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喜得“石后”话因缘

喜得“石后”话因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9 00:48:31
喜得“石后”话因缘
时间:2023-08-19 00:48:31     小编:

去岁暖冬,阳光亮丽。翻过年来,老天突然变脸,一场大雪铺天盖地,来了个倒春寒。数九毕竟已经过半,两三天就冰化雪消了。无巧不巧,恰在这时,偶得一宝,喜出望外,一股暖流涌入胸怀。春风得意,畅快非常。

那天,在一家古玩店,店主将其新近出品的“五花石”拿出来让顾客鉴赏、挑选,其中有田黄、芙蓉、都成,都是印石中的名品。“田黄”为石中之帝,且资源已近枯竭,价值成倍飚升,当是首选之宝,其中一方田黄,虽然质地不错,但其块头甚小,而且棱角四出,不方不圆,既不容刀刻成印章,用作摆件、挂饰,也无从下刀。惟有一件芙蓉石雕,非常抢眼,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志在必得。古玩市场,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机遇难得。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否则就会错失良机,终生遗憾。于是与店家略施巧舌,也许因为言语投机,价格相当,几句话就成交了,岂不是上苍有眼,天赐良缘?

寿山石,因其天生丽质,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等“六德”备受金石家的青睐。不过,由于品类繁多,良莠不齐,不可一概而论。其中名贵者,当数田黄石和芙蓉石。印石界将其与鸡血石并称“印石三宝”,田黄称“帝”,芙蓉封“后”。三宝之中,寿山石独占鳌头,荣获其二。现今“四大名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和巴林石),寿山石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寿山,是福州城外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地下藏宝而一夜暴富,其宝就是篆刻家封的“宝石”。也就是说,寿山村之所以闻名于世,乃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亿万年前,寿山村火山爆发,岩熔喷出,复埋入地下,冷却后历经长期的地壳运动,地质元素的浸润而形成色彩缤纷的花石矿,但却深藏不露,默默无闻。直到近代,才被慧眼者识珠,用于篆刻,一举成名,誉满天下。

田黄石之所以名贵,也是有原因的。寿山石按产地的不同分为山坑石、水坑石和田坑石三大类。田黄石产于田坑,但其原生矿在山上,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有的矿石脱离山体,滚到山下的溪谷里,磨去了身上的棱角,复与溶于水中的矿物成份交融相浸,即经过二次造石,发生质变,而优于山坑石。但因其无矿脉,存量有限,而今几近枯竭,物以稀为贵。

芙蓉石矿在山上,没有发生意外的变动,色纯无瑕,故有“白寿山”之称,独具原生态的本色。不仅质地优良,而且色彩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应俱全,尤以白色纯洁无疵而有“白寿山”之称。书画家称道:“芙蓉石的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古人重其雅洁,拟以羊脂。”(陈子奋著《寿山印石小志》)“羊脂”系指和田白玉,但从治印来说,“玉不受刀,逊于芙蓉石”(清代篆刻家郭柏苍《闽产录异》),故而芙蓉石成为篆刻家所喜用的石种。一石在手“兴来奏刀,大有刀落石开,音律飞扬的韵致”(篆刻家韩天衡语)。

既然书画家、篆刻家对芙蓉石如此珍爱,赞不绝口,那就是名不虚传的珍宝了。我之所以对这尊芙蓉石雕一见钟情,不仅爱其质与其色,尤其敬佩匠师的高超技艺。

芙蓉石不仅以质为贵,尤以色胜出,万紫千红一点白,尤更可爱。而白芙蓉中,藕尖白是其佼佼者者。因其微带青气,色嫩通灵,又因其稀有,非常难得。喜幸的是,到手的这件芙蓉石,正是白中泛青,色嫩通灵的一种。更为可贵的是,大自然的妙手又在泛青的白石中,播撒了几点朱砂红,俏色增辉。

如果说石材是自然天成,那么,匠师的雕琢就是锦上添花了。从印钮所雕的“一对仙鹤戏荷图”,可以窥见作者匠心独运,巧于构思,依形就色,合理布局,精心用刀。于是一对仙鹤夫妻嬉戏在荷塘的画面,就生气盎然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尤其是对那几点朱砂红俏色的运用,给这对鹤夫妻的定位,以及荷瓣的点染,既恰到好处,又妙刀生花,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深厚。

