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适应较大叶型弯角范围的轴流压气机落后角模型分析

适应较大叶型弯角范围的轴流压气机落后角模型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6 01:12:11
适应较大叶型弯角范围的轴流压气机落后角模型分析
时间:2023-02-06 01:12:11     小编:宁爱军

随着对飞机机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之一的风扇/压气机,其发展趋势是高负荷、高进口马赫数以及内外径沿着轴向变化很大的流路设计.近20年来,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飞速发展,三维非定常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模拟能力显著提高,但是跨声速压气机内部流场由于相当复杂,并且直接数值模拟(DNS)和大涡模拟(LES)又严重依赖湍流模型和网格数量,导致在跨声速多级轴流压气机的性能计算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全三维数值模拟能够得到详细的流场信息,特性预估结果可信度高,但其计算量大,计算周期长,目前还难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作为准三维设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用S1流场计算技术对轴流压气机进行二维特性预估计,计算量小,计算周期短,并且如果选用合适的落后角和损失模型,其计算精度较高,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用流线曲率法预估轴流压气机非设计点的性能,只有在较为准确的落后角和总压损失系数确定后,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所推导的控制方程是建立于简化模型基础上的,在落后角和损失模型中必须考虑瓢性、端壁流及二次流等实际流动的情况.如果能够准确预测出损失、落后角和堵塞系数,流线曲率法就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来.但是,目前的一系列模型适用范围都比较小,在叶型弯角较大或者较小的情况下,预测误差较大,尤其是落后角. 本文在一系列落后角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用于亚声速叶型平面叶栅(以下简称叶栅)的性能预测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落后角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套适用于准三维轴流压气机落后角预测模型,并可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到三维轴流压气机落后角预测,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压气机设计体系提供了技术储备.

1.流场计算

本文采用时间相关有限体积法计算流场,计算中所采用坐标系是和叶栅一起旋转的轴对称的正交曲线坐标系,其坐标曲面分别为:回转的流面、和流面正交的回转面以及从轴线出发的子午面,在该坐标系下,支配叶栅通道中绝热、无瓢、可压缩流动的基本气体动力学方程积分形式.

2经验模型

利用流线曲率法估算轴流压气机(以下简称压气机)的性能,只有采用较准确的落后角模型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国外的Boyer, Cetin,Dunham, Konig, Bloch等人,以及国内的曹人靖、吴虎、李景银、王掩刚等人对经验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大多数非设计状态模型都使用隐式或显式的方法.这样,设计和非设计状态下流入角的差异成为了最重要的变量.在压气机中,在10000转速线上标定一系列的流入角时,非设计状态损失通常围绕着设计点变化,面我们通常把设计点看作最小损失点.非设计状态最小损失落后角也是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预测的.面在叶栅实验中,通常按照叶栅特性线来确定最小损失流入角,一般将最小损失点对应的攻角作为最小损失流入角.最小损失流入角所对应的状态定义为参考状态,本文我们称为设计状态,其攻角称为设计攻角,其他流入角状态定义为非设计状态.设计攻角为

3算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本文用4组叶栅进行了落后角设计状态与非设计状态的研究,叶型弯角涵盖范围较大.并对多组压气机不同级转/静子落后角进行数值计算与研究.

3. 1叶栅非设计状态落后角计算

每一组叶栅都选取两组马赫数工况.可以看出,修正的Creveling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落后角,4组叶栅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对于弯角较大的叶型,当攻角为1U0时,预测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实验的落后角反面呈减小趋势,这是因为攻角较大,再加上叶型弯角也大,导致叶背分离很大,出现分离涡,使得三孔针测量值反面减小.

4结论

本文对4组叶栅以及几组压气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Cater模型重新修正后,叶型弯角适用范围更广,对于较大和较小的叶型弯角,该模型都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验证了本文建立的修正模型的有效性.

2)准确的设计状态落后角预测是非设计状态落后角预测的前提,本文对非设计状态落后角预测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3)本文把二维修正模型推广应用到三维压气机落后角的预测,从多组压气机不同级转子、静子的计算对比中可以看出还是比较吻合的,并且叶型弯角适用范围也比较广,可为造型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依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