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苏联民族联邦制的理论逻辑与内在张力

苏联民族联邦制的理论逻辑与内在张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8 01:10:26
苏联民族联邦制的理论逻辑与内在张力
时间:2023-07-08 01:10:26     小编:

关键词: 列宁;民族联邦制;民族自决权;区域自治

摘要: 苏联民族联邦制建立在民族自决权原则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民族成分的区域的自治这两个基础之上,以民族原则来确定联邦结构的组成单元。列宁原则上支持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大国,视其为通向社会主义和民族融合的唯一道路。民族联邦制只是布尔什维克迫于革命后求民主集中制不得,而采纳的一种过渡性政治架构,倘若它在长时段内无法实现民族融合之最终目标,必然会崩溃于其自身两个基础所培育的民族意识和分离倾向。民族联邦制自身不具备自我维持的动力和权威,其唯一的支撑――民主集中制党崩溃之际,也就是它的消亡之时。

中图分类号: A8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8)01005008

Theoretical Logic and Inherent Tension of Soviet Union's National Federalism―From Perspective of Lenin's Theory of State Structure

FU Qiang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Key words: Lenin; national federalism;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regional autonomy

Abstract: The national federalism of Soviet Union was based on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regional autonomy with special living habits. The unit of feder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principle of nationalities. As regard to the form of state structure, Lenin always supported democratic centralism which was based on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It was considered the only way to socialism and national fusion. Owing to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Bolshevik couldn't adopt democratic centralism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So, National federalism is adopted as a temporary political structure. If national federalism couldn't achieve the final goal of national fusion for a long time,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tendency of separation which was fostered by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national regional autonomy will make it collapse. National federalism didn't own selfsustaining power and authority, democratic centralism party is the only support for it. At the time of collapse of the Bolshevik party, the National federalism comes to the end.

第1期傅: 苏联民族联邦制的理论逻辑与内在张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6卷理查德・ 派普斯曾指出,苏维埃俄国是第一个把民族原则作为联邦结构基础的现代国家。苏联学界也认为,苏俄联邦制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国家方式,它以民族区域原则和联邦主权与平等成员的自愿结合为基础。与美国、瑞士等国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联邦制不同,苏联的联邦制是一种民族联邦制,联邦结构的组成单元是基于民族原则而不是以行政区划来确定的。苏联民族联邦制最早、最完备的规定见于全俄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宪法》第2条规定“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在各自由民族自由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为各民族苏维埃共和国联邦”。[1]161俄罗斯联邦的基础是各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自由联盟的前提是分离的自由,而民族自由分离权是民族自决权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宪法》第8条规定各民族拥有是否愿意以及在何种基础上参加联邦的独立决定权,第49条关于苏维埃代表大会职权的规定隐含着承认联邦各别部分的退出权。因而,苏联的民族联邦制是一种基于民族自决权原则的联邦制。《宪法》第11条规定,“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的苏维埃,可以联合成自治区域联盟。……这些自治区域联盟根据联邦原则加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联邦”。[1]163因而,苏联民族联邦制的另一个基础是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这些特定的区域联合为自治区域联盟,建立自己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执行机关,同时依据联邦原则加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联邦。

全程目击苏联事变的美国驻苏大使小杰克・F马特洛克对苏联剧变和苏联解体有一个著名的区分:共产主义制度结束意义上的苏联剧变是由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式微和终结,而苏联解体却根源于苏联成立之民族联邦制理论,苏联“实际上是一个帝国,但它在形式上却是主权共和国的自愿联邦”。[2]758国内学界对苏联民族和国家结构形式理论的研究相当扎实:在民族理论方面,列宁的民族自决权原则作为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在国家结构方面,关注到列宁在国家结构理论上的态度转变,也关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刘显忠认为民族自决权及联邦制在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上重建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但是,作为民族自决权重要内容的退出苏联的权利最后为苏联解体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列宁始料未及的。参见刘显忠《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其在苏联的实践》,《俄罗斯学刊》2016年第4期,第3237页。周尚文和张祥云指出,苏联的崩溃不能归咎于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及联邦制,而是由列宁之后的历届领导人在民族政策上的失误以致联邦的严重变形造成的。参见周尚文、张祥云《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与苏联解体有关吗》,《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8期,第114121页。还有少部分学者运用民族联邦制概念来展开对苏联政治和苏联解体的研究。在国内的苏联研究中,明确提出“民族联邦制”概念的只有两篇文章。初智勇认为,苏联的联邦制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联邦制是因为它以民族邦为基本成员单位。他分析了民族联邦制在社会基础、制度资源、政治权力合法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认为民族联邦制在实践中遭到的破坏与践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见初智勇《苏联民族联邦制浅析》,《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第2期,第5155页。侯万锋认为,苏联这种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是由若干享有主权的民族国家联合起来的,每一联邦主体单位又保持了基本的政治完整性。他以民族联邦制为切入点研究了苏联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同时认为背离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最终导致了苏联联邦制国家的解体。参见侯万锋《民族联邦制对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以苏联和南斯拉夫为例》,《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第1期,第7679页。但是,这些研究或者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对马列主义民族政策的背离所导致的民族问题的激化,或者归结为联邦制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变形。本文首先强调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辩证发展和不变的工具性质,考察列宁国家结构形式理论的原则与例外以及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进而,梳理和探究革命形势所迫之下,列宁采纳民族联邦制的实践考量;最后,总结和评价如此这般构建的民族联邦制所蕴含的内在张力,特别是这种张力在苏联解体事件中的意义。 一、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辩证发展

