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利用俄侨文化促进呼伦贝尔地区中俄旅游合作的几点思考

利用俄侨文化促进呼伦贝尔地区中俄旅游合作的几点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2:42:50
利用俄侨文化促进呼伦贝尔地区中俄旅游合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8-07 02:42:50     小编:

一、呼伦贝尔地区中俄旅游合作的发展优势

二、俄侨文化对呼伦贝尔地区中俄旅游合作的积极作用

(一)呼伦贝尔地区的俄罗斯族

自清朝末年起,尤其是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大量俄国人或为谋求生计、或为铁路修筑,纷纷迁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成为俄侨大规模迁居中国的助推器,由此掀起继中东铁路修筑后俄国人大规模移民中国的新热潮。呼伦贝尔地区成为俄国侨民的聚居地之一。在经历了日伪统治至新中国成立几十年的历史变革后,尽管期间也有俄侨迁入或迁入呼伦贝尔地区,但仍有大量俄侨留居下来。俄国侨民与呼伦贝尔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许多俄国侨民与中国人通婚,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俄混血人。中俄混血人是对中国人与俄罗斯人通婚后代的统称,准确的说,中俄混血人既包括侨居中国的俄侨与中国人通婚的后代,也包括侨居俄国的中国人与俄国人通婚的后代。这是一个专门的社会人口学问题,在此并不深入探究,本文所提及的中俄混血人仅指侨居中国的俄侨与中国人通婚的后代。中俄混血人直接参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活动进程中,促成了一个新民族―俄罗斯族的产生。

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自治乡。全乡俄罗斯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当地保持着较浓郁的异域风情,房屋建筑、语言、风俗都体现出了俄罗斯文化特色。2004年,凭借当地独特的草原、湿地、冰雪旅游资源及古朴的俄罗斯民俗民风、地道俄式木刻楞建筑和传统俄式美食,当地政府启动“观景、科考、体验”三大模块为主的民俗家庭游试点,发展至今,家庭游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的旅游收入来源,观赏界河风光、 眺望异国村庄、体验俄罗斯民俗已成为呼伦贝尔旅游的重要项目。

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是俄侨文化对呼伦贝尔地区影响最真实的记录与见证,而室韦旅游业的发展也充分证实了俄侨文化对呼伦贝尔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意义。总的来说,室韦俄罗斯乡的旅游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中俄旅游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充分发掘室韦俄侨文化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内涵、质量,保持室韦俄侨文化的原始性、真实性,使呼伦贝尔地区的俄侨文化在促进旅游也发展的同时不被同化、庸俗化。

(二)文化习俗的融入

1、建筑特色

“木刻楞”是俄罗斯民族传统的居住形式,因俄罗斯民族最早居住在森林周围,木材资源丰富,因此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多以木质为主,以石头砌成地基,将原木一层一层的垒叠在地基上,在墙四角的原木端头上用斧头刻出楔形,使木头彼此相互咬合,而不用铁钉固定,在原木中间填充苔藓以起到防蛀的作用。呼伦贝尔东部地区处于大兴安岭界内,森林资源丰富,俄侨迁入呼伦贝尔地区后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保留了“木刻楞”建筑的习俗。直到今天,在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民族自治乡的一些村落中,仍保留着“木刻楞”建筑的习惯,在牙克石市管辖下的市镇中也可见到大量的“木刻楞”建筑。“木刻楞”建筑是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它随着俄侨的迁徙来到中国,在俄侨文化的发展演变中渐渐融入了呼伦贝尔的文化中,成为呼伦贝尔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呼伦贝尔地区曾存在大量的俄侨学校。俄侨学校解决了俄侨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俄侨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呼伦贝尔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俄侨与本地居民的交往中,为方便语言交流曾开设专门的俄语培训班,采用俄汉双语教学。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呼伦贝尔地区尤其是牙克石市所辖市镇的中学开设的外语语种主要为俄语,对俄语仍然十分推崇,而中学、高等学校中也有大量俄裔俄语教师,其中许多是新生代俄侨后裔及华俄后裔,这一现象与呼伦贝尔地区曾经大量存在的俄侨学校及俄语的普及不无关系。

