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纪实摄影探讨

社会纪实摄影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9 00:05:03
社会纪实摄影探讨
时间:2023-01-19 00:05:03     小编:

摘 要:纪实,作为一种摄影形式,与人们常说的“现实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创作思潮,而是一种拍摄方法及表现形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主要是指从本质上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关键词:纪实摄影;报道;本质

摄影家有时用“社会纪实”来称呼记录大千世界的生活方式的摄影,这类摄影有时又称作摄影报道。

报道和摄影之间,存在着又紧密又矛盾的关系。虽然其间是非难以定论,但大多数的拍摄这类照片的人都倾向于各行其是。

纪实,作为一种摄影形式,与人们常说的“现实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创作思潮,而是一种拍摄方法及表现形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主要是指从本质上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至于采取的手段方法除了“写实”之外,还要求“典型”化。这种“典型”化的要求,在摄影上常常体现为趋向完善的追求。由于摄影不能像文学那样随意拼贴生活,将许多特征归纳到一个具体形象中,因此摄影的“典型”化,不说是完全不可能,至少也是很容易滑向模式化的。

一个多世纪前,在摄影刚刚诞生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照相机能够代替眼睛,看到世界的真实面貌。人们开始看到整个地球和全体人类,为了确切地知道其他的人们在干什么,怎样生活和劳作,人们渴望用相机能够完成这一使命,而不再满足于探险时代那种浪漫主义的描绘和夸张的文字报道。摄影的纪实功能立即被用来进行世界性的自然和社会的风土调查。一幅幅简单而又不加任何修饰的风情照片,取代了作家和画家们编造的“天方夜谭”,纠正了人们心目中的世界整体风貌。

纪实,作为一种形式,形成现场目击,不尚干预,保留原貌,不趋“美”,亦不避“丑”的基本审美规范。

纪实摄影由风土调查开始,而由战争摄影得以完善。在19世纪美国的南北战争中,纪实摄影得到很大的发展。美国摄影家组织“战地摄影队”,几乎拍摄了南北战争所有的场面,这批纪实照片今天已成为美国最宝贵的历史文献。纪实风格,在战争的血与火中,变得更加无所畏惧,无所避讳。战争的巨大破坏性,非道德性和残酷性都以千万具横枕狼藉的死尸和残垣断壁而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得人类的历史被压缩成一片,过去的非常直接就出现在你面前。

纪实摄影也反映社会生活摄影纪实。当人们看清了世界,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的事实后,又开始急切地想看清身边的情形。于是摄影师又将镜头转向社会生活,将社会生活的实况展现给人们。

城市风光大可以是高楼大厦,小可以是一组交通灯。它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人工环境,不论是大片景色还是局部细节都无所谓。

摄影师们不是从表面上反映城市风光,而是通过城市风光来探索,来表达更为复杂的观念。他们热衷于挖掘摄影影像的特性和潜力。

他们对于平面照片上能够再现景物的深度,对于错觉会掩盖、揭示或混淆景物的大小,都十分留意,冷静机敏地观察现实景物,清晰准确地记录下来。

“抓拍”风行以后,纪实已经成为摄影的主流。其代表人物有战地纪实摄影师卡帕、抓拍大师布列松等人。许多摄影师不惜牺牲生命深入战争爆发地,拍摄战地纪实照片。到北非沙漠、西非热带地区、东南亚雨林等地,不畏艰难险阻,和当地居民一起生活,一起旅行,拍摄他们的传统风俗,把他们介绍给世界。

纪实摄影的美,主要来自于对现实的不回避态度和不干预原则。它使照片呈现一种即时即物的自然状态,所以纪实摄影也被称为“即物摄影”或“新即物摄影”。摄影作为人间的目击,是一种报告性及记录性工作,它要传达人性的课题,照片所应表现的重点是了解与关心。

纪实摄影使观众与照片场面之间没有第三者存在,人们可以直接目击现场。它使人感到照片坦率朴实,不加伪饰,既是对现实的忠诚,也是对观众的忠诚。照相机是摄影师和观众共同的眼睛,他们的目击现场是一致的,感受也是相同的。

纪实摄影排斥摄影家对现场的加工,更不容许事先的导演和策划。一旦照片掺入了这些因素,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就会被破坏殆尽。特别是为了避免“缺陷”和追求“完美”而进行的干预,最能破坏纪实的真实感。

中国目前的纪实摄影在本质上仍然缺少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责任感,没有真正沿着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道路开拓下去。许多纪实作品,偏重于超越和反思,而不是真实与忠诚,这种追求当然也是一种审美追求,也会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但是它们与本来意义上的“纪实”是不完全相同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