(一)民族自决权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民族自决权论述发生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党纲前后。第二国际早在1896年的伦敦代表大会就曾宣告,“大会主张一切民族都有完全的自决权”,[3]54而1903年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则最早在俄国提出了承认国内各民族都有自决权的主张。列宁在《论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宣言》中,就其中的民族自决权条款做出了第一次阐释:民族自决权意味着,俄国社会民主党“无条件地反对任何用暴力或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4]89民族自决权的这种阐释针对的是俄_斯帝国内部严重的民族压迫,其运用是俄国民主革命的一部分,是完成民主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重要手段。但是,列宁同时也强调,俄国社会民主党的最主要任务并非促进各民族的自决,而是应当使得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使民族自决要求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第二阶段的民族自决权论述主要针对的是1911年后党内民族文化自治纲领的滥觞。列宁认为,民族文化自治本质上是一种把教育事业从国家管理中分出来交给各民族管理的计划,这实质上使得社会主义迁就民族主义。它鼓吹各民族在教育事业上的相互隔绝,从而产生和保持以这种隔绝为基础的民族特权,这不利于国家的彻底民主改造和民族和平,实质上也违反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国际主义,分裂了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在批判民族文化自治观点的同时,列宁在其著作的三个不同地方重新归纳了民族自决权的实际操作形式,“(每个民族)都有决定自己的命运,甚至可以同俄国分离的权利”[5]58,“我们作为民主主义者,要求政治意义上的民族自决的自由,即分离的自由”[5]215,“除了从政治自决,即从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这个意义上来解释以外,我们决不能作别的解释”。[5]329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列宁从政治自决的角度总结了民族自决权的新内涵,“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6]225俄国社会民主党之所以必须在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倡导和贯彻同俄国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意义上的民族自决权,这首先是为了为执行一般民主的原则。但是,俄罗斯帝国本身的特点却是必须执行民族自决权新内涵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俄国境内各民族差别大、受压迫程度深,俄国落后反动的国家制度,与俄国接壤的地区正处于导致众多独立民族国家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造进程中。

第三阶段的民族自决权论述在反驳卢森堡观点的基础上,主要阐释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之民族自决权理论。卢森堡在《民族问题与自治》中认为,巨大国家的发展和资本帝国主义成为帝国主义新时期的主要特征。这一方面使得较小民族根本不具备自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在暴露和激化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的同时,也使得殖民地国家根本无力反抗。此外,民族自决权迎合和加剧了分裂情绪,导致政治和经济实体的小型化,破坏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不利于产生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国际市场和全球市场。因而,在卢森堡看来,民族自决本质上是一个伪问题,作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的民族国家已经完全过时了,随着资本帝国主义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和步入社会主义制度,民族融合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7]150181与卢森堡一样,列宁也认识到帝国主义新时期的两个特征,他还强调“提出民族自决的口号同样必须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帝国主义时代联系起来”。[8] 316然而,列宁运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理论对新特征重新阐释,突出了民族自决的潜在进步性。列宁提出,以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为基础重新界定民族自决权的含义,即“要求民族有自决的自由,即独立的自由,即被压迫民族有分离的自由”。[9]85具体而言,压迫民族的社会民主党人为承认民族平等与实现工人之国际团结,应提出被压迫民族有政治上的分离自由权。被压迫民族的社会民主党人应将被压迫民族同压迫民族之工人团结提升到首要地位,从而抵制和粉碎各民族资产阶级的兼并和压迫政策。以这种基本区分为前提,列宁还从各国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进程所处的位置出发,区分了三类不同国家之无产阶级对待民族自决权应具有的态度: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地和所有殖民地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践行民族自决权原则时,应要求立即无条件地解放殖民地,通过起义和革命战争最坚决地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民主解放运动中的革命派别。这是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最有效方式,从而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最有力的援助。[9]2623

(二)民族自决权的辩证发展与不变内涵

民族自决权是苏联民族联邦制最核心的基础概念。列宁三个阶段的民族自决权论述都有着各自针对性的特定议题,他在1902-1903年制定党纲时,将民族自决权界定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反对用暴力或非正义手段对民族自决的干涉。1912-1913年,民族自决权由模糊的被动防御干涉的含义明确为主动分离和成立独立民族国家之权利。1915-1916年,民族自决权被概括为帝国主义时代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分离自由。正如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所认识到的,列宁在“1914年之后在自决权理论上有个调整”[10]427。民族自决权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明显的辩证发展。1914年之后,列宁开始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民族解放运动这种崭新的革命主体概念,它是帝国主义新阶段能够走向新的历史时期的辩证法的对立面。民族解放运动是民族自决权原则在新时期的表现,它是促进各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运动进程,从而促发和援助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工具。因而,民族自决权从一个解决沙皇俄国民族压迫问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工具辩证发展为一个与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紧密联系的、普遍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工具。

尼尔・哈丁曾认为,“列宁在民族问题上的复杂歧义与他在决定大多数其他问题的政策上的直率形成鲜明的对照”。[11]235然而,即使考虑到民族自决权的辩证发展,我们仍旧可以归纳出民族自决权的不变内涵。阿尔弗雷德・洛就坚持,“直到十月革命,甚至在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关于民族自决问题的思想有着相当惊人的连续性”。[12]910总体来看,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存在着两个不变的核心观点:(一)一切民族都享有不仅法律上的,而且是实际上的、直至从一个国家分离出去的自决权;(二)无产阶级坚决主张民族分离权,但并不无条件地主张民族分离,相反,无产阶级主张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实行自愿的民族融合。无论在目前还是在革命时期或者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目标都要求在解放被奴役的民族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结盟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这只有通过民族自决权即政治上的自由分离权来实现,因为没有分离自由,自由结盟也就是一句谎话。换言之,民族自决权具有一种不变的工具性质,它起初是消除俄国民族压迫保证俄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工具,后来发展为援助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保证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普遍性质工具。在1916年1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一文中,民族自决权的这种工具性质被提升到了与无产阶级专政同等的重要地位,如同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来实现阶级差别的消灭,“只有经过所有被压迫民族完全解放的过渡时期,即他们有分离自由的过渡时期,才能导致各民族的必然融合”。[9]258简言之,民族自决权所蕴含的自由分离权并非是要奉行建立小国的目标,而是以分离自由为工具反对民族压迫,它的最终目标是在真正民主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融合。但是,民族自决权分离自由之行动方式与民族融合之最终目标之间的张力也很鲜明,它最终反映在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的民族联邦制之中。 二、理论建构中的原则与例外

