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4
www.LWLM.com编辑。 【摘要】本文从“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遇到的挑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应对策略等方面客观地分析了“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们在全球化视野中该如何发展中......
论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的现代性视野
发布时间:2023-03-11
英语世界的晚清小说研究成果颇丰,专门研究晚清小说的专著和合集有20多部,相关论文则更多。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将晚清小说纳入现代性的范畴重新加以梳理和讨论,其切入点很多,视角相当丰富,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出中国近代小......
研究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10-24
毕业了,要写论文了,毕业生们是不是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啊?论文不像作文,还包括了许多的专业语言,就得参考许多文献,写一篇论文准备.........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http://wWW.LWlm.Com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世界
发布时间:2023-06-29
在日本喝茶有茶道之说,使得普通的生活方式成了一种玄妙的”道术”。十多年前,笔者有幸在天津南开大学的东方艺术中心见到一个仿真版的日本茶室,据说其中每件东西都是从日本运来。初见时并未感到有多新奇,里面的装饰和器物似乎都很......
可以吃的花花世界
发布时间:2022-08-28
英国艺术家Amber Locke一年半前开始从事生鲜食物造型艺术,她在自家网站AMBA Living上售卖照片和食谱。六个月前,她开始做食物拼图,拍下照片,再分享到网络上。她的第一幅食物拼图在Instagram上火得一塌糊涂,她随即意识到,她还得拍......
论世界历史以及世界市场的时空维度
发布时间:2022-11-17
20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出现的空间转向运动形成一个大致相同的立场,即认为19世纪最后几十年是历史决定论正在崛起而空间观念相应湮没的时代。这其实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既不是历史决定论也不缺乏空间......
探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及中国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3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文化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愈发显著,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则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如何让中国文化既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新元素,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实现文化大融合,又能克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输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阻碍,是世界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难题。(一)世界文化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
清代绘画中世俗化的倾向
发布时间:2023-05-26
清代中晚期,中国社会出现巨变,伴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文人身份的转换,中国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高高在上的士夫文人把玩的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商业发达的地区,画家们在努力适应并迎合这种变化。文人画不......
早春度假,世界5大文化水疗圣地巡礼
发布时间:2023-01-05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是踏青、赏花、看海、爬山、涉水亲近自然的最美好季节。你想过突破传统的旅行窠臼,在早春的明媚春光中,以SPA的形式开启一次心灵的洗礼吗? 就趁现在,放松心情,让自己飞得更远些。用隐藏在护理之外的奇......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摘要:绚丽之美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它既不属于优美,也不属于壮美,而是一种独立的美学形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外交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从文化视角去理解一国对外关系的行为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了,但其分析的价值与意义却恒久未变。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分别从宗教意识、秩序观念、“和合”文化以及“以德行仁”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外交作简要分析,......
世界统一宣言
发布时间:2023-02-08
" 一 .概论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能够幸福地生活,无不在苦苦地挣扎与拼搏。而且,我们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同时也在为我们的亲人和后人。 千百年来,世界上大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无不在......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发布时间:2023-07-07
摘要:绚丽之美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它既不属于优美,也不属于壮美,而是一种独立的美学形态。由于 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刚柔观念的 影响 , 现代 美学 研究 只承认美的两种形态,而贬抑甚至排斥这种美的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是因......
视觉中国梦、艺术世界行
发布时间:2023-05-26
活动由蒙古国造型艺术收藏家协会主办,上海迈锡尼艺术品有限公司策划承办,蒙古国美术家协会、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嘉利印刷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共同协办。活动将于2014年8月6~16日举办。艺术家名单:团长......
中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
发布时间:2022-08-07
[摘要] 我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明词总体性否定的判评,二是对明词衰亡的多元分析探讨,三是对词亡于明的消解与纠偏之论。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人们主要从词曲相混、自度曲律、委靡软俗、意格不......
以学定教视野下数学错误的重新审视
发布时间:2022-12-12
以学定教本质上就是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因此注重学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便是以学定教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本文从以学定教的理念出发,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为例,重新审视学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的研究较以往大有改观。相当数量的学术论著对其沿革损益、民族地域间差异及与当时社会变迁、思想文化走向等问题从横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就研究内容而言,既有对当时诸如世族......
