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徽州建筑装饰的文化审美研究

徽州建筑装饰的文化审美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5 14:32:39
徽州建筑装饰的文化审美研究
时间:2015-08-25 14:32:39     小编:

摘 要: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蕴意,附着在建筑上的装饰则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徽州的建筑装饰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重镇,研究装饰艺术必然绕不开徽州的建筑装饰。它是徽州人民生活习俗与审美趣味的间接传达,精雕细刻的建筑装饰中,展现的不只是徽州艺人的高超技艺,还融入了徽州人民素朴的民风民俗、伦理道德等深厚的文化寓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徽州人民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理想以及遵从人伦教化的儒学涵养,自然之美与人伦之美交相辉映。

关键词:天人合一;自然之美;人伦美

作者简介:沈婉婉(1991-),汉族,安徽歙县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黄山白岳之间,风景优美,民风质朴,奇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共同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徽派建筑”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群中崭露头角,在一些文明古村落,比如歙县、绩溪等地,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徽派古建。对于建筑装饰艺术来说,它有效地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还给人以审美享受并且予以情感上的震撼,它在使人们体验到视觉美感的同时,又在向人们展现着其建造时代的人文景观。徽州建筑装饰类型主要包括具有徽派风格的木、砖、石三雕艺术形式,以及既有防火作用又有装饰特点的鸱吻和最具特色的马头墙、天井等。通过对这些建筑装饰的研究,我们从中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审美特征与文化特征。

一、“天人合一”理想――崇尚自然之美

(一)中国崇尚自然的传统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且一直是中国建筑所注重与追求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重在“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西方的高扬“人类中心主义”,主张战胜自然、征服自然观点截然相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天人合一”观念,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孟子提出了“万物一体”论, 孔、孟老庄等所阐释的“天人合一”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亲相近这样的和谐关系,这可以反映出人们崇尚自然的传统,而这在徽州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徽州建筑装饰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徽州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出了许多浑然天成的艺术产物,徽州三雕就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古徽州绩溪龙川胡氏宗祠里,有一扇木雕雕刻细致入微,刻的是一池荷叶,在荷叶周围爬着几只螃蟹,这样一幅“荷蟹”图,向我们传达的寓意就是“和谐”,“和谐”与“荷蟹”谐音,将“和谐”思想通过自然事物传达出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徽州房屋多建高墙,这高墙深院的第一用处是防盗,第二,从江南多贞节牌坊可以分析出高墙深院也可保证妇女的贞洁,但这无疑太过封闭,院内黑暗少光与外界隔绝,缺乏生气。于是砖雕木雕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即使在屋内,透过墙壁门上砖雕木雕的镂空处,同样可以欣赏到院中的自然美景,聆听鸟虫的鸣叫,沐浴和煦的阳光,默默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人与自然的相互感染、相互交融,打破了主客之间对立,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徽派古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马头墙和天井也体现了徽州人向往自然的情怀。马头墙也称封火墙,顾名思义,这种墙体主要是为了防火。徽州地区多山地,居民聚族而居,房屋也较密集,马头墙就能在隔壁邻居发生火灾的危险情况下,有效地隔断火源。但智慧的徽派人民并不满足于实用功能,马头墙也是他们在审美和文化上追求的一种很好的表现。 马头墙有三叠式、四叠式,也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似屹立在狂风中呼啸的马头,气宇轩昂,黑色的毛鬃加以白墙相称,威严耸立在天地之间,别有一番动态的美感,这表达了徽州人推崇自然情感。“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这里的“井”指的便是天井,天井的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到徽派建筑高墙封闭少光这一实际情况,它的作用就是通风、透光和排水。天井就像一扇向天空敞开心扉的窗子,让人们与外界亲密接触,晴天,阳光洒进来给人以温暖;雨天,滴滴答答的雨水沁人心脾。人们不再置于高深墙壁之下,而是沉浸于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同呼同吸,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

二、浓厚的儒学内涵――赋予人伦之美

(一)徽州装饰中所表现出的人伦教化思想

徽州建筑装饰内容丰富多彩,寓于其中的精神内涵也具有深刻意味。它不仅仅满足视觉的表层审美需求,也追求内容等深层的人伦之美。人伦指的是封建社会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各种长幼尊卑关系。孟子说,“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管子又说,“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也就是说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之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要有信任,这就是人伦之美。在徽州建筑装饰上,这种浓厚的人伦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在三雕中,《天仙赐子》、《郭子仪上寿图》,蕴藏着“忠义”思想,体现了人民的尽忠报国之情;如《卧冰求鲤》图,雕刻的是一个人解开衣服卧在冰上,让冰自然融化,跃出两条鲤鱼以补给他患病的继母,这个人如此“孝”行实在让人感动;还有《乳姑不怠》、《母子》图等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妇女严守“妇德”、“勤劳朴素”的美德,这就是徽州装饰中所反映出来的“忠”“孝”“节”“义”的儒学思想,赋予浓厚的人伦之美。

(二)徽商对于徽州建筑装饰赋予人伦美的影响

徽州人大多是由中原迁徙过来的,素有“东南邹鲁”的美称,徽州还是宋代理学奠基人朱熹的故乡,理学是儒家思想与徽州文化的合体,带有浓厚的儒学思想,因此,儒学思想在徽州大地上影响广泛而深远。徽州人以“程朱阙里”为荣,“仁”“礼”为核心的儒学思想是徽州人践行的主要道德依据。特别是徽商,他们自幼受教于儒,接受儒学思想的教育,长期熏陶以致根深蒂固,在以后的经商中仍然把儒学思想当作立身之本,素有“贾而好儒”的美誉。徽州四面环山,徽州人不得不大量外出谋生,他们或者从贾经商,或者业儒入仕,或者两者兼事,经多代人的努力进取,形成了“官、贾、儒”的格局。徽商致富后荣归故里,将大部分财产投资到建筑上,将自己对儒学思想的理解,对人伦教化的感受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全都融入宏伟的建筑、特色的装饰中,这也就是徽州建筑装饰赋予浓厚人伦教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审美中赋予人伦,“美”、“善”融为一体。

三、结语

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与文化具有同构性,徽州建筑装饰作为盛开在宏伟建筑上的一朵精美的花,绽放的是徽州人民的思维方式、审美追求以及价值观念等,它是徽州人民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反映了徽州人民对生存环境的眷恋,折射出他们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研究徽州建筑装饰艺术,有助于深层了解传统民间审美文化艺术,更有利于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为文化之林增添生机。

参考文献:

[2]孔子.论语・雍也[M].

[3]孟子.孟子 梁惠王[M].

[4]洪永稳.从徽派建筑的角度论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诉求[J].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五期.

[5]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著[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530页.

[6]〔唐〕成玄英.庄子・人间世[M].

[8]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319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