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古代诗歌中的异质文化思想情感及其历史命运

古代诗歌中的异质文化思想情感及其历史命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3 00:03:21
古代诗歌中的异质文化思想情感及其历史命运
时间:2023-06-13 00:03:21     小编:闭乐鹏

一种民族文化的成分是多样的,其中必定有一个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成分,其他成分或与它同质,或与它异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成分是道德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又是最基本的,即所谓正统的,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与它同质互补,共同构成古代道德文化。①中国古代文化中还有若干与这种道德文化异质的文化。明显与诗歌有关的异质文化有两种:一种是还带有原始性的宗教文化或称半文明宗教文化,另一种是人文性科学文化,后者是主要的。相应地,明显存在于诗歌中的异质文化思想情感也有两种,一种是半文明宗教文化的宗教思想情感,另一种是人文性科学文化的自我思想情感,后者是主要的。后者就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内在根源。

一、两种异质文化

(一)半文明宗教文化

所谓半文明宗教文化,指殷商及之前一段时期的文化。②殷周之际发生了文化的革新或者说转型,即由重神性的宗教文化转变成了重德性的道德文化。《诗经大雅文王》就说到这次革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近人王国维也说: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莫巨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1〕《礼记表记》则对比性地指出殷周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周之际这种文化革新的关键,是将作为宗教文化本体的帝、上帝转变成了道德文化本体的天、天德(后来演变为更抽象、更本体性的观念道、天道等),前者主要具有神灵性,后者则主要具有道德性了。有的本体性观念在殷周两个时期都存在,不过基本的含义却发生了转变。例如,天命观念在殷商时代指上帝的神意;在周代则强调其意旨中的道德性了,所谓天命靡常,唯德是辅。

为什么说转型前的殷商宗教文化是半原始半文明的呢?成熟的亦即文明的宗教文化要经历两方面的关键性变化:一方面是宗教信仰发生变化,即从相信神能够消灾赐福,转变为相信神主要是人生的指导和灵魂的归宿;另一方面是宗教信仰的对象发生变化,即从纯粹的自然神或半人格化的自然神转变为人格神,从多神转变为唯一神或者少数主神,从能力有限的部族神转变为能力无限的创世神。中国殷商时期的宗教文化,从信仰主体方面看,主体的信仰还停留在祈求神灵庇佑和消灾赐福的阶段,缺乏终极的归宿感;从信仰对象方面看,上帝神虽然已具有一定的人格性,但它还保留着明显的原始自然神和祖先神的成分《礼记郊特牲》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祀,大报本反始也。这说明上帝崇拜中包含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性质。韦政通说:上帝且有帝廷,帝廷里有日、月、风、雨等自然神为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想到殷人的帝很可能是先祖的统称,或是先祖观念的一个抽象。(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70页),他的创世功能也不明确。此外,这种宗教文化中巫术盛行,甚至还保留着活人祭祀等野蛮的仪式和习俗。因此,我们称这种宗教文化为半文明宗教文化。

西周开始的道德文化吸收了某些半文明宗教文化的东西。例如,在作为道德文化本体的天或称天道中,还保留着半文明宗教文化本体的帝或称上帝的先验性和神圣性,因而道德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宗教性。又如,儒家祭祀天地和祖宗的仪式,就是从半文明宗教文化中祭祀上帝神和祖先神的仪式演变而来的。再如,记录远古卜筮经验的《易》(或称《易经》、《周易》)后来被道德化和哲学化而成为儒家经典。西周以来仍然存在的另外的某些半文明宗教文化的东西,则不能被道德文化吸收,它们就成为与后者明显异质的文化成分。例如活人殉葬的野蛮习俗(《诗经秦风黄鸟》中就写秦穆公死后用活人殉葬)等,又如某些远古的神话和巫术(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等南方地区尤为显著,《楚辞》中就有反映)。随着道德文化的发展,这些异质文化的东西逐渐被排挤、淘汰,因而或者终于消失,或者只能在民间谋求生存(这种东西有的至今仍然存在,不过它们始终是异质性的:在古代它们异质于道德文化,在现代它们异质于科学文化)。

(二)科学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与道德文化异质的主要是科学文化。这种异质的科学文化的历史命运却与上述异质的半文明宗教文化相反:它在道德文化的后期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将后者取而代之而成为现代新文化。

科学文化因素在原始宗教文化中就存在着。这种文化因素,在古代希腊发生文化转型时被发扬光大,形成了科学文化。中国殷周时期的文化转型,却主要是道德文化因素发挥了作用,因此产生了道德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文化是受制于道德文化的。科学文化的核心机能是理智。理智自身创造的成果是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在理智认识基础上的意志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活动造成经济上的自利和竞争,形成道德自律和政治民主。伴随自由意志而发生的情感是自我情感,自我情感创造独特的文学艺术。

上述理智、意志、情感三方面的科学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表现。

较纯粹的科学理智因素,是先秦名家的名辨,墨家和荀子以及宋代叶适等人的逻辑思想。汉代王充的无神论思想以及相应的求实态度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荀子的天人之分和制天命的观点,唐代刘禹锡天人交相胜的观点,是哲学上显露的科学文化因素。先秦墨家和法家的实用技术和经济功利观,后世四大发明等更发达的实用科技,也是科学文化的明显因素,尽管总的说来它们受制于和服务于道德文化。此外,清代乾嘉朴学的偏于纯学术的态度和实证方法,也是与科学文化相通的。

意志和情感两方面的科学文化因素,主要是关于自我、自由、平等、民主、个性等人文性的文化因素,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个时期较为活跃。第一个时期是先秦。当时墨子的兼爱思想,杨朱的贵己和为我的思想,是突出的代表。《孟子滕文公下》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见为我和兼爱等思想与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异质。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其时道家通过玄学而中兴,形成与儒家互补的局面。这是古代道德文化内部的互补。不过,在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释私论》)、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思潮中,在儒道互补而丰富了古代道德文化的同时,也碰撞、摩擦出某些异质于这两家道德思想情感的东西来。例如,在不拘礼法和纵酒享乐的风尚中,就有对自我个性的实质性肯定。这种个性人格既不同于儒家的社会人格,与先秦道家的自然人格也有所不同。又如,某些表现至性真情的宫体诗和追求形式美的山水诗,也有突破儒道两家的道德规范而与后来的异质性诗歌相通的地方。第三个时期是明清之际,包括晚明阶段和清初阶段。晚明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情真说和公安三袁的性灵说,形成了一股个性解放思潮,它体现人性在真心、真情、自我、自利、平等、民主等方面的觉醒,是历史上异质的人文性科学文化精神最耀眼的闪现。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当是李贽提出的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这种怀疑精神。科学文化精神可以说就是一种怀疑精神,因为理智活动就起于对事物的惊奇和怀疑。中国古代道德文化最缺少的就是怀疑精神,因为它那既定的道德观念本应当被怀疑却不允许被怀疑。清初黄宗羲、唐甄的民主、平等、自利的观念,王夫之的历史进化观念,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观念等,虽然实质上是古代道德文化内部的一种革新和调整清初思想家站在正统儒学的立场上在传统文化内部提出革新思想。他们也正是站在这种立场上来反对晚明李贽等所谓王学末流。李贽思想有王阳明心学的根基,它的特点是借助庄禅来反对正统儒学,由此生发出许多不同于儒学和庄禅的新文化思想。,但与科学文化精神均有相通之处。它们与晚明思想一起,对后来晚清迅速兴起的科学文化起着有形无形的推动作用。