从乡俗仪礼到文化消费
发布时间:2023-02-08
关键词:乡俗仪礼;文化消费;徽州;舞蹈;重构摘要:新时期以来,徽州舞蹈资源经历了“文艺集成”时的资源发掘、旅游演艺中的形象包装、“非遗”保护下的身份重塑以及文化节庆中的多彩展示,从而在文化内涵与展演形式、传承机制等多个层面发生深入重构。从乡俗仪礼转换为地方文化符号并进而服务于文化消费,是徽州舞蹈之当代变迁的主要特征。厘清其变迁轨迹与动因、效果,可为当下的文化传承提供参考性意见。中图分类号:J722.........
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
发布时间:2023-07-06
一、西方婚礼习俗 (1)白色婚纱 西方的新娘在婚礼当天,要穿着白色的婚纱,这一习俗源自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便身着白色的婚纱嫁给自己心爱的白马王子,从此之后,白色婚纱便风靡全球,直到今天,白色婚纱依旧是......
分析墨以申礼义之道
发布时间:2023-02-17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九流竞进、众言哓哓、思 想 辩 论 十 分 发 达 的 时 代 。 荀 子 云 : 君 子 必辩。(《非相篇》)又云:仁者好告示人。(《荣辱篇》)在这样活跃而复杂的思想氛围下,荀子常常针对当时流行某家某派学说进行分析和驳......
论全球化世界中传统戏剧的几点观察
发布时间:2023-05-21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戏剧,那时人们对传统和戏剧之间的区别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既然是传统就需要传承再现。因此,仪式是对传统的最好体现。相反,戏剧则被认为是一种发明,这与仪式不同。从起源的角度来看,戏剧被认为是一种发明创......
世界上最穷总统
发布时间:2023-02-19
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郊外一幢不起眼的农场里,一间摇摇欲坠的板房、一个简陋的洗衣间、一口清澈的水井,院子里站着一只三条腿的狗,唯一与当地普通农户不同的是,两个警察在门外看守。 这个农场里住着乌拉圭现任总统――79岁的穆希......
你可以不用周游世界
发布时间:2015-08-24
(一)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她要去听一个讲座,讲演者是她崇拜的人,因为她想到既然世界末日要来了,不如放下工作,周游世界,写书…… 我一听到“周游世界”一词,差一点没有喷出自己喜爱的绿豆粥,惊诧:“怎么又有周游世......
湖北文学中的武汉城市世俗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武汉是个多种城市文化并存的城市,在湖北文学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而作家的创作风格、语言特征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着重选取了武汉的城市世俗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探讨文......
论回归世俗生活现象世界中的身体美学思想身体美学研究的历史维度
发布时间:2023-06-13
舒斯特曼开创的身体美学研究正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刮起一股旋风,以新实用主义为核心的身体美学思想振聋发馈。身体美学的提出很晚近,但身体美学思想或者关于身体的思想、观念、身体的定义却是亘古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是因为我们......
全球化视野中的英语传播与传统文化冲突
发布时间:2023-06-19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语言;帝国主义 一、英语整体传播现状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由此带来了政治、文化沟通的频繁。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它的普......
“入世”视野下的中国军工产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07
一 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军工产业的第一个机遇就是有利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中国军工产业在投资领域禁止外资进入,但在贸易领域从一开始就是对外开放的。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建立军工产业得益于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和设......
浅析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01
一、中国道路的成功使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具多样性 在开放环境下,一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建构必然与各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密切相关,没有必要追求与其他国家完全一致,因此在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应该尊重多样性、尊重选择......
浅谈世界历史视角下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有五个要点: 第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个是生产力的发展,即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而带来的巨大生产力,生产力的这种发......
以茶为缘,构建和谐世界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茶文化作为中国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之一,在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仍值得国人深入研究。发挥茶文化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有巨大的优势,一是近代中国伟人多借用茶来款待、赠......
民国文化视野中的四存学会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四存学会的文化观可以概括为以颜李为主体,兼顾中西新旧,这种文化观,明显具有调和论的特征。它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顽固守旧,而是主张中西文化互补。四存学会对于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颇多指责和不满,认为这种激进的行为......
儒学在明代的世俗化及其微变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明代中期,由于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以及政治的腐败,主张“尚俗”阳明学逐渐兴起,这便开启了儒学的世俗化、民间化,同时对明代的通俗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是此时期世俗小说中的佼佼者,其中的女性形......
