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景区型”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模式研究分析

“景区型”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模式研究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2:22:12
“景区型”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模式研究分析
时间:2023-08-07 02:22:12     小编:刘永山

摘 要:如今,日益壮大的旅游业逐渐在古村落中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这虽然促进了古村落经济结构的转变,增加了当地收入,改善了村落面貌。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古村落的自然体系与空间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所以,如何合理保护与开发古村落,实现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赢局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西汪山土库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创造古村落活态保护与开发双赢的新思路。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双赢模式;汪山土库

村落,是人类聚集、生产、生活和繁衍的最初形式,是人类文化多样性最具资格、最具品味、最具权威的阐述者。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合理的开发将使那些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古村落面临着被“千村一面”或者消失的生存危机,而杜绝开发将使这些古村落失去人们的关注并最终走向衰败,它本身的价值也将无法人们了解并传承。古村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通过“活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来实现。

江西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数量众多。汪山土库作为江西“天井式”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土库内建筑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成一整体。规模浩大,气势雄伟,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这样一罕见的南方古宅,目前已开放作为景观多年,但在江西的知名度并不高,外省人士更是几乎无人知晓。作为江西鄱阳湖一带的乡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承载者,汪山土库的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本文以其为例,探讨创造“景观型”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模式的新思路。

一、汪山土库的价值

(一)悠久的历史价值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朝道光初年,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裔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三兄弟筹资兴建,历时半个多世纪,是鄱阳湖地区特殊居民的范例。2004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2011年又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鲜明的建筑艺术价值

“这是江西近代人文建筑史上的一笔重彩,整个建筑群大气磅礴,雕刻工艺富贵而庄严,清新简洁又不失神采,堪称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著名古建筑专家雷运棠先生在考察汪村土库后说。

这座聚集宫廷建筑、徽派建筑、园林建筑、围屋建筑于一体的古宅,由25栋抬梁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大小房间1443间,天井572个。它倚山枕水而建,与鄱阳湖地区许多民居一样,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易潮易涝,便采取外墙青砖立斗灌泥、墙内侧定磉立柱承重的构筑形式。其布局科学精巧,结构明朗大气,雕刻简朴高雅。排水、通风、采光等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置身其中晴无日晒,雨不湿鞋,冬暖夏凉,与鄱阳湖地区风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

天井式民居是江西传统民居中一个非常普通的形式。走进汪山土库,其大大小小的天井让人印象深刻。由天井和围绕天井布置的房屋堂、厢之间组成的一个虚实相衬的空间层次,是汪山上库的一大特色。天井四周筑有一敞廊,均做上精致柔和的卷棚杆,以强调这一富有生活情趣的廊檐空间的重要性。

(三)精美的雕刻艺术价值

除了建筑风格、造型有着其特有的色彩,汪山土库中的建筑雕刻无论石雕、砖雕还是木雕,均清雅素淡而不失高贵,在漫长的历史洗练下更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二、汪山土库概况

(一)现状

汪山土库地处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岗,是鄱阳区民居古建筑文化的代表。由于日久失修,汪山土库遭到较大的损毁。为了保护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观,再现特色建筑,并充分利用这一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周围经济发展。2003年初政府投巨资对其进行抢救修复。汪山土库修复伊始便坚持边修复边对外开放,目前的汪山土库祖堂以东的主体建筑已修复竣工可供游览参观,祖堂以西的建筑由于损毁较为严重还处于修复中。

2013年,汪山土库以景区租赁的形式由江西汪山土库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开发运营。据该公司工作人员讲诉,自公司接管汪山土库以后,该景区各方面均有所改善与提升。即便如此,开放多年的汪山土库仍处于游客稀少的状态。

(二)现存问题

1.古建筑保护力度不大

汪山土库以江南园林建筑、赣派建筑与清朝宫庭建筑相结合,建筑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但是因土库建筑缺少专业有效的修缮,而只是有日常的卫生清扫,并无定期检查,多处院落天井处红砂砖铺地下陷;大量的木构件暴露在风吹、雨淋、日晒的恶劣环境下,且虫蛀严重,大大增加了木构件的老化;角落里堆砌木板等杂物,易燃危险,且电线外露,有漏电隐患。