从以上叙述可见,呼伦贝尔地区人民的传统生活早已与俄侨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尽管俄侨已淹没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但其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俨然已经为呼伦贝尔地区所吸收并本土化。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呼伦贝尔地区有着更易于俄罗斯人接受的社会文化土壤。近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居民休闲、购物游的首选地为中国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等省边境。而选择这两地的原因则是认为这些地区交通便利,费用较低,基础设施、商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良好的社会治安。相比之下,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肇基深远,在交通、费用、治安和设施上也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与黑龙江、吉林等省的竞争却并不占优势,说明呼伦贝尔地区在俄侨文化的利用、开发上存在问题。

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久远,但演进至今已所剩无多。除迁徙至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本身的因素外,对俄侨文化的忽视也是重要原因。呼伦贝尔地区的俄侨文化无论在文化保护层面还是旅游文化开发层面,都没有整体的纲领、概念,已被开发利用的也仅是零散分布,没有形成俄侨文化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如俄罗斯族民族乡的室韦与周围的恩和、临江三个村屯相比较,室韦宣传更突出,三个村落发展不平衡,基本各自为站,没有发挥整体和互补优势;同时,对俄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性、独立性,如前文所述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旅游产品多数仍属于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而对俄侨文化与俄罗斯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少有提及。总体上说,相比较于哈尔滨等地浓郁的俄侨文化氛围,呼伦贝尔地区的俄侨文化显得虚弱很多,以至于许多人对俄侨文化并不知晓。

三、利用俄侨文化促进呼伦贝尔地区中俄旅游合作的建议

随着中俄两国旅游经贸等合作的深入,面对中俄“旅游年”提供的中俄旅游发展的新契机,呼伦贝尔地区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优势促进地区中俄旅游合作,具体建议如下:

(一)对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俄侨文化的开发力度。旅游部门应与文化、规划、外侨部门联手,组织专家学者对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进行整理,从建筑、民俗、艺术、现代文化交流等角度深入挖掘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内涵,保持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的自然性、原始性,避免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导致的俄侨文化变质,使俄侨文化特色与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族文化特色形成特色优势互补。将分散的俄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俄侨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既能够展现旧时俄侨的生活场景,又能体验新时期俄侨后裔的生活状态,将文化考察、民俗体验、观光游览、缅怀历史、经贸交流融合于一体,拓展俄侨文化的内涵。

(二)充分发挥内蒙古地区中俄文化交流的核心城市――满洲里的辐射作用,将传统俄侨文化与现代经贸、文化交流联系在一起。发挥满洲里口岸优势,以旅游促经贸、以经贸带旅游。整理俄侨档案,与曾经在呼伦贝尔地区生活过的俄侨或其亲属取得联系,组织其游览呼伦贝尔地区,举办与俄侨传统有关的节庆活动,参与到呼伦贝尔地区的文化、经贸、旅游活动中来,借以带动更多俄罗斯人了解呼伦贝尔地区。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广呼伦贝尔地区的俄侨文化,扩大呼伦贝尔地区丰富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广呼伦贝尔地区的俄侨文化,举办与俄侨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推荐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组织、旅游活动,借助俄侨文化,提高呼伦贝尔地区整体的旅游产品知名度。

(四)以中俄现有的旅游发展为基础,充分发挥区域带动作用。黑龙江、吉林等省在利用俄侨文化发展中俄旅游合作上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呼伦贝尔地区应积极向黑龙江、吉林地区取经,在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加强竞争力。但不能简单效仿照搬黑龙江、吉林等地已有的旅游景点或线路模式,应针对呼伦贝尔地区俄侨文化的特点,突出自身的特色旅游产品。如哈尔滨的俄侨文化被冠以“北方最具欧陆风情的大都市”,呼伦贝尔地区在俄侨数量和文化深度、广度都与哈尔滨有一定差距,因此可更突出“俄侨文化首镇”、“市民俄侨文化”的特色,减小竞争压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