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濮洪九:抓住机遇,加快调整,促进转型-综合新能源论文(1)

濮洪九:抓住机遇,加快调整,促进转型-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4 00:11:03
濮洪九:抓住机遇,加快调整,促进转型-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3-03-14 00:11:03     小编:

一、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是煤炭工业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煤炭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一大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技术落后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全国煤矿数量由1998年的8万多个,减少到目前的24000多个;二是煤炭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全国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由2000年的8家,增加到2005年的31家,产量规模从1亿吨增加到近9亿吨,产量比重由不足10%提高到42%以上。

出现了1家产量接近1.5亿吨,3家超7000万吨,4家超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三是煤炭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煤炭科技进步加快,煤田地质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基本成熟,高参数、自动化、成套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能力明显增强,矿井水害、冲击地压和瓦斯等灾害防治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煤炭清洁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煤炭气化、煤化工等技术已经从工业试验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社会广泛参与、国内外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开始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2011年全国建成177处高产高效矿井,生产煤炭5.6亿吨,人均效率超过12吨/工,单井利润超过1亿元,百万吨死亡率0.064。

2005年全国申报高产高效矿井197处,比2011年增加20处;生产煤炭6.35亿吨,比2011年增加7500万吨;人均效率超过17.543吨/工,同比增加5.543吨/工;单井利润1.58亿元,同比增加6400万元;百万吨死亡率0.045,同比下降0.019个百分点,煤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好于上年,大多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典范。五是以煤为主,多业并举,集团化经营成为煤炭企业发展方向。

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凭借资金、人才、技术实力,积极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等与煤相关产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煤炭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煤炭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是煤炭产能快速提高,全国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3243万吨,增长到21.9亿吨,增长了近68倍,为共和国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行业经济效益提高,“十五”期间煤炭行业由整体亏损转向全行业盈利,行业盈利水平逐步提高。

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突破550亿元,较2011年增加240亿元,同比增长78%,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大型企业利润总额478.3亿元,较2011年增加200.5亿元,增长72.19%。三是煤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05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原煤生产效率4.071吨/工,比2001年增长1.45吨/工,提高52.15%;回采工作面平均单产43644吨/个/月,比2001年增长11503吨/个/月,提高38.24%;采煤机械化程度82.72%,较2001年提高10%。四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十五”期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6995人,减少到5938人,减少1057人;百万吨死亡率由2001年的5.128下降到2.811,下降了45.18%。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30%;原国有地方煤矿下降了54.39%;乡镇煤矿下降了64.85%。

五是煤矿职工工资收入提高,2005年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2万元,比2001年增长了1.2倍。但从整体上讲,煤炭生产力水平仍处于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发展状态,企业发展还没有完全摆脱单纯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依靠增加规模增加效益的局面,行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

特别是近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刺激和社会浮躁心理的影响下,行业低水平、盲目发展抬头,增加了结构调整难度。一是产量规模增长过快。

全国煤炭产量由2000年的近13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21.9亿吨。一些大中型煤矿急功近利,不顾客观实际,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浪费,矿井服务年限下降。

有的煤矿甚至是违章违规生产,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致使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0年到2005年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