晚清鸦片战争以后兴起并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对于传统的道德文化来说就不仅仅只是异质文化,而更是与之抗衡并最终取而代之的文化这就是早期中国现代新文化。由此可见,古代异质性科学文化的意义,不但在于它丰富了古代文化的成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内在根源。这种内在根源,主要不是体现在上述显性的科学文化成果上,而是体现在创造这些文化成果的隐性的文化心理上:这种隐性的文化心理被传承下来,在清代晚期,在外来科学文化强有力的激发和诱导之下,便开始对科学文化进行规模越来越大的创造。

中国古代文化中这种一直存在着的异质性科学文化心理,才是创造中国现代文化的真正秘密。现在就清楚了:我们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化根源于古代文化,不过它不是根源于其中的正统道德文化,而是其中与道德文化异质的科学文化。我们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化由古代文化转型而来,但不是指其中正统道德文化转变成了现代文化,而是指其中异质的科学文化发展、壮大并取代了正统的道德文化的主导地位。此后,科学文化就不再是异质性的了,而残存的道德文化在现代文化中倒成了异质文化。这正如前文说道德文化由上古半文明宗教文化转型而来,并不是指那宗教文化本身转变成了道德文化,而是指其中的道德文化因素发展、壮大并取代了宗教文化的主导地位。此后,道德文化就不再是异质性的了,而残存的宗教文化在道德文化中倒成了异质文化。在上述意义上,中华文化经历了两次转型。

二、两种异质思想情感

与道德文化异质的文化有两种,即半文明宗教文化和科学文化;相应地,与诗歌的道德思想情感异质的思想情感也有两种,即半文明宗教思想情感和自我思想情感。

(一)半文明宗教思想情感

在古代诗歌中,半文明宗教思想情感在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和宗教神话三方面都有表现。

作为半文明宗教信仰的上帝神,在文化转型后必然留下残迹,这些残迹也出现在早期诗歌中。《诗经》的《商颂长发》中就四次出现帝或上帝,例如帝立子生商;上帝是祗。帝令式于九围。帝或上帝主要是宗教意义的人格神。这样的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异质于道德文化思想情感的宗教思想情感。《周颂》中虽然也有上帝,但出现更多的是代表新文化性质的德,而《商颂》中却一个德字也没有。前文曾指出,天命含义的改变也体现着文化的转型,这在《诗经》中也有反映。《商颂》中天命的含义主要是宗教性的,指的是上帝的旨意,例如《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周颂》中的天命则具有与道德相关的天德的意义了。例如《周颂维天之命》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这里已有文王以德配天的意思。战国后期的《楚辞》中也有上帝,例如《招魂》开篇就是上帝与神话中的巫师巫阳对话。战国以后的诗歌就很难见到上帝神了,取代它的是德和更普遍的形而上的天、道。后来的诗歌中所出现的神祇,主要是新产生的道教神祇和外来佛教的神祇。

《商颂》是祭祀诗,我们从它能够感受到祭祀仪式的盛大和被祭祀神祇的威严,这大约主要由于所祭祀的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神或体现其旨意的先王(祖先神)的缘故。而《周颂》虽然也多为祭祀诗,但由于更多地涉及人事,崇尚功德,祭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则温和得多,与《诗经》整体上的温柔敦厚精神相一致。《楚辞》中《九歌》所描述的巫术和宗教仪式更突出,其中的迎神和送神,特别是巫觋(男巫师)装扮成神来表演,应当是半文明宗教文化的明显遗迹。《招魂》和《大招》中也有不少关于远古宗教仪式的描述。但是至秦汉时代,这种巫术和宗教仪式在诗歌中就基本消失了。不过,在南方民间中,这种巫术和宗教仪式还有所保留。这是因为民间文化最能包容各种文化成分,其中既有作为历史陈迹的异质文化成分,也有代表历史未来的异质文化成分。

《诗经》中关于半文明宗教的神话很少,《大雅生民》中有关于周人起源的神话传说,不过极简略。这可能是由于孔子或其他人删诗时删除了某些远古神话和宗教仪式:这正显示了被转型的文化半文明宗教文化必然的历史命运。屈原的《离骚》中颇多神话传说,不过其中没有什么神话故事,而多是诗人对神话原型意象的加工创造,用来抒发自己爱国、忠君、忧民的思想情感,而这样的思想情感却是属于新的道德文化的思想情感了。后世诗歌有时也沿用神话故事和神话意象,不过一般是借用来表现新的文化内容或者进行审美创造。例如,像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凭箜篌引》)这样的诗句,就主要不在于表现那神话本身,而在于审美意象的创造。

(二)自我思想情感

古代诗歌中与道德思想情感异质的,主要还是自我思想情感。自我思想情感是属于科学文化的诗歌的基本思想情感,它是科学文化心理的产物。①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自我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民间爱情诗和文人爱情诗中。《诗经》中的某些爱情诗是民间爱情诗的代表。例如: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周南关雎》

这是毫不掩饰的大胆表白和热烈相思。又如: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褰裳》

这大约只是戏言而不是真正的警告,很有挑逗性。还有如《鄘风柏舟》描写女子呼天叫娘,誓死要嫁意中人,等等。这类诗篇,没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礼教束缚,所有的是两性关系上自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现。后世汉乐府、南朝民歌、明清民歌中的爱情诗,也表现类似的自我思想情感。

