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对策

简析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20:27:56
简析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3-08-06 20:27:56     小编:

"

[论文摘要]现代外语教学倡导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也提出了消除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英语学习 情感因素 人格因素 对策

一、内部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态度、自信、焦虑和人格因素等。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学习者的个体,每个学生学习动机强烈程度都不一样,学习态度迥异,性格特征千差万别。

1.动机(motivation)。情感因素主要涉及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影响最大,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来自于学生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或家长的要求、升学、就业、提职或出国留学等。内部动机是指来自学生内部的动力,如对所学科目的喜好、对教师的喜欢、学习需求意向、愿望、兴趣、求知欲、态度等,是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调动个体的一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内驱力。动机的可变性和复杂性特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难以把握。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者不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受外部情景支配而不得不学外语。有的是为了满足教师或家长的要求,有的是为了考研、就业、提职或出国深造等,反映在盲目追求学业成就上。动机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成就追求的志向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以全国非英语专业

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

四、八级考试为例,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通过考试拿到等级证书,以便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许多学生在通过考试后转而投身于获得其他证书,把英语弃置于故纸堆里,其结果是大学毕业后不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出现较明显的退步。这种动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一旦外部因素取消,学习者可能失去外语学习的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外语学习就会成为包袱,有的甚至会放弃外语学习。

2.态度(attitude)。一般是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评价性反应。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它复杂多变,因人而异,且受语言本身、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学习策略、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语学习态度包括两个方面:学习者对所学外语及文化的态度与学习者对语言教师和学习环境的态度。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学习效果。有调查表明,学习英语的态度与学习成绩相关程度高于学习其他学科的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有些学生在中学时英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或与英语老师关系不好,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心理障碍会持续到大学。另外,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很多情况下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同英语国家人的长期接触机会不多,他们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的亲身体验。因此,英语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自信(self-confidence)。自信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重视,自信的界定不尽相同。不同个体由于性别、文化、年龄以及心理能力等不同存在着自信水平的差异。研究显示,个体的自信应恰当适中,过于自信会产生错误的推论或分析;自信不足会表现出没有安全感,产生焦虑或恐惧等行为。自信从横向上分为六个元素,即目标、认知、选择、珍视、评价、意志。与之相对应的是目标教育、理想教育、需求教育、情感教育、责任教育和挫折教育。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S. Krashen: 1987)认为,学习者的人格因素(personality factor)与语言学习的成效也有联系。外向性格者开朗、热情、善于交际、爱说话,好表现自己;而内向性格者喜欢缄默、不好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应当在内向型与外向型学生中挖掘出表现形式不同的共存的人格因素,即自信心,它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和可靠的保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可以观察和感受到,那些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坐在教室的前排,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使用外语,积极配合教学活动。他们的实践机会较多,英语的熟练程度也会得到不断提高;而语言越熟练,他们的自信心就越强,越敢于实践,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反之,往往会坐在教室的角落或后排,尽量避开教师的目光,不敢或不愿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害怕犯错在同学面前出丑,其结果是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加重,给外语学习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 "

4.焦虑(anxiety)。焦虑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主要表现在语言焦虑上,是指学生因达不到预期学习目标或不能克服语言学习的障碍而产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表现为苦恼、无助、胆怯、内疚感增强、紧张不安、心慌意乱和带有恐惧感等情绪状态。语言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学生高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意识增强与自理能力弱之间的矛盾、松懈与压力的矛盾、成就感与失落感的碰撞等,都会造成高水平焦虑。现代教学提倡注入竞争机制,学生把自己与他人或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进行比较时,可能会产生焦虑心理。焦虑与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也存在负相关。这些妨碍性焦虑会过滤语言输入从而影响语言习得。语言焦虑既可能是学生的个体因素(如心理素质差)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不当所致。此外,如果教师、家长给学生施加的压力过大,学校环境或班级氛围过分紧张,也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人际焦虑或情感焦虑。研究显示,焦虑度过高会消耗学生的记忆能量,使学生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力下降,语言存储和输入效果降低,进而导致焦虑感加剧,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一般来说,自尊心强弱与焦虑程度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能有效地克服焦虑,相反,自尊心弱的学生则很难克服焦虑。