丹顶鹤,雌雄相配为夫妻。终生为伴,巢居繁衍,不离不弃,丧偶寡居。人们不仅爱其羽毛的秀丽及其善于飞翔的身姿,更因鹤与“和”谐音,故民间将人类的夫妻感情与鹤相比拟,又因鹤生活在荷塘一类的湿地,而有和和美美的寓意。

历史上曾有“鹤寿千岁”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及其游。”)于是“鹤寿”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又因为鹤的羽毛为白色,而用“鹤发童颜”譬喻长生不老。这件芙蓉石雕,既是一尊精美的艺术品,又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对我来说,尤为珍贵。

人们为了长生不老,曾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最为惊心动魄的要数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的仙丹,选派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求取。或因为不得其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道家以丹药健体强身,结果不仅不能强身,反而中毒身亡。

近年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活到二三百岁,最高可达到3000岁,但在实际上是很难达到的。故而高寿的人,常常受到人们的仰慕和敬重。

我的老家万潮旧宅大门上曾经悬挂一块匾,木质黑漆金字,铭文:“眉齐古稀”,在那个偏僻的乡间十分耀眼。可我小时候,却不解其中之意,长大以后,仔细揣摩,才有所了悟,觉得这4个字非同寻常。就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来说,“眉齐古稀”似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本意;夫妻双双长寿,则是更高的标准,那就更为“古稀”了。

按照西方的风俗,是将夫妻的婚龄截成三个时段。即婚后40年为初期时段,称为“银婚”;50年为中间时段,称为“金婚”;60年为后期时段,称为“钻石婚”。这与华人的“眉齐古稀”不谋而合。可见人不分东西南北,海内海外,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长寿。只是华人的“眉齐古稀”没有时限。但在西方,夫妻双双能活到钻石婚龄,并举办庆典,那就心满意足了。若以夫妻结婚时,双方年均二十,再加上钻石婚龄六十,那就是八十高龄了。这与中国的“七十古来稀”相比,其上限似要高多了。

尽管中国人对长寿上限要求不高,七十高龄并非没有,不过那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都是在七十以下,故有“古来稀”之说。我们一家祖孙三代的寿龄,足以作证。

回想起来,我家大门上的那块匾,当是亲友们为我的祖父母祝寿时馈赠的礼品。从“眉齐古稀”的祝辞判断,其时我的祖父立斋公和祖母蔡氏太的年岁在当地算是相当高的,才会受到邻里的敬重,赠此大礼,给予高寿的赞誉。同时祝愿他们更进一步,百头到老。遗憾的是,祖母没有与祖父“眉齐”下去,不久就提前仙逝了。祖父算是活到七十,在当地堪称“古稀”的绝代高龄。

至于我的父母,都是英年早逝,远不及祖父母。父亲享年不足四十,母亲也才五十出头。比较起来,我们夫妇不仅早已度过“古稀”之年,而且八十有余,距离九十不过半步之遥。按照西方的婚龄三阶段的划分,几年前就把“钻石婚”庆给办过了。

究其原因,如果说我的祖父母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寿终正寝,那么,我的父母则死得不是时候。父亲是为兴家业出门行商,突遭暴雨袭击,复被匪劫蚀财,身心重创,卧床不起,不治身亡。母亲则因丧偶寡居,操劳伤身,复染疟疾,虽经治疗,重症难愈,撒手而去。

我们夫妻,三生有幸,适逢盛世,社会安定,生活条件优裕,有病可以治疗。我曾经害过两次病,一次是打摆子,一次是肺结核,都是流行重症,由于发现得早,治疗及时,至今没有复发。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没有后顾之忧,心宽体壮,寿命自然也就长了,甚至出现老龄化,平均寿命已经越过七十,“古稀”早就不稀了。可见,长寿之秘无他,除了个人的养生得道,那就是生态环境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健康成长。最忌讳的是战争、疾病、饥荒,以及自然生态的恶化。诸如此类非人性的恶魔,曾经给人类生命以沉痛的摧残。

但愿历史不再重演。留下这尊芙蓉石雕,让它成为人与鹤同寿的永远象征。因得打油诗一首,感慨系之:

偶得石后宝一方,天赐良缘喜若狂。

更喜匠艺巧雕琢,一对仙鹤戏荷塘。

丹顶荷丛俩相依,和和美美胜天堂。

青梅竹马成伉俪,眉齐如鹤过三岗。

鹤发童颜事不难,芙蓉花开又芬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