文人诗歌在婚恋题材上表现的自我思想情感,往往混杂在道德思想情感之中,大多不突出。较为突出的当推李商隐的爱情诗。如他的《无题四首》(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别后杳无踪影,重逢已是空言。彻夜相思,终于梦里相会,无奈仍然只能以远别和悲泣告终。梦醒后,痴情的诗人竟然急忙修书致意,仿佛要接续那梦中的一声声呼唤。然而,所爱者远在神山仙境之外,其间阻隔重重,鱼雁如何能抵达?显然,梦醒后留给诗人的,只是幻灭的痛苦和绝望的相思。这样的诗显然有违诗无邪的诗教,难怪后世的卫道者将李商隐归属于乃邪思之尤者之列(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的确,此诗不像那些在礼教的约束中透露一点相思之情的文人爱情诗,它整个表现的就是诗人的爱情伤痛。

受晚明公安三袁独抒性灵思想的影响,清代诗人袁枚作诗也提倡性灵,表现真情。他的《古意》(之一)也是写梦中思念的,却更大胆、开放:

妾自梦香闺,忘郎在远道。不惯别离情,回身向空抱。

文人爱情诗写得最真切、最热烈的,还是那些别是一家的词和曲。如五代词人韦庄的《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是一见钟情的爱,无怨无悔的爱,颇有现代人爱情至上的意味,所表达的纯粹是爱的冲动和自我真情。又如宋代词人柳永的《中吕调燕归梁》上阕:

轻蹑罗鞋掩绛绡。传音耗、苦相招。语声犹颤不成娇。乍得见,两魂消。

把男女幽会时的激动和欢乐写得惟妙惟肖,若用现代汉语译出,颇像现代的爱情诗。写这种艳词的远不止柳永一人。从晚唐至两宋,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落魄文人都写,说明这是人性的一种内在欲求,只是这种欲求以往被儒家的礼教压制着,而此时则可以利用这种非正统的新诗歌样式来表现了。

元曲描写爱情往往更热烈、更直露。如关汉卿《仙吕一半儿题情》: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 一半儿肯。

古代诗歌的自我情感主要表现在爱情诗上,是不足为怪的,因为爱情是人与人的关系中最本真、最自我的情感。这种与传统道德情感异质的自我情感,是相应的异质文化心理的产物。这种异质文化心理贯通古今。由此可知,中国现代诗歌、现代文学和整个现代生活中的爱情表现,从根本上说就是这种异质文化心理被激活、被解放后的结果,而不可能是由西方的诗歌和文化东渐而来的。

爱情之外,思索宇宙人生、感喟生命短暂、提倡及时行乐等,也是古代诗歌中有所异质于道德情感的东西。且看《古诗十九首》中的《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从死者的墓茔联想到死亡的黑暗和虚无,从人生如寄中醒悟到不如珍惜感性生命,享受现实快乐。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在生命短促和仕途多艰这样的双重焦虑下的一种无奈人生,在一定程度上却也是一种自我觉醒。这种思想情感也是对儒道思想的超越。诗中对儒家追求圣贤不朽和道家希冀长生不老就有所嘲讽。这样的异质思想情感在《古诗十九首》的其他诗篇中也常常表现,在后世不少诗人的作品中也时有流露。

(三)异质性自我情感的诗论

关于异质性自我情感的诗论,袁宏道的性灵说和龚自珍的尊情说是代表。

晚明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序小修诗》)。他又说,要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尔。夫性灵窍于心,寓于境。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是之谓真诗 (江盈科《蔽箧集叙》引袁宏道语,《袁宏道集笺校》附录三)。可知性灵说的要旨,是从自我出发去抒真情,写真诗。性灵说直接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焚书》卷三《童心说》)李贽所说的童心、真心、本心,在诗歌创作理论上就成了袁宏道的抒性灵、写真诗的主张,两者一脉相承,都是以个体为本位的论说。这种理论与以前的言志说、载道说等功利性道德情感的诗论是很不同的,与韵味说、兴趣说、神韵说等审美性道德情感的诗论也很不同,因为那些诗论所论说的诗歌情感的底蕴,都是群体本位的道德性,而不是个体本位的自我性。

清中叶的袁枚也提倡性灵说,其中继承了袁宏道性灵说的自我真情要义。袁枚说: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又说:夫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情所最先,莫如男女。(《小仓山房文集》卷三十《答蕺园论诗书》)

晚清的龚自珍是新旧文化交界处的人物。他的诗论,对于古代诗论来说最具有异质性,而对于现代诗论来说已是初露的曙光。龚自珍的诗论既可以说是尊情说,也可以说是自我说,因为那所尊之情就是自我之情。他说:情之为物也,亦尝有意乎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长短言自序》)这种尊情观点与传统诗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点相左,与宋代道学家甚至认为情感有害,惊呼情之溺人也胜于水(邵雍《伊川击壤集序》)的观点,更不相容。龚自珍为什么要尊情?因为这情是自我之情,而自我是本体。他说:天地,人所造,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圣人也者,与众人对立,与众人为无尽。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我光照日月,我力造山川(《壬癸之际胎观第一》)这里,龚自珍明确否定了传统文化的本体道,而强调自我主体才是世界的本体。自我既然是本体,自我情感就是本体性的,自然应当得到尊重。龚自珍的尊情说和自我说,是对晚明童心说、性灵说的继承和发展(龚自珍也经常使用童心二字),前者超越后两者的一个地方,是对自我的突出和强调。尽管龚自珍提出的自我(我)还是众人之自我,但它是基于个体之自我的(从龚自珍的诗词创作看,他所尊之情,就是诗人自我觉醒后在国事民瘼上所表现的忧愤、悲怨之情,在两性爱恋上所表现的哀婉、温柔之情)。在古代思想史上,龚自珍的自我说明确标示了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觉醒。龚自珍的这种诗论已接近现代诗论了,因为现代诗歌的基本情感就是自我情感。晚清黄遵宪的诗论就是直接从龚自珍的诗论起步的。我们把黄遵宪的诗论视为现代诗论的开端(龚自珍的诗论则作为由旧到新的过渡),除开那时的异质文化已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古代道德文化并开始取而代之的现代科学文化这个决定性的大背景之外,就诗论本身来看,他的诗论不但强调表现自我情感,而且提出了表现这种情感的新诗体,从而开始了现代诗论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论述(尽管在形式方面的论述还很有限)。

