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的提问可以使一堂课锦上添花。课堂提问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一要有目的性,不要盲目乱问;二要有科学因素,不要随便乱问;三要有数量限制,不要强提多问;四要有时间观念,不要无休止地问;五要有等次之分,不要全班“一问”。
1.目的性。一篇课文有许多问题等待解答,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去问,也不能一一来答,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有目的性。例: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有目的的提问: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前提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有: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枝状,由嫩红变成灰色,会爬;触不着墙,枯萎后没痕迹。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着这种方法去自学,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虽然没有再问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但在回答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时,已有目的地为解决这个问题“搭好了桥”。这样做,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有能力去自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科学因素。所谓科学因素主要包括:所提问题是否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紧扣本组训练重点;是否在文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组”划分的,每组都有训练重点。在教学语文时,所提的问题应紧扣教学重点,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本组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这个训练重点,提出问题:假如你当时也在现场,说一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在教学中必不可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做,不但能够节省宝贵的时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灰雀》一文时,根据文中的“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这句话提出问题;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马上展开联想回答:想到了灰雀昨天被小男孩抓去了;想到了小男孩非常诚实;想到了列宁说话幽默等等。这一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数量限制。语文课堂提问,问题的“个数”不要多,要提到点子上。面面俱到,往往会造成面面不到的后果。问题提多了,时间就“紧”,思考余地少,精力容易分散,久而久之,学生一上语文课,就会有上战场之感,感到有四面埋伏之危,上天入地之难。
4.时间观念。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提出的问题要掌握好时间,一个问题的解答需要多少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忽视了时间,往往会打乱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拥挤不堪”。
5.等次之分。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发育是不一致的,学习总会有高低之分。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我们应该诚实对待这个现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这一点。应该客观实际地把学生分成
三、
六、九等,区别对待。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让“上等生”回答难一点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容易一点的问题,让“下等生”回答浅显一点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愿与各位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提问这个问题,使课堂提问这朵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