(一)原则:反对联邦制支持民主集中制

列宁捍卫以民族融合为终极目标的民族自决权,在国家结构形式方面原则上反对联邦制共和国。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人在1903年时曾经设想,由于俄国存在着很多处于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各个不同民族,将来的自由俄国应当建成为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列宁赞同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关于不要求民族自治而要求国内每个民族都有自决权的基本主张,但是,他基于三个理由坚决反对创建联邦制共和国:其一,联邦的定义表明它是各胃鐾耆独立体依据双方自愿原则,通过达成一致意见、订立条约来确定的相互关系。[4]303因而,联邦制共和国存在的前提只能是自治的、民族的、政治的统一体。既然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已经表示不支持民族自治,不支持发展那种政治上自治的民族统一体,那么它就绝对不应该要求联邦制共和国。其二,鼓吹联邦制和民族自治将导致成立自治的阶级国家的主张,这绝非无产阶级的任务。无产阶级应致力团结所有民族中的工人群众,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而斗争。其三,列宁在1913年致邵武勉的信中认为,反对联邦制还有更深刻的经济理由。联邦制会削弱经济联系,因而并非一个国家合适的结构形式。[13]380

列宁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支持中央集权制。广阔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国会尽可能消除一切不利于经济的隔阂,形成更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紧密经济联系。在这种地域更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将会更广泛地开展起来。此外,列宁还认为,中央集权制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迈出的巨大的历史性的一步,除了通过这样的国家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14]148直到十月革命前夕的《国家与革命》中,列宁仍然坚持地方和州在集中制共和国而非联邦制共和国能够享有更多的自由。

列宁坚持,无产阶级拥护的集中制大国只能是民主集中制大国,它以广泛的地方自治,特别是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表现出其民主性的一面。列宁强调,“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儿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各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6]73正如相较于联邦制而言,集中制原则更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较于官僚主义的集中制,表现为特殊区域自治的民主集中制也更利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因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在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是真正民主集中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1914年“关于民族平等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草案”中,列宁还就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详细列出了完备的实施计划:(一)俄国行政区之变动必须以当前经济条件和当地居民民族成分的调查为依据;(二)调查委员会按照比例代表制和无记名投票规则组建,人口过少的少数民族最少也要保证有一名享有发言权的委员;(三)全国各地应按照比例代表制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地方自治机关;(四)地理、生活或经济条件以及居民成分特殊的地区,有权成立自治区并设自治区议会。[6]143与民族自决权一样,这种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思想主要针对的是民族压迫政策。它是一种反对民族压迫以及行政上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民主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各民族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自愿联合和发展。

民族自决权原则并不意味着要求结成联邦的权利,与支持民主集中制也不矛盾。列宁坚决反对邵武勉那种将自决权与结成联邦的权利联系起来的主张,因为“联邦是各平等者的联盟,是一个要求一致同意的联盟”。[13]380然而,民族自决权是一种一方面要求另一方面同意的权利,即要求分离之民族通过全民投票从异族集合体脱离成立独立国家之权利。这种类型的权利根本无法与联邦之一致同意、双边协定的含义达成一致。同时,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并不与民主集中制国家的要求矛盾,它是集中制这个总前提中的一个例外。民族自决权是一种政治民主要求,是反对民族压迫斗争的最彻底表现,但并不等于要求分离、分裂和建立小国。大国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群众利益的好处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一国的制度越民主,越具备充足的分离自由,那么它在实践中的分离欲望就越小。民族自决权作为一种消除民族压迫之彻底民主的政治手段,将促成真正民族融合之民主集中制大国成立。

(二)例外:“一定的特殊条件下”支持联邦制

在反对联邦制支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总的原则以外,列宁也在著述中为联邦制在特定条件下的存在保留了余地。列宁在1903年的《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中就曾指出,在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可以支持以较为松散的联邦制的统一来替代国家政治上的完全统一。[4]218在1914年《论民族自决权》中,列宁阐述马克思对爱尔兰问题的观点时说道,马克思在原则上虽然是反对联邦制的,但是,只要爱尔兰的解放不是通过改良的道路而是通过革命的道路,他这次却容许联邦制。[6]271马克思不愿爱尔兰受英国人的暴力支配,这种特殊历史现实下的联邦制反而更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更能促进社会迅速发展。因而,在反对联邦制这个总原则之外,列宁也并没有排除例外的存在。倘若存在民族不平等,不如建立更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联邦制。

这种例外论在《国家与革命》中表现的更明显,列宁在评述恩格斯《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评》时说道,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德国无产阶级应当以单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来取代君主制宪法和小邦分立制,但是,他也认为联邦制共和国存在的例外情形可以视为“是由君主国向集中制共和国的过渡,是一定的特殊条件下的‘前进一步’”。[15]68这个特殊条件主要是指存在着严重的民族问题致使国家分崩离析之际,联邦制可以视为对严峻民族分裂情绪的妥协,是最大程度保存国家统一和维护民族联系的手段。因而,可以作为向集中制共和国的过渡,视为前进一步。

三、实践中的例外:民族联邦制

(一)革命实践中坚持民族自决权与特定的区域自治 二月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转眼之间,民族问题和国家结构形式从理论问题变为紧迫的政治实践问题。但是,即使在1917年以后,列宁仍然一如既往地捍卫民族自决权原则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布尔什维克认为,一切受沙皇制度压迫,从而被兼并进俄国疆界内的各大小民族在当前革命形势下都享有同俄国分离的充分自由。革命无产阶级的纲领只能是,“分离的完全自由,最广泛的地方自治(和民族自治),详尽规定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办法”。[16]1661917年8月底,布尔什维克党团在《关于政权的决议案》中提出,满足芬兰和乌克兰的独立要求,这是当前必须立即实施的紧急措施,是切实实现各民族自决权的第一步。[1]46与此同时,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表示,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完全不排斥地方自治,这种自治一方面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又能够消除任何官僚制度和任何来自上面的发号施令。当然,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已经将这种地方自治明确为以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为标识的区域自治。

十月革命后,民族自决权原则和特定区域的自治观点立即得以实施,临时工农政府颁布的《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将俄国各民族人民的权利细化为四项处理民族问题的具体依据。其中,关于民族自决权宣告到,“俄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享有主权;俄国各民族享有自由自决,直到分离并组成独立国家的权利”,关于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则要求,“废除一切民族的和民族宗教的特权和限制;俄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和种族集团均得自由发展”。[1]66因而,俄国革命爆发以后,列宁始终坚持着民族自决权和特定区域自治的观点。按照革命前列宁在国家结构方面的原则性观点,既然仍坚持民族自决权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那么他也就应当合乎逻辑地要求民主集中制形式的国家结构。但是,列宁在坚持尽可能大的国家和各民族融合这种终极目标时,却越来越频繁地提及该目标只能通过各民族工人群众以自由分离为基础的自由联合来实现。换言之,在两个基础未变的情形之下,列宁在国家结构形式方面的提法从要求民主集中制大国转换到了强调各民族自由联合之大国。