三 、异质思想情感与道德思想情感的历史变化关系

先秦时期,道德文化与异质的科学文化并存,其中道德文化占主导地位。相应地,诗歌中道德思想情感与异质的自我思想情感并存,其中道德思想情感占主导地位。

《诗经》所表现的已主要是道德思想情感,这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敬德尊天。这主要表现在《周颂》和《大雅》中,是通过祭祀诗来表现的,其中对西周开国先王文王的功绩和美德的歌颂特别突出。其二是国事民瘼。这在《诗经》中占很大篇幅,内容非常广泛。《诗经》由此开创了忧患国事民瘼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世界诗歌史上很独特没有哪个民族的诗歌如此深广地反映国事民瘼。其三是孝悌亲情。这在《大雅》和《小雅》中较多,例如《小雅蓼莪》悲叹父母恩深却不能报答。又如《小雅棠棣》表现兄弟间的亲情和友爱。其四是婚姻恋爱。《诗经》的某些爱情诗表现与道德情感异质的自我情感,上文已述。但《诗经》在婚恋上也表现封建礼教的观念和情感,例如父母之命和男尊女卑的观念及相应的情感。

《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比起《诗经》来,《离骚》更集中地表现道德思想情感,即爱国忠君和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在表现爱国忠君上,它为后世文人诗歌确立了传统。这个传统在世界诗歌史上也很独特没有哪个民族的诗歌如此强烈如此执着地表现爱国忠君。

《离骚》也表现强烈的自我思想情感。不过,总的说来这种自我思想情感与道德思想情感不是异质的,而是同质的,因而两者是统一的:自我思想情感统一于道德思想情感,前者是后者的个体性体现、诗意性体现。诗人的这种自我如同一条通道,共同性的道德思想情感因为经它流过而染上诗人的自我个性色彩。这种思想情感的自我性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它仅仅是被既定的道德所认同的自我性,诗人其余的更丰富的自我性(它们对于既定的道德来说可能是异质的)则往往不能或不便于表现出来。对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这种自我表现(不包括前述异质性自我情感的表现),一位西方学者也说得中肯:中国艺术是以表现道的普遍原则来加以评价的,艺术家的自我表现仅仅在这样一个范围内才得到承认,即他能使自已与普遍的道相融洽,以至于可以通过他本性的表现来作为一种道的媒介手段而起作用。〔2〕《离骚》及后世李白、杜甫等人诗歌中的自我表现,总体上都应作如是观。

秦汉时期开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秦代历时很短,加之焚书坑儒和极端文化专制,所以仅出现少量歌功颂德的御用诗篇。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实行政德合一,于是道德文化得到加强,异质的科学文化则趋于消隐。相应地,此时期诗歌的道德思想情感也得到加强,但异质的自我思想情感仍有显现。

汉代诗歌与汉代诗论强调伦理政教相呼应,也较多地表现道德思想情感。汉初歌功颂德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体诗在这方面很显著。即便是后来的文人五言诗,其主旋律也是有关伦理政教的。其中,汉末《古诗十九首》在表现渴望建功立业等道德思想情感的同时,因为思索生命、感叹人生而引发某些异质性自我思想情感的流露。更为突出的,还是汉乐府民歌在描写男女两性关系上所表现的真挚、热烈而又复杂多变的自我真情。

魏晋南朝时期,道德文化扩展,异质文化再现。所谓道德文化扩展,指道家中兴,佛学传入,道家和佛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与儒家互补。所谓异质文化再现,指此时期上述三种文化尚未完全合流,尚有对立和冲突,于是不免摩擦出某些异质于这三家的东西来。以兼综儒道的玄学看,它所提倡的自然人格说和越名任心说等,就引发了某些超越儒道两家思想情感的表现,如讲究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和享受感性生命等。相应地,此时期诗歌的道德思想情感得以扩展和丰富,异质的自我思想情感也在增多。

建安诗歌尚富于儒家精神,例如代表诗人曹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情感非常强烈。正始诗歌一方面继承建安诗歌慷慨悲歌的传统,一方面增加道家精神的表现。兼容儒道的代表诗人是陶潜,他不乏儒家的忧愤情怀,但其饮酒诗、隐逸诗所表现的避世态度和田园风情,更具魅力,影响深远。南朝表现闲情逸性的山水诗,其底蕴多为道佛两家精神。异质于上述道德精神的自我思想情感,在魏晋之际阮籍的某些咏怀诗中较为明显:它们表现孤独、悲苦、恐惧、迷惘、无奈等生命意识,而真切的生命意识即是一种自我意识。自我思想情感也表现在南朝的某些宫体诗中:它们耽于声色,疏于美刺,在道德家看来属于亡国之音,但从异质文化的观点看,却是一种人性的欲求,是超越既定的群体性道德意识之外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

隋唐五代时期,儒道佛三家共存互补,道德文化臻于成熟,呈现进退出处的广阔空间。而异质的科学文化在蛰伏一个时期之后,在晚唐和五代又显现出来。比较魏晋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此时期的科学文化有很不相同之处:它不是如前者那样借助玄学的自然人格说而产生的,而是在中晚唐开始出现的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的世俗化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显示出一种历史必然性:这样显现出来的异质性科学文化从此就不绝如缕地存在下去,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新文化。

相应地,隋唐五代时期诗歌的道德思想情感也臻于成熟,这种成熟的代表是盛唐诗歌。其成熟的标志有三。第一是共存,即儒道佛三家思想情感共存,并形成各自的诗人群体和代表。杜甫是儒家诗人的代表,被尊为诗圣。他所以在后世最受推崇,与其所代表的儒家正统思想情感有关。李白人称诗仙,其襟抱其实主要是儒家的,不过若要列举道家诗人的代表,又非他莫属。王维被称为诗佛,其诗歌的内涵也很丰富,不过其特色和成就主要存在于表现佛理禅趣的山水诗中。第二是融合,即儒道佛三家思想情感的融合。这种融合大至一个诗人身上,小至一首诗中。第三是模式化,指形成写景抒情的模式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这在律诗中最明显。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曰: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此种通例就成型于唐代。,并造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只为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诗歌所特有的一种艺术特征。可参见陈本益、杨晓瑞《意境及其历史命运》,《学术月刊》2014年第5期。这三点,在唐以前的道德思想情感的诗歌中没有那么鲜明;而在异质的自我思想情感的诗歌中,特别是在晚唐及以后表现自我思想情感的词曲中,情况更是不同:它们并不着意表现儒道佛三家思想情感,而是着意表现自我思想情感;它们也不着意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意境,而是显出主客相分、物为我用。

异质性自我思想情感,在晚唐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有显露;在晚唐和五代兴起的被称为艳科的词中,表现更多,更直接。这些词的精细刻画和性爱表现,与南朝宫体诗相通,所不同的是它带上了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的世俗文化色彩。这即是说,表现自我思想情感的词,不但像此前表现自我思想情感的诗歌那样具有人的自然本性的基础,而且开始具有一种新的社会基础了。词在内容上的这一特点,加上它形式上象征自由的长短句特点(它的长短句本身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固定的),使它代表了一种新文化性质的诗歌现代诗歌的萌芽。