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发布时间:2023-04-02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
三十分钟足以改变世界
发布时间:2022-10-27
生活在荷兰鹿特丹的白领青年汤米,今年36岁。每天早晨,吃过早餐之后,他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一天,早饭后汤米和往常一样骑车去上班时,路过一个很脏的小河,这里的垃圾堆积如山。他向一起去上班的同事抱怨说:“这河边的垃圾比鱼都......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与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 要:探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文化与教育的概念与关系。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实际上被看作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教育是文化濡化、文化传播、文化传递、文化传承、文化学习。教育则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生成积淀功能、文化......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发布时间:2013-12-19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摘 要:民法现代化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从身份到契约、从契约到制度(身份)以及近现代民法......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文艺美学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关于中西文化和美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果。这......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关键词] 礼仪 大学生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物质文明,另外一方面也出现了人文危机,出现了道德沦丧,大学生的道德问题也是我们 目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礼仪和道德的契和......
你很快乐?请回赠这个世界一份礼物
发布时间:2015-08-25
一间小咖啡馆里,进来一位客人,他点了两杯一样的咖啡,说“我喝一杯,另一杯预付”。过一会儿,进来两个女孩,她们要了三杯咖啡,轻声告诉店员:“我们喝两杯,一杯预付……” 咖啡店客人进进出出,有人喝了自己要的咖啡离开了,有......
浅析“生活世界”视域下课程文化的重建
发布时间:2023-03-11
" 论文摘要:“生活世界”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活世界观。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建课程文化的内在诉求。生活世界视域下课程文化的重建要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文化观、从单向度文化转向多向度文化的课......
简述“世界历史”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与哲学的中国性
发布时间:2022-11-29
由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所开出的真实的世界历史时代,逐渐地改变了国别史时代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交往与创造的形式。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要求相适应,19世纪的西方与中国世界,其实就已经在不断地呼唤着一种世界哲学,只是那个时代的哲学家......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文化批评
发布时间:2014-01-17
“五·四”以来,“民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礼遇。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以及1918年4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4号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突破旧文学的藩篱,创建新......
从客家人的春节习俗透视客家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客家人和其他汉族一样庆祝许多同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其中又以春节的庆祝最为隆重,而且极具客家文化特色和浓烈的乡土色彩。本文采用实地调查观察和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旨在描述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春节习俗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客......
论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法院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22
论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法院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随之日益提高,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的愿望日趋迫切,越来越多的问题都期待......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7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归化翻译 [摘要] 最近,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很多,散见于国内的各种外语类学刊,〈中国翻译〉2002年第5期还专辟一专栏来讨论这......
自我追求中的世俗认同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新时期以来,女作家在爱情、婚恋的题材上的创作开始更加关注女性自我精神成长的艰难历程,女性的个人存在状况开始在新时期的女性作家笔下被重新思考,本文对这一创作现象进行梳理,并力图指出其内在的衍变思路。 关键词:女性意识 启......
新世界以来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7
第1章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生存境遇 大众文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便在中国兴起,但是当时受到了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批判和抵制。开始于1993年一直持续到90年代后期的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便......
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及其电影化表达浅析以电影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8-12-29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封建道德规范体系仍旧影响着当代社会及公众的思想状态,其原因是未完成世俗化阶段,中国近现代没有哲学家及社会经济发展过快。这一状态的危害是当前中国社会大众不快乐,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是当前文化领域对中国社会世俗化进程的一次探索。【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世俗化电影自宋明以来,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与陆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统治了中国社会一.........
“中和”之道对促进世界和谐之启迪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要:于生生通变之中守“中和”之道,为易道之本,推崇“中和”之道,其价值追求可以归结为是在全世界人民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人类的普遍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促成适应人类社会进步的公共秩序的和平与安定。 ......
《礼记》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人文精神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礼记》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伴随着人文精神不断延伸发展,着重于通过一些典章制度来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来达到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本文从文本角度出发,详细分析《礼记》通过对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论思想世界、历史世界与经典世界
发布时间:2022-11-04
清华大学国学院陈来教授新作《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于2015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为清华国学丛书之一种,共收录作者20篇论文,外附一篇综述文章。从时间上看,其中有的文章写作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作者学生时代的作品......
混血的超级英雄何以萌动世界
发布时间:2023-02-23
史上最萌胖子大白一举将机器人瓦力挤下了机器人萌物头名宝座。明明是俗套的低龄化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甚至为了保持迪士尼传统三观不受颠覆,连多加一层反转都不能,却火遍了全球,显然不是一萌遮百蠢这么简单就可以解释的。 迪士尼......
