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生存、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二是以南方为代表的的私家园林,二者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上成就非常高,且在古典园林中对美学的运用达到了巅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学造诣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养料。孙筱祥教授编著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融合美学元素详细地阐述了园林景观的艺术理论、艺术特征和设计实践,该书已于2011年6月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该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详细地介绍了园艺理论基础、园林的艺术特征、布局的基本规则、静态空间布局和静态序列布局,以及包括了园林色彩的布局;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植物方面的种植设计,其中讲解了园林草地和复地植物,在植物的种植形态上详细地阐述了规则式种植和自然式种植设计;第三部分以空间的功能应用进行分类设计,其中包括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中,美学思想贯穿整个设计理念,同时该书以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通读全书,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以美学元素融合园林艺术理论
园林在我国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在《周礼》曾出现“园”和“圃”的概念,在此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园林景观,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晋隋以后私家园林相继出现,在明清时期我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两种形式。在国外,园林艺术最早出现在《圣经》中,它用来描述《圣经》中所罗门皇城的绝美景色。西方的景观艺术有别于中国的园林艺术,它蕴含着异域风情文化,与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不同的美感,但美在人心中是无差别的,是没有国界的。孙筱祥教授在《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中详细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特征,它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统一结合,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是美与园林的有机统一。通过空间布局进行美的表现,使得静态美感与动态美感相结合,同时搭配色彩理论进行实践设计,以达到在园林设计中对美的追求。
二、以植物运用阐述园林艺术特征
植物是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既可以体现自身的绿化作用,又可以进行艺术造景,同时对空间进行分割。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植物的特性,可将植物大致分为灌木、乔木、花卉、地被。孙筱祥教授在书中阐述了两种园林种植设计,一种是规则式种植设计,另一种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多采用的是规则式种植,讲究排列对称,其表现形式多为几何图形,这样的种植设计会产生一种阵列感和几何图案美。我国的园林种植多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息息相关,追求以小见大、移步换景的美感,讲究自然美和意境美,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节奏、韵律、对比达到统一,并通过设计配置使植物自身的色彩在不同季节中均有美的展现。
三、以功能分类进行园林设计实践
根据现代人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园林形式,该书列举了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书中指出要使美感贯穿整个设计之中,同时不仅要科学的进行功能分区,还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孙筱祥教授认为动物园、植物园是科普教育单位和科学研究单位,但也是居民休憩、游玩的场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对动物园、植物园进行功能分区、植物造景,既满足人们进行科普教育,又要满足审美需求。园林景观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场所,它不仅在空间概念上对居民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文化艺术上也对居民影响深远。它相对其他活动空间而言具有物质性、文化性、人本性、系统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是展现美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形式。通过在园林设计中融入美学思想,有利于设计出更优秀的园林,也有利于人们对于美的把握以及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的展现。
作者:车风义孔德敏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