(二)革命实践中联邦制之采纳及其理论地位

列宁态度的这种转变,正是源自1917年2月之后的俄罗斯帝国面临着那种联邦制可以作为例外而存在的特殊条件。俄罗斯帝国包罗有百多个民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这段时期,在罗曼诺夫皇朝的民族压制结束之际,居住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纷纷脱离沙皇统治。在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境内大约出现了70余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在这种民族独立情绪严峻的形势下,不具备立即成立一个集中制统一国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然而,各地区分裂、隔绝的状态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是非常不利和极其危险的。从长远来看,也是不利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发展的。

有鉴于此,列宁从反对联邦制的总原则立场走向了采纳联邦制的例外立场,以求尽可能的维持国家统一与民族联系。最早在1917年6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俄国可以组织成为一个自由共和国联盟。最终,这种例外立场在全俄第三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得到法律上的正式承认,人民委员会在民族政策方面应当实行的民族自决原则“将促使使用压迫和暴力把各个民族限制在自己区域内的旧帝俄,改变为依据联邦的原则自由联合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的兄弟联盟”[17]8,从而也就采纳了基于民族自决权的联邦制架构。大会通过的《关于俄罗斯共和国联邦机关》和《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的决议将这种观点表述为,应当在各自由民族自由联盟的基础上,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为各民族苏维埃共和国联邦。当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作为宪法序言,民族联邦制也就正式载入了1918年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然而,苏俄在革命后采纳民族联邦制,并非列宁思想的根本改变,只是当时政治形势之下的权宜之计。革命前,列宁曾为联邦制的例外存在预留了理论空间。革命后,在坚持民族自决权原则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的同时,联邦制是在严峻政治形势和民族问题突出的状况下,团结俄罗斯境内各民族,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和暂时性的策略。列宁在革命后有所保留地提到,联邦制“只要它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实行,只要它是以真正需要某种程度的国家独立性的重大的民族差别为基础,那么它同民主集中制也丝毫不抵触”。[18]139在苏维埃这种真正民主的制度下,联邦制可以视之为实现民主集中制的过渡性步骤。民族联邦制的过渡性质完整地展现在列宁对俄国政治实践发展的推演之中:首先,以民族自决权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为基础,以联邦制共和国为过渡,创建一个民主集中制的统一苏维埃大国;其次,这个民主集中制大国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经道路,它最利于实现消除阶级差别和民族融合的社会主义终极目恕R蚨,列宁至始至终都认为,即使有民族联邦制这个例外的存在,俄国各民族最终都应当联合为一个民主集中制大国,从而沿着这条道路最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四、民族联邦制的内在张力与维系

革命后,列宁主持起草的苏俄1918年宪法一方面在民族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坚持民族自决权原则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基础采纳联邦制作为国家结构形式,从而也就最终奠定了苏联的民族联邦制。通过1924年宪法以及后继的1936年斯大林宪法、1977年勃列日涅夫宪法,民族联邦制在地理范围上进一步扩展,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但是,它作为过渡的工具性质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丹尼尔・埃拉扎尔才将苏联民族联邦制归纳为“作为手段的联邦主义”[19]97。民族联邦制之建构本身具有两个目标:其一,在保持苏联最大程度统一的同时,帮助各民族包括最弱小的民族集团实现经济上的繁荣、政治上的自由和文化上的发展;其二,消除民族差别,将各民族融合为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更高级的共同体――苏联人民。在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为贯彻民族自决权原则,1924年宪法第3、4条和1936年宪法第15、17条以及1977年宪法70、72条分别载入了民族苏维埃共和国的主权条款和退出联盟的权利。这实质上也就为联盟解体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为奉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苏联推行了那种依据语言分布创造新民族行政单位并将其领土化的民族政策。这实质上也就培育和强化了各族裔的民族意识。因而,民族联邦制走向民族融合之道路中所依靠的工具――民族自决权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它们本身也具有产生分离意识的能力。 列宁及其后继的苏联领导人一直对这种分离力量保持着清醒的态度和足够的警惕。但是,一方面,在社会主义传统中,民族问题相较于工人问题一直处于从属地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断定“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20]50,而列宁也强调“‘民族问题’和‘工人问题’比较起来,只有从属的意义”[6]265。另一方面,建政初期,布尔什维克领袖们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之安危系于世界革命之发生,他们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及时援助和俄国革命的未来发展充满着乐观预期,一直期待着短期内社会主义之实现所带来的民族问题自动解决。在社会主义之民族融合目标很快来临的期待中,民族联邦制突显了自身作为实现最终目标的工具性价值,而隐匿和淡化了自身内含的张力。然而,当这种乐观想象最终被俄国以及世界的政治现实浇灭,打断了工人问题及其附随的民族问题的彻底解决。那么,即使斯大林宪法宣告建成社会主义,勃列日涅夫宪法宣布形成了苏联人民这种新的历史共同体,但是,纸上宣言与实践中民族问题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民族联邦制两个基础蕴含的分离力量也将愈发显著。

理查德・派普斯指出,列宁在经济进步力量最终消除民族差别从而将苏联改造为单一制国家之前,所拟定的解决苏联境内民族问题的办法是“在文化问题方面对少数民族作出广泛的让步,在立国问题方面作出少数的、基本上是形式上的让步,在党组织问题方面一点儿也不作让步”。[21]106实际上,在苏联存续期间,维护联邦、压制联邦之民族基础的分离倾向,特别是针对退出权的禁止使用,唯一的力量源泉和保障就是以消除工人剥削和民族压迫为己任的民主集中制共产党。无论在革命前还是革命后,列宁在党的组织结构的方面立场一贯坚定而明确,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铁的纪律以及党的各分部对权威中心负有严格责任。早在建党之初,列宁就通过反对崩得在各民族组织基础上建立松散联盟党的行动以及在与马尔托夫关于党员定义的辩论中,阐述了自己建立民主集中制党的基本观点。十月革命之后,党的八大通过的“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党内组织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有统一的集中制的共产党,……俄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机构的一切决议,党的各个部分(不分其民族成分)必须无条件地执行”。[22]567随着苏联的建立和苏联地域范围的扩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一直得以坚持并随之而进一步扩展。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共中央批准成立独立的俄罗斯共产党,这标志着苏共民主集中制党的最终解体。因而,当党本身在90年初也背离自己一直坚持的民主集中制结构而分崩离析之时,苏联民族联邦制共和国就只得落入解体之命运。