宋元明清时期,道德文化僵化并走向衰落,异质的科学文化则曲折发展,两者的分别与对立日渐明朗。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后阶段。由于它具有融儒道佛三家为一体的特点,使三家相互补足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减小;由于它特别强调纲常伦理,加之政治上八股取士的制度,它与专制政治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关系空前紧密,从而加紧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钳制,最终必然与专制政治一道退出历史舞台。

晚唐和五代产生的科学文化,在宋元明清时期一直或显或隐地存在和发展着。它体现在逐渐兴旺的城市商业经济和市民生活中,体现在词曲特别是小说、戏剧中,也体现在某些思想家的异端思想中。晚明以李贽为代表的个性解放思想,是这一发展过程的高潮。这种思想在继承以往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从主体自主性的角度来肯定自然人性(例如肯定私欲的合法性等),并提出平等、自由和个性独立等要求。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焚书》卷一《答耿中丞》)受李贽影响的袁宏道说: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序竹林集》)这些思想都以个体的主观自我为本位,而不以既定的权威思想和道德群体为本位,所以是人的觉醒的一种表现。个体本位及其自由意志是人文现代性的核心,所以李贽等人的思想与现代思想是相通的。但是,由于没有提出保障这种个性解放的政治措施和社会理想,又无强有力的自然科学的呼应和支持,这种个性解放的思潮未能继续发展下去。清初王夫之的历史进化观,黄宗羲的反君权思想和民主、平等的观念,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主张,都包含有异质的科学文化因素。不过,前文已指出,这些思想是他们站在正统儒学立场上提出的革新思想。