浅谈控制世界在哲学中定义变化
发布时间:2023-05-15
浅谈控制世界在哲学中定义变化 浅谈控制世界在哲学中定义变化 浅谈控制世界在哲学中定义变化 然而,当历史发展到20世纪中期以后,人们发现只是一味地改变世界也是不行的。在改变自然界方面,遇到了环境污染问题:本来人类改......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化”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14
社会变迁是人类自我理解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一开始必须提出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们何以获得其知识,人类知识后面的认识论前提是什么,话语和知识又怎样参与了历史的真实创造等。所提出的这些问题使人们强烈地感......
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 ——评郭店楚简中老子的“道”
发布时间:2023-02-09
" 郭店楚简《绝智弃辩》(老子甲)中,老子主张“以道治国”。其治国方略就是“视素保朴,少私寡欲”⑴。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认为机谋(智)、巧言(辩)、诡诈(巧)、贪婪(利)、用己而背自然(忄爲 )、私心忧虑(虑)是......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这一理论为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支撑点。尽管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其以深刻的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和......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以20世纪乡镇体制变迁为视野
发布时间:2023-01-29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乡镇体制的变迁过程,是在控制型治理和自治型治理两种模式中进行选择的过程。由于政治动员的性质及政权更替的方式所决定,国家行政权力最终深入到了乡镇并成为了国家现行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
发布时间:2023-04-15
" 三、 时势与传统 上一节主要从“世界体系论”的视角讨论了民主的“世界潮流”及其“中国化”的问题,本节则侧重从“中国中心观”来考察政治民主化是如何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畸变的。 民主核心话语的倾斜 笔者曾指出,清末民初中国......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旁白中的农民意识
发布时间:2023-01-23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旁白中的农民意识 近期,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知网论文检测该剧的一大特色是剧中旁白的大量运用。笔者认为,此剧中的旁白不仅保持了电视剧与原著在风格上的一致,还起到了真理......
以传统文化学视角论羌族养生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17
羌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羌医中周论,包括羌医中周论的哲学观点、羌医理论体系对正常人体和异常人体的认识,以及羌医中周论中有关养生预防、身心修养和康复治疗的独有原则与特色方法。羌族医学中周论是羌族养生文化的指导思想,也......
浅谈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倾向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王安忆的作品中体现的完全是她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她总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关注日常琐事,作品中着重写的也是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本文从王安忆取材的大众角度、从世俗角度撰写“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利用生活细节将......
《世界青年说》谈一谈以中国为主角的游戏
发布时间:2023-01-15
中文名称:世界青年说(中国版非首脑会谈) 外文名称:A Bright World 类型:谈话类 主持人:彭宇、李好、郭晓敏 主要嘉宾:詹姆斯、普雅、罗密欧、韩东秀、吴孟天等 首播时间:2015年4月16日 播出频道:江苏卫视 在线......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1-14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之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的孕育之根,中国文化礼仪孕育了中国一代代炎黄子孙,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强化的现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仪......
看世界最穷总统怎么活
发布时间:2022-11-11
3月1日,执政5年的乌拉圭总统何塞・穆希卡卸任,这个年近80岁的乌拉圭老头儿,被称为“世界上最穷的总统”,因为他过着一种与世界上任何一位总统都截然不同的俭朴生活。 关于穆希卡俭朴的新闻有很多。他自2009年当选乌拉圭总统,却......
奇妙的物理世界
发布时间:2023-01-23
滚球滚球是一个应用多种机械机构和传动原理的大型封闭装置展项,通过操作各个装置,使大铁球在封闭的轨道中循环运行。观众通过共同协作可以了解到四连杆机构、滑轮装置、螺旋运动等。其中螺旋提升所采用的是阿基米德螺旋机构,它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冶金、粮食等部门。如:蜗杆传动是在空间交错的两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传动,两轴线间的夹角可为任意值,常用的为90°。它广泛应用在机床、汽车、仪器、冶金机械及其它C器.........
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语言是人类的标征,是人性的外化。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息接受概念以及对它的解释,我们可以分析和推知中国古代受众信息接受的状态、规律和特色,因为信息接受的话语就是接受主体的“自画像”。本文通过对若干信息接受概念的......
世界财富管理中心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17
金融系统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服务行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专门打理财富而存在的。由此可见,财富管理可谓历史悠久。 欧洲早期财富管理的发展 瑞士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 美国作为金融霸主财富管理的综合发展 财富管理虽然......
中法传统婚礼礼仪对比
发布时间:2023-01-18
[摘要]礼仪有两层含义:外在的穿着和行为以及其内涵。二者缺一不可。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受到礼仪影响。婚礼是人们自觉参加的重大场合,故需完美礼仪。中国传统婚礼喜庆,法国传统婚礼神圣。以此为基调,我们将会看到两国的方土异同。 ......