苏联民族联邦制的内在张力就蕴含在其自身制度建构的理论逻辑之中,这种内在张力也正是苏联解体的终极原因。民族联邦制是一种过渡性的工具,它要在实现民族融合之最终目标的进程中取消自我。同时,作为民族联邦制基础的民族自决权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一方面是实现民族融合必须坚持的工具性原则,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又蕴含着民族分离的力量。相较于西方典型联邦制,即为解决一切共和国都面临的“如果小的话,则亡于外力;如果大的话,则亡于内部的邪恶”难题而建构的“既具有共和政体的所有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之联盟共和国[23]154,这种制度架构之目标本身所要求的联邦制的稳固长存特征愈发地突显了苏联民族联邦制的不稳固性。苏联民族联邦制的自我取消特征,特别是其构成基础――民族自决权与具有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成分的区域自治――的工具性和两面性表明,它不具有固定法权结构,无法为自身的存在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撑。最终,民族联邦制只能借助于民主集中制党的强制和糅合力量而维持持续存在,它或者沿着社会主义目标真正实现带来的民族融合的康庄大道而自我消解,或者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之中由于内在张力冲破了其存在的平衡点而解体。

参考文献:

[1]谢・谢・斯图坚尼金.苏维埃宪法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译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2]小杰克・F.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M].吴乃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3]伊・布拉斯拉夫斯基. 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历史资料(第二国际)[G].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北京:三联书店,1964.

[4]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7]中央编译局.卢森堡文选: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9]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0] Carr E H.The Bolshevik Doctrine of SelfDetermination[M]∥Bolshevik Revolution, 19171923,Vol. 1.London: Macmillan, 1950.

[11]尼尔・哈丁.列宁主义[M].张传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2] Alfred D L.Lenin on the Question of Nationality[M].New York: Bookman Associates,1958.

[13]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4]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5]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6]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18]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9]丹尼・埃拉扎尔.联邦主义探索[M].彭利平,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