除上述因素外,抑制(depression)、自尊心(self-esteem)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降低自我灵活性的情感因素。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自我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往往因怕出错而不愿参加课堂活动,这就是学习中的抑制行为。自尊心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成功能激励他们,而失败却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导致学习最终失败。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消除情感因素中的心理障碍(inhibition in affective factors),这些都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二、外部因素

研究证明,情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它是指人的情感往往受到社会情景的制约,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学习或生活的情绪。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特别是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英语愈加重视,不少用人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大学生把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学习目的,有的学校甚至把四级通过率看成衡量英语教学的唯一尺子,并把考试通过率与学生的学位、文凭挂钩,这些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从而影响语言习得。

那么,如何避免或消除上述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外语学习中动机和成功是一种循环的因果关系,学习越成功,动机越强烈;动机越强烈,越能获得成就。培养兴趣能使学生有高昂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课堂的话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课堂教学兴趣的一个重要资源。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成功体验和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以及与学生个人生活有关的话题和活动,如个人背景、日常生活事件、学习经历、家庭、个人兴趣与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和安排不同的话题来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利用网络互动学习等“多元互补”的新型教学,特别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勇于开口,不怕出错。同时倡导“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新理念,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他们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持长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

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收到学习动机的正强化作用。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它促使学习者为实现某一目标,满足自身需求而自觉付出努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让二语习得者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具有学习的自我能动性,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这要求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由于英语教学具有交际性原则,频繁的反馈更有利于教学,特别是大

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多关心学生,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同时加强目的性教育,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是以此为工具获得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从个人的人格魅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习成功的体验和灵活的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乐于表现自我。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挑剔、责备,而应当更多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快乐,从而促使其内在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成功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自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坚持不懈。自信教育的主题内容包括目标教育、理想教育和需求教育。学生的自信培养一半靠自己一半靠教师,自信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提问、家庭作业、单元考试、书信交流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也是自信教育的一个方面。最好的办法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分解难点,各个击破,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获得成功,使他们对达到每个目标都充满信心。赏识教育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的各自长处,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要充分肯定。如鼓励发音较好但总体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充分发挥其长处,最终提高英语整体水平。对那些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如果他们积极参加口语对话,就不要吝啬表扬鼓励的言辞,否则会使他们失去自信,甚至产生自我“负驱动”。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语言焦虑,对此主要采取心理疏导、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帮助学生科学分析自己的能力,确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发展目标并分段实施,切忌好高骛远、强求划一。注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面对挫折不气馁,敢于藐视困难,知难而上。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具有渗透和暗示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降低焦虑感。心理疏导过程中应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家庭、学校、同学、教师与自身的关系,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向上、合作互助的心态,建立和谐发展的心理环境。

三、提升教师自身亲和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实施情感教学,拓展师生心灵沟通渠道,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参与意识,促使其智商和情商同步发展。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即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学生往往从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无疑,亲切、事业心强、幽默、思想开明等都属于教师的个人魅力,但最重要的还是其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与意志,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深入到学生中的良师益友。这要求教师以平等、尊重、信任和谦逊的态度,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心理宽松、具有亲和力的氛围。教师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适当的手势、声情并茂的语言都会给学生以亲和力,易于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带动教学魅力,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以情感促进认知,优化教学,以宽容的态度关爱学生。爱心能给学生以良性暗示,学生会下意识地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自己,并对老师产生期待和亲近之情。情通则理达,学生在品尝老师关爱的同时,一定会轻松地享受到知识的芬芳。

正如我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彭那祺所说:“和谐的师生情感……是愉悦健康的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令师生双方配合默契,令教学机智超常发挥,让‘教’与‘学’成为师生间共同的精神享受和生命中有价值的时光。”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说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乐学向上,那么和谐的学生关系更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保持愉快且稳定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既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受歧视,又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增加责任感,这将有助于改善班内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毋庸置疑,这种情感教学的实施一定会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总之,作为语言研究者的外语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心理情感的研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强化学习者积极情感的动力作用,避免消极情感的负面效应,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