宋诗受理学的影响,看重道统,喜好议论。宋以后表现道德思想情感的诗歌,虽然有宗唐宗宋的变化,但总体上都紧靠政教伦理,显得更加正统,从而与包含较多自我思想情感的词曲和诗歌日益显出分别,并最终被从后者发展出来的现代新诗所取代。就表现异质思想情感而言,宋词分为两路。一路以柳永为代表,继续像晚唐五代词那样在艳情和离愁中表现世俗性自我真情。这一路发展至元曲,不但世俗性达到极致,而且形式上也因多用衬字而接近日常话语,从而成为现代新诗形式的直接来源。另一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将词雅化、诗化和散文化,从而让更丰富的道德思想情感传递进来。不过,在苏轼的某些思索宇宙、人生的词中,也表现某种超越既定道德思想情感的自我思想情感。与词曲相比,作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在这一时期的异质性不大明显,只有在晚明公安三袁的独抒性灵、任性而发的诗中,在清中叶袁枚的自写性灵、反对崇古和模仿的诗中,流露某些异质的自我思想情感。直到在晚清龚自珍那里,其诗歌和诗论才具有明显的个性解放和自我思想情感的异质性和变革性。他的诗歌就与同时期仍然表现道德思想情感的宋诗派拉开了距离。此后,这种科学文化性质的诗歌就可以称为现代新文化的诗歌了。在现代新文化全面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西方诗歌有力的激发和诱导下,这种现代新文化性质的诗歌不但继续着上述自我思想情感的变革,而且在语言形式上也开始了相应的变革。这种从思想情感到语言形式的变革从维新派诗人开始,最后在五四新诗人那里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可以说,从维新派诗人提倡新诗体到五四新诗人用白话写诗,是中国现代诗歌诞生的外在标志;此时期诗人开始表现的自我思想情感,则是中国现代诗歌诞生的内在标志。内在标志比外在标志更为根本、更为重要。在同一时期里,仍然主要表现传统道德思想情感的同光体诗人和汉魏六朝派诗人的创作,就只能算是正统古代诗歌的苟延残喘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诗歌散文类微课的情感化设计探析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关于微课的具体化设计是未来微课开发的重点领域,也是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清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诗歌散文类微课应有的特点,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对高中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微课进......
一代人的诗歌宿命
发布时间:2022-12-30
“六十年代生”诗人,是一个语意繁复的年龄学符号,不仅指称着一个代际的写作群体,还携带着更多的诗学内涵,例如对“八十年代”文学现场、九十年代商业语境、新世纪网络氛围的全程经历,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经验的丰富性、繁复性和驳杂性;再如明显分化的两个阵营,少数成名过早的“第三代”诗人与多数大器晚成的“60后”诗人,等等。毋庸置疑,“六十年代生”诗人仍是当今诗坛最具实力的一群。比较起来,在当下极为活跃的诗人阵.........
台湾情感的生命诗篇
发布时间:2023-04-27
《台北诗人》由台湾动见体剧团核心成员,新生代的年轻剧作家王靖自编、自导、自演创作而成。故事取材自王靖已故叔叔诗人王添源的十四行诗集,虚构了一位诗人将近死亡之际,如何通过回到过往的缺席片段,与自我的人生遗憾别离。他说:“......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 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 理论 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 社会 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
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28
古代诗歌是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艺术的象征,在诗歌中,作者通过自身的社会经历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将内心的情感世界赋予诗歌的形式中,成为了思想表达的一道璀璨的明珠。关于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中的深远影响是不......
多义性解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1-12
古代诗歌教学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古代诗歌由于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它们表达的内容博大精深,表达得比较含蓄,理解上具有多义性。课文内容的多义性和理解角度的多义性决定了学生应该以一种多义性的古代诗歌解读方式......
祥瑞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祥瑞,或称为“瑞应”、“嘉瑞”等,意为“吉祥福瑞”。祥瑞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对原始宗教的崇拜及天地信仰的形成。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思想中,祥瑞不仅成为儒教信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之一,更成为一......
古代文学论文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发布时间:2023-03-22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古代文学论文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解决您在写古代文学论文中的难题古代文学论文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肇始于《诗经》。至开疆拓土的汉代,战争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握住感悟古诗词情感的钥匙
发布时间:2023-02-2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考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纵观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理解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概括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名句中的画面;三、赏析诗词句子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我认为把握住作者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诗言志”,只有准确感受作.........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2-11-02
先秦儒学,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思想形态,要想深入准确地认知它的内涵,就必须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追根溯源,对其形成的 历史 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拟从“有典有册”的殷商文化入手,通过祖与帝、德与天、仁与礼、性与命等四对先秦重要 哲学 范......
格萨尔史诗的源头及其历史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21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民间文学的总汇,是藏族人民对几千年 历史 文化的记忆。只要细心解读这部史诗的文本,藏族古代 社会 生产、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相关的精神风貌就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格萨尔史诗的......
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 古诗歌鉴赏,现在各地教学多直奔鉴赏之目的,多总结鉴赏之法,而多忽略诗歌语言特点,不能从诗歌鉴赏语言理解角度入手,故有舍本逐末之嫌。殊不知,此种做法犹如未筑基础而欲先建楼厦,一心想着到达终点却忽......
历史视域中的底层命运
发布时间:2023-02-19
想象力对朱山坡而言是优势,但也可能成为陷阱。而跳出陷阱的方式其实朱山坡已经找到了,那就是“阅读、思考、观察、争论,与虚无抗争,对世俗质疑,神经病一样地对一切存在的东西进行永无休止的探究和追问”。 [作者简介]郑润良,厦......
略谈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发布时间:2013-12-18
略谈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陈觉时 摘要: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凝结着诗人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蓄积、志向的抒写。我们应根据古诗言简意丰......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02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摘要:意象是构成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感情的载......
《史记》天命思想及其产生的美学效果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史记》叙述中多处蕴含着天命思想,其产生的美学效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拓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引起人们对天命与德行、主观意愿等的深刻思索,更成就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
普拉斯诗歌中的母性道德情感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本文从关怀伦理学角度首先分析了普拉斯诗歌中过分彰显的独立自我,其次分析了其诗......
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中国诗歌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发展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起来,中国诗......
现代思想交替演进与传统文化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15
现代 中国 思潮演化具有“交替式”演进的特点。所谓交替,一是“交换”,一是“替代”。一个思潮不会在它的顶峰期间驻留太久。宛如海潮的推进,一旦到达颠峰,随之下降,接着另一个思潮取而代之,奔逐新的峰顶。可以将这样的现象称之......
试析高中历史的情感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20
" 【论文摘要】高中历史教师只有以情育情、以景生情、以言激情、以行传情,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论文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教学;教学理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古诺的经济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发布时间:2023-07-08
安东尼奥古斯丁古诺(Antoine-Augustin Cournot)是曾经对经济理论产生过冲击的最有创造性的思想家之一。熟悉微观经济学的人一定知道,在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古诺加总,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叫古诺模型,这些都反映了......
简述中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5
1在赏析中知人论世,揣摩意境,品味语言诗歌这一文学体裁与别类文学相比较,更加严谨、纯粹和精致。它是激情和语言的艺术,所以对诗歌的学习,贵在赏析。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诗,首先是情,然后是理。要了解一首诗在写什么,它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老师为把诗情传递到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诗,很有必要采用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方法,谓之知人论世。知人首先当知诗人经历,比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题.........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发布时间:2023-05-11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精品源自生 物 科 摘要: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 它融音乐、戏剧、诗......
浅议“史诗”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
分析古代文人山水情怀探源——以唐代山水诗歌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02
在中国浩渺无边的文学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四书五经,抑或唐诗宋词元曲,文人们都对山水情有独钟,引山水为知己,借歌颂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思,我们称之为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正是这种浓厚的、刻入血脉的山水情怀,为传统的中华文化融入了山的厚重和水的灵动。下面,我们就借助唐代的山水诗歌,来探索古代文人的这种山水情怀。一、唐代山水诗歌的文化土壤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唐代山水诗歌沉.........
简析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3
" 论文关键词:终身教育;闲暇教育;历史意义 论及终身教育思想,追其根源,可以说自古有之。如在我国就流传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西方则盛行“Never too old to learn”的说法。但那时的终身教育思想很零散,真正系统化具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异化情感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本文从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三位主人公的情感方面出发,分别探讨三人各自不同的情感异化,继而概括出作者对生命赋予的存在主义的态度和对人类世界寄予的希望。 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异化;......
胡风古体诗词的情感世界
发布时间:2023-02-08
在我们普通读者心中,胡风先生是以现代诗巨匠的身份闻名于世的。其《时间开始了》被誉为“神来之笔”,振聋发聩。当我系统接近胡风先生的古体诗时,这才惊讶地发现,胡风先生竟然写了这么多古体诗,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实在令人仰望......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历史命运的认识不断深化,而社会主义事业本身正是在这种从不间断的反思和革新中走向辉煌。过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社......
探讨中国古代远游文学及其文学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19