[20]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伦纳德・夏皮罗. 苏联和未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2]中央编译局.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逻辑真与逻辑推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15
逻辑,像任何科学一样,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使命。但逻辑学不研究关于涉及存在本质的真,关于作为价值的真,或者关于神秘主义的真。现代逻辑对真的研究是围绕语言和形式化问题展开的,形成了多种关于真的理论,并对逻辑真和事实真的区......
探究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2-11-13
一、民族舞蹈的特征 1.丰富性 我国历史悠久,领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色彩浓重,在不断的融合交流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 2.不确定性 口头产生、流传是民族舞蹈形成的主要形式,这样形成的民族舞蹈具有不确定性、随机......
浅论中国经济理性繁荣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24
面对主要经济体中产能过剩最严重的现状,即便是再高明的经济能手,恐怕无法做到手到病除。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浅论中国经济理.........
论《民族与民族主义》、《想象共同体》、《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三书的理论联系
发布时间:2023-03-28
盖尔纳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和安德森的《想象共同体》以及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两书相比,如盖尔纳所言,《民族与民族主义》是在论述一个简单的、定义明确的事例的著作[1],更像是在做一种引导性的科普工作,普及的是一种基础性的概念。安德森和杜赞奇两书在盖尔纳理论铺开的道路后,进一步提出自己对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观点甚至是可以说是一种期许。所以,为了便于后文对上述三书的交叉比较,本文首先对盖尔纳的民族.........
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量词
发布时间:2023-01-08
了解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我们要会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
民族血型与少数民族体育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广大朋友们,关于“民族血型与少数民族体育关联性研究”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人的定义与体质人类学的内容 人类学把人看成自然界的一个独特物种。人的独特之处在......
论法治与公正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法治与公正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力求实现的价值目标。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治,良法善治乃是公正的有力保障;而社会公正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社会公正的实现......
论法治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3
在学术活动中,我们常常把法与政治相提并论,而同时我们又习惯于认为,法,法治国家和民主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即法理学(Jurisprudenz)研究法,政治学研究民主,而且,前者(法理学)从规范的角度,后者(政治学)从经验的角度,来研......
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2
【内容提要】在《物权法草案》广征民意之际,本文试图从一独特视角——物权逻辑表达作者对未来物权法的期盼之情。本文共分三部分,首先全面阐述了物权理论中的主体、政体、行为等五种逻辑形态,以此做为理论支撑点,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我国......
简论民族地区村寨社区教育的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摘要:不论从世界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还是从民族村寨发展的需要来看,民族村寨需要带有本土性的社区教育。文化是民族村寨社区教育的立足点,建立文化中心是民族文化与村寨双向滋养的社区教育的可行模式。 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揭示从一种制度转变到另一种制度“暗箱”背后的规律,为我们研究制度的更替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从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外生变迁和内生变迁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联邦制的......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及其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要〕 本文在阐述我国户籍制度形成及其变迁的基础上,对我国户籍制度变迁所反映出来的内部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变革户籍制度改革的内部逻辑才能推进我国户籍制度变革的论断。 〔关键词〕 户籍;户籍制度;内在逻辑 我国......
抗战之前张君劢眼中的苏联对华政策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张君劢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而苏联是张氏长期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本文主要评述抗战之前张君劢对苏联对华政策的看法。与抗战后主张中苏两国加强合作不同,在抗战之前,张君劢对苏联始终抱有敌意和戒备之心,对苏联对......
专制、宪政、民主的逻辑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24
" 关于宪政、民主、自由等的著述虽如汗牛充栋,但这些概念却并不见得越来越清晰,这种情形与百年之前的哲学有些相象。不同的是,政治领域却是在政治哲学的影响下实实在在地实现着的领域,虽然我们对宪政、民主的描述文字越来越长,但......
联省自治:二十世纪的联邦主义尝试
发布时间:2023-06-14
"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充满机遇,而又极其不幸的世纪。二十世纪丧失的最大机遇之一,恐怕是与联邦主义失之交臂。中国在二十世纪遭遇的种种不幸与对中央集权大一统的不懈追求与忘情拥抱是分不开的。对二十世纪中国联邦主义运动的回顾......
论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统一性
发布时间:2022-11-14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 行政管理思想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出发, 对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理论做了全面、科学、系统的阐述, 从多方面、多角度丰富了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的内涵......
论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陈望衡的环境美学体系具有明确的逻辑结构:生态文明――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生活(居)――环境美学的主题;家园感――环境美的本质;城乡互动双向优化――环境建设新思路。陈望衡的环境美学,紧贴我国当前环境建设的实际,具有非......
张杰:中国恒天的混改逻辑
发布时间:2015-08-13
造车是恒天多年以来的梦想。中国恒天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杰表示,恒天将继续努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发展资源,逐步完善公司在纺织机械、纺织贸易、新型纤维材料、商用汽车和工程机械、金融投资、文化地产、资产管......
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4-01-07
作者:刘宁宁 简晓彬 沈正平 内容摘要:区域 经济 差距是区域经济 发展 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江苏南北同样也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有差距才有产业的互补与合作,才会为苏南与苏北之间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提供可......
藏族逻辑文化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6-07-22
藏传因明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代表了藏传佛教的特色,也代表了藏族特有的文化景观。古印度佛教自传入西藏,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仍然具有鲜活的色彩和强大的生命力。这集中体现在藏传因明生动活泼的辩经活动中,而其最常用的论辩方式就是......
经典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教育方针概念的运演从简单到宏富、从抽象到具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理论视点进行定义,教育方针是一定统治阶层在一定历史时期关于教育发展的总方针,是教育性质、方向、目的、任务、内容和途径等的总规定......
逻辑学论文:浅议逻辑学与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工作总结栏目为您编辑了逻辑学论文:浅议逻辑学与人工智能,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方法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最终实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研究与人的思维研究密切相关。逻辑学始终是人工智能研究中......
劳资共决与联邦德国的现代社会安全管理体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德国在工业化之后逐步建立了由企业代表会制、监事会劳资共决制、劳工经理制和超企业共决制共同构成的劳资共决制。作为战后劳资合作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会经济民主化政策的核心,劳资共决制从劳动保护、公共安全和福利保障等......
国内学界苏联解体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20多年来苏联解体一直是国内学界关注的重点,其研究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体制因素与苏联解体的关系,二是领导人因素与苏联解体的关系,三是苏联解体是否具有必然性,四是苏联解体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上述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但有关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之谜的研究所引发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学界应突破“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该领域.........
汉字识别与幼儿智力开发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2016-08-01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汉字一直被中国人用作书面语的载体。要阅读、要书写、要表情达意,都离不开汉字。因此,笔者认为,识字应该从幼儿做起,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来分析......
邓小平的苏联观
发布时间:2023-06-01
【摘 要】文章从邓小平对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努力以及借鉴苏联经验、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归纳邓小平的苏联观:外交上坚持和平路线,维护两国利益;政治上吸取苏联经验,立足实际改革;经济上批判僵化体制,摸索发展道路。 ......
瑞士联邦民主模式对我国民主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瑞士联邦的民主制度,不仅在内容上形成了“平等”的精神和原则,同时在形式上也表现出多种,既有“直接民主”、“半直接民主”,又有“间接民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政治民主的实现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论述逻辑思维能力在会议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28
逻辑思维是指借助于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演绎、判断等形式进行认知,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以严谨的思维、清晰的辨别、充分的论据、准确的表达、严密的论证、娴熟的沟通技巧得出令人信服的......
信访的制度逻辑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1
近年来,对中国信访制度的主要批评,是认为信访并非一种规范的纠纷解决机制,应该用更符合法治的方法来取代。但这些批评未能理解到,为甚么在已经建立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今天,大批民众还是选择了信访。是否废除信访制度就会取得......
苏联末日实录
发布时间:2022-12-21
