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与世界各国的航母一样,辽宁舰飞行甲板设有数十个航空保障专业岗位。为使舰载机起降保障组织指挥更加形象、直观,他们在借鉴外军经验的基础上,以所穿工作服及其搭配的不同颜色。区分不同专业岗位,创造出了适合我国航母特色的航空保障模式。
身着彩色工作服,能天天待在飞行甲板,吸新鲜空气,听涛声合奏,看潮起潮落。赏日出月没,航空保障人员无疑是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被羡慕”的背后。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危险。
2015年12月下旬,记者随辽宁舰出海参加训练,与他们吃住工作在同一艘舰上,天天在飞行甲板采访拍摄,对这种艰苦有着切身的感受。
天还没亮,在舰载机起降部署拉响前,他们就忙碌起来。甲板异物排查是保障飞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航空保障人员每天的“必修课”。他们一字排开,弓着腰,低着头,非常仔细地检查甲板,彻底清除有可能被吸入飞机发动机的任何异物――金属片、螺丝钉、弹簧等,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要来回排查好几遍。
暴露在飞行甲板上,穿梭在牵引车和舰载机之间,噪音污染是航空保障人员要面临的第一关。歼-15舰载战斗机滑跃起飞开加力、降落加速所产生的噪音,大到“让心脏快要跳出来”,找不出合适的分贝值来形容。
此次辽宁舰出海训练正值严冬。渤海湾风大浪高,寒风刺骨。舰载战斗机起降训练时,为了给飞机足够的升力,航母都是逆风而行,相对风速更大,最高达25米每秒,顶风身体倾斜20度才能在甲板上行走,如果不戴防风镜,眼泪被吹出来十分常见。
甲板上有多冷?记者穿着棉大衣,只觉得冷风嗖嗖地往衣服里钻。不一会儿就被冻得瑟瑟发抖。即便这样,他们全然不顾。每天提前起床开始全天的飞行准备,从舰载机的牵引调运、系留加固。到阻拦索、偏流板、止动轮挡等设备的操作。在恶劣天气中一忙就是一天,大家从未叫苦,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不求岗位显,但求作为多。正是有了航空保障人员不言苦、敢吃苦的牺牲奉献精神,经过多年的反复摸索、研究、论证和数百次实际磨合训练,航母飞行保障得以从零起步、逐渐成熟,保障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如今。舰载机驻泊数量、单日飞行架次、起飞和回收效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保障舰载机的严格要求和飞行甲板特殊的工作环境,决定了他们不能像飞行员那样驾机搏击海天,只能甘做幕后英雄,默默无闻地当一名“飞鲨保姆”。
引以为豪的是,每当完成飞行保障任务,他们戴着头盔和风镜,扛着系留索,驾着牵引车,推着设备箱,从飞行甲板上一路走来,霞光照在他们青春的脸庞上,配以霸气十足的舰载机为背景,那阵势场面。只能用“酷得一塌糊涂”来形容了。
在飞行甲板演绎出别样的七彩人生,我们看到了中国海军第一代航母人的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