中国古代远游文学始于先秦时代,并且在之后的文学发展中,一些文人雅士对于远游的文学创作从未间断过。远游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又一种文学类型,扩展了中国文学作品的范围,并且推动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通过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和中国文学的道德情感的传承,对于中国的文学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针对中国古代远游文学以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简要分析和研究。一、中国古代远游文学种类(一)中国古.........
戴金生历史文化组诗
发布时间:2023-06-05
漫步百草园 刚从三味书屋 听完少年鲁迅的读书声 便来到百草园 百草园里很静 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植物 同样感到亲切 时令虽是江南二月 蝉鸣越过季节而来 意念中慢品 紫红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 而在短短的泥墙根 ......
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11
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采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诗词为歌词,在谱曲、配器、伴奏与唱法等方面都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声乐作品。音乐结构简练且运用乐器伴奏,具有格调雅致、高尚的特点。 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
历史与文化叠印中的英雄赞歌
发布时间:2022-10-17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创作《女儿楼》、《雍正王朝》、《孔子》等一系列豪放大气又不失女性细腻的影视作品,胡玫导演个人化的创作观念在这些作品中得以清晰地体现。总体来看,胡玫影视创作观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个......
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17
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典籍。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兼有经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物品,即一般人所称的物质和精神的......
关注历史教育 活化生命体质
发布时间:2023-03-14
2014年4月8日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四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
现代诗歌中的“理想中国”书写与想象
发布时间:2023-05-07
1908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递文事式微,则种人之运命亦尽,群生辍响,荣华收光。”面对腐朽衰残之中国,鲁迅呼唤恶魔一样的摩罗诗人,奋起建立新秩序。20世纪上半叶,“摩罗”诗人相继出现,他们揭露社会丑恶,深情抒写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想象,祈望一个理想的中国,这些诗人对理想中国的书写与想象颇值得关注和分析。一、线性时间叙述模式与未来中国预言现代诗歌中的理想中国书写多伴随着对现实中国的挞伐,形成.........
古代黄河文化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历史渊薮
发布时间:2023-03-31
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都处在大江大河流域,而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的河流文明,原因在于它们很好地掌握和发挥了制河权的作用。所谓制河权,主要是控制、治理河流的能力和保护、利用河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越高, 文明程度就越......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粱启超 诗界革命 不强诗歌做附庸 诗史 论文摘要: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他的诗学思想对近代诗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坚守诗性、存录历史两方面来鹿探《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
历史学科的情感目标与情感目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21
情感教学作为历史学科教学开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通过情感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情感与责任使命,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成为当前教学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中蕴含有更为丰富的情感教学素材,而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则是要求老师通过对这些情感素材的运用,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体系,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下文在进行历史学科情感教育分析基础上,对历史学科教学.........
论列宁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历史作用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要: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团结思想与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民族关系状况及革命斗争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民族团结思想。这一思想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关注少数民族利益、谋求共同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民族团结政策提供理论遵循,并为反对民粹主义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列宁;民族团结思想;中国;指导中图分类号:A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4-0001.........
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进步的历史,同时它更是一部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从思想进步史的角度,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在新世纪实现现代化目标,是有益的。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造成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百家争鸣”的......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历史逻辑及其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政治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起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成熟的体系。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邓小平个人的特殊经历成就了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
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3-29
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一些引人发省的事件,典型的要数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将动物园内的黑熊灼伤案。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究其原因,是人们不理解拥有这么高学历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在这些事件中,暴露出我们的教育问题,暴露出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注意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培养,暴露出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弊端。面对现在越来越多学生的情感教.........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15-09-14
新的课程标准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并日益成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它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各大文明的正确理解和尊重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 情感是人对周围事物产生的反应,缺失情感的人是没法真正拥有一个快乐、充实的人生的,历史这门学科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外,还有聚焦于学生情感体验的责任,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饱满的情感并引发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简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18
历史是人们对于过去的事件的记录,历史的存在是为了后人不断参考借鉴或者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发展和创造,并且避免出现重蹈覆辙的情况。 而情感教育是一种思想感染的过程,避免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能体会到历史科目的重要度和历......
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8
的背景和内容,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 一、教学大纲修改的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迅速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力竞争日益转变为人才竞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在新世......
浅析奢侈品牌的历史感与文化性特质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奢侈品牌是奢侈品的标志与象征。奢侈品牌有区别于普通品牌的许多特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它的历史感和文化性特质。本文阐述了纵横贯穿于奢侈品牌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构成奢侈品牌核心价值的历史感与文化性两大要素的涵义和作用,......
论周公思想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周公是三千年前殷周之际的大思想家、政治家。他身处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漩涡中心,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深刻地研究了周初社会,汲取了周人在创建新国家的复杂历程中产生的精深思想,同时又融合了禹、汤、文......
宋代诗歌中的草意象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17
一、草意象的起源与分类意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诗论中,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中国传统美学里,始终占有突出的中心地位。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唐宋以降,审美意象理论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几乎遍及诗、书、画论之中。如晚唐的司空图就把物象与心象联系起来考察,从诗学角度标举意象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
论清代徽商江春及其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要:明清两代文人和商人互动,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重视研究的课题。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巨商江春不仅进行了养士、组织雅集、刻书等文事活动,更有《随月读书楼诗集》传世,提供了商人文学的研究样本。纵观其诗歌,可以看出江春有着与其......
“社保审计”的历史使命及其“四个转变”
发布时间:2023-05-29
几年来,媒体对“审计风暴”的报道已成为一个重要看点,成为社会各界街头巷议的一个重要话题,审计署的重要性和出镜率日益受到关注和好评:提起国家审计署,人们 自然 会联想到对国家机关及其财政性资金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资金”,......
当代文学“历史化”命题与学科建设的自觉
发布时间:2022-11-01
当代文学历史化命题与学科建设的自觉以当今人们约定俗成的新中国的建立为时限分界,即现代文学的结束当代文学的开始,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生成发展至今,也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历史了。这期间,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历了几轮不断的重写,无论是在文学史版本数量还是其学术质量上,较一度很长时间单一政治化图解的当代文学史之统摄,新世纪前后有了很大的改观。有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洪子诚教授学理性研究成果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也.........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战争诗歌的内容及特质
发布时间:2016-12-31
在人类生活中,战争是不可回避的一件事情。战争的涉及面不仅关乎政治、军事、经济,而且还关乎思想、道德、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乃至家庭关系。就人来讲,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士卒,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卷人了战争惊涛骇浪,没有哪......
试论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种文学样式的发展总是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后来者之所以更完善,那是因为有前代的积淀作基础和自身不断的扬弃改进。中国古代历史剧最终在清代走向辉煌,出现《桃花扇》这样的典范作品,正是历史剧与时俱......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历史源流