本书重点是写从1991年7月下旬到年底苏联发生骤变的这5个月,其中不乏对某些事件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戏剧性的场面一一展现。 帝国气数已尽 作者在导言中指出,在近代史上,曾先后出现过称雄一时的奥匈、奥斯曼、英、......
浅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发布时间:2022-10-27
导语:逻辑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 摘要: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是于党的十八大......
析俄联邦新民法典对“企业”范畴的界定
发布时间:2013-12-19
析俄联邦新民法典对“企业”范畴的界定 析俄联邦新民法典对“企业”范畴的界定 析俄联邦新民法典对“企业”范畴的界定 “企业”的术语,在俄联邦新的民法典里被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权利客......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03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小议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一、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语言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怎样理解逻辑的扩展?逻辑依然被定格为传统的推理理论吗? 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发现给出......
阿里联姻苏宁
发布时间:2022-11-02
根据马云和张近东在媒体前面的表述,双方经过两次会面就达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缝对接与合作。而这样体量的合作,对于整个零售和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产生的影响,将是举足轻重的。 阿里巴巴:借势下沉到线下实体 马云曾表......
试论私权利保护的制度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 要:对于私权利的保护是市场经济的逻辑起点,保护私权利的核心在于对抗来自公权力的侵害,而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关键在于法律背后的权力逻辑以及政治理念。比照美国的立法、制度与理念,我国的私权利保护制度尚需完善。但从根......
逻辑学论文:浅论离散数学中数理逻辑与集合论的数学本质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论离散数学中数理逻辑与集合论的数学本质,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离散数学本质上是一门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虽然很庞大,但大致可......
片面解读苏联教训的又一“力作”
发布时间:2023-02-23
内容摘要 从访谈人员和资料的选择、文风、史实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电视教育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该片总的基调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断章取义,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它在解读苏......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能力互联
发布时间:2023-07-14
“互联网+”是对既有互联网工具、资源、能力,尤其是一些免费的,需要适当的汲取和使用,这其实是红利的复用。 最近和一位传统软件公司的CIO聊了这个话题,他们服务了几十万家传统企业,自然在思考这个“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来......
民主·宪政·美德——《联邦党人文集》的“共和”概念
发布时间:2023-02-09
" [摘要] 《联邦党人文集》是现代政治学的经典名著,对美国宪法的意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共和概念是《联邦党人文集》的核心概念。从联邦党人整体理路来看,共和概念对他们所欲构建的复合共和制(联邦制)政治理论具有基石性作用。在构......
翻译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2-09-21
摘 要:本文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协定》为语料,分析商务法律英语翻译活动中出现的逻辑混乱现象,并基于叙事学理论的角度,结合逻辑顺组和逻辑重组的方法来解决由于不符逻辑思维混乱情况。 关键词:商务法律翻译;叙事学;逻辑顺组......
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26
反腐倡廉,提高党的工作觉悟,一直是我党在工作中不断强调的工作重点和基本思想建设。针对我国的反腐模式,其内在逻辑具有:渐进式变革;理性化转型和一元主导的特色特点。在未来发展道径上,应当实行分领域和分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反......
“知识无力论”中的逻辑错误
发布时间:2023-04-18
我有一个把我当老师的“学生”,名校研究生毕业,85后,在北方某省直机关工作,有点职位。他身上有我所欣赏的那种为天下担当的“精英心态”,但因为一个话题,我感到了痛苦。 话题是讨论社会各阶层在制度中的地位和在市场中的地位,......
逻辑学辅导: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26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逻辑学与素质培养”,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二)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要: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关键词:市民社会;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
结构实力猜想:逻辑与命题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文章对学界和政界盛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分法提出质疑,认为它并没有充分折射现实国际博弈中实力的真实结构,从而提出猜想:除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实力存在,三者一起共同构成......
开展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02
作为课题研究“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的实验园,我们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并在经验与概念间建立联系”,为此,我们进行......
逻辑学论文:浅议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逻辑学论文:浅议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学思想,敬请关注!! 一、莱布尼茨的逻辑学说 莱布尼茨,我国知识界并不陌生,皆知其为德国著名数学家,发明了几何微积分。但是,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文学......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
发布时间:2023-04-06
0引言 20世纪初,在欧洲乃至世界流行着名目繁多的哲学流派,其中主要有形而上学哲学与传统的实证论和经验主义以及逻辑分析哲学。二者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相互拒斥的。形而上学在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虽然形而上学对于事实无所传达又......
贸易理论的逻辑(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8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是比较优势理论,300年来,一直没有人撼动过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的奠基作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出现很多令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才开始对比较优势论的......
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3-07-1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逻辑史研究是总结和推进逻辑学发展的一项......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07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内容提要:艺术形式问题是20世纪美学和艺术哲学关注的焦点之......
浅析省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灵活性评价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03
基于协同论的视角省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是衡量省域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最重要意义在于克服省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自身的僵化、刚性和滞后性所带来的后果,为省域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场域,从而探寻激发省域职业教育活力的科学路径。一、省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灵活性评价的维度、应然状态及影响因素(一)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性:活力的根本1.办学主体省域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是通过举办、管理、运行和评价.........
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内在关联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内在关联性 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内在关联性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内在关联性 尽管人类现在无法具体考察到美术究竟......
探究“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
发布时间:2023-07-04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国内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持续不断。一些人像蒲鲁东等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当作自己的核心理念,要求把马克思批判过的真正社会主义当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这样一......
县级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内在逻辑及运行机制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结构是特征和功能的载体,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和特征。县级政府的组织结构就是一种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构成关系和作用方式。 【关键词】县级政府;组织结构......
试论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2022-09-07
摘要:声乐教学中碰到学生难以唱出的字音,可以尝试着用“高位置”的声音去朗读,而且尽量用去声读,因为声音是立起来往下滑落的,更容易找到声音的位置。当学生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之后,再加上音高唱出来。这种朗读中的“高位置”其实就是声......
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2022-11-23
"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这是由事物的客观存在决定的。一篇文章也是这样,从宏观上看,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微观上看,它是由字、词、句、段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成篇的。这些联系从表面看就是文章的内涵,深入探究,就可以得到它......
“发愤著书”内在逻辑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发愤著书”被认为是一个典型命题,属于具民族特色的本土文艺心理学观点,是深刻揭示文学创作动力的中国古代文论代表。本文将力图辨析此命题存在的内在逻辑,及其成为典型命题的影响因子,藉此试探其......
广电CDN:“联邦模式”获追捧
发布时间:2023-03-12
在“三网融合”的背后,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正朝着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为了让优质的节目内容进入千家万户,提高用户体验,建设融合多种视频业务,CDN从去年起被广电人士大密度提及。 相比于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拥有丰富的......
列联表在少数民族小学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基于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教育调查数据,建立父母的学历与子女对学习的态度、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态度与子女对学习的态度的二维列联表,并运用列联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学历的高低并不影响其对子女受教育的看重程度;......