2.景区规划尚不完善

2003年政府开始对汪山土库进行抢救修复。目前整个汪山土库由江西汪山土库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开发运营,该公司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提升,包括对汪山土库旗杆场、月牙塘等外部环境进行改造,对东区进行景点规划整治;改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围墙、门头和绿化等基础设施以及规范景区安全、售票、环保、游客投诉等相关制度和秩序。但是就现状而言:汪山土库处于边修复边对外开放的状态,开放区有限,对游客游览汪山土库以及对其的了解感受有一定的局限性;开放区的旅游路线标示不明确,游客游览方向感不明确;景区业态单一,仅仅是一个空房子和单一的图片介绍,并不能满足游客游玩的需求;景区人员配备不足、硬件设施没有完全到位,景区接待水平不高;同时作为一个江西特色古宅,其宣传力度不够,使之受到关注较少,吃、住、行、娱、购、游等基本旅游要素也存在不完善的状态,仅凭门票收入使得景区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3.缺乏与周边古村落的合作

目前汪山土库仍处于一个单一的旅游景点,同时在昌九线一带有大量未被开发的古村落,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构架与合作机制,整个昌九线一带的景观型古村落群内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使昌九一带古村落群为人知晓并非易事。 三、汪山土库活态保护措施

(一)活态性保护与地方营造

将活态保护、地方营造的理念渗透进对汪山土库古村建筑的保护工作中,确保汪山土库古村落建筑传统风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牌匾上的雕刻、柱础及院落内的石雕已经严重残破,因此既要加强对古建筑宏观布局上的保护与继承,还要注重对古建筑精美细部的维护,绝不应该忽略建筑的细部。在对古建筑、古村落的复建、扩建工程中,要谨遵地方营造的原则,让新建筑的风格与古建筑风格统一,保证建筑的整体性、原真性和延续性。但是新建筑并非与古建筑如出一辙,应该做到神似而非古板的复制,使新建筑有着古建筑的风骨和现代的创新细节,让建筑在传承地方营造特色与古老记忆的同时实现发展更新。

(二)有机更新与特色打造

对土库的旅游开发中,在保证其历史建筑完整性的同时要利用其功能性,例如在古建筑内布置文化展览厅,进行传统生活的复原表演、当地文化风情的展示以及古董陈列介绍等,要让古建筑充满生命力,通过传统回归的方式吸引当地居民与游客参与倒与古建筑的互动中来,使古建筑并非只是一件毫无生气的,仅可供人参观的大型展览品。在商户租用建筑的同时,建筑的保护工作很大一部分落在了个人身上,每一家店铺都将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建筑,使建筑的保护工作更易推广。这样的保护与开发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避免让文化的承载物在荒野中沉寂,而是与实际生活与旅游结合起来,使古建筑融入现代生活,在与人们的互动中重新拥有鲜活的生命,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经济的发展。

(三)健全开发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古建筑保护的市场机制

在对古村落的开发中,要注意控制开发力度,防止过度开发使汪山土库充满浓浓的商业气氛而脱离建筑保护与传统回归的初衷,同时应该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一旦土库的旅游形成规模,大量游人涌入,必然会带来对古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的威胁。因此要建立健全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机制,对古村落实施可持续开发。

四、汪山土库旅游发展模式探索

(一)依靠区位优势,紧跟规划步伐

在江西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塑造生态文化品牌。通过依托红色、绿色、古色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利用古镇古村文化、山水文化、温泉文化等生态资源,响大山大江大湖生态文化品牌。依靠政策、规划优势,提升土库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是该景点打造旅游品牌的一大契机。

(二)设计旅游产品,塑造文化名片

除了汪山土库本身的古建筑旅游资源,应深度挖掘其社会文化内涵,设计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使该景区的具有突出的独特性以及影响力。一方面,保护和发展汪山土库的石雕、砖雕和木雕等雕刻艺术,尤其是景区内的楹联文化,将其树立为品牌,形成精品文化,即展示了当地的民俗,丰富了该景区的文化内涵,又能够增加游客的兴趣。另一方面,促进当地民俗特产的传承,如酿制独特的清明酒以及香浓美味的东坡肉。通过打造民俗特产的品牌来丰富古建筑本身的内涵,提高其吸引力,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整合周边资源,打造精品线路

汪山土库位于位于昌九线鄱阳湖一带,其旅游规划中将其与国家象山森林公园、世界候鸟保护区吴城、世界文化遗产庐山、瓷都景德镇等名胜旅游景点形成环鄱阳湖旅游圈,但就现状来看并没有体现出该旅游圈对汪山土库的影响。为提升其今后知名度,要整合周边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例如大唐极乐寺、象山森林公园、紫金城城址以及名声大震的海昏侯墓等,打造出一些以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巧妙结合的旅游路线。

四、结语

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难以计数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在村落里,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因此保护古村落迫在眉睫。实现汪山土库古村落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模式,有利于寻求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景区型”的古村落,真正得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使汪山土库这一类古村落“活”下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