发布时间:2023-04-02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一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年),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较为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神魔皆具人情
发布时间:2022-12-11
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神魔皆具人情”,敬请关注!!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神魔皆具人情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神魔皆具人情”,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高中历史古代科举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古代科举制度是融合中华文化精髓的产物,并得以传承。第一,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效率和质量,文人墨客将学习文化知识作为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如果读书人没有文化功底和思想觉悟,何谈治国......
论想象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想象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为想象者创造出未曾知觉甚至是未曾发生过的事物形象,对于人们认识事物、塑造事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声乐艺术则是利用旋律、节奏、情感、语言以及人的肢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演艺术。......
我国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一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古代的诗评家们,在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时,往往使用诸如雄浑、豪放、飘逸、绮丽、纤穠、幽婉、婉约、清新、典雅、古淡之类的概念。当说到某某诗人飘逸绝尘,某某诗人幽婉凄切,某某雄浑而某某典雅时,我们凭借着自己的审美经验,立......
文化二义性:民歌及其话语的社会诗性
发布时间:2023-01-24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歌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走出了农村,山民走出了大山,牧民走出了草原。在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下,他们脱下了传统服装,穿上了现代西装。他们不再在乡村......
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模式解析
发布时间:2016-08-23
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把情感共鸣引进课堂,是克服中国当代情感教育缺失和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情感式教学法强调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是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和自信的前提下,将自信教育、演讲式的授课方式、情境式、讨论式教学法......
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07-21
摘要: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历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者们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在教学.........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1
【 内容 提要】 中国 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 理论 形态的 艺术 化,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而导致批评文本“破体”的主体性缘由,则是文论家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诗意......
基于情感体验的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6-05-05
摘 要:课程改革和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要求进行情境教学,通过设置问题、运用史料以及视频资料等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体验;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思想演变进程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土地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团结最广大的革命力量指明了方向,保证了中国革命......
古代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理想女性
发布时间:2022-11-29
目前学界对古代爱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较为广泛,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角度对女性性格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究了女性性格的特点、表现、社会成因等因素。其中对男权意识等因素有所涉及,但并不全面,其实文学中理想女......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嬗变
发布时间:2022-12-09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嬗变历史是过往的真实存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伟人。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根据中国的历史与国情,紧扣时代的脉搏,提出建设中国新文化的构想,并努力付诸实践,领导全党将中国文化建设推上新的康庄大道。具体来.........
中华诗词研究院关于征集抗日战争诗歌历史文献的启事
发布时间:2023-01-10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加强对珍贵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丰富抗日战争专题文献馆藏,中华诗词研究院特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抗日战争诗歌文献资料。 一、征集内容 1、抗日战争期间或其后公开出......
谈诗意歌作《玫瑰三愿》的情境画感
发布时间:2023-02-03
谈诗意歌作《玫瑰三愿》的情境画感 谈诗意歌作《玫瑰三愿》的情境画感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谈诗意歌作《玫瑰三愿》的情境画感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
蒹葭、渔歌及粼粼诗情
发布时间:2022-12-09
清纯的成子湖是美丽的洪泽湖携手一起成长的发小,宛如豆蔻萌妹静静依偎于洪泽湖身旁。她稚雅碧净、青春劲发,以处子之心滋润“杨树之乡,生态家园”之画卷。盛产红菱白藕、蒹葭渔帆和风味诗歌。诗意盎然,诗人辈出,形成了以巩大兵、......
陈锦章烈士革命事迹及其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11-01
陈锦章是陕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大安小组的创建人,他携全家11口人随红军长征,不幸牺牲于长征途中。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革命的不懈追求,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共党史上,宁强籍的党的地下工作者、革命烈士陈锦章的光辉事迹赫然在目。追忆其革命事迹、重温其历史贡献,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于人们干事创业、奋力追赶超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陈锦章烈士革命斗.........
对歌曲情感表现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1
对歌曲情感表现的思考 对歌曲情感表现的思考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对歌曲情感表现的思考 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 儿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
由“文”入“质”——1925~39年中国诗歌运动观察(1)
发布时间:2013-12-18
(1) 按照文学史通常的划分,新月派和 现代 派是分开的。这两派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划分新月派和现代派的理由是什么?前者主要受 英语 诗歌 影响 ,而后者主要受法语诗歌影响?但是号称新月派主将的闻一多的《死水》一集,受到了法国......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从满族鄂貌图诗歌分析其思想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2-10-07
清代满族第一位用汉文书写的诗人鄂貌图,其诗歌反映出思想的矛盾性:征战带给他无数荣誉,在凯歌频传的兴奋中,他却不时否定战争的意义;这种悖论导致他思乡之情欲深,归隐之志愈加坚定;他学习汉族文学文化,达到手不释卷,昼夜攻读的程......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发布时间:2017-04-19
【考情分析】 1.从考查力度来看,近两年全国各套试卷考查本专题的试题约30道题,均为选择题,其中考查思想的有18道题,考查科技的有2道题,考查文学的有5道题,考查文字及书法的有5道题。古代中国的思想是重中之重,基本上每套试卷都......
《初中古典诗歌“美”教法》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改革旧有的传统古典诗歌教学方法。以新的,贴近学生学习能力、爱好、兴趣的教学方法、方式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效果,是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古典诗歌; 读诗;画诗;味诗;悟诗 ......
江湜诗歌的“诗史”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江湜 诗歌创作 诗史价值 《伏敌堂诗录》 论文摘要:近代著名诗人江湜的诗歌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关心民生疾苦、反映太平天国起义的作品中,也表现在揭露社会问题、反映鸦片贸易、描摹近代上海景象、体......
论“情感体验”在高职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在学校教育由制度管理发展到心理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今天,对高职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单纯依靠“灌输”,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制度,还必须配合施行“情感体验”方法。“情感体验”有亲为性、自主性、生成性和直觉性特点。要尽可......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与美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文章以分析 中国 古代设计承继与设计美学、 哲学 在社会中的现实反映为立足点,从古代设计的社会地位与古代设计的思想渊源两部分探索,列举了设计的具体实施形制,表现方式、范围,以及其社会品评法则。对设计实体与设计思路、审......
1950年代诗歌中“新中国”的想象与抒写
发布时间:2023-07-2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此之后,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新中国”不但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文化想象,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文化共同体”。1950年代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想象与文化认同,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对当时的这种诗歌写作进行重新观照,可以发现一些有意味的话题。一、断裂式的时间神话与颂歌模式“新中国”的叙述体现了一种断裂的时.........
卢文丽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3-12
现在让我们谈谈爱(外三首) 现在让我们谈谈爱情 像谈论一个朝代,一个谜 谈论锦瑟、夜莺或百合 宇宙中难以描述的事物 它具有流水的线条 青草的高度 冰与火的双重气质 它是个体的神秘镜像 生命中难以承受之相似 ......
论商标权的本质及其异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权利本质;特定利益;法力;私权;商标权本质;异化 内容提要: 权利的本质是享受特定利益的法律上之力。“特定利益”与“法律上之力”不仅是权利分类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法律将某一特定利益进行权利化时,具体制度设计应当考虑的......
从《江城子》看诗词情感的运动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 要:诗词是情感的自然流泻,在分析诗词时观照诗词中情感的运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苏轼的《江城子》,诗词的三种情感运动全都囊括于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情感的持续延长,“纵使相逢应不识”是情感的层次提升,“小轩窗......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毛泽东思想论文,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毛泽东思想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歌唱与情感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情感培养的应用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艺术的反映,它直接指引着心情。”不管唱歌欣赏课、综合课、乐理综合课等等,音乐老师均要用满腔热忱,捧着一颗心来,把炽热的爱......
汉代古琴的历史地位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1
据史料研究所知,琴的产生和流行,在三千多年前的周带就已经有了,古代的很多诗句都记载了关于琴的历史。从很多诗句可以看出,对于琴来说,不仅和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能表带人们的情感,娱乐身心,陶冶情趣。并且在古代,在......
中国古代农民的构成及其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20
" 一、问题的提出及笔者的研究态度 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构成的历史,史学界一些流行观点似乎有待商榷,而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笔者感到的问题有: (1)农民只是指或主要是指佃农吗?人们只要说到封建时代的农民,便会意识到佃农......
王文海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7-14
寂静之声(组诗) 北国 大风吹皱镜子,世间再无美丑之分 鹰翅割裂苍穹,仰望坠落成脚印 那些佝偻的山峦,多像筋骨突兀的书法 或提或钩,文章纵横河山 那个把月亮当作镰刀收割星群的人 他顺便用闪电点着了刚卷起的一团云......