逻辑学论文:浅论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论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法律逻辑学在法学基础课中历来是“难教”、“难学”、“难考”,常常在教学课堂上老师窘窘然、学生懵懵然。课堂上的教与学多是费力不讨好......
浅谈《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20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大成之作,也是现代中医理论的源头与基础。在当时科学与技术手段比较匮乏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阐释生命现象和建构理论体系的需要,《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所独有的阴阳概念引入其理论......
什么都要的苏联高官
发布时间:2015-08-28
在勃列日涅夫长达18年的当政时期,苏共党内腐败愈演愈烈,裙带风盛行,政坛“蛀虫”频生,时任苏联内务部部长的谢洛科夫就是典型代表。 谢洛科夫家中的女性都喜爱鲜花,这一份“高雅”的开支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用去了内务部3.6万多......
内部控制与审计模式的演进与联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部控制与审计模式的演进与联系 一、内部控制的演进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
文本逻辑的阐释力度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
科学所具有的逻辑与解释学的逻辑———海德格尔逻辑思想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海德格尔在哲学领域的成就斐然,但在逻辑经验主义者(例如卡尔纳普)看来,其哲学论述和逻辑思想是逻辑混乱的伪陈述,在逻辑经验主义占据世界哲学舞台的时代,海德格尔的逻辑思想长期受到冷落和忽视。伴随着逻辑经验论哲学的式微和解释学的兴起,尤其是近年来解释学与分析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国际哲学界逐渐重视海德格尔的逻辑思想,开始挖掘其学术价值,但是国内学界并没有充分重视并研究他的逻辑思想,本文将重点探究他就科学的逻.........
苏联文学的英雄叙事
发布时间:2022-12-13
从旧书摊淘到一本小说,名叫《普通一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这是苏联作家撰写的纪实小说,描述了堵枪眼英雄马特洛索夫的故事。翻到英雄牺牲的最后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他卧倒在像怪物的大口一样向外喷火的火力点枪口前面,差不多是面对着敌人了,现在随便一粒子弹都能打倒他。他想起了故事中的话:田里罂粟花是为什么开;想起他和琳娜站在土岗上幻想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幸福时那种被阳光照耀着的、充满香气的微风,.........
浅谈水资源资本化的法律规制: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
发布时间:2016-09-28
一、研究基点:水资源资本化的概念 水资源资本化,与水资源市场化、水资源产权化、水资源产业化等概念有着密切联系,因而水资源资本化概念的明确,须从水资源市场化这一概念谈起。 (一)水资源市场化的内在逻辑 一般认为,市场化是一......
逻辑学论文:浅议Seminar教学模式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议Seminar教学模式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览!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追求有效推理与论证的规则及其标准的学问。作为训练进行正确思维与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浅析论逻辑真理的范围
发布时间:2023-04-19
从古希腊逻辑诞生以来,关于逻辑真理的讨论众说纷纭,特别是伴随着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逻辑学进入了心理主义占主流的时期,当时对逻辑的观点分为经验主义、唯理主义。经验主义以穆勒为代表,认为逻辑是对经验的归纳总结,比如对矛盾......
试论以“联”行事—对联与言语行为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对联 言语行为 以“联”行事 论文摘要:历来时联被定性为文字笔墨游戏、样式、民间文学、形式等,这些观点大都是从丈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审视。对联是一种对称、简短、诗性的言语行为模式,对联的使用实质上是:以......
张维迎:管制互联网金融是遏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5-08-07
6月8日,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商领袖・时代论坛”第一届论坛大会现场,经济学家张维迎现身教本土企业家“创新”。他谈及金融创新,称目前管制互联网是遏制创新。 张维迎表示,企业家不仅要遵守法律,还要在创造法律过程中发挥......
毕业论文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论文与逻辑一篇毕业论文,如同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人们要进行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权利与数码乌托邦
发布时间:2023-02-05
主持人:张慧瑜(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 主讲人:邱林川(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维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互联网产业就是信息产业、电子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有大量新工人是信息产业......
管理会计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26
一、 前言 18世纪中期开启的英国工业革命,由物质能源转化形成的机械动力开始取代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工厂生产取代家庭和手工作坊生产。利用价值尺度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厂生产经营商品所耗资源价值量的会计成本会计由此产生。......
论多维视角下毛泽东的苏联观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影响毛泽东苏联观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党际关系、国际共运和领导者独特个性等多维视角对毛泽东的苏联观进行探讨。 关键词:毛泽东;苏联观;多维视角 “毛泽东的苏......
浅析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12-24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指导下不断推进的,同时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中不断概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形成新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形成理论化、体系化的重要成果,......
浅析转型期地方政府内在行动逻辑下的地方法制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问题的提出 地方法制问题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随着法治概念的流行,由于法制一词相对较窄的内涵,对法制的关注逐渐被法治国家所取代。①在法治的视角下,对地方法制的最初认识主要是将其作为与国家法相对应的......
再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1)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要] 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切入点,是把握会计理论整体结构的关键,然而逻辑起点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研究与争论的热点。在逻辑起点研究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会计假设起点论、会计目标起点论、会计本质起点论、会计环境......
司法确定力的形成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司法确定力是与法院的宪法地位密切相关的,宪法对法院的独立地位以及解决纠纷、救济权利和发展法律的功能定位,是司法确定力的权威渊源;司法确定力来自于司法的管辖权威,法院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取⒃谧约旱哪芰Ψ段仁芾戆讣,运用法律知识、司法理性和司法经验,按照司法规律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权威判断,为司法确定力提供了前提;司法确定力源于司法的整合权威,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通过对立法时的民意与法律适.........
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基本原则。正是在此原则的指导下,邓小平能够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明晰中国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确定时代的发展任务,开启改革开放的新篇章;生成性思维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运思模式,......
浅谈刘庆邦作品与沈从文之间的关联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要:刘庆邦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其作品被翻译为多个国家的语言,深受读者的好评。刘庆邦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为人物赋予了鲜活的色彩,这种心理描写模式与沈从文是由异曲同工之妙的,本文主要......
中国与前苏联宪法史的思考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7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国与前苏联宪法史的思考与启示”,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封建君主立宪时期(一)中国清末政府立宪(二)俄罗斯沙皇统治时期立宪......
浅析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16-07-18
自工业社会以来,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上个世纪后期,人类的环境意识逐渐觉醒,环境哲学兴起,与之相关,环境美学蓬勃发展。说到环境美学体系,基于种种原因,即使是最早创立这一学科的西方,就笔者的视野,也只有一两部著作差可称得......
关于风险刑法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16-04-11
关于风险刑法的理论逻辑 下面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风险刑法的理论逻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风险社会被学者所关注,并通过诸如频发的矿难、食品安全事件和动车追尾事件等为社会大众所切实感受到后,认定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
浅论民法与私有的本质联系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 我国遵循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但同时又承认并保护了民法私有制。民法的根本是私有制,同时也是规范私有制的最基本的法律文献。我国的民法大力倡导并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关键词 ......
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综述
发布时间:2016-11-14
一、会计逻辑起点的内涵 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体系推理的基础,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本源的一个理论范畴,是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必须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
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2023-02-02
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内在联系一、音乐作品的特殊性(文学性)音乐是一种玄妙的东西,而文学的美唯有音乐才可描绘与表达,而它们的带给我的震憾是无以伦比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言其志也;歌,咏之声也;舞,动其容也。可见音乐是文学的一种升华,是文学放飞的翅膀。1.(一)音乐作品创作中的文学性歌曲创作,有两种程序:一是先作词,后作.........
浅析强制阐释论的逻辑支点与批评策略
发布时间:2016-12-02
强制阐释论是张江近年来针对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和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所提出的一个理论主张。这一理论的提出, 在文论界掀起了重新审视西方文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和理论神话的浪潮, 同时也给实现文学理论的本体回归和建构中国文论话......
谈逻辑真理的认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1
谈逻辑真理的认识论思考 谈逻辑真理的认识论思考 谈逻辑真理的认识论思考 论文关键词:逻辑真理;真理符合论 论文摘要: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一门学问,而推理是由概念、命题组成的,不懂得命题就不懂得推理。普通逻辑学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