向世界打开中国文化之窗
发布时间:2022-11-03
“国粹”京剧的传承者走上红地毯 4月16日傍晚,在五彩斑斓的夕阳掩映下,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界嘉宾云集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相依相伴走上了红地毯。你看,斯琴高娃、陈可辛、周迅、张国立、冯小刚、郑元畅、林依晨、赵又......
探析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7-01-03
摘 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探讨了职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和学生三个主体的要求。就现实中进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负责制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区域视野下的明清川黔边界博弈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要:川黔两省在边界地区存在大量疆界错壤,加之边境地带的管辖权十分模糊,历来难治。明清时期鉴于时局的变化以及稳定地方政治的需要,朝廷对川黔两省交界地带重新勘定,明晰其边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雍正年间的“遵义调龙安”1。“遵义调龙安”表面上看是简单的政区调整与两地归属权的变换,其本质则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博弈,是中央欲通过对地方政治空间的再塑造,从而达到维护川黔两省政治经济均衡及巩固西南边疆之目的。关.........
以生活世界为依托的语文教育观
发布时间:2023-01-09
教学活动于现实意义上的重视与强调是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所重视与讨论的课题。语文教育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与综合性,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现代以来,众多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就语文教育与生活之间联......
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25
" 2003年,随着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中国迎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二次信访高潮,当年6月25日至9月30日,国家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上升67.3%和58.4%.[2]与信访洪流同时出现的,是聚集在北京的信......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对于一贯喜欢望文生义的中国学人来说,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的探讨,人们想当然地把它当成是一个审美......
世界的“祛魅”:价值世界的解构
发布时间:2022-08-29
【摘 要】世界的“祛魅”源于自然的“祛魅”,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理性的发展,理性由“永恒真理”的存在概念,转变为“发现真理的理智力量”的作用概念,成为世界祛魅的工具,祛除了笼罩在人类世界的一切神魅,使世界由超验神秘返......
协同创新视域下世界水谷的文化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创建世界水谷是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突显水利类大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水问题的形成具有复杂性,解决的关键在于协同,有赖于社会大环境中的文化氛围。以协同创新为宗旨的水谷文化内涵,将以谷城一体为载体,建设由水......
浅谈传统器物文化视野下的流行歌曲
发布时间:2023-03-01
20世纪末,在国学热的大潮下,文化艺术重新审视传统,回归经典,作为时尚文化的流行歌曲也不例外。众多研究发现这些歌曲吸收了传统思想、传统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但同时,我们发现流行歌曲对传统器物文化的借鉴亦蔚为大观,器物文化对......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材古文选编
发布时间:2022-12-26
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学语文课本选文的首选对象。近30年来,有100篇左右的古代散文入选和曾经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无论哪一套教材,初、高中总保持60篇左右的古代散文供学生学习,高中甚至占到了全部课文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入选的古代散......
《旧世界群像》视听语言解析
发布时间:2023-02-19
纪录片是电影的源头及其大宗,世界上诞生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就带有纪实的特征。百年电影史中呈现了不同类型和风貌的影片,纪录片也不例外。然而多数人对于纪录片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 本文探讨的影片《旧世界群像》,是一部在......
学贯中西:李安的导演世界
发布时间:2023-05-18
内容摘要:李安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最重要的新生代导演之一。他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而蜚声国际影坛,并从此开始了他冲击好莱坞的电影历程。李安以其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关注家庭生活中的伦理,关注中西文化对比......
在国际视野比较中增强中国道路自信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科学内涵和坚定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充分显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实效性。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国......
简析传统审美视野下的“中国风”音乐
发布时间:2023-07-02
论文关键词:传统审美;“中国风”音乐;文化传播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
情感世界与现实世界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先秦时代的古典儒学处处将人类的情感放在首要位置,追求人的自然情感的满足与施展,而不应受到阻滞。一个互助共存、温情脉脉的世界是孔子所着力追求的理想国。这一重情的追求与礼一样,根源于氏族社会的传统。而这一传统之所以......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何顿小说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 要:作为湖南本土作家,何顿在小说创作中立足于长沙地域的风土文化,其作品融入了浓厚的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并在表达中不吝运用长沙市井语言,真实地反映长沙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 关键词:地域文化;何顿;小说......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
发布时间:2023-02-11
" 【内容提要】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看,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因而也只有精神文化才真正表现出文化的生命特征。离开人的生命意识,任何文化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只从教育者的理解力出发,而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