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8 02:02:57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
时间:2023-02-18 02:02:57     小编: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企业财务丑闻频曝,不仅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更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缺陷,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不尽人意。内部控制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在有效的控制环境中,管理层先进的理念和科学严谨的经营风格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促进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企业文化建设可培养员工合乎企业及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人格,并以此引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环境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及其演进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内部控制作为思想和实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专有名词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由美国著名审计学家蒙哥马利《蒙氏审计学》(1940年)第六版开始提出。最早给内部控制下定义的是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1949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稿中。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扩大到了企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逐渐深化。

(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演进

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90年代起,政府才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层环境

1.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国际国内环境单独搞建设,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而竞争则将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的改善,促进内部控制的发展。

2.法律法规环境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而且还没有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做出严格的处罚规定,这会造成约束机制的缺乏,影响内部控制环境作用的发挥。内部控制本身应该是一个有法可依的管理过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做到有法可依,这样的内部控制才“具有权威性”。

3.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来自于国资委、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目前来看,虽然监管机构非常重视高风险业务,并且有相当完备的风险管理法规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详细的执行细则,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执行,监督措施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监督不力。

(二)硬环境层

1.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总导向,是企业实施包括内部控制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活动的根本依据。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要实施什么样的控制活动,以及如何实施这些控制活动。

2.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间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和权利制衡关系的制度安排。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软环境层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产品、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经营理念和沟通方式、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外显文化、硬文化,也包括无形的隐性文化、软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只包括企业的思想、执行者道德水准、意识、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会产生重要影响。

2.管理者的理念和风格

管理者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绩效,也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包括个人行为偏好、对企业风险的认识、对法规的态度、对公司治理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对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在有效的控制环境中,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氛围,促进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创造一个减少错报发生可能性的环境。

3.员工的道德价值

从个体自身看,企业员工的道德人格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从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看,员工个体的道德人格与企业整体文化互生。企业员工的道德人格培养不仅是完善自身道德活动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与企业、社会发展和谐价值的基本取向。从此意义讲,企业员工的道德人格与企业文化内在一致。

(四)内外环境层之间的关系

企业内控环境层次之间在构建企业内控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并且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规范的市场竞争和相关法规与社会监督与约束机制,“硬”环境就失去了扎根的土壤。如果没有内控“软”环境建设,企业内控“硬”环境就失去了长期的内在驱动力。要使我国企业内控环境的建设日趋完善,就必须各层次环境有机、系统地配合,必须实行“外”“硬”“软”结合、“协调同步”的方针。

三、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构想

(一)以人为本――发挥管理层在内控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无论是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还是企业文化方面,管理层都起着主导作用,且在现实中矛盾和问题较多。管理层的组织结构、理念风格与素质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管理层要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架构以确保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杜绝“内部人控制”。控制环境是由管理层日常行为产生的,管理层要提高自身素质,坚持适当的道德行为标准,以身作则,遵守可适用的政策法规。

(二)人才建设――加快培养内部控制高级专业人才

1.当前企业现状的需要

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系统专业人才,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大多由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这样做的缺陷是: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执行和评估违背“运动员和裁判员角色分离”的原则。培养和造就具备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监控流程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相关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实务与国际较成熟的内部控制实务趋同发展的内在需要。

2.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实施的要求

被称为“中国版SOX”的基本规范和指引的实施将给不少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影响,将对中国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带来实质性的推动,这也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这一规范的推出,意味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

(三)思想建设――重视精神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进展是重视精神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提出的持币动机、流动偏好、风险偏好等,均从心理因素的角度揭示了人们的经济行为,他认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除了经济内在的原因之外,信心等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凯恩斯将预期等心理因素视为外生于经济体系的外生变量纳入经济研究范畴。

(四)法制建设――重视法律风险管理

一方面,内部控制要保障企业经济行为合法合规,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评价都必须合法。内部控制的工具主要是制度、政策和程序等,这些工具本身有的也成为法规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本身也应该是一个有法可依的管理过程,这样的内部控制才“具有权威性”,才能发挥效应。

(五)构建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大文化”体系

软环境要素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活跃在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硬环境的建设,决定其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硬环境因素作用的发挥依赖软环境层的指导,同时也为软环境提供展示的平台。如同企业要不断增强软实力和硬实力一样,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也要不断增强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建设。

笔者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拟以“大文化观”的理念突出内部控制环境构成要素中企业文化要素的核心作用,重构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期能配合内部控制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应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践的内部控制环境提供崭新的思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